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莲
人,半年的功夫,人家就从丁家一个小管事成了朝廷上的堂堂钦差、八品都监,杨晋城站在一边瞧着,实在眼热的很。
杨浩一见了他,本已到了嘴边的拒绝忽又咽了回去,一指杨晋城,笑道:“徐大人,本官不要你的兵将,只望你能借我一些巡捕衙差听用,如何?”
徐知府一听愕然道:“杨大人是说……他……他们?”
他指着杨晋城一行人,杨晋城等人霍地挺起了胸膛,徐知府晒笑道:“他们,除了巡城更戍,城管治安,防奸禁暴、查缉走私、抓抓抢劫行窃打架斗殴的泼皮,赶赶占道经营乱倒马桶的刁民,还有甚么用处?”
杨晋城等巡捕衙们听了又羞又臊,那刚刚挺直了的腰杆儿又悄悄弯了下去。
杨浩摇摇头道:“徐大人此言差矣,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三千精兵做不了的事,你只消借我三百城管……啊不,三百衙差巡捕,却能做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呢。”
杨晋城等人听了又洋洋得意地挺起胸来。
徐风清恍然道:“杨大人是想……让他们去管理那些北汉迁来的百姓?”
杨浩道:“不错,近五万人呐,男女老少,良莠不齐,吃喝拉撒,行进驻营,就是一座移动的城市大军。那些官兵战场厮杀并不含糊,让他们管理百姓却不在行,除了喊打喊杀,他们也不会做别的了。这些事,贵府的差役巡捕们却最在手。”
徐风清道:“要借调些巡捕差役倒是使得,不过本府一共只有五百衙差,借你三百……”他犹豫了一下,顿足道:“罢了,还是钦差大人那边的事情紧急一些,本官这里,就让剩下来的人辛苦一些就是了。”
杨浩一听,欣然道:“多谢徐知府慨然相助,五万军民都会感谢徐大人的恩抚照应。”
就在这时,有人驰马赶来,他勒马驻足,见府库中忙忙碌碌,许多力工在装盛着粮食,便高喊道:“粮储使大人何在,在下是霸州丁家的信使,丁家起运的粮食马上就要入城了。有请大人准备点收。”
杨浩身子一震,霍地抬起头来:“霸州丁家!”
从别人嘴里听到霸州丁家时、从他自己嘴里说出霸州丁家时,他都没有什么感觉,可是现在听到丁家庄的运粮壮丁自己报出“霸州丁家”四个字来,却如蜇伏一冬之后的第一声春雷,一下子把他封闭了许久的心窍都震开了来。
这些日子,先是战场上的血雨腥风,接着是绝地跋涉的生死挣扎,他以为自己已经麻木、已经淡漠了的,突然又无比鲜明地浮现在他的心头。
那个有些唠叼、有些怯懦、一辈子只想守在丁家大院里,却对他慈爱万分的老娘;那个大冬天的打只狍子,藏在土洞里等着与他分享,一辈子只想有个女人,活得像个男人的兄弟臊猪儿;那个温柔纯真得像一泓清澈泉水似的罗冬儿……他们的音容笑貌一一浮现在杨浩的脑海里,就像一柄温柔的刀,一刀一刀削去了他心头已经结痂的伤疤,重又流出鲜红的血来。
徐知府看了眼那报讯的使者,回头再看杨浩,忽地吓了一跳:这位乞丐装的钦差大人,不知何时已双泪长流……
杨浩与徐知府并骑赶往城外,那丁家的家丁已被先行打发回去了,徐知府令丁家车队暂在城外等候不必入城,那家丁莫名其妙,不知道是不是像上次一样,又因为什么事得罪了官府,是以屁也不放一个便急匆匆溜了。
徐知府虽是文官,倒也懂得骑马,不过他只能骑太平马,纵马驰骋是不行的,好在如今还要等扶摇子搜集草药,等待叶家车行的车子向这里集中,一时不急着上路,所以杨浩便陪他慢慢向城外赶。
丁家车队来的还真是时候,他们现成的车马,而且都是惯跑长途的,粮食也是早就捆扎好的,杨浩已决定直接将丁家运来的粮食拨一部分运往子午谷,就连丁家的车马和车夫也都一齐用皇令征调了。
马向东城去,堪堪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就见一行人缓缓走来,正好堵住了他们的去路。那是一户人家正在出殡,看那情形应该是个大户人家,家族人丁也不少,百十口人披麻带孝,打着招魂幡、一路洒着纸钱,前边八个大汉抬着一口棺材,棺材前边一个身披紫色袈裟的僧人,在两个灰衣僧人的陪同下,念念有词地诵着经。
那一口棺材和百十号送葬的人把路挤得满满当当,让人家退回去是不行的,何况死者为大,官府也不能不遵民俗,徐知府便皱眉道:“杨晋城,要他们快些过去,本府有要事待办。”
杨晋城正要趋马上前,杨浩制止道:“算了,咱们的药材、车子还未集中上来,不差这一时半刻,家有丧事,本已悲痛,不必催促了。”杨浩说着,朝那队出殡的人仔细看了一眼,这一眼望去登时呆住
汉魏时高僧常着红色袈裟,唐宋时风俗却是穿紫色、绯色袈裟,这位僧人穿的就是紫色袈裟,胸前以象牙结镮,头戴毗卢帽。只见他慢慢腾腾、一步三摇,口中念念有词,走一步,手中金刚铃便“叮”地一响。
看他模样,唇红齿白,端个俊俏,再披上袈裟,戴上僧帽,俨然便是唐三藏再世,杨浩不禁失声叫道:“壁宿!”
壁宿被太阳晒得昏沉沉的,正眼也不抬地诵着好不容易背下来的“听闻解脱咒”,忽地听人叫起他“俗家”的名字,啊呸!老子根本就不曾出过家,还不是赶鸭子上架……
他赶紧抬起头来,就见一个叫花子骑在马上,旁边骑马的人物也各有特色,除了另外两个形容剽悍的乞丐,还有一个锦衣长髯的文士、皂帽红袍的巡捕,不禁有些讶异。
杨浩翻身下马,站在路边说道:“壁宿,你……你怎么做了真和尚?我是杨浩啊。”
“杨浩?”壁宿大喜,撇下那两个灰袍僧人便兴高采烈地冲了过来:“我听说你做了钦差,你怎么这副模样,微服私访吗?”
“微服个屁啊,”
杨浩发牢骚道:“甭提了,一路被契丹狗追杀,迫不得已我只好率人转了方向,这回来,是向广原徐大人征粮的。你出家了?”
“我出个屁的家啊。”
壁宿大吐苦水道:“你留下的那些钱本来算计是够用的,谁想那个庸医治病没本事,收诊金药费倒是奇高,他说是甚么北方战事吃紧,许多药材都被官府收购走了所以药费才贵了几倍不止,我也不知真假,那时整天趴在炕头上,只得由他说去。唉,我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就这么着,等把病治好,药费诊金早把我的钱花光了,倒欠了店家一大笔宿费饭费……”
杨浩看着这位难兄难弟,不信地道:“凭你本事,要弄回点钱来还不容易?”
壁宿瞪起桃花眼道:“容易?容易甚么?北边大战,广原城里每天都要查验户藉来历的,我住那店里巡捕们不知来了多少趟,其中有个竟然是认得我的,晓得我的身份,警告我不得在广原做案。如今非同往日,但有趁乱行窃打劫,罪加十等,当众砍头也是有的,我纵然弄得到钱,又没有出城的腰牌,那时还不让人瓮中捉了……咳咳,万般无奈,只好替那客栈掌柜的洒扫洗碗,当个小二,这债也不知道要还到甚么时候,你去风风光光做了钦差大使,我却在客栈里成了小二哥,苦哇……”
壁宿说的悲伤,杨浩听得几乎都要一掬同情之泪了,他们一行人进城时,就看到守城官兵对出入行人盘查甚严,远方逃来的难民都要全身上下搜个仔细,若不是范老四等人身上揣着官兵的腰牌,他也是要进不了城的,知道壁宿这番话并无虚言,便道:“是我思虑不周,那你怎么又……?”
壁宿嘿嘿一笑,洋洋自得地道:“天无绝人之路,咱这卖相好啊。钱员外的老爹死了,想要风光大葬,又舍不得花钱请那普济寺里和尚做法事,便从这广原城里找了两个游方和尚,又嫌他们太过丑陋,便灵机一动,雇我做主持法事的大和尚,说定了要替我偿清饭钱宿费的。”
一旁有个麻子脸的胖子,一身的孝衣,外披麻袍,手里执着根哭丧棒,听见壁宿这番话,登时脸皮发紫,想来就是那位钱员外钱大孝子了。可他听说这个叫花子是钦差大老爷,又见旁边站着知府老爷,却是不敢发作。
杨浩听了便去看那两个真和尚,只见这两个灰袍僧人,一个粗眉恶眉,鼻孔粗大,一个憨厚粗壮、膀大腰圆,倒似沙和尚与猪八戒再世,若再配上前边那个扛着引路招魂幡的小童儿,就可以演一出《西游记》了。
壁宿诉完了苦,两眼放光地道:“杨浩,啊不……杨钦差杨天使,咱们可是患难之交啊。如今你做了大官,可不能忘了自家兄弟,你身边还缺不缺人?如果你肯要,我就投奔了你去,为你铺床叠被、端茶递水……呸呸呸,这几天在客栈里做惯了这些事儿啦,都说顺嘴啦。我为你牵马坠镫,帐前听用,行不行?”
杨浩正色道:“不瞒你说,我这钦差,如今可不是享福来着,你真的愿随我去?”
壁宿跳起来道:“愿去愿去,当然愿去,宁给好汉牵马,不给赖汉当爷,谁不想往高处走啊,瞧瞧你这才几天的功夫,都跟知府老爷肩并肩地站着了,我当然愿意跟你去。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嘛。你等等……”
壁宿返身便走,回到棺前,整了整毗卢帽,抖了抖紫绶裟,棺材前一人捧着灵牌,一人捧着香盘,都不知道这位神神道道的和尚要做什么。
只见他走到香盘前,拿起一根针,穿上一条红丝线,将针插在净沙中,左手无名根掐着红丝线头儿,结金刚拳印,右手剑指净沙,念念有词地道:“已故钱鑫隆,贫僧空慧,现有超度解脱秘法,使你离苦得乐,了脱生死,你须用心听,至诚信,明此理,发大心,成佛道,度众生,莫失最后善缘良机。
已故钱鑫隆,谛听!谛听!依教奉行!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果能如是观行,诸境顿空,即得解脱,永无苦恼,即得快乐。
已故钱鑫隆,谛听!谛听!依教奉行!勿生瞋心及邪念……寿命无量,无有疲倦,如上忠言,真实不虚,毫无妄语,切记!切行!南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咒塔梭哈。南无十方三世一切阿弥陀佛,嗡,嘟噜嘟噜,渣雅穆克梭哈……”
壁宿说完,便到棺前,稽首一礼,拾起棺上搭着的白绫解了一个结,诵道:“尘缘已了,解脱一切,愿以诸功德,使我佛信徒钱鑫隆施主往生极乐世界,回向一切佛净土,业消智朗,解脱成佛……”
壁宿这个半调子大和尚,把这本该沉棺入土时做的法事就在这大街上一口气儿做完了,拍拍手掌,浑身轻松地走回来,对目瞪口呆的钱老爷道:“这下成了,你只管把你老子抬去埋了吧。贫僧这就去了。”
杨浩愕然道:“你……从哪儿学的做法事?”
壁宿一指那两个真和尚道:“跟他们学的。”
杨浩吐了口气,苦笑道:“你倒真的用心。”
壁宿一本正经地道:“你以为我想背下来?可是不尽心不成啊,我怕被那钱家老鬼缠上,那时怎生消受得起?”
杨浩听了哑口无语:“……”
第四卷 夺此千竿一池碧 第019章 叶少爷北游
东城外,丁家的车队绵延数里,几个小管事都跑到前边来询问出了什么问题,可大管事李守银也不知详情。问那报讯的人,那人只说知府大老爷亲自吩咐,令粮队就在城外候着不得进城,你再多问一句,他便直着眼发傻,大热的天儿,把李守银急得一身臭汗,顺着脖梗子往下淌。
他的办事能力其实有限,又因自知智拙,少与人争,一直也没指望能混上炙手可热的大管事。结果出尽风头的丁浩丁大管事完蛋了,机警狡狯的柳十一柳大管事也完蛋了,最后没想过去争的他却被抱上了位,成了外院大管事。可他毕竟能力不足,一遇特殊情况,他也是两眼一抹黑,只剩下抓瞎了。
如今丁家是二少爷当家,杨夜做了内院管事,李守银是外院管事,陈锋调进城里掌管那五家店铺,丁府如今设了个大总管的职位,由雁九爷掌揽全局。这次运粮干系重大,雁九爷本来是随他一起来的,眼看着到了广原城了,估量着也不会再有什么意外,雁九爷才匆匆离开,说有一件私事要办,回头再来广原寻他一同返回霸州。不成想,九爷不在,却让他摊上了这么一桩事。
李守银怕啊,上次因为延误了交粮,被广原防御使程世雄把他们打发到西城废弃的军营待了能有十天,这一次连城都不让进了,丁家又做什么事惹徐大老爷不开心了?
几个大小管事正在那儿瞎琢磨呢,就见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