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国企也逍遥





  “啊——”围在一边的沈玉芬和赵蓉芳、林小雨等三位美女同时大惊,连林家彬也跟着吃了一惊。
  “什么是重度脑神经疲劳?”林家彬问道。
  刘献针微微叹息一声,道:“所谓重度脑神经疲劳,就是用脑严重过度,连续数日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或者是没有休息,致使身体各方面的免疫机能几乎为零……”
  “刘院长,段哥哥今天早上的时候,还和我们一起爬山锻炼身体呢。”林小雨接过话来道。
  “什么?”刘献针不无震惊地道:“他连续多日没有休息和睡觉,居然还要和你一起爬山?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那,那这可怎么办啊?”林小雨急得眼珠子都快要出来了。
  “林总,我现在立即把小段接到医院去。”刘献针道:“我们要给段钢林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好,好,那就快点。”林家彬道:“老刘,小段我可就交给你了,你必须保证他万无一失,他是咱们红光集团的宝贝。”
  “林总,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确保小段平安无事。”刘献针一边说着,一边指挥身边的医务人员将段钢林抬上了单架,抬进了停靠在楼下的急救车里。
  “爸爸,我要到医院去。”林小雨急着道。
  “小孩子家,你懂什么?看你的书去。”林家彬满脸怒容,眼睛里射出凶光,冲着林小雨,严厉地道:“从现在起,你不准离开家半步。”
  听着林家彬的话,沈玉芬和赵蓉芳两个女人不再说话,也不敢多说什么,在这个家里,林家彬的权威神圣而不可侵犯。即使是林小雨这个小妖精,此刻面对着林家彬的严厉的面孔,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能徐而图之。
  林家彬拿出手机,拨通了烧结厂厂长蒋明哲的电话。
  “明哲,段钢林刚刚被送到了医院,你们厂马上作一下安排,做好慰问工作,派几个得力的职工,做好陪床工作。”林家彬对段钢林入院治疗的情况进行了安排。
  “好的,林总,我马上去办。”蒋明哲一听段钢林被送进了医院,一阵震惊,不过,他能从林家彬的语气里听出味儿来,知道林家彬现在很急,他也不便多问,一切等到了医院里再说。
  消息传得好快,段钢林被送进医院里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已经迅速传遍了红光集团的每一个角落。认识段钢林的,不认识段钢林的,都知道了这位刚进红光没多久便迅速走红的风云人物被送进了医院。
  蒋明哲迅速给段钢林所在车间的车间主任柯骞打了电话,要求从钳工组派出三名男职工到医院里为段钢林陪床。
  消息传到了钳工组,班长耿强不由得兴奋起来,但他知道,段钢林进入班组的时间虽说不长,但班里的职工们都对段钢林心悦诚服,他自然不敢当着众职工的面表现得多么兴奋。
  “强林,鲁迅、凯峰,你们三个,现在立即洗澡,换完衣服后,立即到医院去。”耿强道。
  “什么?到医院去?到医院去干什么?”强林不无郁闷地道。
  “呵呵,还不是为了那个外分大学生。”耿强轻描淡写地道。
  “外分大学生?哪个外分大学生?”强林不解的问道,班组其他成员也把目光集中到了耿强的脸上。
  “还有哪个外分大学生,就是那个姓段的。”耿强道。
  “啊——”班组成员同时一愣,他们想不到居然是段钢林。
  “段钢林怎么了?快说,段钢林究竟怎么了?”董书玲第一个站起身来,她的脸色都白了。
  “段钢林病了,我也不知道得的是什么病。”耿强道:“刚才厂里给车间打了招呼,车间让咱们班出三个人给段钢林陪床。”
  一听说要三个人给段钢林陪床,班组的人,几乎都明白了一个事实:段钢林病得很重。
  “我去!”董书玲第一个站起身来。
  接着,张杉、秦翠雪两个大姑娘也站起身来,强烈表示要给段钢林陪床。
  “你们几个女的,就别有什么想法了。段钢林可是一个大男人,你们想都别想。”耿强道:“强林、鲁迅、凯峰,你们三个,现在立即去洗澡吧,厂里催得急,咱也别耽搁了。”
  强林等三人一听,赶紧起身准备洗澡换衣服。
  然而,董书玲依然站起身来,朝着耿强道:“耿师傅,我虽说是个女的,但也有着你们男人们没有的优势,我到了医院里,我可以帮着段钢林洗洗衣服什么的,对不对?”
  董书玲话一出口,坐在她身边的张彬笑了:“董姐姐,你难道是不想上班而想到医院的好环境里?”
  “是啊,医院的环境多好啊,又没有灰尘,又没有毒气,总比在工地地活受罪强罢?”秦翠雪也接过话来道。
  “嘿嘿,你们管得是不是太多了?”董书玲嘿嘿笑道:“我的心思,难道你们还不明白么?”
  “董书玲不能去。”耿强道:“下个月公司工会要来咱们班检查台账,你这几天就在班里补一补各个台账吧。”
  “哈哈,董姐姐去不了,那让我去吧。”张杉兴匆匆地道。
  “你们这几个女的,谁都不要去,我还有工作交给你们。”耿强的声音加大了分量:“强林,你们现在就去吧。”
  话没说完,强林、鲁迅和凯峰三个立即拿起洗刷用品,洗澡去也。
  大概过了十分钟时间,三人洗澡完毕,立即换上衣服,开车的开车,骑摩托车的骑摩托车,立即朝着职工医院疾驰而去。
  董书玲和张杉、秦翠雪三个大姑娘,对耿强恨得咬牙切齿,却无计可施。
  半个小时后,强林和鲁迅、凯峰三个来到了医院里,此时,烧结厂厂长蒋明哲、党委书记郁剑峰、工会主席战国强等厂领导们以及柯骞、刘达明等人已经全员到位,他们和林家彬、沈玉芬夫妇以及红光集团工会主席吴大庆站在急诊室门口,劳动处副处长刘勇卫得知消息后,也火速赶来了。
  刘勇卫的眼睛,经过数名眼科专家的精心治疗后,视力的可视度大大提高,他戴了一个特殊的眼镜,能够看到十几米远的距离。他听到段钢林的消息后,也不管自己的眼睛是否完全恢复,毫不犹豫地来到了探望段钢林。毕竟,是段钢林揪出了残害他眼睛的张定,在他治病期间,是段钢林一次又一次地来探望他,一次又一次地来与他谈心聊天,现在,段钢林被送进了医院里,他如何不着急万分呢?
  当然,刘天兵和李爽这两个段钢林先打击后招辅的特殊的朋友,此刻也出现在了人群之中。只不过,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刚刚从看守所里放出来,一个是待岗了好一段时间之后重新走上了原来的安保部部长的岗位,他们同时显得很保守,除了抽烟之外,没有人说一句话。
  不光是红光集团的领导干部们来到了医院,即使是大学生公寓里的清洁工陈旭红这位神经稍稍出了点毛病的贫穷女职工,她居然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里,她的脸上,不住地流着泪,让在场的领导干部们为之一动。他们没有想到,像陈旭红这样的脑子有毛病的人,居然也在牵挂着段钢林。
  段钢林,他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
  第160章  急诊室里也“装B”
  此刻的急诊室里,职工医院院长刘献针,正戴着口罩,启动神经检测系统,对段钢林的神经尤其是脑部神经进行精密的检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段钢林依然在“沉睡”着,刘献针的戴着口罩的脸上,浮现着一丝丝满意的微笑,因为,段钢林身体的各项指标竟然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真的是太健康了,比一般的同龄人的健康指数要高出好多倍,他,一定是一个纵横红光的奇才!这是刘献针对段钢林再一次下的结论。
  然而,刘献针却并不急于走出急诊室,而是继续对段钢林进行检查。
  而此时的急诊室之外,公司领导和烧结厂的领导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
  这么多人里,只有一个人表现得镇定如常。他,正是林家彬。
  此时的林家彬,正坐在急诊室外面的那条走廊的长凳上,拿着一叠厚厚的资料认真地看着,不时的扶着眼镜,他的脸上,居然洋溢着兴奋的神色。
  林家彬看着的资料,正是段钢林制定出来的《关于烧结厂二车间生产系统改造方案》以及全部的图纸。
  急诊室外面的走廊里,前来探望段钢林的人,摩肩接踵,大多数是领导干部,他们虽说是冲着段钢林而来的,他们的目光也不时的朝着急诊室的门口瞅过去,然而,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的目光,却不时的转向了林家彬。他们虽然不知道林家彬在看的是什么东西,但他们从林家彬的脸上的表情来看,林家彬对手中的那份资料相当的满意。
  因此,大多数领导干部都在猜测着,猜测着林家彬在看的是什么文件,进而在琢磨着林家彬即将会作出什么样的指令。
  “明哲,你过来。”终于,林家彬利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看完了段钢林制定的设备改造方案和一沓厚厚的图纸,抬起头来,把烧结厂厂长蒋明哲叫了过去。
  蒋明哲早已看到了林家彬的脸上闪现着兴奋的神色,一听林家彬叫,赶紧奔了过来。
  “明哲,还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你说过的话么?”林家彬微笑着对蒋明哲说道。
  蒋明哲一怔,笑道:“不知林总你指的是哪一条决策?”
  “看看你的记性!”林家彬笑了:“我记得曾经对你说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才,只有人才,才是取胜之道!”
  “嗯,是的,您的确和我一起探讨过这个问题。”蒋明哲笑道:“人才的确在竞争的大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林家彬微微一笑,将手中的那份改造方案和一沓图纸在蒋明哲面前轻轻的一扬,问道:“我这儿有一份你们厂设备改造的图纸和改造方案,你能否估计一下这些图纸和方案的价值呢?”
  “这……”蒋明哲此时的脑子不住地旋转着,想了好久却猜测不出来。
  “公司的技术中心和你们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对二车间的设备改造提出了数种不同的方案,但是,没有一个方案是可行的,而这个方案,是目前为止,最符合我公司实际,最贴近你们烧结厂生产实际的一个方案,方案制定得特别专业,图纸绘制得十分精确,各项数据的估算特别到位,各项资金的占有压缩到了最低,我想,这个方案价值三个亿!”
  “啊——”蒋明哲大惊,他不可思议地盯着林家彬手中的设备改造方案,目光有些迟滞起来,甚至有些迷惘。
  急诊室外的走廊里虽说人多势众,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说话,此刻,所有的人,几乎同时听清了林家彬的话,也纷纷对林家彬的话充满了无尽的兴趣,他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了林家彬。
  “我说这份设备改造的方案价值三个亿,其实还是说得有些保守了。”林家彬笑道:“这个方案,从设备改造的各项费用来讲,为咱们厂节约了八千万,更重要的是,这份改造方案里,提出了三十多项设备升级方案,这些方案,我认为应该全部采纳,这些方案,对于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提高我们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等到设备发行完成之后试车成功,他的效用立即就会得到应验,所以说,它的价值为三个亿,我说得真的有些保守了。”
  走廊里,依然静悄悄的。但是,所有的领导干部和职工们,他们的心里却再也无法平静,他们同时在琢磨着一个问题:林家彬手里的那份设备改造方案和图纸,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林家彬连续用了好几个“特别”、无数个“十分”来赞扬这份改造方案和图纸,可见他对这个人相当的赏识。
  所有的人,同时想到了一个人:段钢林。
  然而,所有的人几乎又同时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因为,他们同时认为,段钢林刚刚来到了红光,所有的工作时间,加起来也不到一个月,他怎么能够绘制出如此牛B的设备改造方案呢?难道他是神而不是人?放眼红光集团技术中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烧结厂的众多资历高深的工程技术人员,连他们都绘制不出这样的方案,何况是段钢林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呢?这样的技术改造方案,融入了很强的技术性,融入了超强的工作经验,融入了国内国际冶金领域最前沿的知识领域,段钢林虽说是国家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毕业出来的高材生,但是,要制定出让林家彬如此赞扬的设备改造方案,他段钢林有这个脑袋么?
  所有的人,同时在心里否定了段钢林。
  然而,林家彬点燃一支烟后,开口了:“知道段钢林为什么进入急诊室么?都是因为这份图纸和方案。”
  “啊——”所有的领导干部同时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