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5-韩国四总统合传





副委员长。  金泳三在野政治生涯从此开始,尽管他有一定的精神准备,但还是没有想到,在野的经历会极其漫长和曲折。  1956年3月28日,民主党召开代表大会,推出申翼熙为该党竞选总统的候选人。民主党的竞选宣传活动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展开。金泳三和同僚们都摩拳擦掌,准备同谋求连任的李承晚一决雌雄。  5月3日,竞选活动达到高潮。申翼熙在汉江畔白沙场组织的群众集会上,发表了精彩的竞选演说,当时在场的听众多达三十万人,他们都是申翼熙的支持者,人们普遍认为,在竞选中,申翼熙和民主党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5月5日,距总统选举还有十天。申翼熙从汉城乘坐去全罗北道的列车,打算去那里进行竞选活动。旅途中申翼熙突然去世,死因不明。  当天,申翼熙的遗体被运往汉城,汉城群众举行了反对李承晚独裁统治和抗议李承晚当局暴行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包围了总统府并要求李承晚下台。  李承晚派出军警镇压,5月15日,在没有强劲对手的情况下,李承晚又一次当选。  这以后的1958年是国会选举年,第四届国会将在这一年产生。  民主党中央考虑到,本党在庆尚南道釜山地区的势力偏弱,请求金泳三到釜山的选区参加竞选,以期扩大在这一带的影响。  这与金泳三的希望不谋而合,因为金泳三希望选择更大的地盘做参选区,巨济岛的影响毕竟有限,而位于釜山的庆南中学又是他的母校。早在充任张泽相的秘书官的时候,他就在此地联络庆南中学的校友,营建了一块小根据地,现在他又担任民主党庆尚南道党委副委员长,显然把釜山做自己的选举基地更好,金泳三将自己的参选区从巨济岛选区移到釜山西区选区。  然而自由党处处给他设置障碍,自由党把曾任内务部次官、庆尚南道知事的李相龙推荐为该党在釜山选区的候选人。  在正式打响选举战之后,金泳三的名望日益升高,釜山市民大力声援这位敢于抗硬、与大人物做不妥协斗争的青年义士,当时各界普遍看好金泳三。  1958年3月2日,第四届国会议员选举投票进行,当晚结束,然而在开箱计票时出现了可疑的事情。  自傍晚起,一伙人用一道道的绳子做护栏,层层围住当时用作开票场地的釜山西区政府,不准市民接近。垂挂布幔的车辆开进开票场,不三不四的人从车上卸下了来路不明的投票箱,调换原封不动的真正票箱,票箱就这样被掉包了。  投票箱共33个,开票后其中16个票箱中,金泳三的得票占70%,居绝对优势。但是剩下的17个票箱里,金泳三的得票数低得不可思议,在这17个箱子里,金泳三的票最多为七张,最少只有两张,剩下的全部是自由党候选人李相龙的票。最终公布的选举结果是,李相龙战胜金泳三,“当选”为第四届韩国国会议员。  金泳三在投票中获胜,却在计票时败北。自由党的舞弊使金泳三再次进入国会的道路受阻,这是自由党对他反对执政党当局的报复。金泳三第一次尝到了落选的滋味,也经受了从政以后的第一次考验,自由党当局的倒行逆施,更坚定了他奋力抗争独裁和腐败、讨回正义和公道的决心和勇气。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26岁时成为最年轻议员(3)

  1960年,是总统选举年。在1959年,各党开始遴选总统候选人。金泳三极力推荐赵炳玉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赵炳玉后来终于被民主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金泳三十分兴奋,他组织了党内外人士展开了积极的宣传活动。  1960年,时年84岁高龄的李承晚又宣布参加第四届总统竞选。此时,李承晚作为“国父”的声望已丧失殆尽。然而,为再次当选,李承晚肆无忌惮,采取了各种不光彩、不正当的手段。  李承晚当局命令,在全国组织成立由公务员参加的所谓“公务员亲睦会”,使该组织成为“选举运动前卫队”;除了各大城市外,在全国建立名为“反共青年团”的暴力组织,来监视全国的选举。在地方上,由警察出面把选民按三人一组或九人一组编成选举小组,令其在未来公开的投票中互相监视,有些地方则明目张胆地剥夺选民自主投票的权利,让选民去参加所谓“模拟投票”,以便当局控制选举结果。  民主党推举的总统候选人赵炳玉是李承晚的主要竞选对手,赵炳玉在当时很有声望和实力与李承晚一争高低。总统选举在5月举行已成惯例,第一、二、三届总统选举都是在5月份进行的。赵炳玉于1960年1月29日赴美国接受胃部手术,然而横生意外。  孰料赵炳玉离开汉城的第二天,李承晚当局突然宣布,为避开5月份的农忙季节,第四届总统选举定于3月5日举行。  身在美国的赵炳玉在病床上得知这一消息,心中怒潮陡涨,愤然不能自抑,他说:“这是李承晚从背后给我的一枪啊!”2月15日赵炳玉心脏病发作,猝死于美国陆军医院。  意外的不幸使金泳三和同僚们茫然失措,金泳三不得不重新考虑今后的道路。  申翼熙和赵炳玉的相继辞世,是韩国民主运动的莫大损失。二人在日本统治时期,是积极投身独立运动的爱国志士;光复后又为韩国的民主政治殚精竭虑,献身于韩国的宪政发展。然而这两位在野的政界元老和杰出政治家,先后被推选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却先后在1956年和1960年的总统选举前夕猝逝,让人顿足慨叹。  二人的辞世对金泳三个人来说,也是巨大的打击。这两位政治家平素十分关心金泳三的发展,二人很看重金泳三出众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他们认定金泳三将来终会成为国家栋梁,缺了两位元老的提携帮助,金泳三一时间显得单薄了许多。金泳三立时觉得,自己像是失去了靠山和后盾,政治生涯的漫漫长路艰险莫测,今后要靠自己单独闯了。  作为李承晚的竞争对手,赵炳玉继申翼熙之后溘然长逝,使韩国国民心中疑云重重,他们怀疑当局暗害了申翼熙和赵炳玉。  1960年2月28日,大邱的学生率先在全国发动了第一场规模巨大的抗议示威活动。这天是星期日,李承晚政权为了阻止韩国国民去听在野党候选人的竞选演说,竟下令大中学校不得放假,学校必须正常上课。政府此举无异于在一堆干柴上放上了火种,大邱学生和市民走上街头,举行抗议示威活动,反对李承晚在竞选过程中的不光彩行为,激烈抨击自由党当局陷害政敌,压制异己。  赵炳玉去世后,民主党推举张勉为该党候选人。其他竞争者还有统一党的金炳渊,反独裁保卫民主联盟的张泽相。  3月14日,选举的前一天,韩国各地民众纷纷集会,要求实行“公明”选举,抵制独裁统治下的不公正选举。  3月15日,当局出动军警,强制进行选举。但是,在各地还是发生了抗议活动。马山市群众不顾军警的阻挠,冒着生命危险,举行了抗议和抵制不公正选举的集会游行,要求独裁者下台。军警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射击,有十多名示威者被打死,八十多人受伤,并有数人失踪。  这次选举作弊手段十分拙劣,在选举过程中,政府动员警察、政府官员,采取了以暴力威胁投票人、伪造选票、操纵选举统计等手段进行舞弊。由于事前装的假票占40%,造成李承晚“得票”过多,实在不成体统,政府只好向各选区下达了“调整、减少”票数的指示。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3月18日韩国选举管理委员会宣布了选举结果:李承晚当选为第四届韩国总统,李起鹏当选为副总统。  选举结果一公布,民主党立即发表了《选举无效宣言》,指责政府作弊,要求宣布选举无效,并号召国民愤然而起,反对李承晚独裁政权强奸民意之举。  3月18日,马山市四百多名学生上街示威游行,支持民主党提出的选举无效的主张,要求李承晚下野。政府出动警察镇压,随即反政府示威开始波及全国。  4月11日,在马山市海岸附近的海面上,人们发现了一名失踪多日的中学生的遗体,经查验,该学生是中催泪弹致死,而后被抛进海里的。警察的残虐暴行再次引起马山市民的公愤,从而引发了轰动全国的第二次马山事件。  警察以解剖验尸为由,将遗体运至庆尚南道道立医院。当天,马山市民、学生一千多人拥至医院,要求当局交出遗体却遭到拒绝。群众怒不可遏,下午6时,两万多人举行示威游行,呼吁严惩凶手,要求李承晚下台,以谢国民,群众示威演变成暴动,愤怒的市民捣毁了马山市政府大楼、马山警察署、马山自由党党部、自由党的机关报《汉城新闻》马山分社以及警察派出所等机构。  马山的斗争引燃了全国各地起义的燎原烈火,汉城、釜山、大邱、仁川、光州等大城市纷纷声援马山学生和市民的斗争,反独裁斗争的火焰形成燎原之势,4月19日汉城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独裁斗争。当天,汉城的高丽大学、延世大学、东国大学、汉城大学、成均馆大学、中央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学校的十几万名青年学生涌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学生们提出了“打倒肮脏政府”和“重新选举”等口号,一部分学生和市民突破军警的封锁,包围了国会议事堂和广播电台大楼,冲入内阁办公厅,烧毁了执政的自由党的总部、反共会馆和反共青年团总部大楼。釜山、光州、大邱等地,示威的群众也烧毁了市内的警察署等机构。  政府惊慌失措之余,大开杀戒。当局发布戒严令,对于上街游行示威者,或所谓“不纯分子”,允许警察格杀勿论,与此同时,还将大批所谓嫌疑分子投入监狱。  进驻景武台的警察开始向群众射击,学生们呼喊着越过同学的尸体往前冲去,一时间,汉城血雨腥风。4月19日这天,仅汉城一地就有187位青年学生被警察枪杀,六千二百余人被打伤,七百多人被捕下狱。  军警的屠刀并未使人民屈服,26日,在汉城的游行队伍扩大到数十万。汉城各大学的教授以及市民也加入了游行的行列。  “四·一九革命”迫使李承晚独裁政权离开政治舞台,在人民群众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下,1960年4月27日,年迈的李承晚发表广播讲话宣布下野,被迫离开他所眷恋的总统宝座,5月29日乘坐军用飞机秘密逃离汉城,亡命夏威夷。副总统李起鹏的结局则更加可悲,5月28日,他为了避免可能受到的羞辱和审判,与家人于汉城别墅内集体自杀。自由党独裁政权随之崩溃,李承晚时代的第一共和国至此结束。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46岁时担任新民党总裁(1)

  金泳三提出了“ 40岁一代旗手论”,46岁时担任新民党总裁   这时候,韩国的民主化运动日趋式微,在野势力业已瘫痪,广大群众极度失望,新民党变得缺乏生气。  必须给国民注入新的活力,必须刮起一阵新风使在野势力重新崛起,必须改变新民党的领导体制,必须打破在野党内长期存在的论资排辈的积习。要走出困境,就要更新领导层,树立新的政治朝气,建立深得人民信赖的领导核心。  申翼熙、赵炳玉、俞镇午……这些都是德高望重的在野党的元老,金泳三十分敬重他们。但是,申翼熙、赵炳玉一直病魔缠身,在选举前夕溘然长逝,抱憾而终。年高德劭的俞镇午卧病在床,这位已到风烛残年、老态龙钟的长者怎能与身强力壮、年富力强的大独裁者朴正熙抗衡呢?  长期以来,民主力量总是由这些年事已高的老人来把持着领导权,韩国政治民主几十年来进展缓慢,不能不说与党内不民主的、保守的旧观念密切相关。  金泳三已经成熟,他感到自己业已羽翼丰满,他兴奋不已,一个大胆的想法孕育在胸。  金泳三下决心向党内元老们挑战,他要亲自出马,在1971年的总统选举中与朴正熙决一雌雄,为此他必须赢得本党提名,这样,他就要向党内老气横秋的元老级人物发起挑战。  1969年11月8日,金泳三在汉城外交俱乐部举行记者招待会。  金泳三面对人群,昂扬激越地说:“现在人们生活在虚假的民主制度下,民主体制是朴正熙独裁政权的装饰品。我们清楚地看到民主政治的脉搏一天天变得微弱,濒临崩溃的边缘。我们阻止朴正熙‘三选改宪’阴谋的斗争失败了,但是还有机会阻止他连任。”  他宣布了将在新民党角逐1971年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决定,他说:“在此,我决定冒昧地告诉大家,我打算参加民主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竞争。如果能够得到大家推选,我要担负起和平革命的旗手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