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 清朝开国史
① 1630年赶考时,陈子龙寄住在南京的一座寺庙之中。关于这段生活,见陈子龙:《陈忠裕全集·年谱》上,第12页。
② 1622—1624年间,白莲教也曾试图在江南的太湖一带煽动起义。滨岛敦俊:《明代江南的农村社会》,第14页。
③ 在此期间,万寿祺还成了家,1625年便得了一个女儿。
④ 罗振玉《万年少先生年谱》对这段历史作了精彩叙述。万寿祺(字年少)在其《隰西草堂集》中(第三卷第27—30页)留下一部未完成的自传。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8O0—801页有一篇万寿祺的小传;米歇尔·彼拉佐利等《万寿祺之画卷》也对万寿祺的一生做了很好的概括性研究。不过,万寿祺在徐州地方志(刘痒《徐州府志》)中无传,在其原籍南昌的地方志(魏元旷《南昌县志》)中也无传。
① 艾维四:《复社》,第341页。
② 宋如林:《松江府志》,第976页(第四十五卷)。
③ 温睿临:《南疆绎史》,第230页;吴伟业:《吴诗集览》,第17页;邓尔麟:《达官贵人》,第102页,及其《嘉定忠臣》,第34页;吴山嘉:《复社姓氏传略》第二卷,第15页。南京乡试的主考官是姜曰广。他曾作为东林党人被魏忠贤革职。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143页。
④ “这里的人们比我们西方人更喜欢乘船旅行,他们的船也比我们的更华丽、更宽敞。例如,一个地方官的游艇常常大得足以容纳全家人口,并能生活得像在家里一样自由自在。这些船都是官家修造的,配有厨房、卧室、起居室,并且装饰的富丽堂皇,看上去更像一个富翁的宅第,而不像一只船。有时,他们在自己的游艇中摆上豪华的宴席,在湖泊或江河中尽情巡游。这些游艇通常都用各种颜色的极为光亮的油漆(葡萄牙人称为Ciara)作最后的加工。这种装饰所带来的视觉快感,就如同各种香气混在一起所带来的嗅觉感受一样。”利玛窦:《16世纪的中国》,第80页。
⑤ 彼拉佐利等:《万寿祺之画卷》,第155页;罗振王:《万年少先生年谱》,第4页;万寿祺:《隰西草堂集》第一卷,第5页;第三卷,第28页。
⑥ 明朝末年,赴北京参加会试和殿试的费用,包括送礼,平均大约需要银600两。宫崎市定:《科举》,第118页;詹姆斯·彼得·吉斯:《明代的北京》,第198页。
⑦ “张公为诸生,以天下为己任,追念东林先贤,慨然欲复之。”侯方域:《回忆堂诗集》第五卷,第7页。“小东林”一词所反映的不只是复社的规模,也包括复社成员的社会地位。东林党人都是朝中高官和名士,复社成员则多是地位较低的乡绅、秀才和生员。宫崎市定:《张溥及其时代》,第334页。
① 邓尔麟:《科举政治》。
② 陆世仪:《复社纪略》,第65—67页;马导源:《吴梅村年谱》,第22页;吴伟业:《吴诗集览》,第17页;艾维四:《复社》,第341页;邓尔麟:《科举政治》。宋太祖(960—976年在位)创设殿试之制,原是为了对定期举行的会试进行检查,防止考官与考生之间形成师徒关系。但到明朝末年,这种制度也成了排斥异己、拔擢亲党的一条途径。当时的考生一般都是先写出考卷中纯属套语的前14行——这是可以事先准备的——然后便表明自己渴望得到考官的宠爱和庇护。考官能很容易地记住那份答卷属于哪个考生,从而在评卷时有意给他较高的评价。宫崎市定:《科举》,第74—75、93—94页。
③ 因为周延儒是吴伟业父亲的好友,周延儒的政敌便上疏皇上劾其作弊。周延儒将吴伟业的试卷送皇上御览,从而驳回了这项弹劾。但此事仍使其他考生受到了损害。例如,陈子龙就没能及第。当时周延儒上疏皇上,要求令所有考官对未及第的考卷进行复审,以防漏选人才。陈子龙的试卷得到倪元璐等考官的高度评价。但周延儒害怕其政敌抓住更多口实,终于将陈子龙拉了下来。艾维四:《陈子龙》,第52—55页。应当注意的是,在1631年周延儒任殿试主考官时,349名进士中至少有62人是复社成员,约占总数的18%。而1634年温体仁任主考官时,302名进士中只有22人是复社成员,占总数的7%。同上书,第71页。
④ 谢国桢:《党社运动》,第164页。翰林院为会试及六个重要省份的乡试派任主考官。负责监督考官的礼部尚书和侍郎都是由翰林院出身。两吏部尚书中必须有一位出自翰林院庶吉士;所有品官的升迁,皆须经该吏部尚书和也是由庶吉士出身的都察院都御史共同推荐。邓尔麟:《达官贵人》,第22—25页,及其《嘉定忠臣》,第18—23页。
① 关于东林党利用清议的问题,见魏斐德:《自主的代价》,第50—55页。
② 崇祯登基后,曾以抽签法决定大学士的人选。先责令吏部推荐,将被荐人名放入一只银瓶,然后当众用筷子将其夹出。有三名大学士就是这样被选出的。但这只是权宜之计。马米兹:《魏忠贤》,第283—284页。
③ 周延儒成为崇祯帝的宠臣是在1628年。当时,锦州的明军因朝廷拖欠军饷而发生兵变。袁崇焕上疏催饷,朝臣以国库空虚,多主张发内廷大库储银充饷。周延儒时为礼部侍郎。他看出此事必令皇上不快,遂极力反对,从而赢得了皇上的宠信。《明代人名辞典》,第277页;李清:《三垣笔记》上,第22页。
④ 谢国桢:《党社运动》,第74—75页。
⑤ 后世评论家称钱谦益、吴伟业、王世贞和未彝尊为17世纪诗坛四杰。吉川幸次郎:《不问国事》,第3—4页。关于钱谦益的文学成就,见罗炳锦:《清代学术论集》,第252—254页。
⑥ 钱谦益将诗歌视为人类“性灵”的自由抒发。他赞赏祝颢、李应桢等16世纪的“风流”诗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陶冶性灵,流连景物,各言其所欲言者而已”。林恩:《正统与启蒙》,第239页;又见克里斯琴·默克:《祝允明与苏州的文化贡献》,第87—89页。
① 以上关于钱谦益的材料,引自胡山源:《嘉定义民别传》第十卷,第12—16页;又见《明史》,第3492页;《国榷》,第5460及5464页;《明史纪事本末》第六十六卷,第16—17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148—149页;邓尔麟:《达官贵人》,第219—220页;傅路德:《乾隆时的文字狱》,第100页。
② 《国榷》,第5460页;《明代人名辞典》,第277页。钱谦益获得首辅提名,是在1628年11月28日。
③ 温体仁得宠时间较长的原因之一,是他巧妙地利用了继天启朝政治危机之后继续威胁着朝廷的党争。他曾自告奋勇地向崇祯皇帝表示,愿意彻底清查并根除一切党派活动,以防党争再次爆发。其实,他的目的是打击东林党人。温体仁有时也要冒些风险,尤其是他曾将原魏忠贤同党霍维华等人召回朝廷作官,这便很容易使自己受到结党的指责。然而他总能成功地在皇上面前将自己描绘成反对东林党和复社等“清议”党派的英雄。曹溶:《崇祯五十宰相传》第五卷;艾维四:《晚明的复社》,第26—27页。
① 《明史纪事本末》第六十六卷,第16页。
② 《国榷》,第5461页;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上,第4—5页。《明史》亦载此事,但日期稍有不同。《明史》,第3492页。
③ 1629年1月2日,钱谦益被革职,被指责向他行贿的考生也被投入监狱。《国榷》,第5464页;又见顾颉刚:《明朝文字狱研究》,第291—293页;《明代人名辞典》,第484、1474页。
④ 黄宗羲认为,这一事件促进了复社的形成。黄宗羲:《南雷文定·前集》第五卷,第11页。
温体仁当政
1628年后,尽管温体仁的权势盛极一时,但朝廷在许多问题 (包括东北战略问题)上,仍存在严重分歧。1626年宁远大捷后,辽东经略袁崇焕向天启皇帝保证,五年内收复明朝全部失地。然而,此时明朝又遇到了新的麻烦,即努尔哈赤1621年占领辽阳后,当地汉人纷纷逃往鸭绿江西岸,寻求军阀毛文龙的保护,从而使毛文龙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
毛文龙是杭州籍军人,曾为王化贞部将。1621年,他一度攻占了鸭绿江畔的镇江,在明军连连惨败的这一年,这也算是辉煌战绩了。①尽管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很快又夺回了镇江,毛文龙仍然以功升任副将,镇守朝鲜边境的铁山——位于鸭绿江东一个半岛之上,距海仅几公里。辽阳陷落后,明军的残兵败将纷纷投入毛文龙帐下。1624年,他又在朝鲜军队协助下,深入长白山,袭击了后金的老巢,从而在朝廷中赢得了有力支持。②尽管镇守登州的山东经略表示反对,毛文龙还是得到了朝廷拨给的军饷,甚至还于1625年得到了天启皇帝御赐的礼品。③
1627年2月,后金出兵朝鲜,攻破了毛文龙的铁山营寨,迫使 其退入鸭绿江口附近的一个海岛。①该岛名为皮岛,原是岩石裸露、荒凉不毛之地,此后却成了山东——辽东贸易线上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并且是辽东将领及所属雇佣兵投奔毛文龙旗下的一条“门径”。②毛文龙多次以皮岛为基地袭击大陆的金军,但朝中大臣对此评价不一。温体仁赞同毛文龙的作法,其他大臣,包括袁崇焕,则将其视为无谓的冒险,并指出毛文龙占据皮岛将耗尽朝廷有限的军饷。③
此外,毛文龙又逐渐表现出欲独霸一方的企图。他一面同后金暗中勾结,一面吸收、利用登、莱二州的财货,并拉拢那里的将领。④1627年后,当袁崇焕着手整顿东北防务之时,毛文龙之所为明显损害和危及了他的边帅统一指挥权,从而为皇太极及其后金政权离间前线明军将帅提供了机会。⑤
1629年夏,袁崇焕为了重申自己的权威,也为了直接同后金谈判,决定对毛文龙采取行动。他先同自己在朝中的保护人钱龙锡交换了意见,然后宣布要亲往辽阳前线视察。抵达宁远后,他又率领一支由水兵和布卒组成的小分队,包括一队甲士,渡海前往毛文 龙的双岛营寨。7月24日,袁崇焕到达双岛,向毛文龙手下部分将士发放了10万两饷银和一些黄金。①然后,他以检阅将士为名,令甲士在毛文龙帐外四面围住,将毛文龙和其部众隔开。袁崇焕先向毛文龙的部将慷慨陈词,使其感泣顿首;既而语气一变,突然转向毛文龙,诘责他滥用军饷,专制一方。袁崇焕一一列举了毛文龙所犯下的12项斩罪,并且声称已在皇上面前对毛文龙提出了弹劾。毛文龙一时魂飞魄散,无言以对。袁崇焕遂又转向毛文龙的部将,大胆提出自己情愿以身试剑,令其或杀毛文龙,或杀袁崇焕。毛文龙的部将们顿时不知所措,趁此机会,袁崇焕立即命令手下一员将领把毛文龙斩于帐前。毛文龙死后,袁崇焕便将其军队分为四协,令毛文龙的养子毛承禄统领其中的一协,而将全军收归自己麾下。②
毛文龙之死使皮岛陷入了混乱,袁崇焕只得将毛文龙手下的许多海盗遣散,任其劫掠为生;此事还使袁崇焕极易受到朝中流传的这样一种谣言的攻击,即毛文龙对袁崇焕与后金私下谈判之事有所了解。不久,当袁崇焕正向朝廷解释诛杀毛文龙的理由时,战事又起。1629年11月,皇太极出兵围攻宁远,并借道蒙古土默特和喀喇泌部,由喜峰口入关。③金军的这次行动极为迅速,袁崇焕措手不及,急忙调总兵祖大寿率军2万自山海关入援京师。祖大寿赶到北京城下,奋力拼杀,终于将金军击退。④尽管打了胜仗,但金军此次入关毕竟使明朝大为丢脸,因此袁崇焕还是没能逃脱罪责。 崇祯皇帝以部将不和、玩忽职守、致使东线明军混乱无力,诏责袁崇焕。①于是,关于袁崇焕与后金暗中勾结的谣言便流传开来了。甚至有人说,他为了强调自己是朝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便故意引狼入室,邀请金兵前来攻打京师。②1630年1月13日,袁崇焕被因越权与后金议和,被劾通敌,定为死罪。③结果,袁崇焕被磔于市,家人也遭到了株连,或被杀,或没为奴婢,或充军流放。其后台钱龙锡、成基命,也因此被牵连入狱。④
辽东战事的失利,很容易被温体仁之流用作扩大一己势力的机会。结果,许多大臣莫名其妙地变得目光短浅了。虽有人在真诚、积极地寻求北边问题的解决办法,但也有人将每次辽东战事危机仅仅看作党争磨盘下的谷米。例如,1630年后,温体仁和周延儒共同执政,而名义上,周延儒的地位又在温体仁之上。于是,温体仁为了独揽朝纲,决意排挤周延儒。他巧妙地利用了原毛文龙手下的海盗袭扰登州的机会,攻击周延儒软弱无能。稍后,当宦官王昆指责周延儒受贿之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