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 清朝开国史
② 万寿祺:《隰西草堂集》第三卷,第2—3页。
③ 李桓:《国朝耆献类征》第一三九卷,第17页。
④ 李雯等:《云闲三子新诗合稿》第二卷,第16页。“燕云”指北直隶;“冠盖”指达官贵族。
⑤ 吉斯:《明代的北京》,第20页。
① 谢国桢:《党社运动》,第84—85页;又见《明亡述略》。下令增税未必能使财政收入立刻增加。当时刘宗周说,其家乡山阴(浙江)的田税皆提前两年征收,而解至北京时反迟误了一年,黄仁宇:《明朝的财政》,第126页。
② 《明史》,第2869及3367—3368页。李国瑞之子于1641年3月18日受封。《国榷》,第5887页。
③ 艾维四:《复社》,第355页。
④ 《明史纪事本末》第六十六卷,第22页;《国榷》,第5895页。
⑤ 《明亡述略》,第278页。又见《国榷》,第5906页;《明史》,第4105页;邓尔麟:《达官贵人》,第111页,及其《嘉定忠臣》,第52—53页;《明代人名辞典》,第279页。
周延儒的荣与衰
在多数人看来,周延儒升任首辅意味着“江南集团”的成功。①在大学士吴踊は碌摹敖贝蟪技拧彼淙匀淮嬖冢猩蕉蟪迹ㄕ潘闹⒎陡创狻⑿簧┒急幻庵傲恕R虼耍?641年的内阁大改组,意味着明朝中央统治集团发生了重大变化:内阁及六部逐渐落入了南方集团控制之下。结果,明朝末期,落在“江北”士绅肩上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而直接掌握在他们手中的国家权力却越来越少了。②
周延儒与复社的合作并不彻底。③例如,凤阳总督出缺,周延儒竟然接受了复社死敌阮大铖的推荐,让马士英出任此职。马士英来自贵州,是理财好手,曾因私吞公款而充军边地。④后来,周延儒又打算让冯铨督饷,只是因为“小东林”的激烈反对,才不得不改变了主意。⑤但周延儒也的确履行了让复社所推重的官员掌握实权 的诺言。他向皇上举荐了许多受复社敬重的士人,其中包括刘宗周、范景文、郑三俊、黄道周、张国维、李邦华和倪元璐。虽然他们没有全部获得重要官职,但张溥——当时正大病缠身,至年底便病故了——还是看到了许多受薛国观压制的敢于直谏的言官被重新起用,因而得到了安慰。①
1642年的复社年会仍在苏州虎丘举行,新的盟主是诗人李雯。许多少年才子前往参加,包括陈名夏和后来在1643年会试与殿试中荣登榜首的宋之盛。②冒襄可能也出席了这届年会,尽管他对朝廷命运的关注远不及对个人私生活的兴趣。他失去了美人陈圆圆——她确有“倾国倾城”之色——使之落入了外戚田畹之手(田畹后来又将她转赠给吴三桂);但完全出于偶然,他再次遇到了同样可爱并一心委身于他的董小宛。当时,董小宛因为其父以她的名义在苏州到处借钱,已经债台高筑了。冒襄要将她赎出,唯一的希望是乡试中举。但1642年南京乡试,他再次落第。一切似乎都完了。那些为收回债款而希望冒襄成功的苏州债主们,又哄闹起来。这对即将陷入法律纠纷的情侣,将他们的困境告知了钱谦益。钱谦益钦佩冒襄的才气,也喜爱董小宛的聪慧。特别是他们的爱情带有强烈浪漫色彩,使钱谦益感到冒襄与自己气味相投。③
钱谦益的年岁比冒襄大得多,但他不久前也陷入了情网。他爱恋的是兼善诗词与弹唱的名妓柳如是。④柳如是最初在吴江卖艺,不久便成了天下名妓。她一心想嫁给一位和她一样声闻海内的男士,并看中了松江名士陈子龙。但陈子龙为人严正不易接近,她便转而投入了钱谦益的怀抱,1641年被钱谦益纳为妾。此后,钱谦益 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柳如是,为她建了一座藏书楼,又将她扶为正房;他们俩在一起,似乎就是钱谦益的弟子王士祯称为“神韵”的那种时代精神的体现。①
出于对董小宛的深切同情,钱谦益决定伸出援助之手。他亲自赶往苏州,帮她还清了所有债务,赎回了堆在一起足有一尺高的借据。冒襄的学生将董小宛赎出后,钱谦益又在虎丘山下设宴为董小宛送行,然后用船将她送到如皋。董小宛到达如皋后,便成了冒襄的爱妾。②自那以后,她日日厮守在冒襄身边,帮他抄写诗文,翻查史籍,赏玩字画,鉴定文物,演唱他喜爱的歌曲,或一起饮酒狂欢。③
长江白浪拥,像奔赴杯底。姬轰饮巨叵罗,觞政明肃。一时在坐诸妓,皆颓唐溃逸。姬最温谨,是日豪情逸致,则余仅见。④
和钱谦益、柳如是一样,冒襄和他的爱妾也是那日薄西山的时代的两颗耀眼明星。
在北京,人们正纷纷传说:首辅周延儒让工匠在其宅第门前修建了一座珠宝店,令董廷献居中主事,专门向求官者和欲买通官府的商人收受贿赂。⑤崇祯皇帝十分欣赏周延儒揣测皇上心思的高妙技巧——无论皇上表达意愿的方式多么微妙,他都能准确 地理解——但招权纳贿的指控,还是使崇祯不再宠信周延儒了。①他开始将朝纲不振归咎于大臣,周延儒则首当其冲。在1642年的新年朝会上,皇上对在场的周延儒等大臣们说道:“古来圣帝明王,皆崇师道。卿等即朕师也。职掌在部院,主持在朕,调和在卿等”。②不过,周延儒最后垮台,并不仅仅是因为受贿。确切地说,他之所以陷入死地,主要是因为与宦官作对和贻误战机。
在1634年以后的八年中,崇祯皇帝对朝中大臣越来越不信任了,因而越来越多地依赖内廷宦官为他出谋划策。1640年,崇祯皇帝曾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宦官的权力,但仍然十分重视他们的意见,并相当信任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耳目。1642年,周延儒为了履行对复古派的许诺,剥夺了宦官机构东厂的权力。于是,宦官头子将周延儒视为大敌,开始挑动皇上对他进行打击,不久他便失去了皇上的信任。③
与此同时,前线局势又空前恶化。1641年,清军又取得了新的胜利。崇祯皇帝这才想起已故大臣杨嗣昌的忠告:不可同时进行两场战争。④于是,他密令杨嗣昌的门徒兵部尚书陈新甲,派人向皇 太极询问媾和条件。①由于一时疏忽,崇祯皇帝给陈新甲的一份关于议和的密件,经塘报传抄于外。不出所料,此事在复古派中立刻激起了轩然大波。皇上迫于压力,不敢对此负责,遂以越权为名,将陈新甲逮捕弃市。②1642年3月19日,松山在清军长期围攻下终于失守。清廷提出议和,要求将宁远以北、西至蒙古的关外领土划归清朝。崇祯皇帝由于对议和心有余悸,竟不敢在朝廷上公开讨论此事。③4月2日,崇祯皇帝没有派使臣前去议和,反而令宁远守将吴三桂率4000人马,向阿济格所率驻守大山的清军发动反攻。这次行动被轻而易举地粉碎了,而清廷则从中领教了崇祯皇帝的背信弃义。他们再也不会向明朝提供议和的机会了。④
这年冬天,清兵在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率领下再次南下。赵光汴是负责边防的两位明军将领之一,他守御蓟州,指挥不利。1643年1月5日,京师东北的这一重要门户陷落了。⑤赵光汴因玩忽职守被革了职,等待进一步的惩处。这时,周延儒派人对他说,若以白银5000两相赠,便可让他官复原职。赵光汴遂上下打点,共用 去白银2。5万两,几乎倾家荡产,终于得以免受惩罚,并且官复原职。①与此同时,大学士吴钪记叭サ钟寰V苎尤逑肭劳饭Γ弥吨就暌言谕ㄖ萸卸狭饲灞耐寺罚煊?643年5月21日,坚决要求出镇通州。②然而,周延儒到了通州后,“不敢出战,每日与幕客饮酒,伪驰疏报捷”。③他甚至凭空虚构了一场大败阿巴泰的战役,并于6月25日亲自返京,为范志完等将领请赏。④崇祯皇帝听了他关于明军将士如何勇猛杀敌的栩栩如生的描述,喜出望外,立即为他加官进爵。⑤
然而,纸里包不住火。从1642年11月27日到1643年1月27日,清军在短短60天内,便突破了长城,穿过北直隶,一直深入到山东和苏北,共计掠走了黄金1。2万两,白银220万两。⑥直到这场浩劫临近尾声之时,崇祯帝才渐渐看破了其大臣的谎言和武将的怯懦。7月1日,大学士吴慧捞吧滤溃幢欢"哒怨忏辍⒎吨就瓯欢崛ス倬簦掠λ馈"?月10日,周延儒也因谎报军情 被革职查办了。①一些大臣以周延儒年高位重为理由,欲为其求情,却反使皇上的态度更加坚决了:正因为他已位极人臣,所以才不可饶恕。②崇祯皇帝拒绝宽赦周延儒,下令将他处死,但念其为朝廷效力多年,遂允许他在狱中自杀,而免受了绞刑的痛苦。③
周延儒之死,可能会暂时平息崇祯皇帝对御敌无术的怒气,却难以补偿广大百姓所遭受的巨大灾难。清军撤离后,叛乱又接连发生。来自山东临清的报告说,当地人民3/10死于饥荒,3/10死于疾疫,其余4/10则被迫为盗,以劫掠为生。④而临清以南的东昌一带,所有村镇都化为一片废墟。据明廷兵部的报告,至1643年春,只有一座济宁城孤零零地矗立在方圆数千里的荒草废墟之中。⑤李雯也在京师写道:
不寐听春雨,萧萧满凤城。
参差添玉漏,的历乱金钲。
罢祷宜加膳,忧时为洗兵。
圣恩知广大,早晚答苍生。50000454_0110_0①
诗人所得到的唯一安慰,来自季节的变迁。它能给人们以某种希望:春天将从碎石瓦砾之下破土而出,为大地带来新的生命;初夏的雨露将滋润干裂的土地,并稍稍缓解人们绝望的心情。然而,在西方和北方,明朝的敌人的不断发展、壮大,与自然界的由春入夏却更为相像。
① 谢国桢:《党社运动》,第96—97页。
② 自1641年人事大变动后,朝廷大臣的人事安排被崇祯皇帝搅得一团糟。从那时开始,到1644年4月北京陷落,先后有18人入为阁臣,18人出任六部尚书,平均每人在职时间不到一年。艾维四:《陈子龙》,第124页。
③ 例如,1642年8月,周延儒曾阻挠张溥和张采的升迁。当时皇上问起二张和黄道周的情况,周延儒回答说,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学者,但书生气太足,并怀有偏见。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中,第5—6页。
④ 阮大铖向周延儒馈赠黄金1万两,以求复出,并向朝廷举荐马士英。周延儒感到向皇上建议让阮大铖复出,显然过于唐突,因而只推荐了马士英。而马士英也是直到高光斗因连失五城被革职下狱后,才得到了凤阳总督之职。刘约瑟:《史可法和满洲入侵时中国的社会政治》,第54页;《国榷》,第5926页。
⑤ 《贰臣传》第九卷,第28—29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240—241页。1638年清军南下时,冯铨在涿州保卫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对他的任用将意味着,朝廷对额外赋税重压下的北直隶和山东地主做出了让步。
① 《明史纪事本末》第六十六卷,第23页。
② 杜登春:《社事始末》,第11—12页;吴山嘉:《复社氏姓传略》第二卷,第3页。
③ 张履祥:《重订杨园先生全集》,第144—151页。
④ 柳如是姓杨,名爱,字蘼芜,号河东君。
① 《贰臣传》第十卷,第14—15页;葛万里:《钱牧斋先生遗事及年谱》,第4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149页;吉川幸次郎:《不问国事》,第4—8页。在钱谦益之流的爱情生活中,“公开的一面同隐密的一面是并存的”。有关这一现象的值得一读的描述,见林恩·斯特鲁弗:《历史剧“桃花扇”》,第15页。
② 冒辟疆:《董小宛回忆录》,第28页。
③ 张履祥:《重订杨园先生全集》,第151—152页。
④ 冒辟疆:《董小宛回忆录》,第33页。当时正值1642年阴历9月。
⑤ 谢国桢:《党社运动》,第88页;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上,第19页。
① 《明亡述略》,第276页。
② 1642年阴历正月初一(阳历1月30日),崇祯皇帝为了加强自己和大臣的关系,做了一回大胆尝试。他让所有外朝官员都进入内廷,亲自对他们表示嘉奖,号召他们同心治国。但当时的气氛仍十分拘谨和呆板,而且崇祯皇帝对大臣的不满很快就压倒了想要亲近他们的愿望。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中,第1页。大多数当时的记载都说,崇祯皇帝确信其大臣杨易结党营私。一种常见的说法是:“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冯梦龙:《甲申记闻》,第2页。康熙皇帝也曾指出,明朝宦官确实作恶多端,但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宦官,而是党争,是明朝大臣为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史景迁:《中国皇帝》,第87页。
③ 《明史纪事本末》第七十四卷,第77—78页;《明代人名辞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