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5-韩国四总统合传





叽蠹遥掖蛩悴渭用裰鞯衬谧芡澈蜓∪颂崦木赫H绻芄坏玫酱蠹彝蒲。乙8浩鸷推礁锩钠焓值脑鹑危渭?971年的总统选举。我要作出一切努力,终止靠情报政治和操纵选举来维持的朴正熙政权,开创国民盼望的和平交接政权的先例,重建真正的民主政府。   “尊敬的诸位前辈,亲爱的党员同志们,亲爱的全体国民,我自知学识浅薄,德望不高,但我有勇气和决心。在此,恳求诸位能理解我的忠诚,以宽大的胸怀接受我的决心,并给我热烈的支持,勇气和决断至关重要,决断的时刻正在临近。”  金泳三的讲话掀翻政坛,金泳三当年42岁,正值中年,故人称其决定为“中年旗手论”或“40岁一代旗手论”。  金泳三宣布“中年旗手论”,引起期望变革的在野政界中的少壮派和广大国民的共鸣。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46岁时担任新民党总裁(2)

  显然,“中年旗手论”不仅是对朴正熙政权的挑战,也是向党内保守的元老派的挑战。  党内不少元老对“中年旗手论”持保留态度,有的还吹胡子瞪眼。卧病在床的俞镇午表示坚决反对,党内第二号实力人物柳珍山也持强烈的反对态度。最初公开支持金泳三的党内重要人物,不过是徐范锡、赵尹衡等少数几个人。  为了扩大影响,金泳三动员44岁的金大中参加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竞争。他派自己的密友赵尹衡与金大中会面。  赵尹衡向金大中转达金泳三的话:“在野民主势力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推倒论资排辈、因循守旧的大墙。抱残守缺是使在野党处于瘫痪状态的主要因素,在野党需要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为此,金泳三先生要求您与他一道参加总统候选人角逐,以建立中年一代的阵地。”  金大中显得缺乏信心。他对金泳三的中年旗手论持悲观和怀疑态度,这与他充满坎坷的政治生涯不无关系。  1925年12月,金大中出生于全罗南道的荷衣岛。金大中早年就读于港口城市木浦的商业学校,毕业后曾在木浦经营一家公司,194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一度担任过《木浦日报》的社长。1953年在建国大学学习外交学,三年后肄业,转向政界,开始了他曲折多难的政治生涯。  他一开始从政似乎就运气不佳,第一次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竞选国会议员遭到失败,其后两次选举均名落孙山,三次竞选耗尽了他的家产,壮志难酬,当时传说他曾因负债累累而企图自杀。  1961年,35岁的金大中终于在补缺选举中勉强当上了国会议员,并成为民主党的宣传部长,在张勉内阁时代曾任执政的民主党的发言人。1965年,民主党和民政党合并另组民众党,金大中担任该党发言人。1967年,民众党和新韩党合并为新民党,金大中任发言人兼宣传委员长,1961年至1971年先后四次当选为国会议员。  金大中经常在重要的政治场合抛头露面,颇有影响。他坚毅果敢,能言善辩,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是反对朴正熙政权的勇士。朴正熙当局一直把他当作心腹之患,不断对他进行政治迫害。  对于金泳三的倡议,金大中最初态度冷淡。他认为党内多数人尚难以接受一位中年旗手,何况他自己还盯着1975年的总统选举呢。  金泳三并没有就此罢手,他继续耐心地说服金大中,并说服李哲承加入,后来李哲承成为新民党内的妥协派头面人物。金泳三的建议最终被这两位接受了,于是,金泳三、金大中、李哲承三位少壮政治家得以冲破樊篱,一道向总统候选人的目标冲击。  1969年11月26日,召开全党大会,免去长期住院的俞镇午的总裁职务,柳珍山接替总裁。从此,在一段时间里,柳珍山做新民党总统候选人的呼声很高,因为他毕竟是党的总裁。但是,最终党内大多数人接受了中年旗手论,决定从“二金一李”中遴选总统候选人,金泳三的目标达到了。  经过反复曲折的过程,1970年9月28日,在国民的关注下,新民党召开了党内竞选总统候选人的大会,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党内进行的竞争大会。原先持激烈反对态度的柳珍山总裁,也接受了中年旗手论。  柳珍山总裁面对血气方刚的几位少壮派政治家,提出了一个想法:“如果我推荐你们当中的一个人,你们愿意接受吗?”  金大中表示不同意,他认为应该由全党代表大会来定夺人选。  李哲承表示同意,他与柳珍山私交最好。  金泳三也欣然同意,于是大家都看好李哲承。  人们屏住呼吸,注视着总裁先生,出乎大家预料,柳珍山指名金泳三。他尽管对金泳三有看法,但认为金泳三最有实力,将来与朴正熙竞争,获胜希望最大。  这是9月28日,确定新民党总统候选人法定日期的前一天,金泳三认为大局已定,便忙于准备当选总统候选人后的演说,写好演说稿后,又急着把它印刷出来,以备竞选时使用,可惜早了一些,终归没派上用场。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46岁时担任新民党总裁(3)

  1970年9月29日,党内进行总统候选人的表决。作为总裁推荐的候选人,金泳三名列几位人选的第一位,似乎十拿九稳,金大中也得到提名,是第二号人物,李哲承也在名单中。  到会的有885名代表。第一轮投票结果,金泳三获得421张票,金大中获382张票。得票领先的金泳三未过半数,须进行第二轮选举。这时,李哲承转而支持金大中,于是金大中当选,金泳三落选。  迫切向往总统职位的金泳三,是多么不情愿尝到失败的苦酒,但是,他表现出潇洒的政治家风度。  金泳三登上讲台,举起金大中的手,向大家大声宣布:“金大中先生的胜利就是我的胜利,为了使金大中当选总统,我要不遗余力地向选民宣传,我要从全罗道走到庆尚道,直到遥远的茂朱九川洞。”  会场上,代表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有一位评论家说道:“九·二九”大会是在韩国政党史上从未有过的圆满的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胜利者不独金大中,金泳三胜利了,柳珍山总裁胜利了,“中年旗手论”胜利了,新民党胜利了。  金泳三一诺千金,在1971年总统竞选中,金泳三走遍了全国各地,竭尽全力为金大中助选。但朴正熙作为执政党的人选占了很大的优势,利用手中的权力、财力、人力,多方干预和收买,使金大中的竞选难度很大。  大选在即,金大中与朴正熙上演了一场扣人心弦的对台戏。  4月26日,在汉城举行的选举前的最后一次集会上,金大中吸引了大量热情的支持者,50万名听众的眼睛聚焦在讲演人身上。45岁的金大中,素有“美男子”之称,魅力四射,光彩照人。他侃侃而谈,以其滔滔雄辩而折服了听众,会场上掌声欢呼声惊天动地,不绝于耳。这次集会的规模以及所激起的热烈反响之大,出乎朴正熙当局和执政党的意料,也超出金泳三、金大中及其支持者的预料,震荡韩国政坛。  看到在野党的力量迅速壮大,看到金大中充满信心的神态,朴正熙捏着一把汗,为了抵消金大中的影响,在群众集会上使出浑身解数。他指出,只有在他的带领下,韩国才能彻底战胜三大敌人,即贫困、腐败和共产主义。他情真意切、声泪俱下地说:“我恳求国民投我一票,这是我最后一次竞选总统了。”说罢拿出手绢拭泪。  1971年4月27日,选举进行。  选举日当天,在野党阵营指控执政党“孤注一掷地使用公开威胁、恫吓选民的手段来获取选票”,而政府则解释说它没有参与“任何不正当的行为”。  最后公布的选举结果表明,朴正熙获得630万张选票,金大中获得540万张选票,金大中以少得90万张选票败北。许多人都认为,如果有公正的选举机构监督,正确计算选票,总统一职当非金大中莫属。又有人说,金大中是“在选举中胜利,在开票中失利”。  总之,新民党阻止朴正熙连任的努力再次失败。  1971年5月25日,进行第八届国会议员选举,新民党再次向当政的民主共和党发起强有力的挑战,最终赢得了89个席位,民主共和党占113席,金泳三再次当选国会议员。  选举结束后,朴正熙进一步强化了对民主运动的镇压和对新民党的压制,其中对新民党的打击,集中在金大中身上。当局罗致罪名,以违反《反共法》、《选举法》为由,对金大中进行政治迫害。最后逼迫金大中退出政界,出走美国、日本。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美丽的爱妻车容爱不幸早逝(1)

  坎坷的从政路耗尽了家产,美丽的爱妻车容爱不幸早逝  金大中曾对参加1971年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竞争缺乏信心,他对金泳三的中年旗手论十分悲观,但在与朴正熙角逐总统的抗争中无所畏惧,这些都与他充满坎坷的政治生涯不无关系。  1925年12月3日,金大中出生于全罗南道的荷衣岛。该岛在朝鲜封建王朝末期被割让给日本,岛上的居民由此成了日本人的佃农。因此,他们在反抗压迫他们的日本人的同时,对王室也充满怨恨,有人在分析金大中的在野经历和遭受的政治磨难时认为,金大中的反抗性格或许同他的出生地的悲剧有联系,金大中对此似乎也不否认,他曾说,生我的土地给了我同民众一起抗拒邪恶的力量。  金大中早年就读于港口城市木浦的商业学校,毕业后曾在木浦经营一家公司,主要是海运事业,以实现一个海岛少年向往大海的梦想。  1950年,在朝鲜战争爆发初期,他曾被朝鲜人民军俘虏,后逃脱。  1951年秋天,金大中怀着发展海运事业的雄心,带着全家迁居到釜山。此时的釜山是韩国战时首都,中央政府机关和各大机构都云集于此。金大中在釜山成立了兴国海运株式会社,任社长,仍然开展海运业务。他与国营的金融合作联合签署了长期合同,独揽了联合的谷物、化肥、农药等运输业务,生意做得很红火,公司发展很快,拥有十几艘货船,经营规模急速膨胀,在仁川、群山、丽水、木浦等地设立了分社。  在经营海运业的同时,金大中还在木浦经营《木浦日报》并任社长,这原本是一家在韩国地方报纸中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光复后却经营不善,被金大中接管过来,这张报纸又被办得红红火火。金大中不满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位拥有多家海运公司和一家报纸的实业家了,在木浦,他是一位有着一定名望的商界成功人士。  出乎大家的意料,金大中忽然提出要结束海运事业去从事政治,不过这个想法得到了他岳父的理解,也得到妻子车容爱的支持。  他岳父是一位民主党人,很有眼光,也很开明,听完金大中的想法,老人严肃地背着手踱着步,一字一顿地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政治是否清明,关系国家社稷的未来。我赞成你去从事政治,年轻人应该及锋而试。”  妻子车容爱闪着明亮的目光,用很轻很坚定的声音说:“你是一位大丈夫,我希望你度过无悔的人生,我一定助你一臂之力,全心全意。”  于是金大中果断结束了海运事业,将公司转让出去,在釜山车站与送行的朋友和员工们依依惜别,带着全家登上返回家乡木浦的行程。火车启动了,当金大中对着送行的人群最后挥了挥手时,他清楚他的商旅生涯已经结束了,一条全新的人生路程已经在他的脚下展开,但是他也许不清楚,这一条路竟是那样坎坷漫长,给他日后的人生带来那么多的磨难和挫折。  1953年,金大中在建国大学学习外交学,三年后肄业,转向政界,开始了他曲折多难的政治生涯。  他一开始从政似乎就运气不佳,这是1954年上半年的事,这年金大中不满三十岁,是黑暗的社会现状促使他走向政坛。  那么当时黑暗的社会现状是什么样子呢?1956年5月15日,韩国第三届正副总统大选结束,李承晚当选为第三届总统,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张勉击败了李承晚亲手挑选的竞选伙伴李起鹏,当选为副总统。  大选过后,金大中正式加入了民主党,并从属于张勉系统,属于所谓新派,张勉是民主党的领袖之一,民主立场比较强硬。金大中很敬重他,称赞他为韩国历史上最富有良知的巨人,张勉也很赞赏金大中,把他看成一位年轻的理论家。张勉是天主教徒,金大中受他的影响,开始信奉天主教,尊奉张勉为教父。  加入民主党后,金大中碰到了麻烦的选区问题。木浦选区已经有民主党议员,而一个选区只有一个议员席位。金大中不能去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