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莲
同时,得到芦河岭资助的党项七氏实力越强大,西北第一藩夏州李氏的控制力就越薄弱。党项七氏的经济命脉完全掌握在芦河岭,又有他们的共主李光岑在,党项七氏就会变相成为芦河岭的保护者。
而折杨两家直接与大宋势力相接,他们既不敢明目张胆地对芦河岭不利,且对自己从中渔利,并能兵不血刃地削弱夏州乐见其成,对芦河岭就会更加支持。芦河岭在这三大藩之间越是如鱼得水,就越安全。他们甚至可以把夏州严格控制,输运中原极少的骨胶、牛筋、牛皮等制作军械的战略物资直接贩卖给折杨两大军阀,从而获取他们更多的武力保障。
当然,要达到一种在西北三藩这种复杂政局中为各方所接受的地位,最重要的一点并不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而是要让折杨两家感觉到芦河岭对他们没有威胁。
那么芦河岭就要在拥有自保之力的基础上,尽量限制武力的发展。这一点非常容易办到,只要在芦河岭开展全民经商,严格控制民团数量就可以。一旦利益共同,而且对自己只有利益而没有威胁,折杨两家就会主动负起保护芦河岭的责任。至于来自夏州的威胁,届时不但有折杨两家撑腰,还有党项七氏拖夏州的后腿,些许威胁可以直接忽略不计了。
杨浩这番考虑,完全是为了这数万百姓考虑。这些北汉百姓两手空空地来到这么一片片瓦皆无的地方,安全上无法保障,生活上百业俱无,折府支持有限,而且暗生忌惮,大宋朝廷又鞭长莫及。若不想些法子,如何保证这些百姓的安全和生存?但他自始至终就没想过要在这儿发展强大的武力为已所用。
他当然没有想到,折家、杨家、乃至开封府的大宋官家,随便哪个人站出来发一句话,都能让他的这个计划完全夭折。赵匡胤和折杨两藩随便哪个人动动手指,就能让他人头搬家,正因为他“限制武力”这一条,他的计划才最终得以实施,他这只小耗子才能在那么多大人物眼皮子底下忙活起来。
杨浩从没想过做一个草头王,他的伟大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宋朝公务员。
宋朝公务员,古往今来,福利最好、待遇第一,那是公务员的人间天堂啊。他只想为李光岑的族人解决生存问题,安置好这数万北汉百姓,回到霸州去了结自己那段恩怨,然后扶了杨氏和冬儿婆媳俩的棺椁异地为官,开始自己新的生活。人活着,就得往前看不是?
但是他忘了……其实他是掌握着一支庞大武装的,只不过这支武装既不在明处,也不在芦河岭内,而是在西北草原上,那就是党项七氏。他还掌握着一支强大的隐性力量,那就是李光岑对夏州的合法继承权。
再凶猛的狼,一旦聚集成群,也必须需要一匹狼王来统御。党项七氏若是不想变成一盘散沙,就需要一个各部族都能接受的大头人。
夏州拓拔氏数百年经营,即便党项七氏因为另辟蹊径,通过芦河岭壮大了实力,也不是他们轻易可以取代的。可是即便夏州李光睿不能见容于党项七氏,要想争取拓拔氏贵族们倒戈,要拓拔族大人们以牺牲李光睿一族来换取党项八氏的和解,最终要被捧上位的,还得是拓拔氏的人,这个既能为拓拔氏所接受、又能为党项七氏所接受的人,唯有李光岑。
而他杨浩是李光岑唯一的继承人,草原上看重实力、看重衣钵,并不看重血缘。义子,同样是他们所承认的合法继承人。这一点,是现在的杨浩万万没有想到的。
其实,杨浩并没有忘记党项七氏这股力量,他只是没有想到接受了李光岑义子的身份,与党项八氏的关系就此从此夹缠不清而已。
等到苏喀知会了其他各族族长,他们还要一同赶来晋见李光岑,歃血为盟,向他们最敬畏的白石大神起誓,效忠李光岑这位共主。杨浩已经严嘱苏喀,李光岑在此的消息绝不能张扬开去,只能限于党项七氏一些重要头面人物才能知道。
在他看来,通过李光岑这个特殊身份的制约,可以在目前约束七部,换芦河岭之安全。而以后,党项七氏的经济命脉操控在芦河岭方面,也很容易控制他们,只要夏州李光睿这头大老虎一日尚在,就不必担心党项七氏会反噬。
杨浩不会忘记,正是大宋削藩,促使一直实为其王而名非王的夏州终于扯起“大夏国”的旗帜与大宋分庭抗礼,形成了西有大夏,北有契丹,与中原鼎足而立的政治格局,大大消耗了中原的实力。
如今西夏还没有建立,党项七氏与夏州李氏的内耗,必然消磨他们彼此的力量,说不定这一点变化会为大宋创造条件,来日大宋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削藩成功拿下西夏?
汉人,鲜卑人,契丹人,都是黄帝后裔,只不过千百年来因为地域的隔离,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族群。到了他那个年代,基本上各个民族已再度形成融合,许多民族的区别仅剩下身份证上的一个标识而已。
从合到分,又从分到合,一个循环,整整五千年。他也不知道那个时代的他,实际血缘上与已经湮灭于历史、融合于华夏的哪一族更近一些。但是他认为所谓汉族,并不仅仅是一种血缘,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华夏文化、汉族文化。在他看来,骨子里已被这种文化浸淫的人,不是汉族也是汉人,反之亦然。而他,就是从小受到汉文化熏陶长大的人,他就是从头到脚完完全全的汉人。
而且,他到了这个时代之后,所接触亲近的人,都是大宋的子民。所以尽管宋、西夏、契丹这些区别,站在未来角度回望,只是书本上的一个符号,从感情上,他也是站到大宋的一边,把自己看成一个大宋子民的。如果自己这点小小机心,能给未来的大夏国添点乱,能给大宋减少一些麻烦,他是乐见其成的。
这些深层次的考虑,他是不可能告诉李光岑的。李光岑只看其安排,只道他还想为自己这个义父报仇雪恨,难免心生感慨。眼见李光岑已下山坡,杨浩一拨马,也向山坡下驰去。
“少主!”木恩等人坐在马上,抚胸向他施礼。
杨浩微一颔首,吩咐道:“嗯,走吧。回去却须注意,不可当众如此称呼,神态举止亦不可露出马脚。”
木恩等人立即恭声应是。杨浩与李光岑并辔当先驰去,众武士立即鱼贯随后,旋风一般卷向远方。
木恩这些人不知道自幼是受了一种什么理念熏陶洗脑,才养成如今这样的意识,李光岑指定了杨浩是少族长,他们就能立即无条件地接受这种安排,并且从骨子里对杨浩产生无比的敬畏和服从。
杨浩这个少主人是被赶鸭子上架的,他心里一直有些不情不愿,那种被人挟迫的感觉,就像强奸,让人非常的不舒服。可是看着这些杀人不眨眼的草原豪杰向他躬腰施礼,恭敬有加的样子,杨浩也不觉有些飘飘然。
有人怎么说来着?对了,如果你不能抗拒强奸,那就闭上眼睛享受被强奸的快感吧。嗯……这种被强奸的感觉,有时还真的蛮舒服的,呵呵……
折子渝负着双手,轻轻俏俏地漫步在芦河岭上,在她身后,是鱼肚状的山谷,两侧是连绵的山脉,山前左侧是一条泛着银白色的大河,掩映在两侧白茫茫的芦花里,风动芦花飘,远远望去,叫人分不清哪一片是河,哪一片是花。
身旁是一棵野粟子树,这棵粟子树也不知道长了多少年,合抱粗的大树,树干虬结如同一条条蟒蛇缠绕在那儿。山谷里一下子来了那么多百姓,闲来无事,树上的粟子已经快被人打光了,只剩下最高处,还有一颗颗硕大的果树悬挂在枝上,沉甸甸地随着风轻轻摇晃。
折子渝站在树下,一只手搭在树干上,眺目远望,草浪连绵,却不见骏马奔来,姑娘的芳心不禁有些焦急起来。
一旁,壁宿痴痴地看着她搭在树干上的那只手,纤手肤色如上好美玉,娇嫩又如水葱,斑斓的阳光透过树叶照在那手上,白皙润泽,仿佛光滑的象牙上透出粉酥酥的红润血色。
壁宿绰号“浑身手”,做为一个神偷,他的手保养得比女人还细腻,可他还从未见过一个女子的手掌可以美到这种程度。
那纤纤素手葱白似的玉指曼妙如兰花,搭在粗大虬结如同蟒蛇般的树干上时,令他浮想翩翩,一种非常旖旎、非常销魂的联想,穿了这么久的僧衣,做了这么久的“和尚”,他突然有种想要“还俗”的冲动,而且是马上“还俗”。
一见折子渝向他望来,壁宿连忙抽回目光,满脸正气地道:“折姑娘,你一个姑娘家还要陪家人跑这么远的路、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来做事,真是不容易呀。好歹你也是折大将军的亲戚,虽说是远房亲戚吧,若是上门请托一下,寻个安稳营生,也不用你这样抛头露面啊。看你这娇滴滴水灵灵的模样,风餐露宿的怎吃得苦。”
“是啊是啊,折姑娘,我家里做的生意很大,如今家父正想把生意继续往西扩展,说不得这府谷境内也要设几家分号的。不知姑娘你的父兄都擅长些什么呀,如果你们想安定下来,待我叶家在府谷开设分号的时候,可以请他们到我叶家分号做事,看在姑娘你的面子上,本少爷一定给你的父兄安排一个既轻闲工钱又高的事儿做。”
说话的是叶之璇,他站在侧后面,正在盯着人家姑娘的腰肢看。折姑娘穿着一身玄色衣裤,玄色本不显身段,但是穿在折姑娘身上,却能隐隐看出婀娜的曲线,那腰板儿窄薄中却又不失肉感,堪可一握,圆润柔软,蛮腰中的极品啊,看得叶之璇也是食指大动。
他们两个无所事事,本来正在谷中闲逛,恰巧看到了从军营中走出来的折子渝,一见折姑娘,两人就像蜜蜂嗅到了花蜜,立即缠了上来,待问清她只是家境一般的普通人家姑娘,二人更加有了兴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位君子,不约而同地起了慕艾之心。
拆子渝常常微服出游,主动向她搭讪的纨绔子见得多了,一见这两个油头粉面的小子凑上前来,她就晓得这两人用意,但她正想了解一下这里情形,便制止了侍卫靠近,有一搭没一搭地与他们聊了起来。
此时听叶之璇卖弄家中财富,壁宿大为不爽,不屑地冷笑一声道:“你叶家不过是广原一商贾,不过在附近几座城池开了分号,却妄称西北第一车行,也不觉可笑。西北?起码这府州、麟州,就没有你叶家字号吧?”
叶之璇红了脸,愤然道:“以前是没有,不代表以后就没有,我叶家这一次慨然帮助北汉移民入府州,朝廷上必然要嘉奖的。地方上的官府,对本公子这样的义绅壮士,自然也要礼遇多多,叶家要将分号开到府州麟州来,还不是轻而易举么?”
壁宿不理他,却对折子渝故作儒雅地微笑道:“折姑娘,说起来,西北比起中原的繁华,那是大大不如的。不知道折姑娘可曾去过开封汴梁,那里才是真正的繁华世界啊。”
折子渝嫣然道:“我不曾去过开封,不过我也听说过那里的繁华,过些日子,说不定因为一桩大生意,我们家就要去开府走一趟的,到时我正好去见识见识。”
壁宿大喜,说道:“如此甚好。不瞒姑娘,小生壁宿,啊……是小生,不是小僧,这光头僧衣……这个一言难尽,回头我再与姑娘详述。呵呵……
小生现在钦差杨浩门下做事。杨钦差迁民有功,官家必有褒奖,十有八九是要到中原做官的。你看着吧,过些日子圣旨来了,杨钦差就要到汴梁领了官印赴任了,哈哈,弄得好了,就留在汴梁做官也是大有可能。如果到时姑娘恰巧到了汴梁,千万知会小生一声,小生可为姑娘向导,带姑娘你游遍开封盛景。哈哈,这个……说不定那时我也做了官了,这个是很难预料的。”
折子渝抿嘴一笑,大大方方地道:“好啊,如果你我有缘在开封相会,那我一定请你做向导,同游开封。”
叶之璇一听折姑娘这话那是属意壁宿了,不由为之大急,忙揭壁宿老底道:“折姑娘,杨钦差自军伍中立奇功,将来的前程想来也离不了一个武字。这人只会些轻巧功夫,飞檐走壁的奇巧功夫在战场上济得了甚么事,鸡鸣狗盗之辈也想做官?你别听他瞎说,就他还想做官?下辈子吧。”
壁宿反唇相讥道:“我这鸡鸣狗盗之辈难成大器,难道你这架鹰戏犬之徒反而大有前程。飞檐走壁是雕虫小技么?天下间精通此技的能有几人,你且说来听听。”
他抬头看看,傲然道:“折姑娘,你看那树巅尚有几枚粟子,待我去摘了来给你尝鲜。”
说罢壁宿纵身一跃,犹如猿猴一般蹿上树去。那棵粟树的树皮纠结虬结如同一条条缠绕在一起的蛇,但是五米以下不生枝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