洪业 清朝开国史
人马被赶跑了,他仍然是对太原清军的一个威胁。④他把主力留在太原附近,随时可以再次进攻,处境极为有利。而且,当清军因围攻大同而兵力受到牵制之时,姜建勋显然还试图切断在平阳、潞安以下的山西省南端,占领所有县城,把山西的这一部分变成他自己的地盘。⑤
巡抚祝世昌在给朝廷的一份扼要的奏章中阐明了形势的严重 性:
自宁武军围撤,贼渐逼省城,虽有蒙古兵防守,强弱各半,贼不知惧。若待除姜贼后移师分剿,恐益滋蔓,且山西一省岁赋供应军需实赖省城,迤南汾州、平阳、潞安,诸属拨运,若一处被围,全省震动,惟偏关、宁武早得一日,则河西贼闻风敛迹。请敕发满洲兵数百守省城。如省南有警,即分遣扑剿,别拨兵驻代州,循次取偏关、宁武,贼素畏满洲兵如神,臣是以激切上请。①
多尔衮的即时反应是命令兵部合议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因为摄政王清楚地意识到山西省近乎脱离了清朝控制。多尔衮一边继续为派遣一支远征大军进行持久战做准备,一边让人专门起草两份诏书,试图一来使民心倾向清廷,二来说服动摇者对朝廷尽忠。1649年2月26日,清廷颁布了这两份诏书。
第一份诏书谕大同及山西地方文武官员、军民等人:
姜瓖作乱惧诛,结党聚众,造作讹言,诈传欲杀官吏军民等语,尔等误信为实,遂与俱叛……朕不忍尔等愚昧就死,故特颁谕旨,一概赦免。若于赦到之日,即能悔悟前非,翻然来归,宥其前罪,仍与恩养。若执迷不悟,仍信姜瓖之言,自取死亡。②
诏书接下去还说,朝廷大军很快就要到达山西,迟疑不决者在山西占领之后将不予饶恕。
第二份诏书谕大同城内官吏兵民人等曰:
姜瓖自造叛逆大罪,摇惑众人,诱陷无辜……朕命大军围城,筑墙掘壕,使城内人不能逸出,然后用红夷火炮攻破,尽行诛戮。若尔等官民人等,于未筑长围之前,有能执缚姜瓖来 献,或杀死姜瓖来归者,准赦前罪,仍行恩养。不惟尔等免死,即尔等之父母妻子,亦可因此而保全矣。尔等宜速图之!①
义军对这一威胁未做任何正式的反应。
1649年3月6日,甚至多尔衮的远征部队还没离开北京,他就接到来自阿济格的第一份真正带来佳音的战报。报告开头的情况并不妙:叛军刘迁从清军手中夺取了代州外围的堡垒,代州城危在旦夕。不过,阿济格果断地派遣博洛前去救援。清军架起云梯猛攻,夺回了外围堡垒。困在那些堡垒与城墙之间的叛军被歼灭,代州城解围了。②
三周之后,多尔衮亲率一支军队出征山西。③大军压境,大同周围的好几个县都趁着多尔衮提出招安的机会向他投降。地处宁武与大同中间的山阴县官领兵出城,请求为摄政王效忠。④这些人的变节来降,使多尔衮满怀希望,认为还能够说服大同守军放下武器。当他于4月23日抵达大同时,就送信进城说,好几个县城已开门投诚,姜瓖最好也马上停止抵抗。他再次保证赦免叛军,还对姜瓖的一名信使抚慰有加。清军将信使送回城去,让他给姜瓖带去了多尔衮的一封密信,说:“尔等创为逆谋,谅必有所困迫。”还提出只要姜瓖立即投降,一定既往不咎。⑤
多尔衮没有得到姜瓖的任何答复,于是他渐渐确信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唾手而得。约一周之内他就回北京了。多尔衮一走,姜瓖就企图突围,冲破清军日紧一日的包围。5月8日,信使抵达北 京,带来了博洛的消息。博洛参加了阿济格对大同的围攻,他报告说有两支叛军,共5000多人,冲出大同城,在北路立寨,试图扩大防线,但未能得逞。清军攻破了他们的营寨,把溃败的叛军赶回城中,姜瓖还亲率千余军兵出城营救。①
但博洛没法保持他的优势。虽然清军仍然包围着大同,省府西南汾州周围叛军却再次得势,牵制了他们的兵力。巡抚祝世昌先前的奏章中的警告证明是正确的。将姜建勋在相对富庶的山西南部的活动置之不顾,或坐视叛军可能再次会攻太原,对清朝官员们来说都是担当不起的。1649年6月6日,多尔衮晋封博洛为亲王,任“定西大将军”。从此以后博洛的职责就是消灭山西省西南地区的叛军,而围攻大同的部队就由尼堪指挥。②
博洛的到来完全改变了太原周围的形势。由于博洛的满洲军兵攻势凌厉,姜建勋人马退守以前的总部晋祠。博洛不愿攻打晋祠,因为他知道城中的唐祠多金玉之器,如果使用大炮,派兵突击,恐怕会毁掉唐祠。所以他着手包围晋祠。但是,还不等博洛兵士挖好战壕,姜建勋就带领骑兵不顾一切地力图冲破清军包围,想逃回汾州。清军阵营坚不可破,姜建勋阵亡,他的骑兵主力被歼,步兵群龙无首,退回城里,成批被杀。③接着博洛马不停蹄地向汾河流域逼进,攻克汾州以及西南部省府附近的一批县城(如文水),很快驱逐了交城的敌军,然后派一支队伍去平阳,把南部叛军赶回汾河下游。其他兵士在博洛指挥下接着攻打姜建勋部的一支1万人的队伍,将其击败,斩级2000余。到1649年7月6日,北京得到战报说,至少山西中部地区,南至汾河边的和州,已经 完全平定了。①过了两周,博洛又报告说平阳附近的叛军被清军彻底击溃,不得不渡过黄河逃入陕西。②
由于得到这一捷报,北京方面命令博洛班师回京。博洛上疏,以为此举不妥。太原、汾州、平阳所属诸县虽渐次收复,然许多地区却仍在武装反清。如果他在这一时刻撤出山西省的中部和南部,叛军残部乘虚袭踞,州县会得而复失。③8月中旬在平阳府爆发了一起新的起义,这证实了亲王的警告。8月28日,巡抚祝世昌上奏北京,报告说地方上“盗匪”蜂涌,这些人并非陕西流民,而是各县土寇,他们袭击骑哨甚至县城。夏县的两名清军将领与知县都被杀死。四天之后,第二份报告带来了稍微好一些的消息:博洛收复了汾州附近的孝文县,但山西南部显然被土寇所围困,很容易再次受来自陕西的攻击。④因此多尔衮同意了博洛的请求,允许他留在山西中部,摄政王后来还遣满达海自西北率兵,协助山西官府恢复对当地的控制。⑤
与此同时,多尔衮本人于8月7日再次亲临大同,带去了攻城的援军。①他出征的目的还包括把一些喀尔喀蒙古人护送过长城。②故此,正当攻城部队伤亡最为惨重之时,他却不得不离开大同,9月29日回到北京,这时大同的形势出现了决定性的转机。就在这一天,指挥攻城的三位主将阿济格、尼堪和大学士苏纳海在他们的营帐里接待了从城里来的一名密使。守备刘宝给他们带来了城内总兵杨振威的口信,曰:
我等原系良民,为逆寇姜瓖迫胁而反,大军来围大同,即欲斩逆瓖归顺,奈力有所不及,故尔迟迟。今兵民饥饿,死亡殆尽,余兵无几,我等问计于各官,裴季中等二十三人与我等合谋,约斩姜瓖归顺。③
三位清军主将没有上奏朝廷就同意了杨振威的安排,因为这与多尔衮以前应允赦免大同士兵的精神安全一致。杨振威一得到阿济格的肯定答复,就将密谋付诸实施。他们解除了姜瓖亲兵的武装,并将他的一兄一弟(姜琳和姜有光)也逮捕了。10月4日,姜瓖兄弟三人被斩首。第二天,杨振威向阿济洛、尼堪和苏纳海等出示他们的首级,清军开进大同。清军占领大同后首要的措施之一是把城墙拆低到五尺。大同再也不会成为叛军的堡垒了。④
大同的陷落并没导致山西所有反清斗争的结束,但是,它确实标志着山西北部兵变的平息。在大同城里,一些曾经成为姜瓖半私人军队之一部的盗匪们,现在被收编进清军八旗了。⑤其他地 方的一些叛军,例如宁武的刘伟部,也意识到除了向清朝投降别无出路了。姜瓖遭暗算后的次日,几乎控制了汾河上流所有地盘的刘伟军队,全部向满达海投降。于是,山西北部也基本平静下来。①
北部的胜利使满达海部队得以腾出手来,帮助博洛征服山西南部。在山西南部,盗匪们招徕部众,举旗造反,其组织多为兵民合一式,或聚或散,蹂躏州县。他们中有些将继续在山西长期游荡下去。在西南边远地区,虞胤和韩昭宣率领一支反清大军占领了黄河边上的蒲州城,而且,在陕西义军的帮助下,公开宣布效忠永历皇帝。清军无情地粉碎了这次起义。他们依靠陕西总督孟乔芳的帮助,向蒲州发起猛烈的攻击。据平垣营游击将军塘报,满汉将领于1649年11月11日天将破晓之时,向蒲州发动了一场精心协调的进攻。清军一面架起云梯,攻打北城,一面封锁该城的其他出口。清晨五时左右,攻城清军突入城内,开始了有组织的屠杀,直至中午,杀人约1万,“尸满街衢”。一些守城义军试图杀出南门,但被满汉官兵截杀千余,投盐池溺死者无数。又有从盐池内向西浮涉者,上岸后也被清军砍杀。复明义军文武官员被杀者近百人。②关于蒲州屠杀最能说明问题的一点是八旗兵执行任务时的令人胆战的效率。与在扬州、江阴和嘉定杀人最多的那些变节降清匪军狂热的虐杀欲相对照,征讨蒲州复明分子的满 汉部队是以冷酷的算计进行杀戮的。如果叛军拒绝招安,激怒了清军,那么所有旁观者都清楚一定会有可怕的后果。
征战仍在继续。孟乔芳部进至黄河边上、蒲州以北的荣河。姜瓖的部将之一白璋率兵6000,已攻占了荣河。
光瑞等击破之,斩级二千有奇。璋北走,师从之,迫河,贼多入水死,遂击斩璋。余贼入孙吉镇,歼焉。复进向猗氏,行十余里,瓖所置监军道卫登方以数千人依山拒我师,其将张万全又以四千人助战。光瑞等击斩万全,乃还攻,获登方,斩其将王国贤等三十余人、级三千有奇。又令章京①杜敏等攻解州,破其渠边王张五,党自成等。荣河、猗氏、解州皆下。杜敏等歼余寇。根特等又破所置都督郭中杰于侯马驿。九月,光瑞等进克运城,斩允、昭宣。瓖之徒内犯者皆尽诛。②
其他清兵在肃清太原和平阳之间的通道。太谷、平遥两县拒不受抚,清军遂严惩不贷,破城杀戮。③东部,在沿河北、河南边界附近的太行山区,义军封锁潞安城,占领了南北通道上潞安与平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1649年11月底,满达海率满汉两路官兵,从汾河流域出发。他们遇到了比预计的要激烈得多的抵抗,反清义军无论步骑都器械精良。然而,清军且战且前,一个县一个县地向前推进,一直打到了已经弃守的潞安城,潞州“匪徒”已经逃走。后来当清朝大军撤走去警戒北京地区时,这些“盗匪”对于山西行政官员来说显然仍将是一个问题。不过潞安的攻陷,已意味着山西的正式“平定”。此后,控制地方、镇压罪犯或反清义军,就得依靠正规的民政 当局了。姜瓖兵变遂正式平息。①
② 关于1648—1649年冬大同附近宣化地区饥民的报告,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三册。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73页。还有春季及初夏严重水灾的报告,见《世祖实录》第四十五卷,第526页。
③ 曾国荃监修:《山西通志》第十八卷,第20页;第七十八卷,第16页。
① 《世祖实录》第四十一卷,第487页;《明史》(国防研究院),第4118—4119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5页。大同城头上当初为抵挡蒙古铁骑而建的架设大炮的城垛,对于想要袭击这座城的所有军队来说,都几乎是坚不可摧的。詹姆斯·彼得·吉斯:《明代的北京》,第130页。最早为大清尽忠的事迹出现在这里。大同兵备道徐一范(1629年江南进士)被困于城内。此人为江南缙绅,曾任礼部员外郎,1644年决心降清。起义开始时,徐一范试图说服一些居民为新朝尽忠,但是,当他向民众发表激昂演说的时候,被叛军砍死。《贰臣传》第一卷,第24页。
② 《山西通志》第七十八卷,第16—17页。
③ 《世祖实录》第四十一卷,第489页。姜瓖还送信给刘泽清,邀他参加起义。这一消息走漏,成为导致刘泽清因榆国军阴谋而被处死的原因之一。马导源:《吴梅村年谱》,第47页。
④ 《贰臣传·祝世昌传》。转引自谢国桢编:《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第252页。
⑤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起士卒的叛乱。明朝军官与他们先前麾下的低级军官以及军士联系,这些人遂转而反对自己的将领,或杀死县官,占领他们驻扎的城池。这类事情是很多的。其中典型的例子是蒲州起义。《山西通志》第十八卷,第19—20、28页。在另外的情形下,则是由当地复明党人占领城外的楼堡,同时与山寨盗匪联合,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