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





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5)

    国外的网站,我在选择上就比较谨慎。因为国外的网站在安全性上很难保证。一个是容易对电脑的安全构成威胁,比如病毒、黑客程序什么的,有时你只要进入一个网站,马上会感染病毒,或者不知不觉地被删掉什么东西,让人防不胜防。二是色情网站很多,在我注册的“HOTMAIL”的信箱里,每天都被人塞进大量色情网站网址的广告,不胜其烦。一开始,我是让儿子上国外那些儿童网站。因为上这些网站有三个好处:一是这些网站内容健康,没有下流内容;二是对儿子学英语有好处,这上面的语言浅显易学;三是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孩子们的口味,儿子看起来有兴趣。我把这些儿童类网址,从易到难分别贴在不同的本上。然后分别到这些网站上逛逛,主要是英文网站,借助翻译词典,我大致弄明白这个网站的内容,再夹加到浏览器的书签里。其次,每年春秋两季的书市,我是必去不可。因为在这些书市上,平时很贵的电脑类图书和光盘会非常便宜,而且自1996年以来,每年的书市都有专门卖光盘的区域,几元钱就能买到很好的正版光盘。我把这些专门登载网址的书和光盘全都搜集起来。    
    最后,就是通过搜索引擎,查出针对儿子学习用的网址和让儿子有兴趣的娱乐网址。作为父母,在把孩子领到阿里巴巴的宝库面前,一定要想清楚。不是把他领来就万事大吉了———得,你自个儿走吧!那他可就不知道会走到哪儿去了!在他进门的时候,要让他知道两点:一是要有度,只选你需要的,并且要知道到哪儿去找你需要的。二是要知道路怎么走,哪里是捷径,哪里是陷阱。在指导孩子上网的过程中,父母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一条路径,让孩子学到东西,而又能避开那些不良网页。    
    我在最初让儿子上网时,就在三个方面对他限制:一是时间限制,每天只有一小时。二是内容限制,只许他上我给他做的书签上的网站。三是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每天用一个叫ACDSEE的软件检查电脑缓存区里孩子浏览的内容。不过现在不用了,IE6浏览器只要在脱机状态下,就可以检查了。    
    我的第另一个经验是不要让孩子在国外的免费信箱注册电子信箱,只让他们在国内的信箱注册。比如国内网友们都很熟悉的HOTMAIL,常常被人塞进一些黄色网站的网址,我就曾有过教训。我没在儿子的电脑上装网络系统,只让他在我的电脑上上网,这样我就可以控制他。在电脑技术上,我什么都教儿子,惟独查看电脑缓存区的内容这点,我没教他,那个软件也藏在硬盘的一大堆文件中,不让他发现。就像我小时候看的一个故事,猫把什么本领都教给了老虎,惟独上树这一招没教,后来终于有一天老虎长大了,虎性暴露,想要吃掉猫,最后猫爬到树上才逃出虎口。我也留着这一招,到关键时刻用。    
    在儿子最初上网时,我没少与儿子谈话,这种恩威并重的谈话贯穿在儿子上网的整个过程中。在限制的同时,我会像对待电脑发烧友那样,兴致勃勃地有意谈论一些网站,或者有意用孩子们常用的语言评论这些网站,引起他的兴趣,引导儿子上这些能对他学习有帮助的网站。而且,在他上网时,我尽可能坐在他身边。不过,我在一旁时,尽量不让儿子感觉我在监督他,我和儿子一起学习。有时,我只是在旁边埋头编我的稿子,并不理会他,这样,他也不敢上那些不健康的网站。加之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后来,我得到的那个免费的网号被取消了,每天也只能让他上一小时的网,所以在一旁监督他也并没耽误我多少时间。    
    要想充分利用互联网这座宝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早期的互联网上只有文字,没有图像和声音,而且网站数量也不多。但自从1993年互联网上出现了最早的Web浏览器后,互联网就迅速发展起来。站点数目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于是人们就无法用传统的记忆方式来应付与日俱增的站点。这时,搜索引擎诞生了。现在,人们为了在几亿网站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一般都要借助搜索引擎。    
    在指导孩子上网时,我首先让他学会在国内几家著名的搜索引擎上查找资料,比如:新浪,网易,搜狐,263等。我教给他,如果需要搜索的结果中包含有查询的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内容时,可以把几个条件之间用“+”号相连,而在查询某个题材时,如果不希望在这个题材中包含另一个题材,这时你就可以使用减号。如果想查网站,在限定的条件中,就要注明是网站;如果只是想查找一篇文章,那么在限定的条件中就要注明是网页。如果需要查找得更精确,就要输入短语。    
    不久,儿子在网上找到一个叫“ME”的聊天室,上这个聊天室的都是像他一样的半大孩子,而且这些孩子来自世界各地。有一段时间,儿子每天都要上这个聊天室和世界各地的孩子聊天、骂架,彼此攻击,包括互相交流怎么瞒着家长玩游戏、怎么和老师作对,甚至怎么追女孩子。我想,儿子的生活是太枯燥了,每天都生活在家长和老师的禁锢和教育中,而在这个聊天室里,他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苦恼,聊所有他这个年龄的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甚至为满足自尊心而交所谓的女朋友。所以尽管儿子下网后,我会把他浏览过的网页调出来,然后用翻译软件把他们聊天的内容看个半懂不懂的,但我还是没有去干涉他。这个聊天室有美国、加拿大、以色列、日本、英国、法国等很多国家的孩子,惟独没有中国孩子。一是中国孩子英语都不太好,很难进行交流;再一个是1997年中学生还很少上网。儿子在这个聊天室泡了很久以后,才发现了一个中国人,他告诉儿子他在山东。这使儿子大为兴奋,就好像在国外突然遇到了中国人一样,两人无话不谈起来,聊网络,聊计算机技术。儿子对我说:“他外语还真不错!我们俩特别谈得来。现在我们开始不在聊天室见了,我们发E…MAIL。”    
    第二次他又告诉我:“妈,你猜他多大年龄?”“比你大点儿吧?”    
    “是比我大点儿,28岁!在一家网络公司做数据库。”“难怪英语这么好!你可以跟他学不少东西呀!”    
    两个中国人,在中国用英语不断地交流。这一段时间,儿子的英语渐渐上去了,也就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儿子的英语突然跃到了班上的前几名。儿子第一次出现学习上的爆发力。在后一段,我开始放松一点儿,允许儿子进聊天室,因为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学英语,比在课堂上老师教的那些更能让他记住。    
    过了几天,儿子又对我说:“妈,我认识了一个澳大利亚的大姐姐,现在已经开始E…MAIL了。”一般在聊天室认识的朋友,一旦觉得比较谈得来,两人就同时退出聊天室开始用E…MAIL通信。有几天儿子不进聊天室了,因为他有限的时间只能用于和这个澳大利亚姐姐“单练”。    
    这个澳大利亚姐姐知道儿子是中国人后,非常兴奋,她告诉儿子她是第一次和中国人交朋友,而且她非常喜欢遥远的中国,觉得那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以后有机会她要到中国来看望儿子。同时,她指出儿子信中一些语法的错误。儿子回信时,问她能不能向她学英语?她满口答应。从那以后,她每天都给儿子写一封信,而且信中语言的难度慢慢地增加。儿子在与她的每日通信中,英语水平大为提高,就在这半个多月中,儿子突然过了阅读关,他开始看一些非儿童的英文网页了。    
    不知不觉中,儿子的学习越来越好。他的英语越学越轻松,大概在两个月中,他的成绩就一跃而到班上的前几名,紧接着,学校学的那点儿东西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他可以不做作业,就能考很好的分数。计算机课程也是如此,他的成绩在班里一下子名列前茅。    
    “给你提个建议好不好?”有一天,我很郑重地说。“行啊。”    
    “你现在16岁,应该是你一生中记忆力和理解力都达到高峰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你应该学那些对你最有用的东西。我觉得你应该在网络和编程方面学更多的东西了。妈觉得你现在应该逐渐把重点放在自学上。有一件事妈妈一直没告诉你,但我觉得现在应该告诉你了。    
    你刚上中专的时候,妈把你的教材全看了一遍,你们所学的东西还全部是基于DOS系统的,而现在操作系统已经是WIN98了,这就是说明你们学的东西已经很过时了。而计算机技术又发展得非常快,只有新的、前沿的东西才有价值。以妈对计算机这个行业的了解,妈觉得你应该学UNIX、VB、DELPHI了。”儿子表示同意,但又不知从哪儿学起。    
    “你们以后不是要学到VB吗?VB还是有用的,你可以现在就学呀!”我又一头扎到中关村的软件店里,千挑万选,为他买学VB的光盘。这时,我很希望儿子以后能作个程序员,因为男孩子很适合做这个工作。这些年我订了不少电脑类报刊,一方面学了很多电脑知识,丰富了自己,另一方面也更加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整体发展状况。多年的记者生涯,使我更习惯于从宏观的角度、从发展趋势来看问题,对儿子的未来的筹划也是如此。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就应该考虑他今后的职业,来确定学习方向。    
    我当时觉得,当程序员还是非常有前途的,一直在想办法给儿子打下一个编程的基础。    
    我知道,程序员的职业生涯非常短,一般到35岁就很难有造诣了。而一般人二十多岁才大学毕业,那么他们其实只有十年的时间在这个领域拼杀。而儿子的年龄还很小,从现在开始冲击编程领域,他就可以比其他人多5~10年时间的优势年龄。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儿子提前学了VB,等到中专四年级学这个软件时,他能学得轻松一些。    
    因为和儿子一起学习电脑,共同语言也多起来了。    
    那天,他父亲来电话,提出想买台电脑:“老曲,你也算是电脑高手了,给我出个主意,买什么牌子的电脑好?”    
    “找你儿子呀!他是学计算机的,对电脑比我熟!”我说。“他那两下子怎么样啊?我还要装一些软件呢!”儿子在父亲的眼中,还是孩子,买电脑这类大事不可能依靠他。“你如果觉得他不行,找别人也可以呀!”我讥讽地回了他一句。    
    他爸爸嘟嘟囔囔地说:“找别人找谁呀?我们这儿也没人懂这玩意儿!那还不如叫淘气呢!”他爸爸对电脑是一窍不通,所以我也没法向他解释儿子的电脑水平究竟到什么程度,既不能说儿子很精通,也不能说儿子水平太低。    
    


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6)

    到了周末,儿子回到他那边,他们父子俩一起到中关村,千挑万选,把电脑搬回了家。我都可以想像出儿子怎样颐指气使地指挥他那对电脑一窍不通的爹,然后又怎样故作高手地把所有软件给装上。看到儿子如此熟练地在电脑这高科技的玩意儿面前指挥若定,这使他爸爸既惊奇又高兴。转眼间,他就给他爸爸装了不少新鲜玩意儿,看VCD的,听MP3的,画画的,上网的……在别的家庭里,这些东西都是慢慢买了软件才逐渐装备起来的,而现在儿子一口气都给他装上了。装上之后,还挨个儿都给他演示了一遍。一个电脑竟有如此多的功能俨然一个家庭娱乐中心嘛!让他又惊又喜,因为在他眼里,淘气还完全是个孩子,没想到对电脑使用得这么熟练。于是这当爹的什么都听儿子的,这让一直被人当作孩子的儿子特别地感觉良好,也就更加地要作专家状。麻烦的是,这还一下子激发起儿子的主人翁精神来了!我想我们都低估了儿子的这点主人翁精神。主人嘛,就要指挥一切,要有权力。而不懂的那个人,自然是要乖乖地听人家的。“主人翁”第二次去他爸爸那儿,就开始行使权力,提出要把那新买的宝贝给拆了。他爸爸心里挺别扭的:毕竟是崭新东西,就大卸八块了?可看看“主人翁”的脸色,便把话又咽回去了。一则他不了解儿子的水平究竟有多高,以为能装这些软件就必是高手;二则这一周来用儿子帮忙给调试好的电脑,让他玩得不亦乐乎,加之儿子平时又不是总在身边的,不便像过去那样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因而也只好同意。儿子这时颇有点儿大拿的样子,根本不去注意当爹的脸上那勉强的表情,一脸高手的严肃状,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宝贝给大卸八块了他的好奇心太强了!这孩子也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