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哀愁





度兴趣。    
    宋美龄出院之后,在白宫接受了罗斯福总统夫妇一个星期的款待。随后,宋美龄在罗斯福夫妇的安排下,到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发表演讲,她成为当时美国新闻媒体的最热门人物,不但是因为她是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第一位非官方身份妇女,而且也是中国和美国缔交以来的160年间,第一位“国家元首夫人”,到美国国会殿堂演讲的。宋美龄无疑是缔造了一项历史纪录,更相对提升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这是宋美龄此生最感荣幸之一刻,也是当时的中国人最感到晕淘淘的一刻。宋美龄在美国参众两院演说,以及各地的旋风式访问,宋美龄已经成为那时全美最风靡的外国公众人物。    
    美国当时已经是最权威的《时代》(TIME)杂志就以宋美龄为封面人物,将宋美龄好好吹捧赞扬了一番。    
    她美丽的外表、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博得了美国友人的欢心,可是,她的本性却在罗斯福家族的面前露出了真相。    
    她无论是住在医院或是白宫,宋美龄始终坚持她睡的床铺,一定要用丝质床单,理由是她患有过敏性皮肤病,如果不睡丝质床单,这种讨厌的疾病就会复发。    
    这一点让白宫的工作人员大为不解,为什么一个中国的“第一夫人”,在公开的场合不断强调中国在对日抗战火线上的苦难和悲惨,而自己却连睡觉都得挑选丝质的床单才行。    
    早先在白宫,罗斯福夫人对宋美龄的印象非常好,她曾经向人说,宋美龄是一个“很可爱的女人,意志坚强,绝对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就因为罗斯福总统夫人对宋美龄的深切同情,透过罗斯福夫人的引介,宋美龄在罗斯福夫人的带领下,去美国国会山庄,对参众两院的国会议员,以她那字正腔圆的北方口音英语,向国会议员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那两篇讲稿是她和她的外甥孔令侃的共同杰作。    
    但是,罗斯福总统对她似乎有一种成见,也许是罗斯福拥有一种穿透人心的眼睛。他可以从宋美龄尖锐的眼神中,找到他的结论。    
    宋美龄去白宫之后没几天,恰逢美国煤矿工人准备罢工。在一次晚餐的聚会上,罗斯福总统问到宋美龄对罢工的看法,以及国民党政府如何处理类似的罢工领袖时,宋美龄只做出了一个很小巧的动作,她把一只纤细的手,在自己的脖子上一抹,做出要杀人的动作,这个动作着实让罗斯福夫妇都不约而同吓了一跳。    
    罗斯福总统夫人后来在向人追忆这段往事时,曾经说过,她实在没有想到一只有如花瓣般的手,会是掐断贫苦大众脖子的手,从这里,她实在不晓得宋美龄到底懂得什么是“民主”?    
    或许,正是宋美龄这些内心世界的外露,招致罗斯福对她的缺乏信任。所以,宋美龄原本期待能够在美国得到一些实质上的利益和支援。可是,罗斯福总统似乎对这位中国的“第一夫人”十分小气,1942至1943年的美国行,只给宋美龄带来美国民众对她的虚幻声望,中国从美国得到的援助,依旧杯水车薪。    
    4。12 开罗会议的翻译兼秘书    
    如果说,抗日战争让宋美龄在中国国内的声望达到最顶点,那么,开罗会议无疑是宋美龄在国际间声望达到最高潮的一刻。    
    开罗会议是由美国、英国、中国三国领袖参与的一个战时国际高峰会议,其主要宗旨是在讨论如何重新分配美英等国,战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以及亚太地区的战后国际秩序等问题。    
    出席开罗会议的三国代表,分别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以及中国的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    
    美国和英国间是没有语言隔阂的,因此,罗斯福和邱吉尔并没有翻释的必要,倒是蒋介石因为不会英文,而宋美龄无疑便是责无旁贷地成为蒋介石的翻译兼秘书了。    
    开罗会议是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正式进入国际社会的一个契机,也是中国经过6年的抗日战争以后,真正能够让中国跻身国际社会的重要会议,宋美龄对美英等国的充分认识,加上她尚称上乘的国际知识,对提升蒋介石的切身地位,以及中国的国际声望,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罗斯福在他的联合声明中赞誉蒋介石:“我所会见的蒋主席是一个具有大勇、大智,并且对于当年及未来的各种问题,都是特别精明而充分了解。今天我国和中华民国在友谊和目标一致上,有前所未有的更密切关系。”(见黄仁霖著《黄仁霖回忆录》第十章《开罗会议外记》)    
    不论罗斯福是否是对蒋介石做了溢美之词,但是,真正让蒋介石有系统地了解国际形势,终究还是宋美龄从旁协助的关系。    
    开罗会议的结论,是美英和中国达成一项共识,主张在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必须迫使日本把二次大战前从中国夺走的所有领土,无条件归还中国,这些领土包括台湾、澎湖和东北等地方。    
    


中篇 大陆秘史之部第四章 丈夫授权,参与政事(11)

    4。13 “打虎”放虎,母子心结    
    人都是有私心的,宋美龄自不例外。    
    内战,让国民政府统治区的经济情势日渐恶劣,恶性通货膨胀的势不可遏,经济崩溃的危机如影随形。    
    为了挽救金融危机,蒋介石在1948年8月13日,于庐山牯岭设计“经济紧急处分方案”,作为实施“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的先期政策规划。6天以后,也就是8月19日,政府想当然宣布实施“经济紧急处分令”,自8月19日起,发行金元券。    
    这项政策,蒋介石决定先在上海这个金融中心实施。于是,蒋介石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他的儿子蒋经国,蒋经国毕竟是年少气盛,父亲一交待此一任务给他之后,便极力表现,在上海扮起“打虎英雄”来。    
    但是,“打老虎”怎么会打出和宋美龄的一场恩怨来的呢?这是有缘由的。    
    蒋经国是在1948年的8月20日,担任“上海经济督导员”的,他的主要班底,成员都是来自当时的国防部,后来组成的“戡乱建国大队”,执行部门当然是上海地区的军警部队,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打虎”行动,确实打了不少囤积金银和物资的“老虎”。这些“老虎”里头,包括了上海滩著名人士如胡好(香虎王胡文虎的儿子)、张亚尼(上海警备司令部科长)、戚再玉(上海警备司令部大队长)、陶启明(财政部秘书)、黄以聪(烟草公司经理)、詹沛雷(盐业公会理事长),最后甚至连和蒋介石交情最深的“上海教父”杜月笙,他的儿子杜维屏都给蒋经国抓了去,这件事情立刻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倒不是杜维屏的被逮捕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而是杜维屏被抓之后,引发的后续“打虎”行动,打出了漏子。    
    据了解,事情的起头是这样的,蒋经国在“打虎”行动最高潮的时候,召开了一项会议,邀请了上海士绅名流,全部到场,杜月笙也是受邀的主要贵宾,那时他的儿子杜维屏刚刚被抓没多久,杜月笙正在气头上,蒋经国开会找他,他本来不想去,可是,想到说不定可以在会上对蒋经国轰炮,就硬着头皮去了。    
    终于,到了会议开始,轮到杜月笙讲话的时候,他就老实不客气炮轰蒋经国的做法。杜月笙的话讲得很硬,蒋经国一字一句地注意听着:“今天我的小儿子囤积了六千多元的物资,违犯了国家的规定,这是我没有教好儿子,我叫他把物资交给国家处理,而且把他交给蒋介石依法惩办。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也可以说是今天到会的各位大家的要求,就是请蒋介石派人到上海扬子公司的仓库去检查检查。扬子公司囤积的东西,尽人皆知是上海首屈一指的。今天我们的亲友的物资登记,交给国家处理,也希望蒋介石一视同仁,把扬子公司所囤积的物资,同样予以查封处理,这样才能服人心。”蒋经国听了这番话,内心十分不快,可是,杜月笙可能讲的是实情,就站起来说:“只要有类似的情况,我一定查办。”    
    后来,蒋经国的人马,果然在扬子公司查到违禁的囤积民生货品有两万多吨,检查的人立刻把扬子公司的仓库封了,然后回去向蒋经国报告。    
    谁晓得蒋经国都还没来得及去看看情况,扬子的负责人孔令侃,已经去电给他的姨妈宋美龄求救,宋美龄当然很快把这个消息通知了蒋介石,蒋一个电话打给上海的警备司令宣铁吾,据说,宣被蒋介石训了一顿,所有后续的检查行动也就不了了之,蒋经国的经济管制计划,于是无疾而终。    
    


中篇 大陆秘史之部第四章 丈夫授权,参与政事(12)

    4。14 兵败山倒,幻灭愤怒    
    抗战的胜利,为蒋介石夫妇带来空前的兴奋和希望,可是,谁也不会想到,这种兴奋与希望竟然是存在得如此短暂,没两年,宋美龄就被幻灭和愤怒所笼罩。    
    蒋介石夫妇的愤怒,和他们政权的丧失以及河山的变色有关。而美国的政客和资本家,却为了美国纳税人的血汗钱全部付诸东流,扼腕不已。    
    但是人们多半是喜欢做“事后诸葛”,而没有先见之明。美国在1947年,也就是“国军”部队在东北战役中溃退之后,该国的派驻中国的军事代表团团长DAVID BARR,就曾经警告美国政府,蒋介石在东北战役中,已经犯下极为严重的战略错误,他认为,东北战役的失误,将造成蒋介石部队无可弥补的结局。    
    从1945年对日抗战胜利以后,到1948年底,宋美龄奉其丈夫之命,赴美国争取援助以前,中国接受了美国高达20亿美元的援助款项,这其中包含了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部分。但是,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打回其国内的报告显示,军事援助的四分之三被共产党部队“接收”了——国民党部队的溃退造成的;而有更多的援助款项,美国人怀疑中国官员长久以来的贪污积习,让这些庞大的援助真正用在实务上的部分,简直屈指可数。    
    美国人把中国大陆政权转移的账,整个记在蒋介石政府的身上,而将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政府的掣肘所造成的一些副作用,推得一干二净。但;美国推卸责任,真正要去承担其结局的,就只有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政府。蒋介石夫妇真正尝到了他们掌权以来,最苦涩的滋味,一种接近幻灭的滋味。    
    在中共部队节节进逼江南的前夕;蒋介石命令他的妻子,立刻到美国向美国人摊牌。这次,蒋介石的手心是朝上的,他的内心也在狂烈地挣扎。但是,为了生存,他别无选择。    
    1948年11月;宋美龄又来到美国。但,这一次她受到的待遇和前几次有着明显的不同,没有国会的讲演;也没有记者席传来的热烈掌声;白宫明显地刻意把这位中国“第一夫人”的来访淡化处理,杜鲁门总统夫妇并没有邀请宋美龄去他们的白宫宅邸小住,她落寞地住在马歇尔将军的官邸一段短时间。    
    在一次茶会上,杜鲁门终于打破沉寂,邀请宋美龄参加。随即,杜鲁门在会后,约见了宋美龄。杜鲁门开门见山地告诉宋,美国政府对蒋政府的援助已经到了极限,除了在先前美国政府应允的4亿美元之外,美国当局暂时不会给国民党政府更多的援助。    
    宋美龄再三向杜鲁门说明国民党政府的苦处,以及国民党军队真正失利的原因,正如她日后所说的:“中国大陆沦陷的因素很多,但是致命的打击只有一个。我们知道当时世界的舆论,大多受了俄共及其爪牙的影响,一致运用宣传的灵活,发表攻击政府袒护中共的言论。你们一定很清楚的记得,当时多少人相信中共只是‘土地改革者’……”(1951年3月21日在美国魏斯里大学讲演词内文)但是,杜鲁门对这类的论调,似乎认为是陈腔滥调,了无新意,根本未为之所动。    
    这就是宋美龄1948年底去美国,拿到的一份成绩单——她从来不曾拿过的最差劲的一份成绩单。她明明知道,这份成绩单不是她个人的错误问题,而是国际政治本身就是只有现实上的利益,而没有道义上的关系。今天美国人不愿再多付钱给蒋介石,就是说明美国政府自认过去押宝押在蒋介石身上是一种错误。现在,共产党坐大了,老美除了放弃不玩了,又能如之何?    
    幻灭与怒火,让这位中国的“第一夫人”脸上完全失去了昔日的妩媚与笑容。    
    4。15 异邦团聚,悲从中来    
    就孔宋家族而言,1947、1948年之交,可说是最灰暗的一段时间,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孔宋两家除了宋庆龄以外,竟然在美国来了个大团圆——悲苦的大团圆。根据孔祥熙年谱(郭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