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5-韩国四总统合传





月下令:凡曾在日本军队中服过役的旧军人,或受过军训的年龄在17岁至28岁的青年,均须入伍服役两年。同年8月6日又颁布了“兵役法”,强迫韩国青年充当炮灰,到朝鲜战争爆发前夕,韩国军队已增加到十万五千余人,加上经过军事训练的五万多名警察,韩国军警总人数已达十六万左右。此外,1948年11月李承晚集团还成立了一个有两万多人的半军事组织———“护国军”,作为“国防军的预备兵力”。与此同时,韩国军队除了加强“国防军的正规化训练”以外,还把一部分军官派到驻在日本的美军24师,进修轮训。  在扩充韩国军队的同时,1948年12月1日,李承晚集团还炮制了“国家安全法”以加强其统治的法令,并拒绝朝鲜北方关于实现朝鲜和平统一的合理建议,不断叫嚣要“收复失地”和发动“北进统一”的战争。  但是,李承晚政权在政治、经济方面极不稳定,财政出现巨额赤字,通货严重膨胀,物价大幅度上涨,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政治基础动摇,支持李承晚的势力仅获得国会210个议席中的30席,其余180席被反对派获得。  由于美李集团的扩军备战和横征暴敛,这个时期韩国的经济更进一步恶化,工业崩溃,农业凋敝,使韩国人民过着更加贫困的生活。1945年至1948年美国曾向韩国提供“经济援助”4.09亿美元,但也没有能够使韩国经济摆脱困境。1949年底,韩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只有1936年的一半。  这个时期韩国农民受剥削的情况也相当严重,1945年至1950年受到地主剥削的农户占整个农户的86.2%。韩国当时的总耕地是222万町步(按:一町步合我国15市亩),其中地主占有144万町步,占整个耕地面积的65%,农民占有77万町步,占整个耕地面积的35%。1949年6月韩国实行“农地改革”,虽然分给农民一些土地,但由于韩国当局要农民分期交付“土地偿还金”,在当时农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政治上的压迫和经济的恶化,使韩国人民同李承晚集团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在李承晚上台前后,韩国工人、农民、学生和其他阶层爱国人士,因反对单独“选举”,曾多次进行要求国家统一的斗争,1948年2月发生了“二·七”救国斗争,同年5月发生了反对单方面“选举”的斗争。有的地区还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开展了游击战争。  人民的反抗不断发展高涨,在韩国军队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一部分官兵掉转枪口,站到人民的一边,1948年10月发生的“丽水起义”,便是部分爱国官兵拒绝执行美李集团讨伐游击队的命令而发动的。  “丽水起义”的主力是韩国第14团的爱国官兵,该团原驻在全罗南道的丽水附近,1948年10月16日,美李集团命令该团派一个营的兵力去济州岛讨伐游击队,并限令10月26日到达,这个命令受到第十四团全体爱国官兵的反对。  在南朝鲜劳动党地下组织的支持下,该团爱国官兵成立了“拒绝出兵济州岛军人委员会”,并决定举行武装起义,他们制定的起义计划是:联合其他部队占领全罗南道的光州地区,然后再攻打汉城推翻李承晚政府,如情况不利,转入智异山地区进行游击战。  10月20日凌晨,起义军兵分两路,主力(三千余人)攻打丽水,另一支部队奔赴与丽水相距不远的顺天,争取第四团的支持。当天上午主力部队攻占了丽水,下午起义军在丽水市内召开了有五万群众参加的大会,宣布成立“丽水郡人民委员会”,并通过了“人民委员会”的斗争纲领。  与此同时,支持这一次起义的第四团,20日晚在顺天成立了“顺天市人民委员会”。10月22日,由第十四团和第四团组成的起义军,乘胜向北进军。当起义军进至全罗南道求礼地区时,遇到国军十个营兵力的阻击和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两军对峙你死我活,激战七天七夜,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遭到了失败。政府军在这次武装镇压中,打死起义军民九千四百五十余人,逮捕二万三千余人,但这次起义在韩国人民反对美李集团军事统治和要求民主化的斗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沉重地打击了美李集团的反动统治,对当时和后来韩国人民的革命斗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49年6月26日,已经退出政坛的金九在寓所被枪杀,暗杀者是陆军少尉安斗熙,此人是国防部长申性模的亲信,因此人们觉得李承晚有可能事前知道,但此种猜测迄今尚无答案。  金九是爱国精魂铸就的巨岩,他是打破了阶级成见的伟大的庶民。他不是那种光说不做的空谈家,而是尊重行动的实践家。他始终谦虚地认为自己没有为祖国做什么事,就是做了点也微不足道,他说每一个韩国人,只要下定了决心,都可以做到他所做到的,他所进行过的斗争与受过的艰难挫折,是在重庆的临时政府的要人们都有过的。  1919年“三·一”运动爆发,43岁的他到上海参加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内务总长安昌浩的领导下担任第一任警务局长,同日本领事馆的警察展开生死搏斗。  1923年,他就任内务总长。1930年他54岁时组建了韩国独立党,次年又组建了韩人爱国团。这年年底,他派义士李奉昌去东京刺杀倭皇裕仁,为其筹集旅费和制造炸弹操尽了心,1932年1月8日李奉昌的义举失败后,他毫不气馁,于4月29日派义士尹奉吉进上海虹口公园办成了大事。   1933年,他57岁时就任临时政府的国务总理。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临时政府最后随中国国民政府迁到了重庆,金九作为临时政府主席组建了光复军,并且毅然对日宣战,那时他已经是69岁的民族硕彦了。  他是富有人性、人情、人道的思想家,他是毫无外国人气息的纯纯粹粹的韩国人。他以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斗志,捍卫临时政府始终不渝,一直是引导着极其艰巨的独立运动的总指挥。不少人曾围绕临时政府的领导权搞过明争暗斗离合聚散,他却毫不动摇岿然如山,1938年临时政府讨论三党的联合问题时,朝鲜革命党党员李云汉闯入开枪,把他打成重伤,但他对李云汉不记私仇。他说,这都是亡国所致,基本的原因在于凶恶日寇的侵略,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帝国主义。


第一部分:神像背后的忍者—李承晚金日成的人民军一鼓作气攻破汉城

  金日成的人民军一鼓作气攻破汉城  金日成所领导的朝鲜劳动党,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中的左派政党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与朝鲜国内的“高丽共产党”、“朝鲜共产党”也没有关系,完全是在日本投降以后才建立起来的。  金日成所领导的朝鲜人民军,与中国东北地区的其他朝鲜人抗日武装队伍也无关系,既与独立军无关,也与光复军无关,但却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息息相关。  1918年6月,后来成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左派人物的李东辉,在苏联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创建了韩人社会党,1921年1月该党在中国上海改称高丽共产党。1925年朝鲜共产党成立以后,韩人社会党成为党内的“上海派”。  1919年9月,金圣勋在苏联远东的伊尔库茨克创建了全俄韩人共产党,为了与李东辉领导的韩人社会党抗衡,该党在1921年5月也改称高丽共产党。两个高丽共产党互相倾轧,自封正统,争相要求加入共产国际,于是共产国际在1923年对两党均不承认,令其各自解散,在莫斯科另组共产国际高丽部,同时着手在朝鲜国内建立朝鲜共产党。朝鲜共产党成立以后,全俄韩人共产党成为党内的“伊尔库茨克派”。  1925年4月,朝鲜共产党在汉城建立,金在凤为责任书记,并于1926年加入共产国际。该党从建立伊始,就陷入宗派主义斗争的困境中,党员人数不多,派别却有六个。除了“上海派”和“伊尔库茨克派”,开始还有三个主要团体:“汉城派”,由“汉城青年会”演变而来;“火曜派”,以“无产者同盟”为其底盘,他们用马克思的生日———星期二作为派别名称,星期二在朝鲜语中叫做“火曜日”;“北风派”,主要成员是在日本成立的“北星会”中的左翼留学生。后来,宗派斗争愈演愈烈,从各派别分裂出来的乌合之众又拼凑了“ML派”,他们自称马列主义(ML即马列的大写词头),一度控制了领导权。于是,“上海派”和“汉城派”另组新党,与“ML派”争斗不休,极大地削弱了党的战斗力。  1926年4月25日,李氏朝鲜的末代君主纯宗病死,虽然国家早已沦亡,但他毕竟是国家的象征,朝鲜人民怀念故国的情绪爆发了,6月10日当纯宗的灵柩经过钟路大街时,数万群众高呼“朝鲜独立万岁”等反日口号,与日本军警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朝鲜共产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了这场“六·十万岁示威斗争”,但过分地暴露了党的主要成员,招致日本军警对其展开了四次大逮捕,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28年12月,鉴于朝鲜共产党思想混乱、人员涣散,已经无法收拾,共产国际干脆解散了朝鲜共产党及其一切组织。  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共产党于9月11日在汉城重建,主要成员是原朝鲜共产党中的“汉城派”,实际负责人是朴宪永。同年11月23日,该党与南朝鲜新民党、朝鲜人民党合并为“南朝鲜劳动党”,1946年9月6日被美国军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斗争。  金日成原名金成柱,1912年4月15日出生于朝鲜平安南道大同郡(现为平壤市万景台区)的一个革命家庭,1925年移居中国东北吉林省。1926年10月创建“打倒帝国主义同盟”,1927年8月创建“朝鲜共产主义青年同盟”,1936年5月创建“祖国光复会”,开拓了反日救国的另一局面。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金日成于10月10日建立北朝鲜共产党,翌年8月28日,与北朝鲜新民党合并为“北朝鲜劳动党”。1949年6月29日,金日成领导的“北朝鲜劳动党”与朴宪永领导的“南朝鲜劳动党”实行合并,建立统一的共产主义政党,改称朝鲜劳动党,以10月10日为建党纪念日。后来,朴宪永集团被开除出党。  中国东北地区是朝鲜人民武装抗日的主要场所,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八年抗战开始了,涌现出一大批抗日队伍。  金日成在1932年4月25日创建了“反日人民游击队”,在中朝边境不断袭击日军,1932年共发动984次战斗,参加人员13470人次。  1934年3月金日成将部队扩大组建的朝鲜人民革命军,在中朝边境和朝鲜境内进行战斗,仅1934~1935年大小战斗达一千六百多次,1937~1938年间进行三千九百余次战斗,三年歼敌三万余人,取得挺进国内的普天堡、茂山等胜利。  1936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地区抗日队伍进行整编,组成东北抗日联军,队伍中有许多朝鲜人和汉族人并肩进行抗日斗争。许多著名的朝鲜人抗日将领,如李红光、黄云胜、李学福、许亨植等,在抗日联军十一个军中都有朝鲜人指战员,第一军和第七军中朝鲜人战士约占一半。  金日成先后担任第二路军第三师师长、第一路军第六师师长,日寇占领东北全境以后,东北抗日联军处境极为困难,其中的一些朝鲜人部队于1940年初退入苏联境内。  一开始他们在奥杰安斯克休养,后来由苏联远东军区司令部所属的侦察局管理,这个侦察局的局长是卓尔金少将,他在哈巴罗夫斯克附近的一个密林里建了一座兵营来收容朝、中游击队员,对之进行训练以适应行将开始的苏联对日战争的需要。  这支由朝、中游击队员组成的部队被称为第八十八特别旅,由东北抗日联军的负责人之一周保中任旅长,他是中国人,原系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这个特别旅的政治副旅长为谢廖金少校,参谋长则由西林斯基少校担任。  苏联组建第八十八特别旅的主要目的是,在苏军与日军交战时,利用这些善于打游击的朝、中游击队员搞侦察活动,这些游击队员对朝鲜与中国的地理情况了如指掌,只要加以训练,必然有助于胜利。  第八十八特别旅在名义上是一个旅,实际上只有二百多人,其中朝鲜人连同其妻子们大约六十名,中国人约有一百名,苏联军官大约有四十名。这些朝鲜人中,有金日成(金成柱)、姜健(姜信泰)、崔庸健(崔石泉)、金策(金天民)、崔贤、安吉、金一、崔用珍、金光侠、徐哲、许凤学、崔忠国等,金日成、金策、姜健、崔庸健等的军衔为大尉。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8月9日,苏联大军在四千多公里长的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