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宫实录






如果把唐玄宗与李白的关系和汉武帝与司马相如的关系相比,似乎前者
的遗憾要多一些。也许是李白更不适合做一名臣下吧。李白空有凌云志,他
不愿只充作御用文人,而玄宗恰恰只是在需要诗文时才会想到李白。在翰林
中李白受到了皇帝的特殊重视,但他从未受宠若惊过,这是个性使然。玄宗
未能得到李白的多少颂歌也罢,但脱靴一事,令玄宗和高力士这对主奴都有
点受不了,高力士终生以脱靴之事为耻,得到了杨贵妃的同情。而李白的诗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句,把杨贵妃比作汉代赵飞燕,杨


贵妃初不以为意,经高力士指点,才悟出这种比喻是贬贱了自己。如此,李
白在玄宗的身边结下了两个冤家,这岂是聪明的仕宦者做出来的事?

玄宗晚年枯寂悲凉,往事耿耿于怀却又如幻影,虚、实、死、生浑沌如
也,只有李白的《傀儡》诗能应对他的心情。在宫中,人们常能看到毫无当
年声色的老人在吟诗: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弄罢浑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
李白和唐玄宗死于同一年,一个在流落地当涂,一个在长安冷落的宫院。
唐代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的诗句,许多年以后常被唐文宗吟诵: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浦为谁绿?
。。 
唐文宗的诗斯文雅致,澹泊悠远,且看这一首:
辇路生春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有首诗是奉唐武宗之命作的。唐武宗曾与一名宫女

生气,长时间冷落她,后来气稍缓,复召见她。当时柳公权在内庭充当文学
侍从,武宗对柳公权说:“朕怪此人,若得学士一诗,当释然矣”。柳公权
几乎不加思索捏来一首,代宫女发言:

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试泪痕。
武宗闻诗,心情顿时畅快,前嫌尽释,忙牵来宫女向柳公权拜谢。
唐末期另一位有诗文雅兴的皇帝是唐宣宗。唐宣宗性情内向、沉着寡言,

武宗在位时,他是皇叔,以装痴为韬略,保全自身,他曾与僧人黄蘖同游,

观瀑布,黄蘖咏得上联: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初知出处高。
宣宗的下联已胸有成竹: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这两联似成偈语,预示宣宗终登大位,不久果然兑现。宣宗即位后,对

诗文的爱好益增,大臣的诗也常得到他的琢磨品味。一次,宰相荐李远为杭
州地方官,宣宗闻李远之名,想起他的诗,便对宰相令狐绹说:“比闻李远
诗云‘长日惟消一局棋’,岂可以临郡哉”。宣宗以为李远是个他事不问的
棋迷,而令狐宰相更了解李远,回皇帝:“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阐明
李远廉察可任,宣宗乃同意。


十二、君臣曲宴

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

这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创业时作的《咏日》诗。词虽不甚典雅,但一
腔豪情壮志抒发得痛快淋漓。这是开国皇帝应有的气魄,令人响起汉高祖刘
邦“大风起兮”的吟唱。不过即位以后,就未见宋太祖有多少诗情了。

宋太宗颇懂得以诗赋联络君臣的情义。早在藩邸时便与大臣李昉作诗唱
和,乃至二十多年后,李昉以年老致仕还家,太宗在元宵节登楼设宴,召至
李昉,亲酌玉樽为他敬酒,赐食佳肴。语及他们唱和之事,李昉竟如儿童背
《诗经》一样,一口气背诵了太宗的御制诗将近七十篇。太宗感慨道:“何
记之精邪?”李昉答:“臣自得谢(即致仕后),无事,晨起巾栉,每一诗
日诵一遍”。太宗也告诉他:“朕以卿诗别笥贮之”。

侍读学土杨徽之以诗闻名,太宗得知后,向他索要全部诗篇。杨徽之感
激莫名,整理了数百篇,奏呈,卒篇附以谢恩诗:“十年牢落今何幸,叨遇
君主问姓名”。太宗和了一诗赐给他。读了杨徽之的诗,太宗对宰相说:“真
儒雅之士,操履无玷”。升杨徽之为礼部侍郎,并亲自挑选其诗集中的十联,
写在屏风上。太宗所欣赏的十联诗是:

犬吠竹篱沽酒客,鹤随苔岸洗衣僧。

《江行》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台高易断魂。

《寒食》

戍楼烟自直,战地雨长腥。

《塞上》

偶题岩石云生笔,闲绕庭松露湿衣。

《僧舍》

新霜染枫叶,皓月借芦花。

《湘江舟行》

废宅寒塘雨,荒坟宿草烟。

《哭江为》

青帝已教春不老,素娥何借月长圆。

《嘉阳川》

浮花水入瞿塘峡,带雨云归越帯荨?br />
《嘉阳川》

春归万年树,月满九重城。

《年夜》

开尽菊花秋色老,落残桐叶雨声寒。

《宿东林》

宋真宗时常与群臣曲宴,宴席上群臣欢洽,谈笑无间。一次真宗品酒问
大臣,哪家酒铺最好,有人答称“南仁和”。真宗于是命人到“南仁和”沽
酒来,遍赐宴席,品味“南仁和”的酒。真宗也觉得甚好,问起价格,宦官
以实对答。真宗忽然问左右的大臣:“唐酒价几何?”大臣们一时懵住了,
目目相视,便闻副宰相丁谓开口道:“唐酒每升三十钱”。真空曰:“安知?”
丁谓称:“臣尝读杜甫诗曰:‘蚤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是知


一升三十钱”。真宗大笑说:“甫之诗自可为一时之史”。

副宰相丁谓文辞敏捷,并能急中生智的本领给宋真宗留下了深刻的好
感。真宗每年赏花钓鱼,命群臣以此题材作诗,某岁,真宗临池钓鱼,鱼并
不合作,不吃真宗的钓饵。许久钓不上一条鱼来,真宗不免烦燥,而丁谓的
应制诗及时奉出,诗中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此诗妙
极了,真宗大加称赏,一旁也在应制赋诗的群臣皆自以为不及。

在皇帝面前即兴作诗,要正切君怀,且显不出阿谀奏承来,十分不易,
而这正是皇帝身边的臣僚们孜孜以求的。某日,宋真宗对御沟旁的柳树产生
诗情,作诗一首,命宰相和中央两省大臣和诗,门下省的右正言陈执中进献
的和诗最得要领:

一度春来一度新,翠光长得照龙津。

君王自爱天然态,恨杀昭阳学舞人。

久负诗名的梅尧臣,被大臣们屡次推举应入国子监,终于见到考核官仁
宗皇帝。早在赐见前,仁宗就对他的诗玩味已久了,梅尧臣进殿,仁宗悠然
问道:“能赋‘一见天颜万人喜,却回宫路乐声长’者也?”经仁宗亲试,
梅尧臣被赐为进士出身,升职国子监直讲。

宋代卓越的文学家苏轼与宋神宗为同时代人,也得到神宗的垂意。“神
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南宋孝宗为政从容宽厚,政务之暇,喜编唐人绝句。大臣洪迈随侍于内
庭时,孝宗告以:“宫中无事,则编唐人绝句以自娱,今已得六百余首”。
洪迈却说:“以臣记忆,恐不止此”。孝宗问总共有多少,洪迈估算说有五
千首,孝宗大惊道:“若是多耶?烦卿为朕编集”。洪迈归家搜阅,忙了一
年,发现自己夸大了口,何来五千首唐人绝句?最后只搜罗到不足一千首,
还把稗官小说、神仙鬼怪和妇女诗作包括了进去。孝宗本已知道洪迈所说的
五千首是妄称,但这位富于温情的皇帝仍嘉奖洪迈的敏赡,予以升迁,赐给
金帛。

因宪圣吴太后力主以光宗继孝宗之位,光宗即位后与太后家族关系密
切,太后同母弟吴琚尤承眷宠。光宗曾与国舅作诗唱和。光宗赏花时在团扇
上题诗二句:

细叠轻绡色倍,晚霞犹在绿荫中。

其诗如一幅春意缱绻的图画。题完,光宗命吴琚续作下两句,吴琚拜谢

后,提笔附上:
春归百卉今无几,独立清微殿阁风。
“独立”一词在这里有双关意义,意指吴太皇太后独立光宗即位之事。

光宗称叹吴琚续得好,玩赏久之。


十三、金帝文墨功夫

与隋炀帝有相似之处的金海陵王,残忍、淫荡又多猜忌,却具备上等的

文墨功夫。海陵王迁都汴京的那一年,中秋举杯,欲抒豪情,然而月亮躲在

云后始终不出现。待月不至,海陵王乃填《鹊桥仙》词: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
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髭髯撚断,星眸睁裂,惟恨剑锋不快。
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金代最趋文雅、最擅诗赋的皇帝无疑要算金章宗,金章宗也是他所处的

时代中最富文采的女真人。他的母亲是宋徽宗某公主之女,血缘的关系,促

成了他对汉文化的兴趣。金章宗的父亲,被谥为金显宗的完颜允恭就是位诗

词爱好者,那么其子的禀赋就更不是偶然的了,兹录显宗的一首咏风筝诗:
心与寥寥太古通,手随轻籁入天风。
山长水阔无寻处,声在乱云空碧中。金章宗天姿颖悟,诗句中灵气逼人,

且看他的咏牡丹诗:洛阳谷雨红千叶,岭外朱明玉一枝。
地力发生虽有异,天工造物本无私。
下一首宫中绝句也是金章宗的杰作:
五云金碧拱朝霞,楼阁峥嵘帝子家。
三十六宫帘尽卷,东风无处不杨花。
橙子难得进入北方宫廷,贵妃掏空瓢子,外观橙黄光亮,章宗戏称为软

金杯,还为软金杯赋得一诗:
风流紫府郎,痛饮乌纱岸。
柔软九回肠,冷怯玻璃碗。
纤纤白玉葱,分破黄金弹。
借得洞庭春,飞上桃花面。


十四、紫禁城内的风雅皇帝

时光转到明代,永乐皇帝坐稳江山后,亦附庸文雅。中秋开宴,欲与群
臣举杯邀明月,偏偏这个月亮与金海陵王见到的一样,躲在云后。成祖命学
士解缙以此为题赋诗,解缙口占《落梅风》词,奉上:嫦娥面,今夜圆。下
云帘,不着臣见。

拼今霄倚阑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

解缙为人幽默,这首小令由他拈来逗趣,以解君臣赏月而无月之尴尬。
果然皇帝来了兴致,真要“拼今霄倚阑不去眠”。待到半夜,忽然云开月朗,
成祖大喜,道:“才子,可谓夺天手段也”。假如没有“靖难之变”,建文
帝也会在这个中秋之夜赋词。论作诗的才情,建文帝决不逊于他的叔父。传
说建文帝化妆为僧,潜逃至贵州,曾在金竺长官司罗水庵题诗于壁间: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岛早晚期。

再看孝宗皇帝的桃符写得怎样,孝宗天性好静,有时玩弄一下文字也是
自娱,他在某年端午节手书一桃符:

采线结成长命缕,丹砂书就辟兵符。

意在祈求延年、平安。孝宗不爱将自己的作品传扬出去,宫廷外的人很
难看到他的作品。而一般皇帝在写诗作文上都煞有介事。如明世宗,把自己
的作品交大学士更定,大学士岂敢对皇帝的诗妄加圈点,只有倍称圣制精妙,
使得天颜怡悦,君臣欢洽,不过明世宗有时会批改大学士的诗,大学士杨一
清曾拟赋上元诗进呈,其中有句“爱看冰轮清似镜”,世宗琢磨此句似是写
中秋而非元霄,乃改成“爱看金莲明似月”金莲应指花灯,圆而亮。杨一清
上疏谢恩,称道:“曲尽情景,不问而知为元霄矣。圣资超悟,殆非臣下所
及,信乎非一清所及也”。

清帝作诗,似乎与以往帝王不同,诗的情、韵、境仿佛是次要的,常以
阐述大义、歌颂功德为主题。皇帝的每一所宫殿、每一个去处都有御制诗,
正象雅乐被普及一样,皇帝的诗也雅而不艳了,如果用词再晦涩一些就近于
雅乐的词章了。然而,无人能够否认清代帝王文学、经史修养之深邃,诗中
频频使用典故,都是披览万卷书的结果。拥有御制诗五集、作诗十万余首的
乾隆皇帝,与其祖父康熙一样酷爱读书,不同的是乾隆好大喜功,作诗数量
千古无人能比,尤爱在诗中炫耀博学。每首诗写成后,交儒臣注释,一时注
不出来的,允许回家翻阅经史。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满腹经纶的儒臣把万
卷书翻遍竟找不到御制诗中的出处,然后由乾隆点出其出处,以博一笑,群
臣无不佩服。如此,多次证明皇帝学问遥在群臣之上。例如,乾隆在《塞中
雨猎》诗中用了一个“制”字,大臣无人通晓“制”字在此作何解释,乾隆
笑他们:“卿等一代矩儒,尚未尽读《左传》耶?”指出《左传》中有陈成
子杖制以行之语,“制”在诗中就是使用杖。

清帝如此博学,自然不会作不出唐音宋韵之诗,康熙的《弹琴峡》就是
这样一种好诗:

琮琤流水意,仿佛似鸣琴。

曲度泉归壑,声兼峡泛吟。

空山传逸响,终古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