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担菏嬉倚∈焙蛏嫌锥巴耆亲咝问剑杖找谎圆环ⅲ欢欢羧裟炯Γ詈螅弦凳保锥昂懿缓靡馑嫉匾哺⒘艘环萁嵋凳椋亲昂煲巫拥摹保馑际桥琶故谝弧?br />
上小学也是如此,当时为了掩盖我们的真实身份,不被日本人注意,我们都改了名随母姓。我改名“胡小逸”。有一天,老师发考卷,按考卷上学生自己填写的名字一一唱点。念到我这儿,一声“胡小兔”,全班顿时哄堂大笑,老师自己也狂笑不止。我竟然在写“逸”时,忘了走之底,自称“小兔”。
抗战后期,我到了重庆北碚,在那儿一共住了6年,由8岁到14岁,在北碚朝阳小学念了4年,直至小学毕业。
在北平的时候,我在西城区阜成门福绥境小学读书。三年级刚开学没几天,由日本军官强制持教的日语课刚教了两节,妈妈便带着我们3个孩子突然不辞而别,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北平,开始逃亡,目的地是重庆,那是1943年的9月。
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才到了重庆北碚,和父亲团聚。父亲刚割完盲肠,身体没有恢复过来,直不起腰来,便委托同住的二位姓萧的朋友,一位叫萧伯青,一位叫萧亦五,到小学去替我们联系入读的事。我插班三年级,妹妹一年级。
我入校之后,依然愚钝,每次考试成绩均属下等。父亲昵称我为“傻小子”。以为一切正常,不必担忧。他经常仔细地观察我,在我的各种日常行为中找出许多有趣而可爱的细节,还详细地讲给他的朋友听。妈妈则不然,常常在课余费劲地辅导我,练习用注音符号拼音,一遍一遍地“ㄅㄛ播”、“播伯跛簸”,我却一会 “ㄅㄛ不”,或者一会“ㄅㄛ铺”,而且全然不知四音为何物,妈妈一脸苦笑,频频摇头,以为此子不堪救药。
这样,熬到了四年级,我的名次居然一点一点前进,进入了前几名,还当了班长,得来全不费功夫,好像什么特别的事也没发生似的。
那个时候,学校里已经有学生会,实行学生自治,即使是小学也要实行。一来二去,我竟然当上了全校的学生会主席,是选上的。
父亲认为这一切都极有趣,他买了一只鸭子,教我送给级任老师,郑重地写了一张条子,说“奉上肥鸭一只”,还签了自己的名。他可能觉得这个学校的气氛不错,又自然,又活泼,傻小子竟然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好玩好玩。
我们学生会自己制定一些规矩,上课不准迟到,每天轮流打扫教室,定期实行大扫除,等等。对违规者要实行惩罚。
有一次,我自己违了规,倒了霉。北碚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自然博物馆,尤以生物学科的标本丰富多彩而著称。里面有一位科学家,叫施白南,是鱼类科学家。他是北师大的毕业生,是妈妈的老同学。他当时因是单身,常来我家走动,很爱孩子。有一天,他盛情邀请我们几个孩子去他家做客,说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吃,还要给我们看他的各种标本。这一吃,一看,就费了功夫。中午返校时便迟到了。按我们自己定下的规矩,迟到要罚跪。没办法,下了课,跪在黑板前示众,时间不长,三五分钟而已,丢了大脸,这叫自食其果吧,害得差不多整个学校的学生都跑来“参观”。
轻松愉快;各种爱好完全顺其自然得以发展;给孩子有如鱼得水的感觉;这便是我的小学生活环境。
顺其自然,这大概是父亲的儿童教育观的最核心的东西。和这个观点相反则是“拔苗助长”,愣把大人的意志强加到孩子的头上。其实,不管多笨多傻的孩子,自有他自己的爱好和专长,这几乎是天生的。顺其自然就是要顺这些与生俱来的专长和爱好,不逆着它,让它自然发展。这样做因为饶有兴趣,小孩会自己专心地做下去,成绩得来全不费功夫。
不是戏称我是傻小子吗,不是觉得好玩吗,父亲索性不过问我的功课如何,也不要求考一百分,更不要求门门都得一百分。相反,他一旦发现我对什么有了点兴趣,便马上跑来帮助我,辅导我,鼓励我。
比如说,画画。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对齐白石有了兴趣。原因是妈妈由北平带了两张齐老人的画到重庆北碚。一张画的是一群小雏鸡,它是父亲在济南的时候托许地山先生求来的,当然是付款的,是一张齐白石的精品。父亲极喜爱,挂在屋中,常常一个人对着它默默地欣赏,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来了客人,他会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这张画的好处。还有一张是由两小幅斗方裱在一起的,一方蟹,一方虾,也是齐白石的拿手佳作。妈妈在北平的时候做过家教,辅导过齐家第一代孩子的语文课,这是得来的答谢礼,自然也属精品。但是,在旁听父亲对朋友们讲解中,不知不觉我爱上了画小鸡画虾蟹,完全是模仿,居然还有点像。父亲大为得意。来了客人,他会大叫“傻小子,把你的小鸡拿来看看!”他本来十分反对来了客人让小孩子当众背唐诗的那些庸俗做法,认为是一种摩登父母拿小孩当玩具,培养“出窝老”的恶习。可是,傻小子自己画小鸡,在他看来,这是孩子自己的兴趣,是天性的流露,非常可贵,值得鼓励。
有一次,重庆开了一次大型纪念集会,为老舍先生庆贺45岁生日和纪念他从事文学创作20周年。他由重庆抱回一个大的纪念册页,上面全是他的作家朋友和画家朋友为他作的题词和绘画。他一时兴起突然当众让我也在上面画一页小鸡,让一个8岁的小孩和那些大作家大画家并列,这是我和母亲以及全体在座的客人都始料不及的,都大感惊讶和奇怪。
我坐在东边小山坡上写生,样子大概很认真。父亲立刻走过来看。看了一会,他居然也坐下来,拿过我的画笔,说:“我教你。”据我所知,父亲对美术是一笔都不会画的,可是他很懂美术,因为他上过师范,理论上很有一套,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我没有想到,我的第一个美术老师竟然是自己也不擅画只擅写的父亲。
同样的,父亲教过我集邮。教过我打麻将,是数番的那种,很复杂,动脑筋做牌,只玩不赌。他常带我上四川那种老百姓的茶馆,一坐一下午。他还带我去看他的朋友。丰子恺先生来到北碚,父亲带我去看他,是在一间山坡上特别黑的房间里。夏天父亲晚上乘凉时,给我们全家讲过美国小说,大概是白天他念英文,晚上用他自己的方式再给我们转述。
就这么,我在父亲不是教育的教育下,渐渐开了窍。小学毕业了,我考上了重庆南开中学。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08
架子鼓声里的母爱心跳
池晴佳
美丽善良的劳拉是电台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她的丈夫杰拉德在一家地理杂志社工作;夫妻二人十分恩爱。不幸的是;当劳拉怀上孩子刚四个月时;杰拉德在一次惨烈的车祸中撒手人寰。
一天;几乎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劳拉感受到了胎动。啊!生命;一种爱的力量让痛苦的劳拉决心振作起来;把孩子抚养成人。
每天清晨;她在公园里散步;告诉尚未出生的宝贝;小鸟的歌声清脆悦耳;树影的身姿翠绿摇曳;淡蓝的湖水像一面银色的镜子充满梦幻。。。。。。
这种喜悦让劳拉忘掉了痛苦。她买了一个“婴儿知心仪”.通过这个带录音的小装置,劳拉听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宝贝的心跳,以及他蹬脚的奇妙声音.
终于,在一个下着毛毛细雨的早晨,宝贝降临了,劳拉给他取名为蒂姆.不幸的是,蒂姆出生不久医生诊断出他患有睡眠障碍症,这有可能是因为劳拉怀孕时过度悲伤造成的.
医生用了很多种药物都不奏效.劳拉只得整夜搂着蒂姆,不停地用手抚摸孩子柔弱的背脊才能让他安睡.
一天,医生无可奈何地对劳拉说:"看来您只能采取一些传统的方法试试了,比如使用舒缓的音乐,但我估计效果不大."尽管如此,劳拉找了些帮助婴儿安睡的曲子,可蒂姆对这些音乐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他哭得通红的小脸上挂满泪痕.夜深了,焦急的劳拉陷入了沉思,她感到市场上出售的婴儿音乐不一定适合每个宝宝.于是劳拉颇费心思地在电台制成了一张音乐CD.
神奇的是,当如星星般闪烁,时隐时显的音乐在空气中弥漫开时,蒂姆逐渐停止了哭声.那优美的音乐里融合着一种独特的鼓音,纯厚的鼓点子一声又一声像大海潮汐一样充满了韵律,蒂姆在这宁静的节拍中睡着了.
从此,这盘CD就一直陪伴着蒂姆成长.让人欣慰的是,蒂姆颇有音乐天赋,也许是受了那独特鼓音的影响,蒂姆9岁就成了小小鼓手.
他的架子鼓绝活让伙伴们对他崇拜不已,他常常上电视节目,参加各种表演,蒂姆被各种荣誉和赞美包围着.中学毕业时,他被英国皇家少年乐队选中,成为一名鼓手预备队员.
本来,蒂姆的前途一片光明.可不幸的是,劳拉被查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得不放弃了工作,因此蒂姆希望自己能顺利被乐团录取,这样他就能接替母亲工作挣钱了,可要成为正式成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一向自信的蒂姆却遭受到了挫折,他的训导老师毫无情面地说:"你的架子鼓敲得没差错,但缺乏气质,也不能让人感动."
蒂姆从来没有想过,轰隆作响的架子鼓也能让人感动.他开始勤奋练习,可依然故我.训导老师点拨他说:"你还记得你开始对架子鼓感兴趣的是什么吗?"蒂姆立刻想到了什么.
他回到家里取出收藏的那张CD.顿时,那温厚像海一样震动的鼓音从播放器里传来!正是这奇特的的鼓音让他的人生拥有了第一个安稳的睡眠,也正是它让蒂姆对音乐产生兴趣.
蒂姆试图敲出那种节奏,可他发现根本无法模仿.蒂姆禁不住问劳拉:"妈妈,这鼓点子是怎么敲打出来的?"劳拉只是微笑说:"大概是用爱吧."蒂姆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爱.他不断倾听,反复练习,希望能掌握那奇特的演奏技巧.
一晃半年,蒂姆即将参加进入皇家音乐学院的最后选拔.此时母亲劳拉却住进了医院,开支成了问题,蒂姆的演奏技巧并不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
最终,蒂姆还是鼓起勇气参加了比赛.可就在他即将登台的前半个小时,蒂姆在比赛中心接到了医生约翰先生的电话:"孩子,你母亲劳拉让我转告你她永远爱你."随后,他有点哽咽地告诉蒂姆那盘CD的秘密.顿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击打着蒂姆的心。。。。。。
轮到蒂姆演奏了,他站在舞台上含泪说:"对不起,我打算放弃原定的参赛曲目.我想用下面这支曲子纪念我的母亲,因为她在半个小时前刚刚去世了。。。。。。"评委对蒂姆放弃原定曲目及原因感到十分震惊,音乐厅的空气变得凝重起来.
静默中,一声由远而至的鼓音响起来了.那含带悲伤的气质携着一组别致的韵律逐渐向人们开启了一扇爱之门,那顿挫的鼓音让人感到---那就是蒂姆的心跳,他的内心正在经历着惊涛骇浪.鼓音越来越密集,就像和蒂姆的心跳一起合二为一.
表演结束了,全场静极了.透过扩音器,人们听到蒂姆抽泣的声音.人们站起来为他精彩而真诚的演奏鼓掌,评委们激动地问他这支鼓曲的名字,蒂姆说:"它叫做《母亲的心跳》".原来,当年劳拉为了让蒂姆安然入睡,用"知心仪"录下了自己的心跳,再把心跳声巧妙地制作在那张音乐CD里.
蒂姆这才明白自己是听着母亲的心跳----这天然的音乐声安然入眠的,那是母亲用爱敲出的绝妙音乐啊!原来,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奇特的演奏技巧.只要有爱;即使是轰隆作响的架子鼓也能奏出让人感动的音乐!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52
换一种方式也许离成功更近
梁勇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
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每次考试,他都是和倒数挂上名。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大家认为他是笨蛋,是个白痴。伙伴们嘲笑他,说他永远和失败在一起,是失败的难兄难弟。邻居们说,这个孩子将来注定一事无成。父母听到这样的话,暗暗为他担心。
他努力过,可是收效甚微,自己在学业方面取得的进步近乎为零。但是,他还是在不断加班加点苦读。
每天,他醒来后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