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莲
赵匡胤淡淡一笑道:“就算全留给他们,又能济得他们食用到几时?在朕心中,一万民户,抵得过百万斛粮食!”
众将听皇上说的斩钉截铁,不禁面面相觑无由再劝,一旁早有两个文官扑上前去赞道:“圣上以民为重,实为一代仁主……”
契丹人来的太快了,几乎不比宋军的探马来的更慢,赵匡胤刚刚将大军撤离北汉城下,依据地势摆好防御阵形,契丹人的前锋铁骑便到了北汉城下。他们鸣鼓击号,向城中传递消息。
城中望眼欲穿的北汉皇帝刘继元早就站在宫阙上看得清清楚楚,一见契丹兵到,欢喜得他手舞足蹈,几乎一头便从楼上栽了下去。
他急忙跑上大殿,命侍卫都虞侯刘继业、冯进珂率军出城,引领契丹铁骑去伐宋军,又命枢密使马峰赶紧打扫粮袋子、搜罗库底子,以筹备孝敬契丹大将、犒劳契丹铁骑之用。随即就跑回后宫,梳洗打扮、修理胡须,准备亲自敲锣打鼓,领着扭大秧歌的嫔妃们去迎接契丹解放军了。
赵匡胤摆开了阵势,静静恭候契丹铁骑的到来,他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利用契丹内乱发兵讨伐北汉,这本就是一着险棋,契丹人如果纠缠于内乱不肯发兵还罢了,一旦发兵,那就是暂时放下内部矛盾,一致对外了。这种时候,对北帝耶律贤来说,不惜一切他也是要谋取胜利的。
如今契丹人已突破险隘杀到眼前,原本对自己有利的局面一下子变成了不利,两路大军被牵绊在外,自己手中的兵马长途跋而来,苦战月余,师老兵疲,后继乏力,他知道此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撤兵,而且是马上撤兵,毫不犹豫地撤兵。
但是他必须要再打几仗,哪怕这几仗败了,只要给那两路现在变成深在敌后的大军争取到撤退的时候,给程德玄、杨浩争取到移民的时间,那么从战略上来说,他也是胜了。
然而,此时他对契丹人南下支援的决心和派出的总兵力还是不甚了解的,他并不知道,与他对敌的不只是一个契丹兵马大总管,将要在这里展开大战的,是一帝一后,宋国之帝,契丹之后。
接到军中传来的消息后,程德玄和杨浩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契丹人来的这么快,幸好他们此番搜罗北汉百姓是先驱兵至远处,然后一路往后搜,这样就避免了士卒们来回反复的在路上浪费时间,而且他们走的最远的几路人马也正往回赶,不需要等太久的时间。
两人立刻准备起来,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畜力车、人力车全都装上老弱妇孺和粮食,将车子捆绑结实了,做好了长途行军的准备,俟飞骑赶去召唤各路兵卒的人全回来了,便带着已经搜罗到的一万多户、五万多名百姓匆匆踏上了返宋的征途……
第四卷 夺此千竿一池碧 第012章 海市蜃楼
荒原古道上,一支长长的队伍蜿蜒如蛇。
远远看去像是一支军队,因为有许多身着衣甲、胯下乘马的士兵持长枪往来奔走;再走近些,看着像是一支商队,因为队伍中有许多大大小小各种规格的车子,有骡有马有毛驴,甚至还有骆驼;再走近了去,看着又像是一支逃难的人群,破衣烂衫的穷苦百姓,绫罗绸缎的大户千金,全都挤在一起,在荒野中慢慢行进着。有些西北大汉,大热的天居然穿着一件破羊皮袄,身上发出难闻的气味,他们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也就只这一件衣衫而已。
这就是程德玄和杨浩从北汉带走的百姓,大多数看起来比中原的乞丐还穷的百姓,可是此时得知消息的北汉皇帝刘继元正在宫殿里无比肉痛,这可是北汉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啊。
烈日当空,空气蒸腾,一阵风卷着热浪袭来,让人丝毫不觉凉爽。眯着眼睛向远处看,远处的景物在气浪中就像是水中倒影似的在隐隐波动。人们个个有气无力,可士兵们仍在不断催促着,士兵们现在都已知道皇帝陛下正在为他们断后,正和契丹人苦战,必须得尽快离开险地。但是不知就里的百姓们不免怨声四起,他们一面抱怨着,一面在宋军的刀枪威逼下,继续向前赶路。
前边一辆驴车陷住了,这条古道上前几天下过一场大雨,此处有些坑洼,别处已经干燥,这里还是泥泞的,以致那头小毛驴使劲力气,也不能把车拉过去。百姓们从一旁走过,有些漠然地看着车子前边拼命地牵着毛驴的老汉以及车后使劲推着车子的一个妇人,没有人上前去帮上一把,他们本就是素不相识的。这种时候,人的同情心似乎也被疲惫和毒辣的太阳折磨没了。
“快点,快点,你们磨蹭什么,赶快走。”两个骑兵发现有异,驱马过来,长枪一横大声吼道。
那妇人快急哭了,可怜巴巴地解释道:“军爷,不是小妇人不走,这车子陷住了。”
杨浩驰马过来,问道:“出了什么事?咦,是你?”
他看那妇人有些面熟,仔细一看,忽地记起她就是自己那日在乡村搜索北汉残兵时见过的那个妇人,那妇人也一眼认出了他,欣喜地叫道:“杨老爷。”
杨浩翻身下马,走过去道:“不用叫老爷,叫一声大人就成。大嫂,你家那孩子呢?”
这时,车中有人叫道:“杨浩大叔。”
杨浩向车上看去,只见花布的帘子掀开了一角,一个小孩子蜷缩在车蓬深处,只有两只眼睛亮亮的,用一种欣喜和孺慕的神情看着他,看不清他的脸,只感觉脏兮兮的,还是像只小狗儿,在他身边,堆的全是坛坛罐罐。
“狗儿,你们也被带出来了?”杨浩惊讶地道:“来,大叔帮你把车推出去。”
杨浩使足了力气推车,可那车轮已经陷住,车上乱七八糟塞了好多东西也过于沉重,前边毛驴一拽,车轴部分都有些扭动了,再要使力大了恐怕车子就要四分五裂。杨浩在后边根本使不上力,他脸上一红,正想喊那两个没有眼力件的士兵下来帮忙抬车,一旁忽地传来一个嘶哑低沉的声音:“木恩,去帮一把手。”
杨浩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盘踞在一辆车中,头顶有遮阳蓬,四下却是通风的。那大汉其实已经至少五十岁了,头发胡子都是花白的,满脸的皱纹好像刀削斧刻一般。之所以被杨浩一眼误以为是个大汉,只因为这人的身量实在是魁梧高大,他盘膝坐在车中,却给人一种泰山苍松、东海碣石的感觉,孤傲、挺拔。
这人一声吩咐,车旁立即绕过一条大汉,杨浩与那老人满是沧桑透着睿智的眼神一碰,转眼向那应声的大汉望去,登时又吓了一跳,大热的天,这大汉光着脊梁,晒得黝黑的身子一团团肌肉贲起如丘,结实的好像铁铸的一般。
看他的身量,足有一米九上下,尽管西北地区百姓的块头儿普遍高壮一些,这人的身量也实在吓人,尤其是他不止高大,而且健壮,和他那不输阿诺州长的健硕身材一比,杨浩简直就是杨柳小蛮腰了。
这大汉走到车子后面,上下一打量,腰一弯,肩膀便扛上了车架,“嘿”的一声沉喝,那车轮都被他扛了起来,他把车抬过坎去,又轻轻放下,看起来轻松自若,犹有余力。车中的狗儿“哎呀”叫着赶紧扶住了一旁摇摇欲坠的坛坛罐罐。
大汉咧嘴一笑,便若无其事地走回自己车旁,拿起大鞭一扬,赶着车儿往前走去。杨浩注意到,那辆车子是用两头健壮的骡子拉着的,车上只坐了那个头发花白的高大老人,而且车子过去之后,车后亦步亦趋地跟着十多个粗壮的汉子,看起来都是他的仆从。这样的派头,此人应该是富绅豪商才对,可是看他衣着和车上简陋的布置却又不像,尤其是他身后跟着的那些大汉,个个衣衫褴褛,实比乞丐强不了几分。
好奇只在心中一闪,他便傍在车旁,一边牵着马走,一边与那妇人聊起天来,原来这妇人夫家姓马,丈夫早在兵灾中死了,只剩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她们母子是被程德玄派出的兵丁给勒逼出来的,她不得不从,却又怕儿子被阳光曝晒,便向同村的这个老汉央求,在车上给儿子留了块地方。
问明情形,杨浩便道:“大嫂,这一路走,肯定要辛苦一些,但是一旦到了中原,要比这西北苦寒之地好的多。那里富庶,随便找点谋生的营生,你们的日子也比在这里强的多。你们就安心地往前走吧,有什么事只管跟我说一声,能帮得上的我一定帮忙。”
大嫂连连道谢,杨浩翻身上马,就要往前边驰去,车中狗儿急叫道:“杨浩大叔。”
杨浩勒住马缰,弯腰笑道:“狗儿,唤大叔做什么。”
狗儿眼巴巴地看他,却不敢探出头来,只道:“大叔,你也要去中原定居吗?”
杨浩笑道:“大叔不去中原,不过大叔会护送你们去。”
“喔……”狗儿有些失望,想了想又问:“大叔,你晚上可以来陪狗儿么,狗儿还从来没有离开村子,没有看过外面的天地呢。这里晚上好多人,好热闹,可娘怕走散了找不到我们的车子,从不许我四处走动。”
马大嫂呵斥道:“真是不懂事,杨老爷……杨大人有许多事情要忙,一天下来不知有多累呢,哪有空儿陪你。”
狗儿嘟起了小嘴,杨浩笑道:“好,如果晚上有时间,那大叔就陪你一齐在这草原上散步、聊天。”
狗儿一听笑逐颜开,按捺不住兴奋道:“好,杨浩大叔,狗儿晚上等你。”
杨浩一笑,双腿一挟马腹向前驰去,远远看到那辆被十几个粗壮大汉有意无意地护在中间的车子,他忽想起方才的猜疑,走近了去,侧首往车中看去,只见那五旬老者从膝旁拿起一个羊皮口袋,拧开塞儿灌了一大口,看他嘴边的水渍,似乎是浊酒而非饮水。
见杨浩向他望来,那老者微微一笑,杨浩说道:“老伯是做什么的?真是一副好身架。”
老者淡淡一笑,说道:“老汉是个苦命人,坎坷半生,只以养马为生,却不曾攒下什么家业,如今被程大人迁去中原,呵呵,说不定会有几天好日子过,老汉倒是欢喜的很。”
杨浩见他言不由衷,料他必定有所隐瞒,看来自己这支队伍还真是龙蛇混杂,形形色色的什么人物都有呢,他正想再拐弯抹脚地盘问一番,忽听前边传来一阵嘈杂的叫骂声,便赶紧一拨马头向前赶去。
这一路行来,虽说是护送这些百姓往宋国去,迄今未逢契丹兵,也不曾遇过什么盗贼,但是一路大事小情总是不断,有人逃跑、有人斗殴、有人落队、有人生病,那些大兵哪是心平气和跟人讲理的主儿,但遇这种事一向是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谁对谁错上去就饱以一顿老拳,为了少生纠纷,招致百姓仇怨,程德玄和杨浩两位钦差天使跑前跑后到处解决纠分、安抚百姓,可真是累的够呛。
一见前边聚了人,杨浩怕是护送的百姓又与官兵起了纠纷,立即飞马赶去,到了前边,却见几名自己麾下的兵士正持枪围着一个道人,范老四正大呼小叫地说着什么。
那道人看起来大约只有四十岁上下,身材瘦削。看他面容清瘦,头发乌黑,一对总是睡不醒似的小眼睛,颌下一撇稀疏的胡须,穿一件又破又脏的道袍,头上挽了个懒道髻,用一根树枝插着,有点像一个落魄的游方道人。
杨浩飞马赶到,高声问道:“出了甚么事?”
那道人见有人来,漫不经意地抬头看了他一眼,待瞧见了他的形貌,那道人却是一怔,他再仔细看上两眼,那双细细长长好象总也睁不开的小眼睛里忽然绽起凝若实质的两点星芒,竟然有些刺眼。
可是杨浩却不曾看到,他望着范老四问完话,再转首向这道人打量时,那道人脸上惊异的表情已经隐去,那双眸子也变得温润无光了。
范老四一见他来,忙拱手禀道:“都监大人,我们方才头前探路,见这个道人鬼头鬼脑地躲在草丛之中,疑心他是契丹狗的探子,把他捉出来询问时,他却说是正在草丛中出恭,看见大队人马走来不敢现身,这才躲在那儿窥探。”
“哦?”杨浩疑惑地看了看那个貌不惊人的邋遢道人,又看看前后一望无限的旷野荒原:“一个道人,独自到这西北荒原上来说做甚么?”
范老四道:“属下正有这个疑问,这荒野古道少有人行,真有人来时,至少也得几十人同行才能安全,突然跑出一个道人,未免可疑。”
那道人此时已耸起肩膀,向杨浩打个稽首,高宣道号道:“无量……天尊。这位太尉请了,贫道乃一苦行道人,天南地北,周游天下,前几日本随一支商队经过此地,却被强盗袭击,那些商旅尽皆逃去,贫道与他们失散了,这才迷路至此。贫道也是汉人,实非契丹奸细,还请太尉明察。”
“哦?”杨浩仔细看看他,问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