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 清朝开国史
大旗上缀着通告,说宁南侯正开赴南京,以解救周镳和雷演祚等受迫害囚禁者。②
这项特别使命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决定了。当左良玉前来解救周镳和雷演祚的消息传到南京时,阮大铖对他的囚犯下达了秘令,“允许”他们自杀。其后不久,甚至在左良玉部队已经逼进的时候,周镳著名的同父异母兄弟周钟——1643年年初复社的领导人、明朝的叛逆——也被杀害了。他的死刑是公开的。当刽子手走近他时,他竭其余力,讥问道:“杀我,其使天朝平安乎?”曾经以辞令之长而劝阻了崇祯皇帝南逃的尚书光时亨,也同时被斩首。③
但是复仇的任务,即铲除马阮政权及其支持者,仍在进行。左良玉显然认为,值此多事之秋,他的计划会赢得广泛支持。但4月26日他到达九江时,却发现他的老朋友和同盟者袁继咸并不相信他起兵的正义性。他为此十分震惊。④袁继咸和湖北巡抚何腾蛟一 样,认为袭击南京是对南明事业的致命打击。①袁继成的坚决反对使左良玉认识到,他自认的正义之举被许多人看到叛逆之行。而且,这个老军阀——身体状况日见恶化——已经不能够驾驭自己的军队了。4月30日当袁继咸在九江左良玉的旗舰上拜访他时,左良玉已不能制止他的士兵洗劫这个城市。②谈迁记载这次见面说:
袁继咸过见舟中,俄见岸上火起,报曰:“袁兵烧营,自破其城。”良玉浩叹曰:“此我兵耳。我负袁临侯也。”③
此后不久,左良玉开始内脏出血,几天后就死了,把他的庞大军队留给了他的不很牢靠的儿子左梦庚。④尽管这个时候对部队的管理比以前要严,但是左良玉的将领们仍然在沿长江行军去安徽池州的路上,洗劫了安庆。⑤
这支由职业军人、强盗和冒险者组成的庞大而野蛮的军队正 劫掠江南以餍私欲,此种情势把南京朝廷抛进一片恐慌之中。为阻止左良玉的军队,南明部队就不得不从淮阳地区撤退,从而削弱了南明抵抗满兵的防线。在那里的南明部队本来就不充足。然而马士英对左良玉的担心却远胜于对清人的担心。左良玉毕竟发动了对马士英个人的讨伐。“吾辈吾臣”,马士英说:“宁可皆死于清,而不可死于左良玉之手。”①
于是马士英命令阮大铖、朱大典、黄得功和刘孔昭的军队阻止湖广军队向南京的推进。与此同时,史可法正在请求增援刘肇基的只有2万部队保卫着的扬州防线。马士英拒绝了这个请求,而且还强令刘泽清的部队从他们正在坚守的抵抗豪格的黄河前线撤回来,以加强左良玉与南明朝廷之间的防御工事。弘光知道,这将从史可法侧翼撤走部队,因而甚至想解除这道命令。但是马士英劝告皇帝,做出这种改变已经为时太晚了,现在的形势是这样的严峻,以致于史可法也不得不被召回。②
史可法强烈反对这一主张:
上游(指左良玉)不过欲除君侧之奸,未敢与君父为难;北兵一至,则宗社可虞。③
但是皇帝坚持认为左良玉是个危险的叛逆,认为‘寇至则防寇(指左良玉),寇去则防敌”。④5月2日史可法正式收到撤回江南的命令,这位南明将军勉强执行了。他把部队一分为二,留下一部分防守泗州,他带领另一部分奔赴南京,准备阻击左良玉。⑤
史可法的这样分遣兵力最后证明是不必要的。在洗劫完池州后,左梦庚和他的将领们被黄得功挡在铜陵,并且被迫撤回了九江。因为多铎军队迫在眉睫的进攻,黄得功不能全力发动对左军的进攻,而且尽管左梦庚军队占据了安庆上游地区,但同时阿济格正从另一个方向进攻他们。当满军到达九江时,左良玉的整个部队实际上投降了清人,并成了次年平定中国的新的骨干力量。①
加入清军的左良玉旧部的大多数军官可能被称作“新”辽东人:即那些曾经效力于明朝边疆,后来在30年代的混乱中又调回中国腹地(多为河南)的那些军官。这些人中最重要的是金声桓。他曾经在辽东供职,并于1633年逃离了满洲(其妻儿成为人质),加入了左良玉在河南的部队。在九江投降满人的以后几年里,因为他在没有正规满军帮助的情况下,把桀骜不驯的江西省几乎全部控制在他手中,因此他的家人从监禁中解脱了出来②。其他不太有名的官员也都为清朝的统一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左梦庚被邀入朝,并加入汉镶黄旗;1648年他帮助阿济格打败了大同的造反者。③卢光祖在加入汉镶蓝旗之后,1646年随同豪格征战四川,镇压那里的张献忠起义军,并且为打败与南明永历政权联结的“寇匪”立下了汗马功劳。④加入汉正红旗的李国英也跟随豪格在四川征战。实际上正是李将军这支由旗人率领的队伍,与满旗兵协作,在1647年1月在彭州附近的凤凰山把张献忠逼入了绝境并杀死 了他。①在加入左良玉的队伍之前本来在何腾蛟手下效力的徐勇,在投降阿济格后平定了九江的匪寇和复明分子,随后他担任了长沙驻军总兵,指挥了对永历政权的张荆春将军的战役,在他死于与南明白文宣将军的战斗之前,他被授予了男爵爵位。②同样来自辽东的军官郝效忠在投降后被指派在武昌驻防。随后当阿济格回北京时,郝效忠与之同行,加入汉正白旗,并在湖南担任将军,他后来因为拒绝背叛清人,在当地被孙可望俘虏并被杀掉。③
如此之多的左良玉部属向满人投降,对南明构成了一种严重而长期的威胁。就像我们看到的一样,在以后的那些年中,永历的将领们发现这些军官中的一些人是他们强劲的对手。不过,就眼下而言,左部的解体意味着史可法的部队不必去解救南京了。在史可法恰好到达南明首都的上游浦口时,他才得到这个对南京的直接威胁已经解除的消息。他的第一个反应是继续向南京进发,去见弘光皇帝,但是他的主子却命令他回师扬州。史可法显得有些犹豫;一天之中他发布三道命令,最后决定率军奔赴由侯方岩防守的玉 台。①不过已经太晚了。4月18日归德已被多铎攻陷。在随后的几天里,有更多的在拜尹图、韩岱和尼堪指挥下的满蒙军队汇集到这个城市,为渡淮而集结力量。②1645年4月30日,这支因淮阳军阀最近投降而更为壮大的大军,开始沿黄河南岸移动,然后南下直奔淮水,到5月8日,固山额真阿山指挥的蒙古骑兵夺取了横过泗州淮北的桥梁。③与此同时,在豪格的支援下,准塔的军队占领了洪泽湖东面的黄河南岸,并且迅速向淮安挺进。④
① 袁继咸:《浔阳记事》,第7、10—11页;温睿临:《南疆绎史》,第715页。
② 钱■:《甲申传信录》,第73页;刘得昌:《商邱县志》,第八卷,第31页;《明史》,第3062页。
③ 太湖雷演祚在1640年殿试后授予刑部主事。次年,雷演祚弹劾了杨嗣昌,随后又弹劾了周延儒。《明史》,第3082—3083页。
④ 侯方域:《壮悔堂集·四忆堂诗集》第五卷,第8页;《壮悔堂集·壮悔堂文集》第三卷,第5页,第四卷,第1—2页。
⑤ 斯特鲁弗:《南明》,第28页。张献忠在1644年夏天攻克重庆,年底在成都建立大西国,但在1645年的初春就崩溃了。詹姆斯·B·帕森斯:《中国农民起义的高潮》,第388—394页。张献忠屠杀成都老百姓的情况,见李清:《三垣笔记》下,第2页。
① 《明史》,第2926页。御史黄澍,是左良玉在福王确立后派往南京支持这个政权特别是支持马士英的人。黄澍留在南京,定期向左良玉汇报朝廷的情况,可能因为他有这样强有力的将领做他的后台,所以他多次触犯马士英。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黄澍甚至当着福王的面猛抽马士英的耳光,他列举了马士英的18条罪状(包括接受张献忠的贿赂),而且预言马士英不除则必有大祸。黄澍的态度如此咄咄逼人,以致于福王差点真要撤换马士英。但是太监们劝福王说,他登基称帝应归功于马士英,因此不能失去他的支持。随后,黄澍为躲避逮捕而逃往了武昌,在那他煽动左良玉(左的想法使他失望)进行干预。南京陷落以后,黄澍投降了清朝。李清:《三垣笔记》下,第2—3页;《明史》,第3073、3109、3111页;谢国桢:《南明史略》,第66页;曹凯夫:《三藩反对满洲统治的叛乱》,第34—35页;斯特鲁弗:《南明》,第15—16页。
② 顾炎武:《圣安本纪》,第26页。其他史料记载左良玉部队沿江而下始于4月21日到4月24日之间,姚家积:《明季轶闻考补》,第111页。据一种记载说,黄澍和左梦庚(左良玉之子)是这次兵变的幕后主谋。最初左良玉并不想接受黄澍的请求,去进攻南京,惩治马士英、声援太子。但是在几次商议中,左梦庚指出,不仅张献忠在威胁着他们,而且大顺农民军余部也将要给他们以猛烈袭击,因此力劝其父发动这次远征。左良玉也接受了假太子请求帮助的信。顾苓:《金陵野钞》,第49页;张怡:《搜闻续笔》第一卷,第17页;又见斯特鲁弗:《南明》,第28—29页。
③ 《明史》,第1543页。左良玉指责弘光皇帝不愿意帮助其他皇室亲属,并在几个权臣的帮助下出于个人目的极力保住皇位。
① “有明之失,不在他人,实士英一人耳”。文秉:《甲乙事案》,第37页。马士英特别受谴责的地方是修订《三朝要典》,起用农民起义军和太监担任政府高官,吸收强盗加入锦衣卫,起用恶棍阮大铖,隐瞒太子真实身份并把他投入监狱、选纳声伎和女色腐化弘光皇帝等。计六奇:《明季南略》,第192—197页;克劳福德:《阮大铖传》,第46页。
② 徐鼒:《小腆纪传》,第207页。而且帅旗上写着:“本藩奉太子密旨,率师赴救”。计六奇:《明季南略》,第197页。
③ 徐鼒:《小腆纪传》,第208页。
④ 李清:《三垣笔记》下,第21—22页;张怡:《搜闻续笔》第一卷,第17页。
① 袁继咸:《浔阳记事》,第13页。何腾蛟在1643年第一次见到左良玉时曾是湖广巡抚。弘光皇帝曾经任命他为包括四川在内的六省总督。4月21日,他被左良玉拘捕,强迫随军沿江前进。在左良玉的水军经过淮阳时,他跑掉了,逃往长沙。南京陷落后,他参加了唐王政权,任兵部尚书、大学士,封伯爵。他后来以这种身份把许多大顺农民军余部吸引到湖南来了,在此他建立了著名的长期坚持抗清的“十三镇”。在赣州(江西)建立了总部之后,他请求唐王到他这里来,但唐王却在福建被俘虏了。何腾蛟继续站在忠明立场上进行战斗,成为永历皇帝的兵部尚书和大学士。在“十三镇”被攻破后他逃往贵州;1649年,他在清军进攻湘潭时被杀害。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80—281页。
② 4月29日张国柱将军率军入城,并在当晚放火、抢劫。这个城市的一些守军害怕承担这场大火的责任,便转而投入这次抢劫。于是左良玉部队的一些士兵也失去了约束,去杀人抢劫。在这场灾难甚嚣尘上的时候,袁继咸决定自杀,但是他的副属,引王阳明为例,劝他耐心地忍受,他能做的只能是去见左良玉。李清:《三垣笔记》下,第22页。
③ 谈迁:《国榷》,第6021页;又见袁继咸:《浔阳记事》,第13页。
④ “左良玉兵半群盗,甚淫毒,每入民家,索贿,用板夹燕之,肥者或脂流于地。又所掠妇女,公淫于市。”李清:《三垣笔记》下,第24页。
⑤ 斯特鲁弗:《南明》,第29页。
① 谢国桢:《南明史略》,第66页。
② 《明史》,第3097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762页;计六奇:《明季南略》,第192—194页;克劳福德:《阮大铖传》,第46、47页。
③ 引自谢国桢:《南明史略》,第70页;又见刘约瑟:《史可法》,第143页。
④ 谢国桢:《南明史略》,第70页。
⑤ 计六奇:《明季南略》,第41、197页。
① 谢国桢:《南明史略》,第76—77页。关于这个降人集团与其他集团重要性的比较分析,见附录A。
② 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166—167页。
③ 左梦庚成为那个旗的首领,1654年死在任上。《贰臣传》第七卷,第22—23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761—762页。
④ 卢将军来自海州(辽东)。《贰臣传》第七卷,第1页。
① 李将军也是来自辽东。1648年,他被任命为四川总督,并且在孙可望的领导下,指挥了在这个省西南地区进攻张献忠余部的战斗。《贰臣传》第三卷,第25—28页。1646年底,当张献忠离开成都,准备进攻陕西的时候,由于他的一个部将投降了豪格,他在凤凰山遭到清军的突然袭击,被杀害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