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十大考古发现





好研究化石一类的东西,因而将这些发现给他送来。结果达特在这堆化石中吃惊地发现了一个小孩的化石头骨。这个化石头骨虽然碎成几块,并且被裹在沙子硬化后形成的岩层里,但其面骨与下颌骨,包括牙齿都很完整,另外还有一块由于填充在死者颅腔内的沙子硬化后形成的天然化石模型。达特当即意识到,“这是古人类学历史上最有意义的发现。”  达特称他的新发现为“汤恩幼儿”。因为经分析,这个头骨表明它是一个雄性幼儿,相当于现代6岁的或更年幼的孩子。在同一遗址发现的动物骨骸表明,汤恩幼儿的年代大约为250万~200万年左右。  经过几个星期近乎痴迷的工作后,达特完成了这个化石头骨的清理和剥离,并于1925年2月7日将他的发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他将这一化石命名为南方古猿非洲种,认为它是介于类人猿和人类之间的一种原始人类。达特分析说,尽管头骨的面部和脑部近似于猿类,但其颌骨和牙齿却很小,而且下颌骨不如猿向前突出,颊齿咬合面也较平。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其枕骨大孔的位置表明它是能够直立行走的。通常来说,脊髓通过此孔进入脊柱,由于猿类四足行走,所以其枕骨大孔位于颅底相对靠后的地方,而人因为是两足行走,头是平衡于脊柱顶端,所以人的枕骨大孔处于颅底中央。汤恩男孩的枕骨大孔在中央,所以它是两足直立行走的。  达特的发现一经公布,立即震惊了世界。各种学术杂志、流行报刊纷纷加以报道,宣称“失落的环节已经找到”,或是“这是一个突破,因为转瞬间就有了一种动物能显示我们祖先的模样。”然而,在媒体和大众津津乐道这一发现的同时,学术界却发出了质疑和批判的声音。  在1925年,学术界流行的看法是,所谓类人猿和人类之间失落的环节应该具有容量较大的大脑和类似于类人猿一样的颌骨和牙齿。但汤恩幼儿的脑容量很小,却拥有与人类相似的颌骨和牙齿。此外,学术界说,达特发现的化石属于一个幼儿,很难确定其特征是否为成年人所共有。因此,学术界并不认可所谓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祖先的说法。达特所坚持的观点,由此便被学术界压制了。  这种错误一直过了十多年才得到初步纠正。1938年,达特的极少数支持者之一苏格兰人类学家罗伯特·布鲁姆来到南非,与达特结伴,在南非的斯托克方坦、克罗姆德莱等4个地方的遗址进行发掘,结果他们发现了大量早期人类化石,包括成年南方古猿的化石。到了20世纪40年代,更多的人在南非发现了更多的早期人类的骨骼化石,总计多达1000多件。至20世纪50年代人类学家们将所发现的早期人类的骨骼进行了大致分类,认为其至少属于两个物种,它们都是两足行走,像汤恩幼儿那样的似猿动物。两个物种的主要差别在于其颌骨和牙齿:两者的颌骨和牙齿都较大,但一个物种比另一个物种更为粗壮。较纤细的那种(如汤恩幼儿)被命名为南方古猿纤细种,亦即达特所称的南方古猿非洲种;较粗壮的那种被理所当然称作南方古猿粗壮种——不管怎么说,达特当初灵机一动创造的“南方古猿”这一称谓,成为表述人类家族最早成员的统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达特1924年在南非发现的汤恩幼儿,对理解人类起源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一人种结合了原始类人猿的特征,以及现代人类相貌的特征。尽管它后来被证实还不能算是确定意义上过渡环节,但它已经接近我们所要寻找的了。


第二部分:远古人类研究古人类学的“第一家庭”

  “每一个人类学家都梦想能发掘出人类远古祖先的一副完整的骨架。可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死亡、掩埋和石化等变化莫测的因素导致了人类史前时代记录的贫乏和破碎。离体的牙齿、单块的骨骼、破碎的头骨片成了重建人类史前时代故事的主要线索。尽管这些线索的不完整使人灰心丧气,但我并不否认它们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些线索,我们就无法叙述人类史前时代的故事了。当我见到那些并不完整的人体遗迹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无法抑制的兴奋,它们毕竟是我们祖先身体的一个部分,虽然经过了数不清的世代,仍与我们有着血肉传承的联系。”这是被誉为研究古人类学的 “第一家庭”中,儿子理查德·利基在他的著作《人类的起源》中所写下的一段话。它道出了这样一个事实:虽然有太多的人在为寻找人类祖先的化石努力着,但其能够找到的概率就像是购买彩票。利基家族的执著令人敬佩,同时他们的幸运也令人羡慕不已。  理查德的父亲路易斯·利基出生于英国传教士家庭,随父母出生在肯尼亚的内罗毕。1931年,在剑桥大学学习完非洲史前史之后,路易斯决定到东非寻找人类起源的化石。他的这一想法遭到了他的学术导师——一位当时的学界权威的否定,他的导师认为他选择去非洲而非亚洲是愚蠢的,因为当时关于原始人的发现大多集中在亚洲。  然而路易斯还是带着坚强的信念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东非。他将工作地点选择在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这是一条长40公里、深100米的干燥峡谷。30年来,只要时间和资金允许,他就会和第二任妻子玛丽·利基来到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工作。除了妻子玛丽外,他们的孩子也被训练成了考古专家,儿子理查德后来的成就甚至超过了他和妻子。  数十年来,利基家族两代人在资金缺乏,也得不到外界认同的条件下,艰苦地工作着。在1959年那个幸运的日子来临之前,他们虽然已发现了上千块动物骨骼和石器工具,但却始终没有发现过早期人类的化石。  1959年7月17日早晨,由于感冒困扰,路易斯留在了营地帐篷里,玛丽独自领着两条宠物狗在峡谷中的一处遗址进行发掘。无意中,玛丽发现碎石中露出了一块头骨碎片和牙齿。玛丽匆忙跑回营地,把这一发现告诉丈夫。路易斯听后忘记了病痛,从病床上一跃而起。当时正好有一个电影摄制组来到他们的营地,于是,接下来的发掘过程被整个地拍摄下来。  在那一块块骨骼化石出土的过程中,玛丽兴奋得不住喊叫道:“我找到它了!它是朝着人类发展的。我的人类,快过来!”最终,利基夫妇从那个遗址中一共挖掘出近400块骨骼化石。随后玛丽复原出了一具南方古猿粗壮种的头骨。为了感念他们的朋友查尔斯·鲍伊斯对他们此项研究的资助,路易斯将其命名为南方古猿鲍氏种。玛丽则亲切地称之为“亲爱的小男孩”。不过后来的人们更多地称之为“胡桃夹人”,因为它有一副夹子式样的巨大牙齿。经“钾氩法”定年技术测定,这副头骨的年龄为179万年。现在主流观点认为这是人类进化史上已灭绝的一个旁支,所以它并不是人类直接的祖先。  尽管如此,利基夫妇的发现还是改变了人类起源研究的进程。他们发掘“胡桃夹人”的整个过程被电影胶片全部记录下来,并被展示在全世界面前。他们将人类起源的研究焦点吸引到非洲,同时也将规模空前的研究资金吸引到这一类项目上来。当然,想给利基夫妇提供资助的机构也蜂拥而至。他们的好运来了。  随着大量资金的注入,在东非展开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研究活动达到高潮,从而使得数千块早期人类化石被发现,引起了人类起源信息的爆炸。1961年,利基夫妇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发现了第一批可被列入人属最早成员的化石和相关石器工具。1961年4月4日,路易斯·利基联合多位教授宣布,他们在奥杜威峡谷发现的遗存,代表目前尚不被人知晓的人类成员,他们生活在170万年前,脑容量超过同时代的南方古猿,且所发现的石器工具也为他们所制造。  有关这类原始人该如何确定其归属,学术界至今仍争论不休。但大多数人类学家倾向于将它看作是南方古猿纤细种进化后的一个种,是人属的第一个早期成员,并将它命名为能人(意为有技能的人,也即能制造工具的人),是代表了最终产生现代人的一个分支。  由于能人化石的出现,人类学家又把早期人类确定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类型具有小的脑子和大的颊齿(各种南方古猿所具有),另一种类型是具有增大的脑子和较小的牙齿(人属)。而各种南方古猿在100万年前绝灭了,人属最后导向像我们今天这样的人。


第二部分:远古人类发现“露西”

  总体来说,人们所发现的200万年前的原始人化石还相当稀少。若再向前追溯到早于400万年以前,则更是一片空白。利基夫妇之子理查德·利基曾经在特卡纳湖以东发现过一段上臂骨,一块腕骨,几块颌骨残片和几颗牙齿,年代在400万年左右。但因其残缺严重,几乎无法提供任何信息,所以要重建人类在400万年前的历史,单就这些材料是绝对办不到的。然而,在这个化石稀缺时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有一批距今300万年到390万年之间的丰富化石,它们出自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地区。  1974年,莫里斯·泰伊白和唐纳德·约翰森领导着一个法、美联合考察队在哈达地区进行发掘。这个地区处在荒无人烟的阿法沙漠之中。11月30日这一天,约翰森同一位学生在回营地午餐的路上,发现了一根半埋在沙地下的股骨。经过一番细致的挖掘后,约翰森和他的考察队找到了几百块骨化石。其中包括一个雌性小个子全身骨架的40%以上,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一具早期人类的骨骼。一个具有40%~45%完整性的早期人类的骨架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她后来被命名为南方古猿阿法种,但其最广为人知的名字则是“露西”。因为在发现化石的那天晚上,营地里一直在以最大音量播放着披头士那首歌《星光闪烁中的露西》。“露西”死时是一个成年女性,身高不过0.92米,身体结构极为像猿,臂长而腿短。“露西”的年龄让全世界感到震惊,320万年,比汤恩幼儿还要早100多万年。“露西”的骨架证明,她是一个能两足行走的原始人。她的脑容量只有400升,还不及现代人类平均脑容量的三分之一,与南方古猿的另外两个种相近。      此外在同一批发现的骨化石其年代也都在300万年至390万年之前,其中有许多个体比“露西”大,有的身高可能超过1。53米,而且从牙齿的大小、形状和颌骨的突出程度上看,比南方古猿另外两个种更加像猿。由于发现的各个骨化石身材大小的变异范围很大,因而有人将这次的发现认为存在几个物种,而另外的学者则认为其实是一个物种,变异范围大小也属正常范围。他们说,人科中后来兴起的那些物种都是这个物种的后代。许多人对这种大胆的见解,都感到惊奇。这个新见解引起了许多年的激烈争论。  至此,人们对南方古猿如何进化为人类产生多种多样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下述几种:(1)认为阿法种(即“露西”)是最早的南方古猿,在300万~200万年前分化为两支,一支向人的方向发展,另一支演化为纤细种、粗壮种和鲍氏种,并于100万年前灭绝。(2)也认为阿法种是最早的南方古猿,后来演化成为纤细种,纤细种中的一支演化为人类,另一支在南非演化为粗壮种,还有一支在东非演化为鲍氏种。(3)认为阿法种不是一个新的种,而应归入南方古猿纤细种。(4)认为阿法种已经是最早的人属,他们和南方古猿并存。  在“露西”之前或之后,人们已在非洲陆续发现了十余种早期人类。人类的家系图突然变得十分拥挤、混乱了。由于我们对人类进化知之甚少,每次发现都是一个里程碑。而每一物种的发现都令人难以将其归类。我们以前的观念是,一个物种会引出下一个物种的产生。仿佛一副巨大的链条,学者们一直在试图将所有的发现,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串联拼接,但每一次都是在好不容易勉强拼接上之后,却又蹦出新的环节,让人无法再将其拼入其中,于是,学者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将之打乱重新拼接。“露西”的出现,使这种链式进化理论看起来,已经无法将所有发现的早期人类进行有序排列了。  1999年,链式进化理论在东非的碱湖湖岸再次受到了重创。这一年,人们在肯尼亚发现了肯尼亚阔面古猿。它的脸非常宽,牙齿大小和现代人的类似。肯尼亚阔面古猿在非洲草原上生活的时间与露西人相同,但它们之间没有进化关联,这迫使人们不得不再次重新安排人类的家系图。  但这一次,人类学家们已经崩溃了。他们说:“它不再是一个进化系谱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