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父亲说:“还是到此为止吧,听爸爸的话。”
他见父亲态度温和,胆子渐渐大了起来。他了自己辩解:“爸爸,是她主动的。况且,她的条件的确不错呀!”他觉得更像是在为他们的那份感情辩护,心底有一股豪气油然升腾。
父亲轻轻摇头:“奥罕,你还太小。”
“太小?爸爸,我已经19岁了,是一个男子汉了。而你,当年只有17岁就和妈妈好上了?”他自认为抓住了爸爸的把柄,情绪越发激动起来。
他说的确是实情,他等着父亲妥协。
可是,他听见依然和蔼的父亲说了这样一番话:“你说的没错。可是,你知道吗?我17岁的时候以及功能在葡萄酒作坊当酿酒师傅了,每个月能拿2000万里拉。我是说,我当时已经能够自食其力,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爱情埋单。你呢,一个里拉都挣不到,你凭什么心安理得地钟爱自己心仪的女孩?”
他桀骜的心被父亲的话征服了,埋头扒饭,一声不吭。
父亲又语重心长地安慰他:“奥罕,不是爸爸古董封建。你想想看,一个男人,如果没有经济基础,不能为他的爱人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如果你是女子,你会怎么看待这样的男人?儿子,我告诉你,我一直都认为,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一份挣钱的工作,不能自食其力,哪怕他40岁甚至50岁,都不配谈恋爱,谈了,就是早恋;相反,只要他有立业挣钱养家的本事,15岁恋爱也不算早恋!”
一语惊醒梦中人,经过思想斗争,他做出了从依丝米忒身边安静地走开,从这段虚幻飘渺的无根之爱中抽身而退的决定,尽管为此他承受了半年的痛苦。
牢记着父亲的嘱咐,他知道自己涉足爱情还为时过早,于是集中精力于学业,最终一举考上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土耳其最好的国立大学,并在这里奠定了日后事业的基础。
他就是奥罕。帕慕克,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荣获巨奖之后,奥罕。帕慕克曾在重要场合多次提到这件鲜为人知的早年趣事,坦言自己感激父亲当年“温柔地扼杀了一种愚蠢而羞赧的情绪”,让自己避免了蹉跎年华。土耳其国家级大报《自由之声》的一位资深评论员发表评论,说奥罕。帕慕克父子当年的交谈“是人类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经典细节”。
丹麦的一位诗人说过:“成功就是一片浩瀚的大海。”你本人的付出是注入其中的最重要的那条大河,可是,千万不要忘了,还有无数条不起眼的支流在尽了一份力。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1期P16
不需注释的生命
●祝 勇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位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地心疼。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没有了注释;这本书将不再完美。
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地需要一些注解;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解。而当妈妈坐在我们的睡榻旁;安详地为我们一一作了解答;我们才能心满意足地;带着一丝微笑睡去。
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干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解;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不知。
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粲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传给了迦叶。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地令人心动。而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大殿涅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
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宁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做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好汉武松本可不上景阳岗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松下的木枷重新带上;把封皮贴上;一步步自投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拇指;由衷地叫一声:〃好!〃
还有爱情;自古以来就令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爱情;更是不需要注解;也没有注解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爱;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像你;注定跟我走。”我读书时曾结识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中国留学的小姐;她在意大利学习了四年中国历史;又到中国研究古典文学;能写精美的绝句;曾令我惊叹不已。多年以后;我看电视;才知道她嫁给了大学的一位锅炉工。记者问她为什么嫁给一位中国的锅炉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没有为什么;〃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屏幕上她为专心读书的丈夫扇扇子的情景;令我万分感慨。想起征婚广告中那么多比工程设计还要精确的择偶要求;我真的怀疑这样是否可以寻到真正的爱情。
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温柔相对;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褪色……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1期P50
冰雪中的爱
● '法'让·保罗·鲁朗 ○ 邓祚礼 编译
一
这一年,瑞典的冬天真冷,几个月前就已冬寒料峭。
山谷的早晨特别寂静,白色的雾帐挂在山路上,冰封的房子静静地躺卧在水沟旁。
早上,村民们将孩子们送进学校,将近下午3时,天气骤然变化。顿时,寒风呼啸,从这个村庄刮向那个村庄,卷起的漫天大雪笼罩了寂寥无人的山路。
正当老师担心孩子们如何回家,村民们各自驾着雪橇,从散落在山谷中的木屋里来到了学校接孩子们。风越刮越大,天色变得昏暗,再也看不到周围的树木和行人。
学生中间有三个小姐弟,姐姐叫安蕾,14岁;妹妹叫爱力克,9岁;小弟弟叫约阿那,7岁。他们家虽然住得远,今天却很幸运,爸爸比别人早预见到天气的变化,在别人到达之前就骑着马,赶着雪橇来到了学校。爸爸在雪橇里为他们准备了暖烘烘的羊毛毯子和围巾。拉雪橇的是一匹叫佳娜的老母马,头上裹着御寒的头套,一见到孩子们就高兴地踏着脚。
孩子们背着书包爬上雪橇,高兴地坐好。老母马俯首帖耳,单等孩子们发号施令回家。
突然,一声巨大的不知来自何方的爆炸声响起,接着,昏暗的天空中划过一道强烈的亮光,继而一阵飓风咆哮而来,老马一惊,挣脱缰绳,拉着雪橇在暴风雪中狂奔。
姐姐安蕾急忙去拉缰绳,但老马跑得太快,怎么也抓不住。爸爸在惊愕中尚未反应过来,一下就不见了雪橇的踪影。
二
大雪纷飞,漫天皆白,整个大地变成了童话的世界。再也看不到道路,风雪只需几秒钟就把地上的痕迹一扫而光。
安蕾和弟妹此时尚未意识到危险,以为老马还会和通常一样奔走在回家的路上。两个小弟妹在惊恐之后反而变得高兴起来,他们想和爸爸赛跑,看谁先回到家。于是,兴奋地叫着老马:“跑啊,佳娜!快啊,佳娜!……”
疯跑很久以后,佳娜终于停下来,安蕾趁机抓住了缰绳。她警惕地环顾四方,只见大地白雪皑皑,看不到任何一个标志物、一棵树和一座房子,最后她明白了老马走错了路。此时小弟妹也开始害怕起来,睁大眼睛看着姐姐。老马惊魂未定,满嘴喷着热气,嘴周围结了一个大冰圈。安蕾生怕老马冻坏,连忙从雪橇里拿出一条羊毛围巾包着它的嘴。
安蕾挺身站到雪橇前面,迎着风挡住身后的小弟妹。她拉动手中的缰绳,吆喝老马寻找道路前进。可老马迷失了方向,踏着脚,向左向右,踯躅不前。安蕾停下来,再爬上马背向远处眺望,可什么也看不见,只有狂风在离地面两米高处翻滚着,刮起的冰渣子像刀子一样扑打她的脸和身子。她眨巴着眼睛,睫毛一下也结了冰。
安蕾急了,用力摇动缰绳,想让老马掉头,走出这个可怕的地方。可老马弓腰一使劲,跌倒了,雪橇被侧翻过来,将孩子们重重地抛到地上。安蕾刚一爬起来,不小心又陷进了齐腰的雪窟窿里。脚下的冰咔咔作响,裙子和长袜子被冰粘住了。
她和弟妹爬起来后,想把雪橇重新扳倒放平。她喝令老马使劲拉,可雪橇对他们实在太重,怎么也翻不过来。再仔细一看,雪橇的一个滑板被卡进了坚硬的冰渣里了。
三
这样过了两个小时,暴风雪还在不停地刮,他们被冻得发抖。安蕾赶快用侧着的雪橇作为临时窝棚,把弟妹安置在窝棚里。她将雪橇底板当作一面挡风的墙,在雪橇顶上盖了一块羊毛毯当顶盖,自己背着书包拉开羊毛披肩站在雪橇最外面,成了两个小弟妹第二面挡风的墙。
老马弓着身子独自站在雪地上,雪不停地落在它身上,很快它变成了一尊一动也不动的塑像。
暴风雪在雪橇四周不停地飞舞,吹打着羊毛毯顶盖,掀起安蕾的披肩。他们在冰天雪地中奋斗了好几个小时,雪还在无休止地下,无孔不入。安蕾不停地摇动着羊毛毯和披肩上的雪,生怕被雪压塌下来。她突然奇怪地想,他们可能遇到世界末日之雪了。她听爸爸说过,世界末日时,大雪会冰封整个世界。
此时已到深夜了,两个小弟妹想打瞌睡了。此时睡觉可不行,他们听爸爸说过许多遍,此时应不停地动、讲话,在雪中睡觉无疑等于死亡。
安蕾的外套已被冻成了冰壳,像枷锁一样锁住她。她已感觉不到自己双脚的存在。雪重重地压在她的书包和披肩上,使她双手再也不能保持伸开。为了保护弟妹,她最后不得不跪下来,将自己的背让寒风继续撕咬。
就这样她尽了最大努力将暴风雪和弟妹隔开。她还费尽力气扒开雪,捡起一块羊毛毯盖到弟妹头上。现在她只能阻止他们睡觉了。她对弟妹说:“爱力克,约阿那,不要睡觉!我们数数好吗?数到100下再数……我们先脚动,后手动,动100下;再拍手掌100下,拍拍脸,再拍拍手……听话,不要停!……”
此时,老马轰然倒下,无情的雪立刻将它吞噬、埋葬起来,安蕾已顾不上去看它。她在和冰雪作殊死搏斗,冰雪抽紧她的胸,她感到全身麻木。现在她叫小弟妹唱歌,眼里偷偷地流泪,泪水一下变成了两行冰,挂在她圆圆的脸上。她对弟妹说:“爱力克,约阿拉,听我说,要是我睡着了,你们答应我,一定要醒着。你们向我发誓,要继续数数,即使我睡着了,你们也一定要数。这很重要,发誓!”
他们继续数数,因为他们发过誓了。当他们继续数数时,他们的小姐姐扑倒在他们身上睡着了,那身子成了他们挡住死神的最后屏障。
当第二天早上7时人们找到他们时,小弟妹依稀还在梦中数着:“一、二、三、四……”而此时,他们的小姐姐安蕾叉开双手抱着他们,那样子就像一只冻僵的张开翅膀的小鸟,再也不会醒来了。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1期P04
被生活“欺骗”后
●柯 晓
在我绝望、意欲放弃时,我抬起头,墙壁挂图上的话赫然入目: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