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 清朝开国史
② 克劳福德:《阮大铖传》,第70页;文秉:《甲乙事案》,第47页。
① 《明史》,第3115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895—896页。
② 作为一个戏剧人物,杨文也是一个十分■藉的媒人。《桃花扇》中他在闺房里安排了侯方域与“香姐”李香君的见面:“珠翠辉煌,■绮飘荡,件件助新妆,悬出风流榜”。孔尚任:《桃花扇》,第57页。
③ 张怡:《搜闻续笔》第一卷,第19页。
④ 《世祖实录》第十六卷,第193页;盖拉德:《南京》,第225页;斯特鲁弗:《南明》,第30—31页;克劳福德:《阮大铖传》,第71页;邓尔麟:《达官贵人》,第254—255页。
① 《江南闻见录》,第317页。没有一个文官或武官知道他要逃跑了,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31页。
② 《江南闻见录》,第317页;又见《明史》,第1543页;《世祖实录》第十六卷,第193页。他的随从有四五十人。计六奇:《明季南略》,第44页;谈迁:《国榷》,第6208页。
③ 孔尚任:《桃花扇》,第268页。
① 陆圻:《纤言》,第24页。
② 《明史》,第3022页;又见徐鼒:《小腆纪传》,第231—232页。
③ 温睿临:《南疆绎史》,第179页;计六奇:《明季南略》,第45页;谈迁:《国榷》,第6213页;杜乃济:《明代内阁制度》,第2391页(第二一0卷,第10页);邓尔麟:《达官贵人》,第259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196页。这两个将领在以后为满人效劳时十分得力。马得功成为汉镶黄旗成员,1647年在洪承畴的建议下去福建任职。他占领了该省北部建宁地区。在17世纪50年代,他在福建指挥部队与李率泰合作共同对付郑成功,在1663年远离厦门的一次海战中被杀死。《贰臣传》第一卷,第17—20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559页(李率泰对福建的征服,见赵尔巽:《清史稿》第二七九卷,第1—2页)。田雄在杭州担任旗将军,1646年受任指挥浙江诸军,指挥了进攻定海(舟山)的胜利。但1658年,他把整个南方海岸控制权都丢给了郑成功,为此他受到了弹劾;但是顺治皇帝在1659年赦免了他。随后田雄又为清朝收复了宁波。《贰臣传》第六卷,第22—24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718—719页。
① 《江南闻见录》,第317页。
② 计六奇:《明季南略》,第44、181页;文秉:《甲乙事案》,第177页;顾炎武:《圣安本纪》,第29页;谈迁:《国榷》,第6209—6210页;《明史》,第4112页。
① 温睿临:《南疆绎史》,第218—219页。
② 计六奇:《明季南略》,第183页。
③ 文秉:《甲乙事案》,第176页。
④ 马士英母亲装扮成皇太后的故事,可能是因为马士英一伙到浙江后邹夫人对之保持沉默而得以流传的。在那里,一些旧官僚问她南京的事情,她转过脸去,无言以对。马士英便替她回答了。这就引起了官贝们的怀疑。温睿临:《南疆绎史》,第437—438页。不过,马士英早先已经表明了他对皇太后的关心,1644年秋天他派了一个特使去河南接她,并在1644年9月13日把她带回南京。计六奇:《明季南略》,第152—153页;《明史》,第4110页。
⑤ 她后来参加了鲁王的政权,在其朝廷降清后,她投淮河自尽。徐鼒:《小腆纪年附考》,第124页。
① 离开南京之后,马士英及其一伙人来到安徽广德。那里的地方官员拒绝他们的避难。于是马士英的部下进攻并且掠夺了这座城镇以示报复。转到杭州之后,马士英和阮大铖(这时他们已在一起)又去方国安处觅地栖身。在杭州失陷后,他们汇集至兖州。马士英为鲁王所拒,因为鲁王的官员们威胁要杀死马士英。在1645年12月底或是次年1月,方国安率部企图进攻扬州,马士英加入了他的人马。但他们在与清军交战中失败了,退到了南方。但是唐王政权不许马士英进入福建。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下,第4—5页;克劳福德:《阮大铖传》,第47、73页;刘献廷:《广阳杂记》,第48页;斯特鲁弗:《传统中国》,第14—15页。记录了清军与马士英冲突的急件在1646年1月5日到达了北京。见《世祖实录》第二十一卷,第257页。要求鲁王处死马士英的文献记载,见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91—292页。
② 有些人说,他偷偷地跑掉了,在天台山做了一个和尚,他很可能在1646年10月初在延平被杀死。克劳福德:《阮大铖传》,第74—75页;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323页。
③ 计六奇:《明季南略》,第323页。
① 黄宗羲:《弘光实录钞》,第89页。
南京的投降
钱谦益是最早知道马士英出逃的高级官员。在路过马士英的住宅时,他看到大门洞开,守门的卫兵已无影无踪。②于是,钱谦益、赵之龙和王铎组成了一个残缺不全的政府,他们在6月6日正式集会以讨论这个政权的命运。③看来在人们心目中,他们会把这个城市交给清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了。④唯一有争论的主要问题涉及到假太子。有一些官员想让他正式登基,做他们的皇帝。赵之龙(他曾从城外招进卫戍部队,估计一旦需要的话,就用以清除暴民的势力)直截了当地反对这个主张。他指出,如果在这个时候加冕一个新君,那么以后关于他们投降的外交谈判就要受到牵连。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这个假太子应允许留在宫中,每一 个大臣应发表声明以安抚百姓,而真正的政府——由现在正在开会的官僚们组成的内阁——将继续致力于城中百姓的投降事宜。他们已经一致同意投降了。①
奇怪的是,竟然很少有人对这个决定表示异议。但可以肯定,当清军日益逼进、赵之龙正在安排欢迎多铎的正式准备时,还是有几个人被深深地激怒了。当赵之龙准备封检户部库房时,户部侍郎刘成治奋拳痛揍了他一顿。②不过,在6月8日多铎来到南京郊外的时候,实际上整个南明政府都在那里迎接他。两个御史首先欢迎他,随后,在一阵突如其来的、把人淋得透湿的暴风雨中,由赵之龙率领下的其他149名南明文官,在首府门外列队迎接那位径直扎营于城市主门前的清王。③
多铎受到的欢迎和多尔衮在北京受到的欢迎一模一样。双方的交谈仍是那一类话语,满人同样表示了对明帝皇陵的担心和对这个政府的关切。把账册交给多铎的赵之龙被封作“兴国公”,其他降员也被授予礼品和官阶。④比如王铎进入清廷,后来他成为礼部郎中,司掌弘文院的工作,编写清太宗时代的《实录》,并主持1647 年的殿试。①就在多铎在军营里宴请南明高级官僚时,南京的小吏和平民正在聆听公告。公告谈到福王的盛宴狂饮,谈到他的内阁成员的贪赃枉法和仗势欺人,并说这些弊端现在将得到整肃,一个新的政权将保护百姓们的正当利益。②
就像在北方一样,满人军队给那些目睹他们接管城市的南明官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满军入城之前,赵之龙已经命令家家户户准备好香炉,并把“顺民”、“大清皇帝万万岁”等字贴在黄色条幅上,挂在家门口。③到6月16日这些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南京巨大的城墙中沉重的玄武门摇摇晃晃地打开了,在仍然身穿红色绸服的豫王率领下,满汉部队开了进来。④不过在安顿士兵时也有一些小小的摩擦。有一条线,画在城市地图上的通济门与大中桥之间,把城市分为东北和西南两个部分。清军将驻扎在这条线的上方,而南京市居民住在这条线的下面。这很快就导致了很大的麻烦,住户们不得不打点他们的行装,穿过清军的防地,进入指定的居住区,而那里房价在飞涨。⑤不过就像在北京时一样,居民迁移看来确实在满军驻扎区域减少了犯罪、特别是强奸罪。因为这支被人为地分 隔开的部队受到约束,即对违纪行为加以严厉的军法惩处。这既是为了加强纪律,也是为了给南京市民留下好印象。6月16日多铎下令,将8名因为违纪抢劫而被逮捕的旗人公开处死。①
多铎入城之后,他首先向赵之龙询问的事情涉及到伪太子。满族上层人物显然把他当成了真正的王位继承者。次日,赵之龙带着一个人来到了多铎的总部,他向多铎介绍说这是王之明。没有关于此后谈话的记录,但是后来多铎告诉赵之龙说:我们一时不能确定真假,一切等我们回到北方以后就会清楚的。②不过,此前多铎似乎已经认定,王之明是真的明太子。终于,在6月15日福王被俘并且三天后被带回其故都南京时,他作出了反应。50000454_0437_2③
福王的归来是不光彩的:
五月二十五日(6月18日)丙午……弘光以无幔小轿入城,首蒙包头,身衣蓝布衣,以油扇掩面。太后及妃乘驴随后,夹路百姓唾骂,有投瓦砾者。④
一进城,弘光就被带到了灵璧侯府邸,那里正在举行一个宴会。宴会的主人是多铎,客人有假太子和赵之龙等南明礼部官员,多铎让弘光坐在假太子的下位,又生怕弘光没有觉察到这种悔辱,便尖刻地指责他篡夺王位。为什么——多铎质问道——福王没有把皇位给名正言顺的太子?为什么他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去打大顺农民军?为什么满兵占领扬州的消息刚一传来他就逃离了南京?⑤
就连假太子也被这连珠炮般的质问吓了一跳,他试图为福王 辩护,他说他最初还是得到了款待,只是由于奸臣干政才变糟了。不过,多铎还是不紧不慢地挖苦弘光说,如果弘光在清军渡黄河以前向清发起进攻,那么南明军队本是能够取胜的。接下来福王想替自己辩护,但却无言以对,而且已经汗流浃背了。他只有在众人面前难堪地低下头来,装聋作哑。宴后,他又被送到南京城外监禁。尽管多铎在几个南明官员的陪同下去看望弘光,但也只打听了一下马士英的下落,这位昔日的皇帝显然已经不再是一位公开露面的人物了。随后他被解往北京,在那儿他一直没有公开露面过,并且第二年就被秘密地处死了①接着,假太子也在清军一个无人知晓的营地销声匿迹了,从那以后,外人再也没有看到他。据说在北京当局的命令下,1646年5月23日他和其他一些名字被义军所利用了的明皇子们一道被集体处决了。②
② 文秉:《甲乙事案》,第176页。
③ 高梦箕和王铎被假太子下令从监狱释放了出来。高梦箕一出狱,就逃出了城。王铎马上参加了临时政府。计六奇:《明季南略》,第182页。
④ 赵之龙、王铎、钱谦益、马士英和其他12位高级官员已于5月31日在清议堂召开过会议,讨论政策的选择。接着几名姓名不详的高级官员提出一项权宜之策。比如,有个官员忽然提醒另一个人说:“权宜降之,其辱莫大。然舍此无他也。”没有人能对之据理力争。于是赵之龙被内阁派去向清进献“贡礼”。文秉:《甲乙事案》,第74页。
① 计六奇:《明季南略》,第182页。
② 《明史》,第3093页。
③ 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34页;文秉《甲乙事案》,第29页;谈迁:《国榷》,第6212页;孙甄陶:《清史述论》,第14页。这些人中只有四个人的名字最后进了《贰臣传》。除了赵之龙、钱谦益和王铎,兵部侍郎梁云构也被列入。在1648年,他在清户部任职。《贰臣传》第八卷,第32页。当多铎初抵南京城墙下的时候,并不想马上入城,他不知道当清军日益逼近的时候这里的老百姓怎么想的。不过正式会见开始之前,在钱谦益带领下,官员一行五人首先走出来向他表示欢迎。张怡:《搜闻续笔》第一卷,第19页;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下,第3页。至于说钱谦益投降是为了做清朝的首相和编纂《明史》,见孙克宽:《吴梅村北行前后诗》,第9页。
④ 文秉:《甲乙事案》,第180页。赵之龙后来也在清户部任职,但很快就致仕了。直到1654年去世,他一直是汉镶黄旗成员。《贰臣传》第七卷,第25页。
① 王铎在1646年3月被任命为礼部尚书。1649年降为礼部侍郎。1652年去世之前,他重新担任高官。他的弟弟也效力清朝,他的儿子由于他的地位而做了翰林学士。《贰臣传》第八卷,第29—31页;傅路德和房兆楹:《明代人名辞典》,第1434—1436页;计六奇:《南明史略》,第236页。
② 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35页。
③ 同上。
④ 谈迁:《国榷》,第6216页。史书关于多铎进入南京城的日期有不同的记载:6月9日,6月10日,6月11日和6月16日。姚家积:《明季轶闻考补》,第114页。尽管不能断定哪个日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