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 清朝开国史
蠼迹胨捣钭猿扇∠怂佬塘睢G貨F的性命是保住了,但宋企郊却在这一营救过程中搭上了很多自己的人情面子。②
宋企郊一直愿意任用无锡人的首要原因之一,是新政权需要南方籍官员来帮助大顺将其统治扩展到江南。③李自成的首辅大学士牛金星对周钟等南方士大夫领袖表示赏识,当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周钟原是复社成员,1643年殿试的状元。农民军驻扎下来后,他曾到牛金星的官衙拜望。作为明朝的最后一科状元,却去拜 访起义军的大臣,这本身就是极有意义的一种公开表态。过去周钟曾傲然拒绝了那些想借重其名望的权贵的礼物①,但现在周钟断定又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刻,而促进新王朝的建立正是他的使命。周钟承认农民军首领李自成的残忍,然而在他看来,这恰恰表明大顺政权将有幸得到一位开国之君。他曾对朋友说,太祖龙兴之际正是如此!这一历史的对比并不完全是牵强附会的。周钟一定是真诚地相信,有这样一位强有力的统治者登上宝座,其他地区定会望风降附。②据说他曾说过,“江南不难平也”。③牛金星对周钟在复社中的领袖角色早有深刻印象,对他来说,能得到这样一位支持者,自然是最好不过了。④正是对周钟的任命,使4月29日的召见由一场责难奚落转变为一次人事安排活动。
虽然4月26日大顺政权宣布:希望所有明朝的在职官员参加27日的早朝,届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去留——或在大顺政权里任职,或返回家乡——但许多官员仍然担心,一旦他们拒绝接受大顺的官职就会受到惩罚。⑤27日黎明之前就来到东华门 外等候的人总共约3000名,他们被大顺的官兵极不恭敬地驱赶到承天门前的空地。其中一些似乎应对明朝灭亡负主要责任的官员还遭到宦官的辱骂。李自成始终没有出来接见这些官员,他们被打发走了,并被告知29日(即两天以后)再来报到。29日那天,这群士大夫连同被刘宗敏和其他大顺将领抓获的一些明朝官员一起,没吃没喝地等了好几个时辰。直到黄昏,李自成才走出大内,听河南籍的顾君恩大声点名。每叫到一个名字,那位官员便要应声作答,然后牛金星还要占用相当的时间详细列举其罪行。这次召见的气氛与方式同聆听审判没有两样,直到顾君恩点到周钟的名字,这种情景才发生了变化。
顾君恩下揖,云:“主上饥渴求贤,当破格擢用。语牛金星曰:“此名士也。”自成曰:“名士如何?”牛曰:“善为文字。”自成曰:“何不作见危授命题?”①
李自成恰如其分地引用《论语》来挖苦周钟,以表现自己的儒学知识,但随后他就同意录用周钟做大顺的官员。②此后,每喊到一个名字,牛金星就决定是否让他加入大顺政权。几千人中只有92人被选出来作官,并被移交吏政府授职。剩余的士大夫被交付大顺将领们惩治,③在刀剑逼迫下返回紫禁城外的营地。
为大顺效劳的官员并不全是在4月29日入宫朝见时被录用的。后来有些人为了逃避刘宗敏或李过等大顺将领的拷打,也参加了大顺政权。还有一些人似乎是出于偶然,在最后时刻被举荐为 官。以这种方式得官的最突出的例子,是陈名夏,他和周钟一样,是南方人,也因曾为叛贼效劳而在后来遭人谴责,这位复社成员在1643年会试中名列400名进士之首,又是殿试第三名。除任翰林学士外,他一直任兵科给事中,直至明朝垮台。1644年4月13日,陈名夏曾面见崇祯帝,建议召集山东义勇救援京师。京城陷落之日,陈名夏企图自缢,但被家人解下救活(他的妻子是北京人)。①他听到牛金星下令明朝官员入宫的消息后,就准备隐藏起来。②但牛金星同时又令原各部书吏和差役举报隐匿不出的官员,所以陈名夏因没有参加4月27日的召见,事后被大顺军抓获并送到刑政府论罪。幸而负责此案的官员是一位姓王的山西秀才,他过去游历江南时曾受到陈家的款待。王秀才力劝陈名夏主动加入新政权。陈名夏起初表示拒绝,甚至企图逃跑,但最后终于答应让王秀才将自己推荐给牛金星。牛金星欣然应允,很快恢复了他在翰林院的职位,不过翰林院现已改名宏文馆。③
通过对陈名夏的这项任命,牛金星使其翰林阵容达到令人惊异的完备。如今,1643年殿试的前三名已经全部成为大顺的官员。牛金星的宏文馆中甚至网罗了史可程,大顺政权要求他致书其堂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劝其投降李自成。④同时,大顺政权还直接从明朝政府中接收了许多中层官吏。其中保留原职的,有吏部郎 中三人,户部主事二人,礼部主事一人,员外郎二人,郎中一人,御史七人,以及翰林院的全部编修。六科给事中虽有调任,但也全都被留用了。①
③ 钱■:《甲申传信录》,第17页。
④ 冯梦龙:《甲申纪闻》,第5页;徐应芬:《遇变纪略》,第5—6页;张怡:《搜闻续笔》第一卷,第3页。
⑤ 刘尚友:《定思小纪》,第2页。16世纪末,北京常聚有数千乞丐,他们过了今日,不知明日,经常以赌博为生。其中很多人都熬不过京师寒冷的冬季。但尽管如此,每到春天,他们的数量似乎并未减少。吉斯:《明代的北京》,第172页。
① 李自成进城之前,牛金星曾告诫他:现在已夺取了江山,一定不能放纵部下滥杀无辜。刘尚友:《定思小记》,第2页;又见钱■:《甲申传信录》,第17页;帕森斯:《明末农民起义》,第134—136页。抢劫者都被当场处死,并将其四肢钉在正阳门西街的木桩上。赵士锦:《甲申纪实》,第9页。
② 陈鹤龄、陈克家:《明纪》第五十七卷,第600—601页。
③ 彭孙贻:《平寇志》第十卷,第1页。很多招帖都是黎志升准备的,此人是1643年进士,曾任山西提督学道。李自成让他在已改用唐代旧名宏文馆的翰林院主管科举,并任命他为大学士。顺便提一句,李自成进京时,以为崇祯帝仍然活着并悬赏寻求其下落。钱■:《甲申传信录》,第18、115—116页。
④ 赵士锦:《甲申纪实》,第10页;邹漪:《启祯野乘》,第424页。
⑤ 邹漪:《启祯野乘》,第424页;又见汪有典:《史外》,第508页(第四卷,第29页)。
① 彭孙贻:《平寇志》第九卷,第10页;黄宗羲:《南雷文录》前集第五卷,第8页,二者所载略有不同。施邦耀是浙江余姚人,他解带自缢,但被家人救下,苏醒后,又服砒霜而死。方孝儒的殉难是这种自杀殉难的典范。他是明初大臣,1401年7月,燕王占领南京并篡夺了帝位,但方孝儒仍然忠于建文帝而不肯为燕王效力。由于他拒绝承认永乐帝的正统地位,因而遭到严刑拷打并被杀害。其门生及男性亲属千余人也遭株连。1584年,万历皇帝为他昭雪,还在南京建了一座“褒忠祠”,以示对他和其他为建文帝殉难者的褒奖。1645年,方孝儒被追授殊荣;1775年,乾隆皇帝又在曲阜孔庙中为他立碑。傅路德和房兆楹:《明代人名辞典》,第431—432页。(据现在曲阜工作人员讲,此碑已在1966年被陈伯达指使的红卫兵砸毁。美国明清史专家代表团1979年在南京得知褒忠祠也在“文革”中被破坏。)所以,在17世纪初,方孝儒是与宋代殉国者文天祥同等重要的忠君象征(1644年3月28日崇祯帝曾正式礼敬文天祥),而李自成进城后几天或数周内有许多官僚士大夫自杀,他们临死之前肯定记起方孝儒的勇气和刚毅。万言:《崇祯长编》,第90页。例如张岱,就曾多次提到方孝儒的忠贞不屈(《明纪史阙》第41、57、107页)。收有此次死难的55人传的《备遗录》一书,在17世纪也很流行。正如该书1615年版序文所说,书中记录了所有为所事之君尽忠死难的人。张芹:《备遗录》,第1页。
② 部分自杀者的名单,见谈迁:《国榷》,第6048页;顾苓:《金陵野钞》,第23—25页;彭孙贻:《平寇志》第九卷,第9—12页。徐世溥《殉难死节臣职姓名》中有一更为完整的名单。但我在上海市图书馆只能用一点时间查阅这一善本著作,来不及将名单抄录下来。范景文,直隶人,1614年中进士,后长期担任文职,政绩卓著。东林党危机期间,他也受到攻击,遂辞官还乡。1628年才回朝任太常少卿。后来他在南京任职多年,迁刑部尚书,又改工部尚书,并于1644年成为东阁大学士。《明史》,第2993页;徐鼒:《小腆纪年附考》,第34页。
③ 计六奇:《明季北略》,第457—525页。
① 计六奇:《明季北略》,第578—626页。实际列出167人,但有5人未记其籍贯。
① 钱■:《甲申传信录》,第37—49页。
② 同上。
① 有趣的是,当时作为旁观者的欧洲人认为,明朝官僚易于变节是由于其中缺少贵族。帕拉福克斯在论述高级官员背叛明朝投降李自成时写道:“我们可以看到,封国被缩小到无法产生贵族的程度,也就是说,那里没有能继承其祖先的崇高品格,并从其爵位中获得与生俱来的忠诚的人。有些东西无论人们怎样学习,都永远无法学到。如果需要的话,他们必须从其祖先的地位和美德中继承这些东西,因为除此之外,所有后天学到的责任感,最终很难成为人们的本能,并总是极无保证的。”德·帕拉福克斯:《鞑靼人中原征服史》,第18、28—30页。
① 巩煜,陕西人,曾在河南作官;李振声,也是陕西人,曾为湖广巡按。
② 魏斐德:《1644年的大顺政权》,第57—59页。4月27日,所有因朋党罪或贪污罪入狱的官员,都集合在宫门外等候进宫,在那儿他们遇到了过去的政敌。那些走上前来向他们打招呼的人,正是从前逮捕甚至要处死他们的人。5月6日之前,李自成一直未委任这批被释放的官吏,此后,也只有四品以下的官吏得以官复原职。冯梦龙:《甲申纪闻》,第5—6页;钱■:《甲申传信录》,第79、91页;陈济生:《再生纪略》第一卷,第17页。
③ 魏斐德:《1644年的大顺政权》,第64页;钱■:《甲申传信录》,第76页;彭孙贻:《平寇志》第十卷,第2页;《国变难臣钞》,第185页。牛金星尤其乐于委任从前的同年和朋友作高官。例如,在1643年任命的颇受尊敬的翰林学士中,有一位即是河南人,又是1615年中试的举人,刚好与牛金星相同,于是被牛金星任命为直指使一类的监察官。还有一位叫何瑞徵,原是明朝国子监的一名小官,因是牛金星的同乡,被派到宏文馆中任职。第三个例子是魏学濂,他的朋友及天主教教友韩霖是牛金星过去的好朋友,魏学濂被其引荐为官。钱■:《甲申传信录》,第86页;彭孙贻:《平寇志》第九卷,第16页。
④ 这些著作很难作公正的评论。一位史学家考察了收集在三部主要丛书中的杂史和别史,发现其中1/3到2/5是出自文社及其他党社领袖之手,另有18%—28%出自或其正式成员之手,有20%出自上述人物的亲属或密友之手。因此,在当时的历史著作中,只有大约10%是与党争无明显关系者的作品。林恩·A·斯特鲁弗:《康熙年间徐氏兄弟对学者的半官方性庇护》,第35—37页。
① 此处及后面提到的有关无锡人的情况,均出自钱■:《甲申传信录》,第92—94、96—97页;徐鼒:《小腆纪年附考》,第117、124页。
② 钱■:《甲申传信录》,第96—97页。另有一种说法是,赵玉森是被王孙蕙劝说后投降的,理由是赵玉森的祖父母需要照顾。赵玉森又说服张琦和秦汧去登记求官。计六奇:《明季北略》,第584页。
③ 赵玉森与宋企郊何时何地成为密友,史无记载。计六奇:《明季北略》,第584页;徐鼒:《小腆纪年附考》,第117页。
① 王孙蕙带着李自成的命令,安全通过各道关卡,离开了李自成的势力范围。此后,他烧了随身携带的大顺文牒,扮成乞丐,继续南行,但最后却被土匪抓住杀了。
② 后来,赵玉森又去请求宋企郊援救秦汧,宋企郊拒绝说:“非不欲为公周旋,所托令亲一事,挽回上意,用力已竭耳。”钱■:《甲申传信录》,第96页。
③ 秦汧为推迟对他的处决,曾直截了当地提醒前来逮捕他的人说:“圣天子欲平定江南,正爱惜人才之际,倘饶蚁命,愿效死力。”钱■:《甲申传信录》,第96页。应当指出的是,在新政权中求职的也不乏北方人。宏文馆中有两位编修就是曾来求官的陕西举人,杨声华(Yang Shenghua)和王琪(Wang Qi)。另外还有大批北方举人,甚至生员,跟在大顺军后面涌入北京谋求官职。这些求官者纷纷?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