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呐谝徊考吐计铮匾涿蠖蛹煳辣某∶妗K担乙恢痹谙耄绻笔蔽疑狭颂彀裁牛液土煨湮樟耸郑一岵换岣赝度肽且怀≡硕铱刹豢赡懿斡攵员謇鲜Φ呐勾颍?br />
绿蚂蚁没有做梦的地方,它们一旦做梦,甚至和独裁者一样危险。尼古拉斯回去苏格兰,梦醒之后,我们到哪里?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44
恋人之家
● 张国立
法国当代有位知名的女小说家加尼哀,她和我一样,曾经是记者,干这个行业没什么好处,既不能发財,又惹人厌,唯一的,因为接触的人多,所以观察能力比较强。加尼哀有个短篇小说《恋人之家》,谈的是感情故事,我试著把內容说一说:
有个还没出名的年轻画家与他的妻子,过著穷苦的日子,某天在乡间散步看到一栋小房子藏在树林中,后面还有条诗情画意的小河,他们想,能住在这里多么快乐呀。向屋主打听,这栋房子要一万法郎,而他们连十法郎都凑不出。
没有钱不能阻止人的梦想,贫穷不会扼杀快乐。这对夫妻每天都想著梦里的小屋,今天想如果我买下房子要换上什么样的窗帘,明天想该刷什么顏色的漆。他们甚至替小屋起了名字,叫草舍、叫蜗居、叫迎庐、叫读书轩。想著想著,他们觉得还要条狗,丹麦犬或圣柏纳?
这段日子俩人都从想像中得到乐趣,不久后先生却烦了,只剩下妻子仍陷在其中,但至少有一个人思念那栋小屋。
到秋天,画家终於在画展中卖出他的作品,赚到一万法郎,他很兴奋的回到家,对妻子说出他打算如何用这笔钱,还债,买新衣,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妻子却说:那么,读书轩呢?
对唷,曾经有栋让他们心动的房子。
画家带著妻子再去找那栋小屋。小屋仍在树林中,可是一切都变了,枯叶散布在房子四周,夏天的太阳不见,树林內显得阴湿沈闷。
这时作者说,当初画家夫妇是以恋人的心情看到房子,充满了愉悦、憧憬,如今则换成买主的身分,梦便被蒸发掉了。他们沮丧的走到车站,默默的回城里去。
作者更浪漫的说,他们身上的某个季节已结束,他们的爱情也没了以前的热情,於是一切事物都无法再美化。意思是,梦隨著清晨的雾水,被太阳蒸发掉了。
对妻子而言,消失的不是当初对房子的感觉,而是,她很清楚,她和画家的爱情正逐渐变淡,不知不觉的,一点一点的变淡。
看完小说后,我有两种感触:
一.穷的时候容易做梦、容易幻想,也容易满足和容易快乐。有钱人必须要赚五亿、十亿才会快乐,穷人则因为有了电视而全家兴奋三个月。一如画家夫妻的房子,愈想房子会愈美,这是浪漫情怀。当有了钱再去看这房子,当然会失望,因为眼光不同了,那栋房子在他们心中早变得比实物更浪漫和梦幻了。
二.很多事情,久了会皮,或者说,久了会失去热情。我以前在贸易公司做过业务员,每天早上拎著装满目录和样品手提箱,在各大饭店游走,向老外买主推销。前几次去谈生意,都会熬夜和同事討论,模擬客户可能问的问题,第二天战战兢兢的去开会。三个月后,我皮了,没准备就跑去,不料那个澳洲人看中目录里的仿大理石一体成型浴缸,要我报价,等我一头汗水的报了价,他冷冷的说,你算了运费吗?
消失了,麻木了,自认一切都理所当然了,感情就不见,梦也破了,一切都变得不有趣、不浪漫。
对了,还有第三个感触,男女相识之初,两人努力的把原来两个不同的世界融合成一个,会一起吃早饭,一起看电影。好不容易两个世界变成一个,却又有新的变化,一个世界会慢慢分裂成一个半或两个,例如一个星期有三天不一起吃早饭,看电影也会出现有不同的意见,例如:这部电影我没兴趣,你去看,我回家睡觉。如同小说中,当妻子仍停留在对小屋的幻梦之中时,画家却早忘光啦。
有个女性的朋友曾形容男人爱情的消失经过,她说当女人问男人“你爱不爱我时”,男人的回答会隨著相识时间產生“进化”:
刚认识的热恋期:“我爱死妳了。”
交往了三年:“我爱妳。”
五年之后:“爱。”
婚后五年:“什么?”
婚后十五年:“……別吵我睡觉。……”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41
老藤椅
●〔美〕洛拉·耐特·墨利特○陈明编译
〃格贝特·普弗林,专营藤椅〃,后面是电话号码。这字条已经在我厨房的桌子上放了好几个月。我是在当地一家室内装修店抄下的。〃这可是附近最好的藤椅制作工匠,〃这家商店的老板说,〃现在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家餐厅有6张藤椅,其中5张都有40多年的历史了,这还是我妈妈买下的,当时我刚刚出世。这些藤椅像老朋友似的忠心耿耿,是那种结实耐用,一辈子都用不坏的家具。
但是最近,我家的藤椅开始坏了,家里的两个小男孩——7岁的托马斯和4岁的威尔,一天到晚淘气非凡,闹得翻了天,家里的桌椅板凳皆不在话下。
〃咋不把那些坏椅子给扔了呢?〃8月的一天,丈夫布利安看我在费力地用海绵擦洗藤椅上威尔弄的粉色酸奶印,不禁问我。
〃我不能就这么把它们给扔了,我可是在上面坐了一辈子哪。〃
〃真的,它们也像是被用了一辈子似的,看看,有3张已经完全不能用了。〃
他说的是实话,我在一天的工作之后坐下来,也感觉藤椅已不堪重负。最近我们要在家里招待朋友,可不能让朋友坐在摇摇欲坠的藤椅上。要么扔了它们,要么赶紧请人修理。就这样,我想起了厨房桌子上的那个电话号码。
〃把它们送过来吧!〃接通电话后,那头的声音说。听起来直截了当,真实可靠,淡淡地带了旧时的传统。就像是那旧藤椅,我想。
于是我将那3张不能再坐的椅子搬上了车,连同两个小淘气一起,驱车前往。
普弗林先生的房子在城的另一端,小小的,长满了绿色植物,面积只有我们房子的一半。他拄着一一根长长的棍子来开门。过了一会儿,我才反应过来,他是个盲人。
〃请把椅子搬到后院去。〃他仍然用电活里那种平谈话气说。我从车上拿起了一把椅子,托马斯搬起了另一把,威尔蹦蹦跳跳地跑在我们前面,冲进了后院,看到院子有墙,我松了口气。
〃妈妈,他怎么要拿那根棍子呢?〃托马斯问。
〃他一定是看不太消楚。〃
〃那他怎么修椅子?〃
〃哦,我想他的手指头可以当他的眼睛。〃
普弗林先生坐在后院等我们,他的眼睛青直直地望着前面,在他身后,是藤条和各种各样的修好或正在修的藤椅。
〃这是最坏的一把。〃我把藤椅放在他而前,然后喊住威尔,他正往院子深处跑去。
普弗林先生摸索着检查了一遍,说:〃我可以把它修好。〃然后他又问,〃你说你有几张坏了的?〃
〃3张。威尔!赶紧过来,听见没有?〃
威尔终于被我喊过来了,托马斯搬来了第三张椅子。
〃每张椅子收35美元的修理费。你把电话号码留下来,修好后我太太会和你联系。〃
〃好的。〃我说。
曾弗林先生的脸亮堂了一点,〃你有几个男孩子?〃
〃两个。〃
〃你能让他们耽误一会儿,站到我面前来吗?〃
〃没问题。托马斯!戚尔!你俩过来,站在普弗林先生的面前。〃
两个孩子照办了,虽然他们有些困惑,连我也对他的要求一头雾水。
两个孩子站好之后,普弗林先生伸出于来,他把手放到孩子的头上,就像在观察待修理的藤椅似的。
〃哦,和我想象的一样。〃然后他转向我,眼睛仍然望着前面,〃珍惜和这些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时间过得很快,你还不知道的时候,他们就会长大了,飞了。〃
他还是用那种平淡的语气说,但是,这时的我完全理解他的意思,我知道他心里想说的话。
〃我一定!你放心吧!〃
回家的路上,托马斯和平常一样,问题多多。
〃为什么普弗林先生要把手放到我们的头上?〃他问我。
〃就像我告诉过你的一样,〃我说,〃普弗林先生的眼睛不好,所以他把他的手当做他的眼睛。〃而且也把他的心当他的眼睛。我告诉自己。感谢上天赐予我这两个可爱的孩子,感谢赐予我这个幸福的家……还有,感谢这个家给予我的责任和工作。
一周后,普弗林先生的太太来电话说,椅子已经修好了。旧藤椅经普弗林先生的手,完全变了样,新换上的藤条使椅子稳当结实,就像我母亲把它们刚买回来时一样。待到它们需要重新修理时,托马斯和威尔也已经长大,离开家了。这一切会发生在我还来不及知道的时候,就像普弗林先生说的那样。
所以,我将珍惜和感激与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分钟。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36
来一点享乐主义
○小 意编译
是的,是的,我也知道,香烟有害健康,性爱也很危险。最近,这个国家在流行一种讨厌的古怪毛病,这种毛病就是,想当然地认为:“要是你能远离所有快活的事儿,你就能长寿、幸福。”但是,在连烟都不许抽的工作场所一路小跑,手里抓着鼠标,装出一种资产阶级的典范生活,你真的就幸福了吗?一周要工作六十小时,泡在有价证券一览表和满当当的日程表里出不来,难道就是好日子的要素?我可不这么想。
最近这些年,西方社会变成了一个千变万化的大同世界,充斥了通明的灯火、媒体的操控、全球性流言蜚语、让人绝望的竞争。人们日复一日盯着电脑屏幕,就连午餐都在电脑桌上吃,用掌上电脑来安排每天的日程,给自己的孩子安排的时间就叫“游戏约会”。想变得更富有、更瘦、更成功,甚至,难以置信的是,还想变得更年轻,这一切困扰让上百万的人拒绝承认,其实我们认为自己每天都在向美好生活前进的信念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工作忙碌了一天,我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看逗乐的纪实节目,就是为了第二天到办公室讨论电视里种种人造的陌生生活中的倾向和怪癖,生活压缩得只余下了事后感。狂热的生活节奏有时可以被巧妙弥补,诸如锻炼健身、无碳水化合物的菜单、严格配给的少量冰草饮料、在网上精心安排两个星期的“休假”。你看到了吧,这就叫幸福。
这种混合式生活,还要添上反复无常的法规,让抽烟的人挤到人行道上去;让快餐店宣布快餐食品会让人发胖;对电子邮件来往的监控;公园的长椅也要变异,长出了分隔装置,不让人躺下来;还有各种普遍适用的对语言和生活方式的限制。似乎,我们——大众——都变成了小孩,一辈子都需要人家教导,唯恐我们一不小心就开始考虑自由意愿和个人责任,从此走上了危险的道路。
在一定意义上,“好日子”成为人们想象中的遥远终点,只有通过坚定的决心和疯狂的努力才能到达。就像站在轮子上的、摄入了过量咖啡因的仓鼠,我们开始奔跑,汗流浃背,牺牲,恐慌。压力不为人所知,满心憎恶。可能薪水涨了,不过消费也高了。尽管外表风风光光,可是内在的情感匮乏和邻居不以为然的嘲笑,似乎越来越巨大。这样的人生规划出了什么问题?难道我们忽略了什么幸福的关键因素,没有把它们包括其中吗?打赌吧,蠢货,确实如此。
这个东西叫做愉悦。愉悦是什么?牛津美国字典把快乐定义为“愉悦或满足的表情或感受。”而享受则是“得到愉悦的方式。”所以,看来快乐和享受根植于愉悦,而如今愉悦却已经处于灭绝边缘了。并且,愉悦向来都是享乐主义的灵魂,自享乐主义在古希腊第一次出现之时便是如此。
在这个充满压力、负担的紧张时代,人们希望寻找放松和逃离的方式,并非是巧合。如果因为对辉煌的纵情时光的期望不现实,或者干脆出现了绝望感,感觉到巨大压力,因为这种期望超出了现有的生活水平,打破了生活的和谐与平衡,那就事与愿违了。不能刚跑过马拉松,就当头给你一锤,这肯定不好。你不能戒食一个月,然后就立刻吞下整个蛋糕;也不能剥夺自己几年的幸福和愉悦,一直追求变成一个超级明星,得到的结果不过是为了逃离压力,天天喝得烂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