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宫实录





名。”问名是寻问女家的姓名、生辰。宾者传话后,主人按规定的句式回答。
按如上方式,使者进入女家,与主人按规定的方位站定,礼仪性地问答一番。
随后盥手洗觯,双方以醴相递授,用脯醢行祭礼。礼毕,双方又按规定站好,
使者的随员又将一份重礼——币篚,授与主人。

使者回去后,负责占卜的官员对女方的姓名、生辰做出占卜,如结果为
吉,那么数日后再行纳吉仪式,即告知女家吉祥,然后再行纳征礼,即正式
向女家赠送聘礼。纳征之后,选定大婚的日期,使者再到女家行告期仪式。
纳彩、问名、结吉、纳征、告期都有一套大同小异的郑重而繁缛的仪式,每
次使者都要宣读皇帝的制书,女家主人也要相应地送上答文。

册后仪式紧接着告期进行,前一日内廷设专人在女家门前和未来皇后阁
外住守。当日,正、副使者与内侍、宫廷礼仪官站立在女家门外,女家主人
要身穿朝服立于庭阶,使者令宾者传话:“某奉制授皇后备物典册。”主人
出迎于门外,再拜,使者不答拜,在谒者的引导下入门,后面跟着持节、持
案者。主人与官员们按位次站定,持案者恭敬地将册宝奉授正副使者,使者
将册宝传给内谒者监,内谒者监在皇后的阁外跪置册宝于案。女官尚宫等人
进入阁中,帮助皇后着装饰首,傅母引导皇后出阁,尚宝引皇后立于庭中,
面向北,尚宫跪取册,尚服跑取宝绶,然后按规定方位站立。尚宫称:“有
制”,皇后在尚仪的赞导下再拜,尚宫宣读册文,皇帝的册封皇后文写道:

“维某年月日、皇帝使使持节太尉封某司徒封某,册命某官女某氏为皇
后,咨尔易阶乾坤,诗首关睢,王文之本,实由内辅。是故皇英嫔虞,帝道
以光;太任妣姬,周允克昌,皇后其祗勖厥德,以肃承宗庙。虔恭中馈,敬
尽于妇道;帅导于六宫,作节仪于四海。皇天无亲,惟德是依,可不慎欤”。

皇后再拜。尚宫、尚服奉册宝进授皇后,皇后郑重地接过册宝,表明她
接受了皇后的地位。皇后将册宝交给司言、司宝收掌。然后在尚仪的赞导下
升座,坐北面南,皇后第一次以皇后的身份,接受内官们的稽拜。大婚之日,
皇帝身着兖冕、驾到正殿。侍卫环立,文武官五品以上分别立于东西朝堂。
使者与诸女官前往女家奉迎皇后。在后家,使者宣读皇帝迎娶皇后的制书,
皇后父亲礼仪性地将答表递与使者。使者宣布奉皇帝之命迎接皇后,司言将
此话奏闻皇后,皇后再拜。皇后父亲按规定告诫女儿:“戒之敬之,夙夜无
违命”。此时,乘舆进到皇后跟前,皇后登上乘舆,车出大门,迎接皇后的
卤簿队伍喜庆而庄重地驶向皇宫。

皇帝的婚姻生活便从大婚的当晚开始。尚宫、尚寝在皇帝的寝殿设御幄,
御幄位于寝殿东角。地上铺设重茵,四周设屏幛。当晚,尚食率其属官端入
馔品,有酱、龋啊①蕖Ⅴ官蕖⑹颉ⅰ⒌尽⒐龋称飞细鞣旁谪绑纭I?br /> 食跪奏馔品准备完毕。皇帝于是揖手请皇后对坐。先行祭礼,即分别将韭龋?br /> 擩醢、黍、稷、稻、粱,入祭于豆(祭具)中。然后司饰分别向帝、后奉上
手巾,用于饮时擦手用。两位尚食跪着先尝食品,验明无毒,再将黍与黍脊
(带骨的肉脯)授与帝后。皇帝与皇后皆食三饭。食毕,尚食二人盥手盥爵,
斟上两份酒,进授与帝、后。帝、后先行祭礼,然后行合卺礼。

礼毕,侍者们撤馔。皇帝与皇后准备入寝,尚宫引皇帝入东房,脱下冕
服,换上常服。另一位尚宫引皇后入幄,脱衣。然后,皇帝被引入幄内。。。


以后数日,皇后要朝见皇太后,接受群臣及命妇的恭贺,入庙行礼。


二、皇后的困境

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既具有实在的地位,又具有象征意义。在极
重视阴阳夫妇的古代,皇后统率六宫,内辅皇帝,代表着人间和谐与秩序。
在宫中,除太后以外,所有女性都应听命于皇后。每月朔望,皇后要在内殿
升座,接受嫔妃的参拜。在古代男耕女织的生产分工原则下,皇后作为全体
女性的代表,每年都要举行亲蚕仪式,为全国妇女作出象征与表率。所以,
皇后的位置是不可空缺的,皇后这一伦理形象也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皇后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有着制度上的维系。那么,二者之间是否有着情
爱上的维系?这就显得复杂而微妙了。皇后的命运也各不相同,同样坐在皇
后的宝座上,有的形同摆设;有的权焰超过皇帝;有的落寞终生;有的宠遇
无匹。

不论是太子时已成婚的皇帝,还是在位时举行大婚的皇帝,他们的第一
个正妻都不是自己选定的,而是由他人(父皇、母后、皇太后)包办的。也
即是说,绝大多数皇帝的第一个皇后,都是在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配给皇
帝的。

自然,皇帝对别人为其选择的皇后,不会很感兴趣。出于对长辈的尊重,
皇帝只能接受这种正式的婚姻。皇后们大多出身高贵,甚至与皇帝有近亲关
系。在相貌上,未必出众,因为她们是在很小的范围内选择出来的,大多相
貌平平,有的还不及于常人,如晋惠帝贾后又黑又丑。由于出身高贵,皇后
们在礼仪、学识上的修养很好,但性格不免自奉清高,甚至倨傲,不肯刻意
奉迎皇帝,求欢于皇帝;或者以修养掩盖了柔媚、持重代替了娇羞。在这一
点上,皇后们比不上嫔妃。具有各色出身的嫔妃(入宫时为宫女),为了获
得皇帝的宠爱,搜肠刮肚,不惜任何手段诱使皇帝走向自己。如果她们获得
成功,就会使皇帝一时衷情于她,有的会进一步施展各种手段,最终取代原
有的皇后。不过,皇后也有她独特的优势,她们作为正妻首先进入皇帝的生
活,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皇帝。

然而,主动权由皇帝掌握,皇后们大多力不从心。普遍情形是,皇帝在
礼仪上尊重皇后,在情爱上冷落皇后。作为皇帝的第一位正妻,皇后在感情
上往往是不幸的。有的皇后新婚几年中,与皇帝也有过恩爱绸缪、出双入对
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接着是无尽的落寞。失宠的皇后,被废的可能性
很大。而不少皇后自始至终都未被宠幸过,皇帝对她一贯敬而远之,这些皇
后被废的可能性却相对小一些。

对于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来说,他一旦不喜欢现有的皇后,便有权废掉
她而另立她人。废后的事,史不绝书。如果皇帝对皇后没有多少情意而并未
将其废掉,那么他是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废后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当初立后隆重盛大,皇后的地位是不能轻易动
摇的。

废后的根据只能是皇后德行上的缺陷,如果皇后在这方面无可指摘,便
很难将其废掉。皇后的持重与正统风范,会使皇帝感到敬重的。所以,尽管
皇帝不喜欢她,也难以作出废后的决定。

皇后所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太子的地位能够保全其母的地位。如汉元
帝皇后王氏,失宠多年,却不被废掉,在于她所生的儿子为元帝长子,被立
为太子。汉武帝卫皇后色衰失宠,因是太子之母,仍据皇后之位。


皇后尽管在色相上并不很吸引皇帝,但尊重礼法的皇帝都认为,持重、
守礼的女人作为皇后是应该的,妖媚的嫔妃们才是自己纵欲的对象,而这种
女人又不能放到皇后的位置上。例如明神宗一生笃好笃爱郑贵妃,却没有废
掉皇后,由郑贵妃取代。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更是帝王爱情生活的一份绝
唱,但杨贵妃无论如何得宠,也没有成为杨皇后。

历史上与皇帝有近亲关系的皇后,命运是最无奈的。这些人成为皇后,
一般都不是皇帝做的主。古人对近亲联姻虽无厌恶感,但这种亲上加亲的皇
后,并不具备足以使皇帝迷恋的美貌。更难办的一件事是,为皇帝生育子嗣,
这显然与血缘相近有关。如汉惠帝张皇后,“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武
帝陈皇后“十余年而无子”。汉景帝薄皇后“无子无宠”。无子与无宠之间,
又有着因果关系,无子而无宠,无宠而无子。他们最初以家族为靠山,日久
天长以后,家族零落,皇后们既乏美色又无子嗣,处境更加无奈。

在皇帝的近亲婚姻中,汉武帝的陈皇后还算无幸中的有幸者。有幸、无
幸都品尝过。陈皇后名阿娇,是武帝的表妹,幼年时两人就在一起游玩。汉
武帝很喜欢这个妹妹,曾表示长大以后,给阿娇建一座金房子住,“金屋藏
娇”的典故便出于此。武帝十六岁即位前,阿娇已是武帝的正妻了,即位后,
她由太子妃升为皇后。阿娇自幼养尊处优,娇情万端,武帝迷恋于阿娇的这
种个性。与她恩爱地生活了十年。这十年中,她享尽了人们至高的富贵与宠
遇。然而未能生子成为不可弥补的缺憾。多情又盼子的武帝移情于色艺俱佳
的卫子夫,陈皇后的生活一下子阴暗下来。日日形单影只,夜夜寒衾独眠。
陈阿娇苦思苦想,如何从卫子夫手中夺回汉武帝的宠爱。这时,一个名叫楚
服的巫女来到她身边,教她用巫蛊之术诅咒卫子夫。不料,此事被武帝得知,
宫中严禁巫道,陈皇后因此被收回皇后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长门宫远离皇帝所住的皇宫。陈阿娇由失宠到被废,乃至终生无法再见
到皇帝,她感到自己被彻底抛弃了。现在,不可能再有专宠的希望,只要今
生能再见到皇帝就无限欣慰了。她知道汉武帝很喜欢司马相如的赋,当年武
帝读到《子虚赋》,称赏不已,感叹自己没能与作者生在一个时代。当她得
知作者就是本朝人时,大喜,立即将司马相如征召到长安。陈阿娇认定,要
想打动皇帝的心,只有司马相如一支生花妙笔能够帮助。于是,她用重金聘
来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精心构思,构成《长门赋》。在赋中,陈阿娇婉转悲
戚地诉说着她对皇帝的思念:

。。愿赐问而自进分,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分,期城南之离宫。
修薄具而自设分,君曾不肯乎幸临。。。

赋中描述了陈阿娇对武帝期待、绝望、再期待的苦情——从白天盼到黄
昏,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屋中徘徊,深夜仰望着明月,不能安眠。拿过琴来弹
奏,曲调中渗透着悲哀而不同以往,这番愁思已不能再长了。夜长如年没有
尽头,郁郁的情怀已不能再加重。尽管我如此悲哀,也永远不会忘记皇上的
恩情。

武帝看完《长门赋》,虽认为是佳作,但仍旧没有回心转意。陈阿娇至
此已无计可施,只能自怨自艾地度过残生。

然而,比起陈阿娇来,历史上自始至终未能得宠的皇后则是更加无奈,
转圜的余地更小。历史上最无奈的皇后要数清光绪的隆裕皇后。隆裕是慈禧
胞弟的女儿,其貌不扬。据说,光绪幼年初即位时,见到这个女孩子就不喜
欢,这恰恰和汉武帝“金屋藏娇”相反。慈禧太后将隆裕硬配给光绪,实在


是双方的不幸。光绪早料知这是一场死亡婚姻,痛苦万分。对隆裕来说,荣
华和苦难同时降临,结婚成了寡居的开始。光绪帝、后二人不和,宫廷内人
人知道。在权势上驾驭光绪的慈禧太后,也无法令光绪对隆裕产生恩爱。

荒淫无道或者昏聩不经的皇帝,其皇后更有一番说不出的痛楚。

隋炀帝是历史上不多见的昏君,而皇后萧氏却是一个有知识、明义理的
女子。她目睹炀帝滥用民力、铺张奢侈、失德于天下的行为,心知其不可,
又无法进行规劝。她知道炀帝一意孤行,任何意见都不能接受。于是,她痛
心地写下了一篇《述志赋》,以抒发自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情。隋炀
帝在扬州日夜游乐的同时,各地的反叛势力风起云涌。而只顾活一天享乐一
天的汤帝,根本不愿知道外面真实的情况。萧皇后忧心如焚。一次一位宫女
听说外间人人都要反叛,便告知萧后,萧后把这个消息上奏给皇帝。不断炀
帝竟大怒,将该宫女斩首。自此,萧后不再寄希望于炀帝的翻然醒悟,实际
上,一切都已来不及了。当有人要报告说宫廷宿卫们也想要谋反时,萧后冷
静地说,“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之?徒令帝忧烦耳!”
国亡势所必然,萧后只能无奈地等待命运的发落。

宋徽宗时,朝廷上下沉浸在一片纸醉金迷的气氛中。徽宗以风雅自赏、
挥金如土,奸佞适其所好,推波助澜,嫔妃们争奇斗艳,惟独王皇后始终端
庄俭朴。王皇后在压抑与冷落中,默默死去,享年只有二十五岁。

明熹宗昏蒙不辨善恶,乳妈客氏与宦官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