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5-韩国四总统合传





荆词顾闹凶钕胨档幕耙仓挥邪崔嘧。谑切那槿占林兀?912年3月,他放弃了青年会的演说工作,但他发现这也不是退避的道路。数日之内,他又得为学生运动作旅行演讲,结果被日本人扣留,就在这个生死关头,韩国基督教会立即斡旋,李承晚本人免遭迫害。  那年春天,监理会在米里亚波里斯召开国际会议,李承晚被韩国监理教会选为出席代表,同行者有两个外国传教士和一个韩国牧师,他们为李承晚向日本当局取得了出国许可,3月26日他再度出国,与父亲挥泪作最后一次的告别,老人站在家门口,挥着手,扭转面,不胜悲痛。李承晚之父逝世于1913年12月5日,这次成为他们父子之间的永别。  代表们先到达日本,在东京青年会的盛大聚会里各有演说。4月10日,李承晚从横滨搭上“谭巴吉努号”轮船,汉城监理教会的教士为他送行,他们一再劝告到美国后千万不要批评日本,致使国内同胞牵连受害。等到轮船驶出了日本港口,李承晚才透出一口气,因为直到最后一分钟,他还在狐疑中,不相信日本人真会放他走。  1912年秋,他渴望在美国大学里找一份教授的工作,但他又感到不能为祖国奋斗,空耗岁月。秋末,李承晚的狱中友人朴容万赴夏威夷州的首府檀香山,与当地韩侨领袖商洽筹款办一间韩文学校,打算请李承晚担任校长。1913年,这些领袖邀他往檀香山,他们已经募到3万美元基金,他立即前往。但他发现人事环境极为复杂,对这些捐款打主意的也大有人在,因此他不愿参与一切计划,更不接受保管该项捐款的责任。  但是不久之后,监理教会邀请李去接办当地的那间混合学校,该校招收由第一班至第六班的韩国男孩子,教学一半用英文一半用韩文。上午是“西式”的教育,包括韩国的历史与地理,下午则全部学习中国文学。李博士对于这种教程表示赞同,相信学生可以得益,成为对东西方都了如指掌的公民。就任以后,他遍游夏威夷群岛,探问从事种植的韩人的生活状况,他发现一些韩国女孩子,住在劳动营里,他们的父母们正欲强迫她们接受不自由的婚嫁。他将她们带至檀香山,安置她们住在苏珊娜·威士里教养院,代她们付食宿费用,该院主管人安德逊小姐说:“我们可以留她们住一个短时期,但是,她们必须进公立学院,在檀香山大混合的种族中去适应环境。”  至此,李承晚第一次遇到大问题,因为他是反对民族混合原则的,他深深以为韩国人应当继续应用他们的本国语文,应受他们本国的习惯与历史教育,而且日后应当献身于复国的工作。监理教的负责人对这种意见极端反对,坚决要求废除一切种族隔离习惯。李承晚只好弄一间房子用来作那些女孩子的宿舍,创办男女同校,把原来那间学校的名字改为韩民学院,最初有女生27名,很快增为四十多名。这时候对于韩国人应该独立办校呢,抑或接受监理会种族同化的主张呢,韩人团体中有了很尖锐的意见分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韩人团体在檀香山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学校,后来换了几次地址,最后在利利夏街1832号。  1916年秋,李承晚与监理教会完全决裂了,他自己创办了一所学校,坦白宣称他的宗旨就在于发扬韩国文化,并培植韩国侨民的下一代成为韩国爱国分子。韩人团体热心地尽力支持他,学生人数很快增到140名。  当李承晚初到夏威夷的时候,那里有一个主要的政治组织,名为韩国国民协会(简称KNA)。安昌浩,平壤人,是其中的主要领袖人物,另一位就是朴容万,李承晚赴檀香山就是被他们邀请去的。由于李承晚早年在独立会社的工作,他的入狱经历,著作《独立精神》的影响,加之他是韩国人中第一个获美国博士学位的人等等,当然使他在韩人中受到拥护。比上述种种更重要的因素,是他固执地坚持韩国独立运动未死,认为凡是韩国人民都必须追求这个目标,因此他的领导艺术抓住了重点,得到韩国海外同胞中很多人的忠诚拥护。但是,在与他对抗的人中也有许多人才。  安昌浩为人聪颖,意志坚强,虽然受的教育不多,但很有群众基础。李承晚本来极愿与他合作,但事实证明办不到。韩国国民协会属下有个义烈团,这个社团由平壤人组成,以安昌浩为领袖,这些人为追求他们团体的特殊利益,极为团结,有无比的忠心。他们的意志如此坚决,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在1392年李朝即位之前,先镇压了平壤人民的反抗,掌握大权后下令以后永不用平壤人任政府要职,以处罚该地区人民。果然,一直经过500年,直到日本并吞了高丽,这个不平等待遇从没有修正过。因此,凡是平壤出生的人,很自然地发展出一种仇恨心理,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团结精神。  在檀香山的韩国居民中,安昌浩变成了李承晚的劲敌。安昌浩既不会说英语,也看不懂英文。自然而然地,他与英美的民主政治传统毫无接触,也不明了它的宗旨。可是他虽没有明显的政治主张,但他的口才在韩人中无人匹敌,他能说动别人,为团体效命。在1932年日本制造“满洲国”后,他去中国时被日本人抓捕,控告他是在上海炸死日本军官的韩国革命分子的同谋,他被判四年监禁,在韩国的大田服刑。他坐了两年监狱,然后假释。1937年中日“七七事变”后不久,他在汉城再度被捕。12月中旬才出狱,因在监狱备受酷刑,所以出狱后即病倒,1938年3月,死于汉城医学院,享年60岁。他在韩国人民心中,深深受到爱戴,被认为是一个为国捐躯的忠心爱国分子。


第一部分:神像背后的忍者—李承晚“3·1独立运动”催生的“临时政府”

  “3·1独立运动”催生的“临时政府”  在夏威夷,李承晚与朴容万一向有不同的主张,至此,争执白热化了。朴容万坚持认为时机已成熟,应当立即发动国内的武装暴动,作为决心争取民族独立的有力表现。他指出,列强们将会根据威尔逊的四点精神作公断,即使日本的力量庞大,革命暴动仍是可以成功的。李承晚的回答是:流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世界大战已打了四年,全世界都厌恶流血了,再爆发一次战争,没有人吃得消。如果日本因韩人暴动而作武力还击,更可借口韩国人民不守法律,因而杀害平民,加强管制,同时博取盟国的同情,西方的政治家一定会被迫站在日本方面,因为他们曾经并肩战斗过。所以,李承晚认为武力革命不是明智之举。  后来,李承晚提议一个折中方法,抗议而不作武力革命,他们应当表现出来的,不是以武力争取自由,而是一个和平的示威游行,其规模之大无疑足以表现韩国人民的意志。于是产生了一个新观念,即全国性的消极抵抗示威,三年之后,甘地在印度也发起相似的运动。  国内的知识分子也注意着李、朴之间的辩论。虽然日本的检查制度十分严密,那些在国外经常向国内同胞传递消息的同志,照样常常进行秘密通讯。以后的事实证明,这种通讯工作的秘密使日本人完全像睡在梦里一般。  事实上,这个机会是由韩国那位退位皇帝给予的。1919年1月20日,他去世了。日本人宣称是死于中风,但是他的血压一向很低,所以这种解释不能令人完全相信,韩国流传两种说法:其一,他是被毒死的,其二,他是为抗议日本人给他的小儿子娶日本的梨本公主而自杀的。最初,日本人拒绝定一个日子让人民哀悼他。但是,看到韩国人民一致要求,东京才准许3月3日那天,韩民可以在各地聚会举行哀悼的仪式。  爱国人士立即利用这个机会开始讨论恢复独立的计划,金奎植(他的叔父有个印刷机,李承晚在1897年曾用来印行《每日新闻》)由上海被派赴巴黎,为韩国独立向巴黎和会申诉。朴容万离开檀香山经中国东北抵上海,他领导着一个韩国革命团体,他们要把这件事情变成流血恐怖的攻势,不管有没有用也要与韩国的日本官员算一算血债,同时表现韩国人民要求独立的坚强意志,作为赴巴黎申诉的代表的后盾。  但是,最后的决策是采取了和平示威,显然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示威游行,是组织周密的范例。独立示威的动机是受宗教指导的爱国主义。韩国基督教的领袖中有:吉相朱,他是韩国最大教堂的一名牧师;李商在,20年前李承晚的狱中同伴;孙秉熙,天道教的领袖,天道教是当地一个影响很大的宗教团体,综合基督教之仁爱、儒家之伦理与佛教哲学。这三位之外,还有其他30人,他们组成了一个“三十三人委员会”,他们开始策划的不是武力革命,而是一个争取独立的大示威。他们拟好一篇独立宣言,这篇宣言,集宗教信仰和爱国精神为一体,在汉城某一个黑暗的地下室里,用木刻版偷偷印了出来。  国内爱国学生和一些民族主义代表人士、市民于3月1日在汉城塔洞公园举行反日独立集会,宣读《独立宣言书》,宣布韩国独立。会后数万群众手持火炬游行,高呼“朝鲜独立万岁”,“日本和日本军队滚出去”。示威群众顿时增至三十多万人,整个汉城为示威群众所淹没,殖民统治秩序陷入瘫痪。同一天,平壤、元山、仁川、南浦、大同等地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和起义。从3月中旬开始,运动向全国各地扩展,并由城市发展到农村,工人和农民都参加了这场斗争。从3月1日至5月31日,在全国218个府、郡之中有203个府、郡举行了1491次示威和暴动,参加人数达二百多万人,表明了大韩民族的民族气概和英勇斗争精神,沉重打击了日本殖民主义者。但因种种历史原因,斗争遭到失败,“三·一独立运动”之后,全国就有六万六千多抗日的士兵和平民被日本军队屠杀。  1919年“三·一独立运动”被日本殖民当局镇压后,很多斗争志士和著名民族主义人士等,被迫流亡国外,中国上海成为流亡韩国志士的聚集地。当时上海有租界,比较安全,又与韩国本土不太远,因而是韩国独立运动志士比较集中的城市。在上海的韩国独立运动各派为了能以统一的名义向“巴黎和会”提出韩国独立的要求,决定联合组建临时政府。1919年4月11日,韩国流亡志士们在上海闻人杜月笙的安排下,在法租界金神父路22号召开了由29名议员出席的会议,组成了议政院,选举李东宁为议长,宣告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李承晚为临时政府国务总理。这次会议通过了临时宪章十条,决定埋葬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体制,会议宣布国号为大韩民国,4月13日,向全世界宣布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临时政府机关设在霞飞路321号,得到法国驻沪领事署和法租界董事局的默许,挂起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牌子。  临时宪法这样作了修改并公布之后,新组成的临时政府定9月15日为临时政府的始政日。从民族的正统性历史观看来,1919年成立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韩国独立运动的领导核心,是“三·一”独立精神和民族魂的体现,是韩国史的主体。在封建王朝史终结后,它填补了韩国政治史的空白,而且直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败亡为止,是代表大韩民族主权的唯一政府。   临时政府的要人们都是从年轻时起就是为恢复国权而斗争的先锋人物,这些爱国志士通过爱国启蒙运动、新民会运动和“三·一”运动,在中国东北和俄国领土上开展激烈的抗日武装斗争达20年之久。这些爱国人士的代表人物是李承晚、李东宁、申圭植、李始荣、安昌浩、朴殷植、梁起铎、金九、金奎植、赵素昂、洪震、李东辉、吕运亨、赵琬九、申采浩、柳林、申翼熙、朴赞翊、张建相和宋秉祚等文人和庐伯麟、朴容万、李青天、柳东悦、曹成焕、李范爽、黄学秀和金元凤等武将。   其中的李承晚,曾被三个临时政府不约而同地选举为领导人,并被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首任临时大总统,足见他是反日斗争史之中的核心人物。  在这个动乱的时期里,李承晚极为活跃。他到华盛顿为韩国人的自决而努力,响应威尔逊总统的和平计划。他与徐载弼商讨创办杂志,使他们的主张能有系统地介绍给美国人民。后来他向国务院领取护照,因为他被确定为首任临时大总统,对于他这不仅是个晴天霹雳,而且也确立了他在韩国人民心目中的正义设计者般的英雄地位。


第一部分:神像背后的忍者—李承晚上海流亡政府的左派、中派与右派

  上海流亡政府的左派、中派与右派   李承晚在中国度过了艰苦的1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