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无论哪一位老人住院,她一定要跟到医院陪护,喂水喂饭,擦身洗澡,端屎端尿……
欧以和老人因肺气肿住进医院,傅宝珠要给他洗脚,不让;要给他端小便,不让;要给他擦身,更不让。当傅宝珠再三坚持,终于让老人安下心来享受这些在她看来是一个护士应尽的本分时,这位20岁就进了“麻风村”从此失去了所有亲人的老伯恸哭……
傅宝珠刚来时,全村有112人,3年间已经走了10位,这是最让她伤心的。但同时,她又把有机会陪伴这些老人上路看作是自己的一种荣誉。她说:“一个人的一生最后的时间你和他(她)在一起,这是福。”
她进村后第一个去世的老人患肺癌,临终前呼吸困难,十分痛苦,村里的人都不敢进他的房间。傅宝珠进去了。她拉着老人的手,趴在他的耳朵上说:“不要怕,我在你身旁!”老人的眼角溢出了两滴晶莹的泪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一位老婆婆一生喜爱花,她弥留的日子正是春天,傅宝珠采来了一束火红的鲜花放在她的手中,老婆婆怀抱鲜花,含笑而去……
傅宝珠为村民所做的事情一件一件都数得清,但她在每一颗饱尝伤痛的心里播撒下的爱的种子有多深,却是无以估量。
在村里,我们遇见了一位叫吴年好的老人,这位10岁就进了“麻风村”的老婆婆,一辈子最温暖的记忆就是她生病住院时傅姑娘陪护她的3天3夜,她忘不了,每天晚上,像母亲又像女儿一样的傅姑娘躺在她身边的椅子上,给她讲许许多多快乐的故事。讲述中,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朋友,我永远感谢你,感谢你的辛劳,感谢你的勉励;朋友,我永远想念你,想念你的笑脸,想念你的友谊……”她边唱边用只剩下两只肉团的双手上下打着拍子,嘴角笑着,泪水却从她的眼睛里淌出来……
老人们生平第一次看到了老虎、狮子、大象、长颈鹿……高兴得手舞足蹈
傅宝珠一直记得她进村不久,第一次被冯同枝老两口请吃饭的情景。这是一对在“麻风村”里难得的夫妻家庭。有一天,他们找到她,郑重却又是试探地说要请她吃饭,末了问了一句:“你来吗?”傅宝珠一口答应:“来!”这一下可乐坏了两位老人,一整天都在忙着杀鸡煮菜。那顿饭,他们高兴得像过年,嘴里不停地念叨:“几十年没有人和我们一起吃过饭了!今天真的有人和我们一起吃饭了!”
打这,越来越多的村民把请傅姑娘到家里吃顿饭看作是天大的享受。傅宝珠懂得他们的心。这些村民大都是十几岁、二十几岁就进了“麻风村”,不仅常人,即使他们的父母、丈夫、妻子、儿女都不再愿意与他们往来。心灵的伤害使他们宁愿隐身于公众视线之外,面对社会,他们存有强烈的自卑、胆怯和隔膜。
这,正是傅宝珠最为伤痛的。她对我们说:“麻风病让他们失去了一切,他们身体的伤口容易愈合,但内心的伤口却很难愈合。作为一个社会人,我应该竭尽全力把他们重新带回到社会中去。”
她来后的第一个中秋节,请在香港的家人和朋友买下了100多块港式月饼带到村里,送给每一位村民品尝。
她来后的第一个春节,得知许多村民一辈子没有见过放烟花,便到城里买回烟花,在饭店订下佳肴,全村人齐聚一堂,放烟花,吃美食,过了一个空前的欢乐年。
2005年,佛山举办亚洲艺术节,傅宝珠在市区一家高档茶楼订了10个最好的临街茶座,请了10位村民代表前往观看。老人们边喝茶边看表演,一个劲地说:“做梦都不敢想的,今天看到了!”
2006年秋天,傅宝珠组织全村70岁以上的村民坐上旅游大巴,去了番禺动物园。老人们生平第一次看到了老虎、狮子、大象、长颈鹿等各种各样的动物,乐得手舞足蹈。
傅宝珠还经常分别带上三五个村民到城里去逛商场,到餐馆里吃饭,或者到儿童乐园游玩照相……
潭山康复新村的村民们就是这样开始经历着一个又一个 “人生的第一次”,他们封冻了几十年的心一点一点向着外面的世界打开,他们看人的目光不再胆怯和卑微,他们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他们最想往的就是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新鲜世界。
有人说,傅姑娘一个人改变了一个村子。其实,她改变的何止是一个村子。方圆几十里、几百里都能听到这样的话:“人家香港来的傅姑娘都不怕,我们还怕啥!”
越来越多的外村人走进“麻风村”,与这里的人们交往。
康复村的村民到集市上买东西,再也不会遭到商贩们的拒绝。
广州的大学生开始年年暑期来到“麻风村”,帮村民们整理卫生,清洗蚊帐,还带来他们的歌声。
潭山康复新村的村民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心高气爽。
我们在村里碰到了一位叫冯可滕的村民,他用木棍在地上写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我是一个人,不要划清界限,你能享有的我有权享有,我虽然是精神和肉体经受了双重折磨的人,今天,我看见了人间的温暖……”
用生命去扶持另一个生命,就像用蜡烛点燃蜡烛
没见到傅宝珠之前,想像她该是一个身体硬朗、精力充沛的人。一见面,吃惊地发现,她面容憔悴,步子沉缓,稍微走长一点就会气喘,竟是一个病人。
2003年,她被查出脑部患肿瘤,做了开颅手术;2004年,她又被查出心脏有问题,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早些年,她还因腿部的一次意外受伤,安装有人造髋骨,她笑称自己是“机器人”。她说:“每当回香港探亲时,常有一种担忧,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回来。”
生命对于傅宝珠显得珍贵而脆弱,本来她可以选择一种舒适轻松的方式度过余生,然而,她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麻风村”,选择了一种常人不堪、不愿的辛劳,并且,没有任何报酬。
她不懂得珍惜生命吗?
不,她太懂得。
当了一辈子护士的傅宝珠,不知见证了多少有关生命的来去,特别是她做过7年的临终护士,看到了一位又一位进来的人,就是在等待哪一天离去,生死离别成为环绕在她身边的主旋律。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更深地参悟了生命的意义。她说:“生命不在有多少岁月,而在岁月里有多少生命。就像一根蜡烛,放在那里,就是那么一根放着的蜡烛,但如果把它点起来,虽然它自己一点点消失了,却可以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温暖和光亮。”
她最幸福的就是“用我的生命去扶持另一个生命,就像用蜡烛点燃蜡烛。”
刚来时,村里没房子,她就在一个满是蜘蛛网、蟑螂遍地跑的仓库里放了一张床,住了一年。现在她住的一间房子依然简陋,墙皮剥落,屋顶有裂纹,下大雨时会往里渗水。
傅宝珠每个月要回香港待四五天,筹集村里缺少的消毒药水、纱布、棉签等医疗用品,行李箱常常重达二、三十公斤,而她每次从香港回到村里,途中要换乘5种交通工具,转6次车,历时9个小时,其中最后一段通往村里的13公里的土路不通汽车,每次都是村民开着残疾三轮车来接她,三轮车没有顶,夏天烈日当头,雨天一身水,冬天风寒刺骨。
那年做完开颅手术,刚能下地走路,她便回到了潭山;安上心脏起搏器不到一个月,她又回到了潭山;她原来能使用15年的人造髋骨,由于太过奔波,用了不到9年已经严重磨损,医生说如果这样下去,只能再用一年。她抱歉地笑笑:“一年就一年吧,我放不下那边村里的人!”
傅宝珠一生未婚,在香港,她有一位86岁的老母亲和两个妹妹,每次回去,她总要先赶到母亲身边住一个晚上。她常念叨:“从潭山到香港路途周折,如果家里打来电话说妈妈病重,我赶回去就可能见不到她了。”但是她知道,一辈子善良的母亲是理解她的,老人家有妹妹们照顾,她完全可以放心,而“麻风村”的村民们更需要她的帮助。她说:“只要还能走得动,我会一直在潭山待下去!”
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人生,让傅宝珠收获了无比的快乐。
许多个早晨,起床开门后,总会看到不知是谁挂在她门上的各种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
夏季里的一天,她为一位老伯的伤口换完药把他送走后,不想,他一会儿又转了回来,拿着一根冰棒,塞到她手里。她心里一阵发酸,这些老人平日里很少会舍得花5角钱买一根冰棒的。
那年,村里人不知怎么打听到她的生日,悄悄出去买了蛋糕和水果,全村人齐聚一堂,为她举办了一个她这一辈子没有过的盛大生日晚会,望着那一张张五官不正却笑容灿烂的面孔,她流泪了……
有两位村民,一个80岁,只有一只手,一只脚;一个76岁,手指和脚趾都残缺不全,可他们竟做起了傅宝珠的“义工”,天天用胳膊夹着扫帚打扫医疗室的卫生,到山上砍竹子做消毒用的棉签。问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老人说不出更多,只有一句话:“傅姑娘跑这么远来帮我们,我们也要帮她!”
爱点燃爱,蜡烛点燃蜡烛。
“我的后半生活得比前半生更有意义,前半生是挣钱,看到的只是钱,后半生看到的就是人了。给予比接受更有福!”61岁的傅宝珠幸福地笑了。
摘自《读者》2007年第09期P14
意林
“是”的蹊挠
●'奥地利'罗杰。科诺帕斯基
20世纪80年代英国有一个风行全国的传说,说家里的火灾和一幅印着哭泣着的小丑的招贴画有关。当时好像很凑巧,有些贴有相同小丑招贴画的家庭失了火。按那张画当时的流行程度讲,统计起来也绝对有可能。
各家小报都把它当成事实讲,说那张画着了魔,肯定会让你家失火。惊慌越散越广,最后跨过英吉利海峡登上了欧洲大陆。我母亲有天神情紧张地冲进我的学生公寓,彻底搜查了一番,怕那个哭泣着的小丑的邪恶力量把我烧成焦炭。
有意思的是,人们好像从不质问这些流言,尽管它们是如此荒谬。大多数人喜欢来点令人起鸡皮疙瘩的小刺激,就像人们喜欢喝杯扎嗓子的香槟洒一样。如果我们只是一天八小时工作,生活会很乏味,所以让心灵受点想象中的危险的伤害是再好不过的消遣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另一个都市传说,这是一个更惊险的故事,是一个阻止了一代又一代人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的传说:
所有到达目的地的人都一帆风顺地到了那里。他们从没有因任何人对他们说“不”而受阻。哦,最多他们思虑过两三个 “不”而己,不会比这更多。其实,如果你在成功的路上听信了不止3个“不”,你的计划就不会成功。所以真正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事儿都顺,所有的门到时就开,一直踩着红地毯走过来” 。噢,够了!是沉溺在这种白日梦当中,还是清醒过来,看到现实是许许多多“不”铺就了通往一个你长久期待听到的“ 是”的道路,这全在你。
每一个“不”都会使你离“是”更近一步。
时间
●韩少功
风雨稍歇,水淋淋的石板闪着一片薄光。
树上的枝叶东仰西伏筋疲力尽。地上有零落花瓣。草叶都挂着亮晶晶的水珠,连草丛里的蛛网也挂上了三两光点。
天地间静寂无声,只有四面八方淅沥沥的微雨,隐在岁月的深处,无边无际又无休无止。稻草人在孤零零地挺立,有一种宁静和沉思,似乎正张开双耳监听世间所有的动静,包括身边突然的嘀嗒巨响——一颗水珠从瓜叶轰然滚落。
瓜棚已经喘息着偏偏欲倒。瓜藤上既有黑色的枯叶,也有黄色的花蕾。老黑色与嫩黄色在时间的两端拉锯,把整个秋天拉扯得惊乱而凄惶。更多的梓树叶还是枯萎了,飘落了,胡乱留给路面,如叠下了一些深深浅浅的脚印。也许,是时间这只大兽在深秋逃跑,是日子这群大兽在深夜逃跑,给现场留下了足迹。
什么也没有发生。
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时候,似有透明的时间流逝。时间是我们的生命,却是一些看不见的生长和死亡,看不见的敞开和关闭,看不见的擦肩而过和蓦然回首,除了在现场留下一些黑糊糊的枯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我的时间都滴漏在淅沥沥的雨声里了吗?我本来可以金戈铁马的百年,本来可以移山倒海的千岁,本来可以巡游天河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