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哀愁
5版)
早在1950年6月27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就宣布下令第七舰队“协防”台湾。在美国方面发表了“对华政策”白皮书之后,“对华政策”由以往的积极援助,变为消极观望。到了蒋介石退守台湾,作的此项“协防”台湾声明,不过亦是一项消极手段,目的一方面在防止共产党部队南犯,另一方面在制止蒋介石反攻大陆。即使艾森豪威尔继任美国总统,宣布将下令第七舰队不阻止国民党反攻大陆。可是,第七舰队仍是台湾海峡的“中流砥柱”,是防止蒋介石军队挥兵西向的屏障。
1。4 “妇联会”的领导者
在宋美龄回到台湾,并且由宋美龄向蒋介石提出有关筹设一个妇女团体的想法时,马上就得到蒋介石的首肯。
于是,“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这个组织,便适时成立了,一些蒋介石的门生故旧、部属随从的官太太们,便成立了一支娘子军,并且围绕在宋美龄四周。
以“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为起始的宋美龄机关,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宋美龄关系渊源密切的单位,又增加了3个,诸如“华兴幼儿院”、“振兴复健医学中心”和圆山大饭店等,加上原先大陆时期就和宋美龄渊源密切的黄仁霖主导的“励志社”,宋美龄在全盛时期,共有5个主要的机关,围绕在她的四周。在众星拱月的情况下,宋美龄成为全台湾最有权力的女人。为了配合蒋介石在台湾初期实施的白色恐怖政策,蒋介石给了宋美龄的这个妇女组织几个政治性的任务。这几个任务是蒋介石亲自交待的,并且也因而成为围绕在宋美龄身边的那些妇女领袖,惟其马首是瞻的指导原则。蒋介石的指示是这样的:“第一,希望台湾每一个妇女同胞,无论在家庭、在社会,应劝导她的丈夫、兄弟和子女,坚定反共抗俄的决心,并且要督促他们贡献一切物质的或精神的力量,来完成我们反共抗俄的使命。第二,我们妇女同胞要时刻警觉,要检举匪谍,使他们无从活动,无处藏身。第三,反共抗俄是长期艰苦的战争,无论男女老幼,都要节约消费,努力增产,来供应军事的需要,而妇女同胞是家庭实际的管理者,格外要勤劳节俭,爱惜物力,乃能建立健全的社会风气。”
之一 “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成立经过
“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以下简称“妇联会”)是在1950年的4月17日正式在台湾成立的一个以宋美龄为领袖的妇女团体。
在宋美龄“妇联会”成立的同时,蒋经国的“青年反共救国团”也正在积极酝酿。“救国团”是蒋经国亲自创办的机构,而“妇联会”则是宋美龄一手操持成立的妇女组织,两者在早期可以说是相互呼互,在轰轰烈烈的程度上是各有千秋。
“妇联会”自始是宋美龄团结妇女的权力机构,在它最早的时期,是在1950年的3月份,由蒋介石一些部属的老婆们,组成的一个妇女团体,“妇联会”最早的核心骨干包括蒋介石的红人陈诚的太太陈谭祥女士、省“主席”吴国桢的太太黄卓群以及钱用和、吕晓道、陈纪彝、林慎、郑玉丽、皮以书等人。
除了上述的核心骨干以外,包围在宋美龄四周的国民党妇女干将,诸如当时的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的太太何相钦、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的太太王青莲、装甲兵司令蒋纬国的太太石静宜、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的太太毛向新、台湾保安司令彭孟缉的太太郑碧云、金门防卫司令胡琏的太太曾广瑜,以及蒋经国的俄国太太蒋方良,都是“妇联会”各地或是各单位的“妇联会分会”的主任委员。
当年的“妇联会”做些什么工作呢?如果照当初宋美龄等人设计的宗旨,“妇联会”的主要任务整体说来包括所谓“组训”、“慰劳”、“文宣”等重点工作。
为什么会拿这三件事情作为“妇联会”的主要项目呢?其实这是有客观背景的。在1950年,国民党政权刚从大陆撤退来台,蒋介石等人可以说是惊魂甫定,加上美国人对台湾抱持着一种微妙的观望态度,蒋介石深恐一个不留神共产党打过海来,岂非死路一条?所以,蒋介石对对岸的共产党,可以说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戒状态,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之下,一切以军事为优先。所以,为了再搞大陆时期那种充分动员民众的老技巧,“妇联会”有它成立的时代必要性。在蒋介石的充分授权之下,宋美龄在1950年4月17日,“妇联会”成立的当天,当场就给了“妇联会”几个明确的任务指示:
“我们的工作分宣传、慰劳、组训三种,……例如沦陷区人民逃出来的报告,“共匪”的种种虐政,报纸上常有登载。可是,山地和乡村的妇女和民众,还没有能知道,我们看过报纸,剪下来就可作为宣传材料……前线将士冒着生死,忠勇作战,伤病官兵躺在床上,痛苦呻吟,我们应该随时随地去慰劳服务。上次我们在台北曾发动义肢运动,对残废的官兵有不少的帮助,此后本会还想发起其他各种劳军运动,如为将士新兵做布鞋、衬衣、内裤及捐募药品等……讲到组训更是重要,有组织、有训练的民众,方能通力合作,例如肃清奸谍,推行国语,训练急救防空等,都是现在需要的。”
然而,“妇联会”的那些工作人员,因为总算逮到了表现的机会,便利用工作时可以和宋美龄接触的大好时机,对宋美龄大献殷勤,借机大搞个人崇拜。
除此之外,因为时局动荡,加上美国援助还没来到,“妇联会”这时和中共方面不约而同地进行了一次类似大跃进的生产竞赛,各种令人闻之好笑的事情,可说无日无之。这些形式化的“成绩”,平实而言,就是为了做做样子,并且在宋美龄面前邀功罢了。
为了让宋美龄高兴,“妇联会”的一些工作干部,经常在一些内部刊物上,吹捧什么工作佳绩之类的鬼话。但是谎话也有被拆穿的时候,有时不但是被拆穿,更有甚者,许多被强迫出公差的机关工作妇女,因为既要照顾工作单位本身的公事,还要利用空闲时间去作“妇联会”的义工,自己辛苦,而拿这些“成果”去向上面邀功的,却是另外一些官太太,难免让人难以平衡。
之二 宋美龄到底有没有缝制征衣
根据“妇联合”自己刊物的说法指出:“1950年4月25日,宋美龄便亲自领导姐妹们开始缝制征衣了,募制50万套衬衣裤的运动,继续展开,各方的响应,如火如荼,一批批的材料运进来,一批批的成品运出去……”
许多当年的老百姓也经常看到宋美龄坐在一台缝衣机前面缝制衣服的照片和报纸报导,到底宋美龄是不是真的缝制过征衣呢?
根据笔者访问一位当时曾经跟在宋美龄身边的随从,他说:“什么缝征衣?你们看到的是她在踩缝衣机的照片。可是,照片又不是连续画面,我跟她那么久,从来没有看过她缝过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是要拍照的时候,她们妇联会的人就说,恭请夫人来拍张照吧。于是,把她请到缝衣机前面,叫她摆个缝衣服的样子,再按照相机快门,一张夫人缝征衣的‘伟大’照片就这样完成了。可是,真正在缝征衣的人,却是叫苦连天。”当然,许多人则持另一种看法,认为宋美龄确实缝过征衣。
因为对“妇联会”经常乱抓公差的情事,一些原本就过惯舒服日子的国民党高官的太太们,难免对此种行径大为不满。人不平则鸣,于是在“妇联会”的机关刊物上,就曾经出现过一次“匪谍事件”,说它是匪谍事件,不如说是一些太太们共同的反弹心声。
下篇Ⅰ “我将再起”?第一章 凄惨归来,夫妻残照(4)
在某杂志的“缝征衣片语”的专栏中,就闹过这样一个笑话,那期的杂志报导说:“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空军眷属某女士,带着她的三个孩子,眼泪汪汪地跑到征衣缝制场所声言要找总司令夫人,原来她打听了那天是空军分会的值班期。一会儿,该分会主任委员王叔铭夫人尤祥云女士来了,她呜咽地说着:‘我们夫人虐待我,实在受不了,不能再和他共同生活了,求求总司令夫人,救救我,只要能在空军宿舍给我一间屋住,便可以替人缝衣服,洗衣服过活了。’王夫人笑说:‘你别哭,看在孩子份上,你要忍耐点,我可以替你调解调解,若是离婚的话,你不是空军眷属,怎么可以住在空军宿舍呢?’……”
从上下文来看,可以明显地看到,“我们夫人虐待我”的这句话,应该是“我的丈夫虐待我”之误,可是却被误植为“我们夫人”。这样明显的错误,如果不是国民党所谓的“匪谍”,在暗中作祟,就是有不满“妇联会”行径的人,在这段文字中,动了手脚,故意要让宋美龄出丑。
当时包括报纸在内的国民党宣传机器,都口径一致,说宋美龄领导的缝征衣活动,又如何如何了,实际情况只有“妇联会”的人自己最清楚。但是,为了塑造夫人的勤奋形象和带头精神,就必须做一些样板的事情,让外界信以为真,用来所谓“激励民心士气”,为了达成类似像征衣缝制的计划目标,不得不到处拉公差,来递补经常逃避缝征衣的人力空缺。
“妇联会”为了拉公差,更是煞费苦心。通常,她们拉公差的主要目标,便是最听话的学生。某刊物说什么:“从开办迄本年3月31日,计算自动来会登记服务的共11252人。这一事实,完完全全证明了自由中国的妇女同胞的高度的爱国热忱。她们的年龄由9岁的小姑娘至73岁的老祖母。其中包括女民意代表、女公务员、女教师、女学生、政府各部门首长夫人、军公眷属、女工、商店老板娘、农人之妻,以至三轮车夫的太太。”
有关单位如此吹嘘,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如何呢?
由于一些官太太对缝制征衣,兴趣缺乏,为了完成目标,就只有去拉学生了。这份刊物就曾经说:“暑期过去,开学伊始,台北市各校应妇联会之请,继续参加该会征衣缝制工作,自10月份起,一女中允于每周六下午,派同学前往该会缝征衣,金瓯女校暑期因事未参加该会工作,现允于每周二四六下午,派同学前往缝制,每周除星期五外,妇联会的征衣缝制场所,每日均有该校同学的踪影……”
有的“政府”单位为了怕部分员工太太们对缝征衣心存反弹,并且借故溜走。所以,索性用点名的方式,看哪个太太敢缺席不来。
一则报导说,“省政府分会每周六日去妇联会缝征衣的,全是铁路局的女职员及眷属,由莫局长夫人王德祥女士率领,她们来得早、去得迟,很少误点。莫夫人做事认真,博得各方赞许,每次排定30人,她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亲自点名入座,好像火车站验票一样。”
“妇联会”缝征衣活动搞久了,不但一般被拉公差的妇女同胞,对国民党这一套拉夫的作业方式,私下颇有怨言。那时到处有人被当局以“匪谍”罪名整肃。所以,即使心生不满,也是敢怒不敢言。可是,别人不能对类似缝征衣的“妇联会”活动厌倦,宋美龄却是随时可以去美国养病、度假。
例如1952年底,宋美龄便以“养病”为名,远走美国。其实,宋美龄根本是假“养病”之名,行度假之实。她在1953年4月17日,回台湾参加“妇联会”的三周年纪念会上演讲时说:“我在美国养病8个月,本会的工作比我在国内的时候做得还要好,足见大家的努力和负责,使我觉得非常满意和快慰……”
之三 宋美龄环岛“劳军”
在“妇联会”筹组之初,宋美龄亲自起带头作用,带了一些亲信,就出发到台湾各个重要的国民党军驻扎地点,做一连串的“劳军”活动,以示自己对“劳军”运动的具体行动。类似的“劳军”活动,在以后台湾的官场,形成一种独特的示范作用,官夫人在国民党当局的特定节日时,就呼朋唤友地到处搞所谓的“劳军”活动。其实,这类的“劳军”活动讲穿了,不但“劳”了一些官太太们,也让许多原本要被“慰劳”的人,劳累不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类活动由原先宋美龄领导的真正的“劳军”,演变到后来成为军队配合官太太作秀,弄得部队兵疲马困,人人暗自叫苦,这样的“劳军”真是让军人劳苦而已。
第一次的“劳军”行动,是由宋美龄领队,她带了好几个当时“妇联会”初创时的筹备委员,并且在以前“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将军的陪同下进行。黄仁霖为宋美龄带领的“劳军团”,要台湾铁路局弄了一部铁道专车,这部铁道专车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