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5-韩国四总统合传





千人。  朴正熙积极向越南派兵支援,是为了与美国建立坚固的联系,美国总统林登·B。约翰逊极为赞赏这位韩国领袖:“我重申,一旦韩国处于威胁之中,美国将全力保卫大韩民国的国防和经济发展。”在韩国的这个盟国因越南战争而遭到了国内反对和国际非难之时,韩国为它提供了具有实质性和人道主义的支援。  朴正熙认定,与共产党的争执不下是多么徒劳无益,如果你把另一边脸转过来,他们会毫不留情地再打你一个耳光。如果说韩国在朝鲜战争中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深深铭刻在心灵上的战争启示录:必须用压倒的优势剿灭北越共军。  在1966年中,另一些重要事件使韩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充满活力的现代国家。1966年2月17日,朴正熙抵达了马来西亚。  在飞机上,朴正熙与韩国的新闻记者进行了轻松的交谈,向记者强调了他们作为“没有公文包的外交官”的重要使命,并简要地谈了此行的目的:“一个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他的邻国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我们已经卷入了一场贸易战争,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地去促进自己的贸易发展。说句实话,我在访问德国和美国期间,出于不得已而向他们恳求帮助时,内心充满了一种羞辱感。而现在我却感到轻松和自豪,因为这次是来讨论互助与合作的。”  吉隆坡到处呈现着繁荣的景象。高价的锌、橡胶和棕榈油把马来西亚变成了一个亚洲国家的橱窗,其富裕程度仅次于日本。马来西亚仅在1965年就出口了价值20亿美元的初级工业产品,而韩国当年的全部出口额仅为1。7亿美元。  朴正熙在曼谷受到了泰国皇家传统的盛大欢迎,来自各省的美丽的泰国姑娘跪在地上,在他走过红地毯的时候,向他抛洒大米和鲜花。从机场到王宫的马路两旁都飘扬着韩国国旗,使整个城市呈现着喜气洋洋的节日光辉。  朴正熙在韩国大使馆宴请了泰国的韩侨,“韩侨联合会”主席李泳三走上讲台,带着难抑的激动之情说:  “我们能在一个外国的土地上见到您———我们祖国的总统,这是难以想象到的。我们曾经极为贫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我们刚刚来到这里时,有的人甚至还得去讨饭度日。自从我们努力与泰国人民建立了友谊和稳定的关系之后,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现在,我们过着舒适的生活,过着中产阶级以上的生活。”  他又继续谈到了对故乡的无比思念之情,这个异邦国家里诱人的魅力和仙境般的光彩只是一种暂时的魅力,根本无法取代韩侨对他们故乡绵延起伏的山脉的怀念,也无法取代对那随风飘翻、富有韵律的稻浪的神往。  台湾地区,是朴正熙这次大巡访中的最后一站。启程前就得到消息,台湾将举行规模盛大的欢迎。果然,大约有一百万市民,包括小学生和政府职员,等候在机场,他们当中有些人挥舞上面写着“收复大陆”、“消灭共匪”的旗子,街道上出现了几十座由富丽堂皇的红、黄色装饰的中国式的拱门,岛上处处洋溢着节日气氛。  台湾地区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之后,被日本人统治了50年之久,韩国与台湾似乎很有共同语言,朴正熙与蒋介石都一致赞成抵制共产主义、加强技术合作与贸易往来。  喧闹繁华的大都市显示了台湾地区每年从美国得到1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而产生的巨大经济进步,台湾实施卓有成效的经济发展始于1952年,它使台湾粮食自给自足,并使台湾走上了现代化的轨道。  这次巡访的最大成果就是改变了韩国在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心目中的形象,她再也不是一个以求施舍为生的柳条筐了:她正在迅速成为一个亚洲主要经济国,文盲和饥馑的问题已基本得到了解决,她已成为一个与亚洲最发达国家展开竞争的新的国家,韩国再也不安于呆在地球的一个闭塞的角落里了,再也不愿悄居在一个隐士般的国度内,她在国际外交上的地位已得到长久的保障。


第二部分:标准的大独裁者—军人总统朴正熙群众的血汗铸造“ 四小龙”之一

  韩国成为“ 四小龙”之一是群众的血汗铸造的  1961年末,朴正熙在清洗运动圆满结束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他最得意的“国家重建运动”的事业上,建立一个自给自立的经济支柱。面对国家经济的困境,他的回答是一个充满魄力的雄心勃勃的“五年经济发展计划”,这项计划是以自由企业为基础,政府直接参与并给予关键的工业刺激。  实现这一宏伟蓝图首先需要有强有力的政府领导,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炼丹术,朴正熙在谈到德国战后奇迹般的经济复兴时说:“奇迹只能从行动中产生,莱茵河畔的奇迹就是艰苦奋斗的产物,它并不是财富和国家资源的产物,而是来自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和忘我的努力。”  远见卓识必须转化为坚韧不拔的决心和身体力行的行动,一开始,政府就着手改造了国家的电力系统,合并了三个主要电力公司。政府还开始恢复罗州化肥厂的建设,在1963年这项扩建工程正式竣工,共花费10亿韩元和2700万美元,化肥厂的建成大大缓解了国家对进口化肥的依赖,同时每年又为韩国节省了上千万美元的外汇。  政府还通过税收来资助重工业,改造了现有工厂,到1966年为止,共新建了12个工厂。政府还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征得资金,用于其他雄心勃勃的工程项目,开发了金矿、银矿、铜矿,建起了一个军用汽车组装厂、一个细尼龙纱厂、一个线缆厂、一个速冻冷藏厂、一个纺织机械及加工机械厂、电具机械厂、化工半成品厂以及进口深海捕鱼船和水泥厂的扩建。  全国上下到处都能看到建造工厂、船坞、大楼,推土机、卡车、起重机在热火朝天地忙碌,这些使国家前途大为改观的轰轰烈烈的运动,正是随之而来的、更为壮观的经济奇迹的先驱。  对大多数人来说,国家的经济政策是一个毫无兴趣的抽象概念。当一个农民家里连一口必需的水井也没有时,是不会关心国家的出口增加了多少的。“国家重建运动”把政府的政策带到了人民的家门口,让他们感觉到政府是关心他们的,这项庞大的运动包括的工程有厕所的改善,炉膛的改造,储粮技术的改善,学生宿舍的修建,政府把它的触须伸到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他们看到迅速的改善正在实实在在地进行。  政府还扫荡了大量的街头歹徒和流氓,关闭了无照营业的夜总会和妓院娼馆,查禁了黑市交易,这项运动得到了来自各个行业的50万志愿工人、360万名各类组织中自愿为农村文盲提供教育的人员的响应,到1962年底,大约有六十三万文盲学会了读、写技能。  朴正熙在第一届“国家重建最高委员会”会议上指出:“国家重建运动”是一个“为全体人民在民主理想之下进行团结和协作,共同建成一个福利社会,以一种独立、自助的精神来创造新型生活”的大规模计划,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家重点工业,建立起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一指导思想与前政府优先发展消费生产而使工业基础变得摇摇欲坠的做法正好相反。  总之,这是一个反对长久存在于韩国人身上的颓唐消沉、懒散愚昧和逆来顺受的宿命观的运动,在缺乏国内资源的情况下,国家的经济困境是不言而喻的。朴正熙在后来写道:“我们今天才清楚地看到,韩国人民身上那种难以激发生产力的消极特点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饱受侵略压榨和连遭厄运所造成的。”  政府在一开始就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刺激来积极改善出口状况,结果,出口额从1960年的每年3464万美元增加到1961年的4291万美元,到1962年又增加到6200万美元。  “五年经济计划”的实施过程,并非到处莺歌燕舞,整个过程不可避免地充满尝试的失误,也出现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错误。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货币改革,即利用回收流通中的货币来资助庞大的经济计划。1962年6月10日,新使用的韩元与旧韩元的兑换率为10 ∶ 1,全国立刻陷于一种全面的经济混乱和难以遏制的通货膨胀之中。  朴正熙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起初,我们曾希望把大量闲置的资金用于工业建设,这样货币结构也应重新调整。但结果却与希望相反,这一措施导致了货币的大幅度贬值并给经济带来了一个巨大打击。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错误,政府曾竭尽全力来弥补这一错误,但仍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农业政策的草率实行也是政府工作中的一个污点,为了加速农业发展,政府向农民提供了大量的低息贷款,但农民却把这些贷款用于他们自认为急需的方面,而没有用于增加农业生产。当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强制性的粮食征收时,他们却连债都还不起,只好把粮食以亏本的价格卖出,所造成的影响,波及了粮食、牲畜、稻谷以及农田的价格暴跌。  虽然这期间既有失误又有教训,但归根到底,政府极力使自己从立法机关和官僚主义的滞缓和低效中解脱出来,他们就像制定战争计划一样,制定严密的经济计划,全力实施他们的政策,少量的失误并无法使他们为韩国带来的奇迹减色!


第二部分:标准的大独裁者—军人总统朴正熙五花八门的政绩工程 

  大亨经济标榜政绩,五花八门的政绩工程  (1)电子工业  韩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是电子工业,产值在1969年到1974年期间增加了十倍,成为仅次于纺织品出口的第二大出口行业。  1962年,韩国的电子产品出口额还不到50万美元,1976年,电子产品的出口额已达到十亿美元,在1977年达到11。1亿美元,到了1981年高达21亿美元。大多数产品销往美国和日本,后来又增加了对东南亚、中东和欧洲的出口。政府在电子工业突飞猛进的形势鼓舞下,决定以追加发展资金为电子工业注入新的燃料。该项资金将被集中用于扩音机、电子钟表、微型计算机、彩色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和所需电子元件的国产化生产,韩国力争使自己的电子工业以其管理和技术上的先进面貌出现于世界同行业之林,使所有电子产品的国产率达到70%。    (2)重工业  韩国对钢铁产品的需求量从1962年的26。6万吨,剧增到1967年的75。5万吨,进而又到1972年的210万吨、1974年的470万吨,进口钢材的外汇支出在此期间已达二亿美元,大约等于建造一个年产100万吨的钢厂费用。  1976年5月,朴正熙亲自为国家惟一的钢铁联合企业———浦项钢铁厂二号高炉点火,这一行动,使韩国重工业又迈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步履。当年,浦项钢铁厂的原钢产量便达到260万吨,占韩国当时所需钢铁量的50%以上。浦项钢铁厂的建成也使韩国提高了自己的炼钢技术水平。该厂雇用了12357名职工,其中包括823名在美国和日本受过良好训练的技术人员。  在大量外资(包括用于浦项钢铁厂第二期扩建工程的3。43亿美元)的帮助下,韩国仅用了二年半的时间,便一举成为世界20个主要钢铁生产国之一。浦项钢铁厂第二期扩建工程的主要方面包括二号高炉及另外24项配套设施———续建一座铸造厂和一座冷轧厂。冷轧厂的建成使韩国能自己生产七种轧钢产品,其中包括镀锌钢板和锡包钢丝———这是制造电冰箱、空调器和洗衣机的重要材料。  朴正熙最亲密的助手朴泰俊担任浦项钢铁厂的厂长,他年富力强,对朴正熙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未来充满信心。朴泰俊介绍说,韩国从1968年到1981年对钢铁产品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加24。6%,1978年和1981年对钢材的需求量分别达到1020万吨和1550万吨,为满足这一需求,浦项钢铁厂把自己的生产能力从1978年的550万吨增加到1981年的850万吨。  浦项钢铁厂扩建了生产设施以后,韩国的原钢生产能力达到每年1600万吨,浦项钢铁厂计划通过钢材的出口每年创汇2。53亿美元,在国内市场上每年收入9。87亿美元,以减少进口钢材所造成外汇流失。  浦项钢铁厂在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1977年)开始的第三期扩建工程,对政府推进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出口贸易使浦项钢铁厂如火如荼的多样化销售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并为国内公司提供了大约一千五百万吨焊钢制品。     (3)造船业  从1972年开始,政府力图在韩国钢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使韩国成为重要的造船和海运国,第三个五年计划已经把造船业视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由于造船业是一项“包罗万象的工业”,政府期望通过这一工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