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5-韩国四总统合传





大东亚共荣圈”,随即于9月占领法属越南。这时,法国、美国、英国和荷兰都已与日本尖锐对立。  战争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临时政府的领导者们确信独立已经曙光在前。于是,临时政府在作为盟军的一员积极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时,想方设法求得革命阵营的联合,并且具体地研究了光复后的国策。1940年3月,临时政府发表了以赵素昂所构想的政治、经济、教育均等的“三均制度”为基础的建国纲领。  金九接任主席后,于1940年9月将临时政府从綦江迁至中国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开展了联合一切团体的工作,召开了大韩国民党、韩国独立党、朝鲜革命党、朝鲜民族革命党、朝鲜民族解放同盟、朝鲜民族前卫同盟和朝鲜革命者同盟等七党联合会议。在开会过程中,解放同盟与前卫同盟的代表退出,剩下的五党代表都在统一组建民族主义政党的协定上签了字。后来,民族革命党的金元凤与革命者同盟又退了出去。于是,由大韩国民党、韩国独立党与朝鲜革命党等三个党组成韩国独立党,公推金九为党魁。  临时政府决定成立大韩民国光复军司令部,但由于过去内部常常发生纠纷,又由于中国军事委员会对朝鲜义勇队一直支持,所以中国政府对临时政府成立光复军曾犹豫不决。到了这时,中国政府才终于答应临时政府的请求,同意其在中国设立光复军总司令部。1940年9月,创建了光复军,与中国军队和美军、英军并肩作战。1941年12月,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临时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9月17日,临时政府主席、光复军委员会委员长金九在重庆嘉陵江畔的嘉陵宾馆主持了光复军总司令部成立典礼,光复军总司令部领导成员有总司令李青天,参谋长李范姡У取! ×偈闭婕捶⒈砦母妫ǜ婀谕馔弊闲迹?907年8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解散韩国军队之日,便是光复军创立之时,文告强调光复军的前身是原韩国军队,是继承了义兵和独立军33年抗日斗争传统的武装独立团体。  这年10月,临时政府制定了《光复军司令部组织条例》和《大韩民国临时统帅部管理制度》,新设了专门行使光复军统辖权的统帅部,取消了中日战争爆发后成立的军事委员会,改设统帅部作为光复军的最高统帅机构,号召将一切分散的力量集中在光复军里,全面开展祖国光复战争,与中国抗日军队联合歼灭日寇。   李青天原名池大亨(生于1888年,卒于1957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作为日本陆军中尉参战,他想逃离日军却未能如愿。“三·一”运动爆发后,他毅然脱离日军,亡命中国东北,他是脱离日军的韩籍官兵的第一代楷模。  他在李始荣当校长的新兴武官学校担任过教导队长,同申八均、金擎天、李范姡У冉坦僖黄穑?920年8月为止,为这个学校培训出二千多名毕业生。后来他带领300名学生去安图县三人坊,与在东北延边风梧洞战斗中大胜日军的洪范图将军的部队联合,担任副司令,同日军多次交锋。  他得知在青山里战斗中打了胜仗的金佐镇将军的北路军北上的消息后,紧随着率部去到密山,于是,金佐镇的部队,洪范图、李青天的部队,大韩独立军、义军府、血诚团和正义军政司等在密山实现大联合,组建成大韩独立军团,兵力达到三千五百名。这个军团以徐一为总裁,洪范图、金佐镇、曹成焕为副总裁,李章宁为参谋长,李青天担任联队长。李范姡б蚧忌霾∮?922年10月在密山与他们分手,去俄罗斯的依尔鲁卡治病。  这个军团后来越境进入俄罗斯,与西伯利亚的抗日军队沙哈林部队和塔班部队联合,在西伯利亚同日军作战立下了大功,不久他们在自由市惨案中牺牲甚多,被解除了武装,李青天曾被关进监狱。获释后李青天回到东北,担任正义府军事部司令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从山海关南下。光复军于1940年一组建,他便出任总司令。  以军事经验丰富的人士充实了总司令部的职能部门后,光复军根据临时政府制订的战略,全力组编隶属于总司令部的支队,念念不忘在一年内组编三个师的目标。  为了积极搞好募集兵员的活动,总司令部首先在西安设立了战线司令部,李青天总司令和李范姡Р文背さ扔捎谝S胫泄矫嫘叹挛侍猓粼谥厍斓乃玖畈浚溆啻蟛糠忠痹虿渭恿苏较咚玖畈浚?940年11月将司令部设在西安,着手组编光复军的各个支队。  根据组编支队的方针,设在西安的光复军战线司令部在西安地区的光复军总司令部人员之中,选定了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的干部,并自1941年2月起将这些干部派到与日军邻近的交战地区筹组支队。  然而在成立一年之后,光复军的发展处于原地踏步状态,因为中国方面无法给予光复军的扩充以必要的财政和军需的支援,而且中国方面希望光复军与朝鲜义勇队联合为一体,而朝鲜义勇队则排斥光复军,不愿与光复军联合。  1941年l0月,蒋介石采取措施,将光复军与朝鲜义勇队都置于中国军事委员会统辖之下,让光复军以与朝鲜义勇队同样的条件编入中国军队,然后由中国军方将这两支部队融而为一。中国军事委员会根据蒋介石的这一措施,于11月15日向临时政府提出韩国光复军隶属中国军事委员会,由于临时政府绝对不能没有中国方面的支援,所以光复军接受了改编。  1942年4月,中国方面派出总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将光复军总司令部变成了中韩联合司令部的体制,总司令部的制服等均改为中国式样,光复军由中国军队总参谋长全权调遣,实际上完全变成了中国军队。  中国方面决定仍由李青天中将担任光复军的总司令,参谋长则由中国军事委员会的高级参谋尹呈辅中将担任,光复军的李范姡俳胃辈文背ぃ胍矢ㄖ薪黄鸶ㄗ糇芩玖睢! ≡谡庖院螅执涨傻氖牵?941年4月,朝鲜义勇队的主力投奔八路军,金元凤的势力大大削弱,蒋介石方面对他也不再那么信任,并对之施加压力。于是,1942年5月,朝鲜义勇队被编入光复军后,蒋介石方面为了优待其队长金元凤,授予他少将军衔,任命他担任光复军副总司令。   这样一来,朝鲜人的武装部队终于融而为一,中国方面决定改变光复军必须隶属中国军事委员会的主张,在1943年9月作出决定:光复军归临时政府统辖,只是这一决定的具体方案到1945年5月才出台,它就是《援助韩国光复军办法》。至此,光复军的作战指挥权从属于中国方面变成属于临时政府统帅部,于是临时政府加强了对外的主权,光复军的地位也越来越稳定。


第一部分:神像背后的忍者—李承晚美苏以北纬三十八度线分裂了朝鲜半岛

  美苏以北纬三十八度线分裂了朝鲜半岛  李承晚历年来反抗日本的侵略,他同样警惕着苏俄对韩国不断增进的野心,苏俄对朝鲜半岛的阴谋,对他并不是一个新的认识。李承晚研究远东历史,洞悉沙俄早就向太平洋伸展势力。1854年,达到西伯利亚沿海区域,继而将其势力渗入中国东北,俄国急需获得太平洋海港,并力图控制韩国的元山、咸兴等其他的不冻港,同时,俄国对韩国出产的木材、煤、铁、金矿,久已垂涎。更重要的是,俄国的战略家早已明了韩国是在东北亚战略三角区域之中心地位,谁控制了韩国,便可严重地威胁到日本、中国东北、西伯利亚。  基于上述种种理由,19世纪末,俄国作为列强之一,不断企图推翻软弱无能的朝鲜王朝。沙皇尼古拉下令外交部长提出要求,俄国绝对需要一个全年可开放的港口,此港必须在韩国的东南。其野心已昭然若揭,很明显,那里是俄国极需掠取的据点。  那时的朝鲜国王高宗,为了避免日本的干涉,足足在汉城的俄国大使馆躲藏了一年,听任沙皇特使的摆布。1905年爆发日俄战争,俄国被打得大败,日本侵占了韩国,最初作为保护国,到了1910年,宣布韩日合并,从而将俄国的威胁推后了足足一代人之久。  其后,俄国发生布尔什维克革命,接着韩国爱国分子于1919年举行了全国游行示威,造成一种外表上似乎与新兴的苏俄成为难兄难弟的相联关系。1931年,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之后,成了苏俄及韩国革命分子的共同敌人,在中国东北及西伯利亚的边境,苏联人与韩国爱国分子并肩作战。若干韩国爱国分子此时到莫斯科去留学,在中国,亦成立了朝鲜民族革命党。  1942年,李承晚和流亡重庆的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已经发生公开的争执,因为金九坚持要在他的内阁里容纳朝鲜民族革命党。1941年12月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临时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朝鲜民族革命党故意发出支持韩国临时政府的宣言,声称由于世界的民主国家已经组成一个反法西斯集团,并且对法西斯列强作战,所以主张韩国各党各派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李承晚的回答是:对方仅代表少数的韩国人民,他判断这个联合,除了鼓励朝鲜民族革命党之外,并无其他作用。  虽然在珍珠港事件不久之后,美参议员吉利曾特别通知李承晚,说明美国国务院未能立即承认临时大韩民国政府,是因为“不愿得罪日本人”。李承晚明白,这个理由应该不再存在,可是国务院的大门对于他们这些爱国者,仍和过去一般紧闭。他不需多加思索,即可推断出:美国的真正顾虑,是不愿开罪俄国。  当李承晚和希斯谈话时,希斯告诉他,有关韩国问题的任何解决方案,必须待到战后同苏联举行会谈后才能确定。他在当时绝没有料到朝鲜民族革命党的力量已深入到美国国务院,他以前只知道:国务卿赫尔无意承诺韩国独立的要求,他怕刺激克里姆林宫的战略家。  其实,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后期阶段的1943年开始,关于朝鲜问题的大国交易已经开始,早在1943年3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设想过,战后把朝鲜变为托管地。1943年初,《芝加哥太阳报》驻伦敦记者报道,英国外长艾登曾与罗斯福总统讨论过将韩国并入苏联是否可能。赫尔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罗斯福总统曾向他建议:韩国也许可以置于由中华民国、美国或其他一两个国家(例如苏联)所组成的托管制度之下。  虽然李承晚无从获悉列强幕后秘密谈判的内容,但他已深深地感到不安,1943年6月他非常关切地向美国国务院询问:为什么对韩国与其他流亡政府采取的态度不同呢?有意拖延,欢喜日本,厌恶韩国,这不可能成为国务院的官方理由。那么,为什么韩国被拣出来受到特别的拒绝呢?任何公正的人的回答恐怕都会是,害怕苏联。  1943年11月22日,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会议上讨论了朝鲜问题,12月1日发表的《开罗宣言》宣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的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美苏在起草宣言时为今后的占领意图考虑,使用了“相当期间”这种不确定的措词。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举行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也表示同意《开罗宣言》的内容,表示“朝鲜独立是理所当然的”。  1945年春,李承晚发表了一本题为《韩国事件》的小册子,指出韩国临时政府未被承认的理由只能是某些人士急需苏联参加亚洲的战争,承认一事拖延下来,以等待苏联对韩国的明确要求。如果这个推测不错的话,那么他们企图以一个小国独立的命运,去换取一个大国的参战,这种决策若不是出于愚昧无知,便是由于胆怯自私。因此,他们在未能确定用何种条件去取悦一个强大的盟国之前,不愿制定任何对韩政策,这种动机是会贻害无穷的。  对苏俄的侵略野心,李承晚已洞烛先机,他大声疾呼,指出了俄国对韩侵略的阴谋。而美国国务院对此阴谋至少是勉强默认的,因为在一次太平洋军事会议时,罗斯福问中国外长宋子文如何估量韩国独立运动的价值,宋外长报告说:“韩国人民太不团结,以致不能形成任何有效的力量。”  1945年4月,联合国在旧金山举行大会,李承晚发出下列的备忘录:“我知道:约瑟夫·斯大林的影子笼罩着整个开罗会议,虽然他的身体并不在那里,盟国应该警惕俄国在太平洋的野心,英国的妥协及自私的企图会不利于维持它在东方的领土和地位,美国国务院的大门对于临时政府就如在开罗会议一样紧闭着,而韩国加入联合国将会是一个有价值的盟国,开罗会议宣言故意含糊其辞,使韩国的独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