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5-韩国四总统合传





分(满分为10分)。其他方面依次为:外交,5。2分;经济,3。9分;教育,4。9分;南北统一,4。4分;文化艺术,5。4分。  在韩宝丑闻后进行的另一舆论调查的结果表明,金泳三的支持率下降到不足百分之十。分析家认为,改革缺乏通盘的和长远的考虑,没有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是使金泳三的改革大打折扣、虎头蛇尾的重要原因,尽管在总统竞选中金泳三提出“在稳定中进行改革”的口号,但事实上许多做法违背了当时的初衷。  虽然儿子使他的从政生涯蒙上污点,但金泳三基本上实现了自己为民做主的誓言,操守清廉,并不再竞选下一任总统。  金泳三曾于1992年说:“我38年的政治历程,一定毁誉参半。究竟如何予以评价,当然听任与我共呼吸的同时代人及后人去评判。”金泳三跻身韩国政坛逾四十年,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金泳三有成有败,有功有过,有荣有辱。人们对他也有褒有贬,评价不一。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金大中和金泳三的性格差异

  金大中和金泳三的性格差异  金大中和金泳三都具有很高的人格魅力,在国民中都拥有很强的号召力,成为韩国现代政治历史上的两面民主旗帜。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金大中和金泳三处在不同的位置,互相配合,互相呼应,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共同主导了韩国的民主化运动。从80年代末起,金大中和金泳三产生了分歧,各自组织了自己的政党,成为竞争对手,竞争的焦点主要是总统宝座。由于两大民主势力的互相较量,给军事专制势力以可乘之机,一度延缓了韩国民主化进程。  金大中和金泳三这两位政治巨人,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金大中性格沉稳,思考特点以演绎式为主,偏重于严密的分析和推理,金泳三的思维以感性直觉为主,具有与生俱来的非凡的政治直觉,往往凭这种敏锐的政治直觉做出决断。  金大中是众人公认的雄辩家,在韩国善于鼓动大众的演说家中无人能与之媲美,金泳三则偏重于行动,往往是行动多于言语。  金大中的经历比金泳三更坎坷,遭受的磨难比金泳三更多,曾五度面临死亡,长期被独裁政权软禁或被投进监狱,政党根基比金泳三薄弱。因此金大中政治活动的根基主要在民众,经常不经过党组织而直接接触民众和号召民众。金泳三政治活动的根基主要在于政党,其支持主要来源于政党支持。  金泳三对金大中的长处作出这样的评价:  “我之所以始终尊敬金大中先生,是因为他在如此艰难的岁月里,从不动摇和泄气能坚强不屈地斗争到现在,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为此,他付出了血的代价。依我看,很少有人能作出这样大的牺牲。在独裁政权的强压下,他从不挫折,从不气馁,坚韧不拔地斗争到现在。对此,我表示敬佩和予以高度评价。”  金大中对金泳三的长处也做过如下表述:  “对于金泳三先生,要高度评价之处不少。我要首先高度评价他的勇气。在担任党内总务部长的时候,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在闻名于世的绝食斗争中,他的勇气更显非凡。任在野党总裁时,他更是如此。如果只有一般的勇气,他绝不能做出重大决断。邱吉尔说过:‘在一切道德中勇气是最高的美德。’我同意这种看法。金泳三先生具有其他在野党领导人所没有具备的超凡的勇气。对此,我表示敬佩和予以高度评价。其次,他具备迅速分析和把握政治进程的判断力。大体上,他的判断没有出过错误,较准确地把握了方向。在这一方面,他作为政治家具有超人的直观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世界上理论跟不上形势的情形屡见不鲜。做生意的人一般不靠理论,而依靠直观行事。第三,他一般在政治上主张民主主义,而且为之进行了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斗争。这一点不容易。第四,他有宽广胸怀,能吸引众多的人集聚在他的周围。”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金大中当选为韩国总统

  金大中当选为韩国总统,大赦了政敌全斗焕和卢泰愚  1992年金泳三成功当选,一时之间金大中心灰意冷,周游英美,他重新认识了政治,也客观地分析了自己的弱点,那就是他由于屡遭前政府的迫害,所以无法平复对那些出身于独裁者阵营的政客的强烈厌恶,无论是卢泰愚或者金钟泌,他仍把他们视为朴正熙的继承人。  然而,总统直选标志着韩国已经基本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无论总统候选人出身何处,他们都只能以民主的投票作为行动的标准,卢泰愚、金泳三的相继当选有其合理性,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政治就是以妥协换团结的艺术。  1995年6月,韩国举行了30年来第一次地方议会和地方政权选举,金大中支持的民主党大败执政的新韩国党。金大中认为时机已到,在1995年7月18日宣布重返政坛。  为了牵制一党统治结构,金大中强调必须有强有力的在野党。为此,他在9月份组建了新的政党“新政治国民会议”,并当选为该党总裁。  1996年进行国会议员的选举,金大中的新政治国民会议党成为第一在野党,这为金大中竞选下一届总统打下了基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时的金大中依然雄心勃勃,准备迎战1997年的总统大选。  老谋深算的金钟泌可谓是九尾狐狸,他看准了金大中的政治理念的改变,协助金大中成功地进行了1997年的总统大选,他自己也获得了国务总理一职,这个职务对金钟泌来说不算陌生,他已经成功地在朴正熙、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的政府担任此职,算是韩国政坛的长青树。  1997年12月,韩国第十五届总统大选拉开序幕。金大中领导的“新政治国民会议”与金钟泌的“自由民主联盟”联合,金大中作为两党共同的总统候选人,与执政党总统候选人李仁济、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李会昌展开了角逐。这匹73岁高龄的老骥,第四次向总统宝座发起冲刺。  在竞选中,金大中提出“向着21世纪,向着统一的新政治”的竞选政纲。执政党针对金大中年事已高,提出“世代交替论”,金大中则根据国民对执政党和现状的不满,提出“地区改变论”。因为前四届总统都出身于庆尚南北道,所以“地区改变论”不仅有利于金大中巩固在光州、全罗道北道的选票,也取得了其他地区选民的支持。同时,金大中充分利用亚洲金融危机对执政党的不利形势,猛烈攻击执政党经济政策的失误,大力宣传自己拥用驾驭经济的能力,树立“经济总统”的新形象。  1997年12月18日,第十五届总统选举揭晓。屡败屡战的金大中,以其长期的政治磨练、正确的竞选政纲和坎坷的人生遭遇,赢得了选民的支持和同情,一举击败了竞争对手,当选为韩国第十五届总统。经过五度死里逃生,六年监狱囚禁,十年的软禁和海外流亡生涯以及40年的政治迫害,金大中终于实现了他四十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他实现梦想的过程,是韩国独裁政治失败和消亡的过程,也是韩国民主政治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多少民主斗士、青年学生和普通民众在这一过程中前赴后继,一路洒下斑斑鲜血和汗水。他是韩国有史以来第一位以在野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当选总统的。他的当选,使韩国第一次实现了朝野政权的和平更替。他的当选,是韩国民主的胜利,标志着民主之花在韩国这片土地上盛开。  当选总统的第二天,金大中向韩国人民发表了讲话:  “今天早晨,我在这里站在你们面前,是因为你们给了我巨大的鼓励、支持和合作。我谨向你们,韩国人民,表达我诚挚的谢意。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的选举。他们十分好奇地注视我们的选举,看一看韩国人民在国家危机之中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我在这种情况下当选,我个人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深感国家赋予的责任重大。  “我为你们,韩国人民,而感到自豪。在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快要来到的历史时刻,我们终于完成了韩国50年中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首次政权转换的伟大业绩。作为一个渴求珍视、维护和促进民主事业的民主国家,我们可以骄傲地、意气风发地站起来。历史将记录下你们在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政权变换中所作的伟大和勇敢的选择。我珍重你们的勇气和信任。”  国际舆论对金大中当选韩国总统纷纷给予高度评价。金大中当选总统,有人预言他会进行政治报复。毕竟,金大中经历了将近四十年的政治迫害,所遭受的折磨是太多了。但是,金大中当选总统的第二天,就在记者招待会上声明,绝不会进行政治报复。他曾经说过:  “宽恕曾加害过我的政敌并不能称之为天性。原本我就没有很强的憎恨之心,但我也是人,我也会对迫害过我的人有恨意,也曾想过有权时一定不会饶过他们。但过后又仔细一想,这种报仇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幸,对我自己来说,也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光荣。”  他认为,要憎恨的不是某个人,而是罪恶本身。即使是以前被军事政权判处死刑的时候,他也在法庭上呼吁,希望在这片土地上不要再上演政治报复的悲剧。  当时,全斗焕、卢泰愚两位前总统因贪污渎职而被判刑,正在狱中服刑。金大中公开表示,全斗焕、卢泰愚毕竟是前总统,他们对韩国经济的发展有过一定的贡献,让他们获得自由有助于国家的团结,以便集中力量挽救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经济。为此,当选总统金大中向金泳三总统提出赦免全斗焕、卢泰愚的建议。很快,这两位前总统获得了特赦,恢复了自由。


第三部分:民主斗的双雄者—金泳三与金大中人民发起“ 爱国献金运动”

  战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发起“ 爱国献金运动”  韩国被誉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但近些年来,经济状况不佳,增长率已出现最低纪录。  由于国内工人工资水平大幅度上升,韩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锐减。技术对外依赖相当严重,国际市场越来越面临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挤占的局面。加上海外市场需求不振,韩国中小企业资金普遍匮乏,销路不佳,倒闭数字惊人。  金大中在竞选中许诺,将推行经济调整政策,加速经济的发展,而国民恰恰关心经济成长这一点,金大中在竞选纲领中较具体地规划出了经济发展蓝图,力求消除选民的忧虑,赢得更广泛的支持,但是,韩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慢。  1997年夏天爆发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在1997年底蔓延到韩国。韩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外汇储备枯竭,外债负担过大,整个国家资不抵债。危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997年12月危机爆发时,韩国的外债总额超过一千五百亿美元,短期外债总额230亿美元,而当时韩国的外汇储备只有39亿美元。外债风险超过国家财力承受程度,急需偿付的短期外债每日每时都像怒涛般袭向金大中政府,国家濒临破产的边缘。  (2)大企业盲目扩张,不堪债务和投资损失的重负,纷纷宣告破产倒闭。失业率超过百分之十,几百万工人失去了工作。  (3)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混乱,坏账急剧增加,丧失了清偿能力,国际信用度直线下落,外资信心大减,短期外国证券投资如退潮般外逃,引起资金突然流失,导致股市崩盘。股票指数由危机发生前的1200点跌至300点,股市出现大恐慌,各种抛盘如山洪爆发一样蜂拥而出,不少韩国人在一夜之间,由富人变成穷人。  (4)韩元急剧贬值,由危机发生前的1000韩元兑换一美元,贬至2000韩元兑换一美元。物价暴涨,消费停滞,百业萧条。全国上下一片哀号,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金大中面临严峻的考验,首要任务是治理金融危机和振兴韩国经济。他提出“第二次建国”的口号,领导他的政府在金融机构、大企业、劳动用工等领域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改革,以挽救陷入经济危机泥潭的韩国经济:  (1)在金融机构领域,改革是治理金融危机的关键一环。金大中政府成立直属青瓦台的金融监督委员会,严格监控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新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获得国外流动资金的供应,以稳定濒临破产的危局。到1998年8月为止,韩国政府获得国际金融组织26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180亿美元,世界开发银行提供5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提供30亿美元),1998年3月,金大中政府成功地延付了218亿美元的短期外债,1998年4月,政府成功发行40亿美元的政府公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