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莲
他赶紧往前赶去,就见前方一处房头火势蹿起一丈五六,许多人拿着水桶木盆还在泼水,有一个人往来奔走,不断着喊着应该把周围即将烧着的房子扒倒,可惜却没有一个人理会他。
只要火还没烧到自己家头上,谁不抱着万一的希望?扒我家房子?不跟你玩命才怪。再说,组织救火的顶大就是坊正衙前一类的小吏,谁敢担这说不清道不明的责任?是以竟无一人理他。
赵匡胤沉声说道:“赵普,你去唤那坊正过来,亮明你的身份,叫他命人扒倒火源周围的房舍!”
“遵旨!”赵普立即举步向前走去,
赵匡胤又复看向那人,颔首赞许道:“此人倒是有些见识。”
那人喊得声嘶力竭,跑的精疲力尽,呼呼地喘着大气停下脚步,伸手一擦脸上汗水,登时颊上就是五道黑黑的指印。他望着大火,惋惜地叹道:“开封城里不但房舍密集,而且不用砖石陶瓦,尽用竹木建筑,这火一起,不知多少人家遭殃……”
赵匡胤这时才看清他的模样,不由讶然叫道:“杨浩!”
第六卷 软红十丈,烟火人间 第016章 艳遇
赵普贵为宰相,高高在上,这时候直接出面去号令百姓反而不成,因为没有人认得他,可是他去找那坊正,那坊正也不认得他,怎敢胡乱应命。好在这里烈焰冲天,开府封左军巡院的一位军巡判官带人经过此地,一见如此情形连忙赶了过来,他却是认得赵相公的,这一来才算替赵普解了围。
赵普如今在大宋是什么地位?皇帝所颁命令只要出了宫门,无论大小都是圣旨,不经二府加盖印章就是无效的,而赵普则不然,他下的不是圣旨,而是宰相大人的钧谕,只要他写出来,随时都可以下达,无人会不遵令而行,真比圣旨还要快捷有效,在开封城的百姓心中,当今赵相公和直管开封的南衙赵大人,影响力比高高在上的官家还要大,那坊正一听面前这人真是当朝的赵相公,慌得赶紧就地磕了个头,就爬起来号召百姓扒房子灭火。
有赵相公担着责任,再也没人迟疑了,钩锯斧杈、绳索撬木,所有能用得上的家伙什儿全用上了,不一会党进率着禁军营中大队人马赶来,这一来扒房子的速度果然快了。竹木结构的房子就是这一点好,想要烧起来容易,想要拆掉也容易,百姓、士兵一齐动手,很快在大火周围扒出一段隔离带来,这一下火势总算控制住了。
至于起火处,早已放弃泼水灭火了,只是从火势刚刚燃起的房中把人都救出来,尽量帮着抢出一些细软财物,其他的就由着它烧去了。眼见火情已得到控制,杨浩方才退出救火现场,一头汗、一身灰地坐到一棵柳树下的大石上。
这些日子,他一直韬光隐晦,安份守己地过活,他心中明白,官家因为“倒程”事件已对他起了疑心,这疑心未必会因他一番巧妙的作戏而消除。他在朝中无人,罗公明纵然有心帮他,也只能在适当的时候在某些场合敲敲边鼓,而南衙赵光义则完全没有这种忌讳。
他的人被自己排挤出来了,他焉能不怒?杨浩相信赵匡胤的心胸,却不相信赵光义也有他大哥的胸怀。记得这个宋太宗当了皇帝之后,见到百姓向他的太子欢呼都又嫉又恨,差点儿想废了太子。自己儿子的醋都吃,心胸再宽广也有限,如今自己得罪了他,他又是时常能见到皇帝的,对自己不利的话只要说上几回,可能杀身之祸就突然临头了。
杨浩无法掌握官家如今的心思,只得竭力做出一副安心定居开封的模样,只求化解官家心中的杀气。由于他本人也确实想长居开封,做个无忧无虑的太平官儿,倒不虚太多作伪的举动。如今宅子买了,家仆婢女也聘了,还张罗着买几个歌伎舞女,一副永居开封的模样。
自打到了开封,他还没有好好游逛过这个城市,如今春暖花光、阳光正好,宅子里的事安排的差不多了,朝廷上对他也一直没有什么举动,似乎官家已经淡忘了他这个人了,杨浩就像藏在洞里躲猫的耗子,总算是松了口气,想出来见识一下开封气象。
结果这一出来,恰碰上一场大火,一开始他也跟着抬水救火,可是他也没想到这火烧得这么快、这么猛、蔓延的这么迅速。在他的潜意识里对火的印象,还是那种钢筋水泥建筑下失火的情形,等他想明白其中缘由时,大火已向四下蔓延开来,任你如何扑救,只消一刻钟的功夫就能吞噬一座民居,他这才想起隔断火源。
如今大火已控制住,他才退到树旁休息。赵匡胤悄无声息地站在柳树另一侧,紧锁双眉看着火场。大火熊熊,竹木燃起“劈啪”作响,不时响起轰然一声,那是倒塌的房屋,房屋一倒,无数火星冲宵而起,蹿起七八丈高,仿佛一树烟花,然后迅速消失在空中,化成了飞舞的灰烬。
穆羽气喘吁吁地跑到杨浩的面前,方才他也受杨浩吩咐帮着救火去了,杨浩脸上只是有几道烟痕,他却除了眼仁和牙齿都是黑的,就像一个昆仑奴。他兴冲冲地道:“大人,火情控制住了。”
杨浩苦笑道:“唉!这一场火虽救得及时,至少也要有三四百户人家烧得片木不存了,火势蔓延如此迅速,许多人家因这一场火就要倾家荡产,没有亲友投靠、又无一技之长的人只怕要卖儿鬻女求条活路了……”
穆羽道:“谁让他们早不听大人良言相劝,不肯拆自家房子,结果是害人害己,也算是自作自受。好在他们最终还是听了大人的话,要不然,我看这火得烧几条巷子,梁门以北全得片瓦无存。”
杨浩摇头道:“不是听了我的话,而是听了当朝赵相公的话。”他往远处正与陆续赶来的戍城将领、南衙巡官、地方官吏们讲话的赵普,赞道:“这位赵相公刚巧经过这里,也想到了推倒房屋截住火势的法子,幸好有他在,幸好他也想到了这法子,要不然受灾的百姓至少要扩大几倍了。”
“那个官儿就是赵相公么?”穆羽也往赵普那里看了看,说道:“那就难怪了,我刚从那边过来,听他说,对伤者要尽量予以救治。对那些家产焚烧一空的人家,还有被扒倒房子的人家,朝廷都会贴补银子为他们重新建造房舍,并补助一些布匹粮食。我听着这人口气不小,就晓得是个大官儿,却不知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赵相公。”
杨浩喜道:“朝廷要救助百姓?太好了,呵呵,当然是他啦,若不是他,哪位朝廷大臣尚未请旨,就敢自作主张,立即颁布这样的抚民措施?赵相公果然是一代人杰,朝廷马上就要南征,这东京城是乱不得的,这番举措出来,就能让人心稳定下来了。嗯……朝廷贴补银子为他们建造房屋?”
“是啊,我刚才亲耳听到的。”
杨浩侧头一想,忽然道:“小羽啊,咱们家这些日子置地买房,又聘买家仆婢女,从芦州带来的钱花得可是差不多了……”
穆羽一咧嘴,露出一口小白牙道:“不碍事的,月儿那里有钱,咱们来东京城时,唐姑娘把她的私房钱都交给都交给月儿保管,说是留着给大人您用呢。”
杨浩摇头道:“不成,我现在还没娶她过门儿呢,哪能用她的钱。”
穆羽道:“嗨,那有什么啊,老爷早晚要娶唐姑娘不是。”
“那不同,”杨浩说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现在就用她的私房钱,以后我这大老爷们在她面前还能抬得起头来大声说话吗?”
赵匡胤听到这里不禁失笑,就听杨浩又道:“你听我说,赶紧回去,带几个人,把剩下的钱都捎上,去十里外的瓦坡集,但凡竹子、木料、砖头陶瓦、芦苇椽桷一类的建筑材料,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穆羽愕然道:“大人,你要扩建宅子?”
杨浩好笑地道:“扩什么宅子,你把那些材料全运到这儿来,一下子要盖三四百幢房子,整个瓦坡集的建筑材料全运来一时也嫌不够,材料一紧缺,价格必然上涨,这一进一出,咱们就能赚上一笔,手头就会宽松的多了。”
赵匡胤一听差点晕倒,这反差也太大了吧,刚刚还是忧国忧民的一代贤良,怎么一眨眼就变成一个大奸商了?
穆羽讷讷地道:“大人,赚这些难民的钱,属下觉得……觉得还不如用唐姑娘的钱呢,再说,你不是说,这竹木结构最易起火么,就算要卖,咱们何不只购砖石,让他们一劳永逸呢?”
“呆子!”杨浩在他头上敲了一记,苦笑道:“若是心想便能事成,这天下便没有什么事是难为之事了。”
他抬头看看仍是余烟袅袅的灰烬场,说道:“这钱你不赚自有人去赚,你不提价自有人提价,与其如此,为什么不赚?咱赚的又不是黑心钱,至于用砖石……你看羌人传统的发型如何?头顶光光,何等凉快,再过些天炎热起来,你劝咱汉人百姓都剃了头发,你看他们肯不肯?”
穆羽想到那种怪异的发型,忍不住笑道:“自然是不肯的,换了我我也不干。”
“这就是了,你要知道,最难改变的就是人的习惯和想法,有些事不是你觉得有利就能推行的,此地百姓惯用竹木,你费尽唇舌也没人理你。要让他们认识到用砖石的好处,就算朝廷出面,大力宣扬,最快也得用上三五七年时光,现在是不成的。
再者,此地因为砖石的用量一向很少,存货有限,一时何处去买,难道现去外地定货烧制?等到运来,已是几个月以后了。闲话少说,快去快去,你马上回府,取了银钱就去瓦坡集,若是有那心眼儿灵活的商贾也想到了这一点,咱就来不及了。”
“那大人你?”
“我自走回去便是,你身手俐索,快些赶回。”
“好,那属下去了。”穆羽应了一声,转身飞奔而去。
赵匡胤微微一笑,转身便走开了去,行出十余步远,停下脚步对一个侍卫道:“你去,告诉赵普,不必请旨,朕准了。再加上一条,救灾建居期间,运输贩卖竹木砖石建筑材料入城者,免征所有税赋。”
那个侍卫应声离去,只听轰的一声,又是一栋大屋垮塌,惹来百姓一阵惊呼,赵匡胤眉心微微一紧,暗自忖道:“今朝回去,得召集大臣好好商议一下,我开封日渐繁华,人口稠密,房舍鳞次,火灾频频发生,这火灾虽不可避免,但是怎么也要商量个办法出来,以使火灾损失减至最小才成。”
杨浩遣走了穆羽独自行去,沿着汴河渐渐到了杀猪巷附近。一路行来,只见汴河上百舸争游,船帆如云。湖船、刀鱼船、魛鱼船、落脚头船、大滩船、舫船、飞蓬船,各式各样,各具功用。像输血一样,将两浙布帛、广东珠玉、蜀中清茶、洛下黄醅、安邑之枣,江陵之橘,陈夏之漆,齐鲁之麻,姜桂藁谷,丝帛布缕,酿盐醯豉,米麦杂粮,一一输入东京……
这些气势磅礴的大船,看得杨浩心旷神怡。汴河边上还有许多商铺,贩卖的货物琳琅满目,吐蕃回鹘的皮毛犀玉,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国的牛羊,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的香料和珍珠,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丝绢、纸、书籍,应有尽有。还有一些小店正在出售小吃,熟羊头、扒羊脸、肚肺、腰子螃蟹、蛤蜊、枣砂团子、香糖果子,处处飘香。
百姓们没有因为梁门以北发生的这场大火引发骚动,到处依旧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杨浩在一处铜镜店门口偶然一顾,发现自己颊上几道黑灰,这才明白一路上总有人对他指指点点的原因,忙向汴河边上走去。
这一处地方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参差错落,雕栏画栋古雅宜人,小窗珠帘暗敛清幽,像是一片富有人家的别墅区,显得幽静了许多。那些楼阁亭院临水而建,门户开在街道一边,临水一边的多是后院门窗。
杨浩到了河边,蹲下身子洗净了脸庞,刚刚站起身来,“梆”的一声,一根短木棍便正打在他的头上。杨浩呆了一呆,仰头怒道:“是哪个不开眼的东……啊,原来是位姑娘?”
就见楼上探出半边身子,却是一个少年女子,清淡的脸儿未施妆粉,清雅妩媚,她一手撑着窗子,一头及腰的长发便如一匹乌黑发亮的缎子垂了下来,末端还挂着些晶莹的水珠,想是刚刚洗了头发。
那女孩儿见楼下站着一个年轻男子,不禁掩口笑道:“哎哟,真是对不住,奴家错手失落了窗子撑杆,公子切莫见怪”。
这少女宜喜宜嗔的一张面孔,笑起来特别好看,怒目金刚见了也要化作大慈大悲,杨浩的些许怒气也消失了,便笑道:“不碍事,不碍事,是我自已不小心,不该站到姑娘楼下”。
那少女笑道:“请公子将那撑杆儿扔上来,可好?”
“啊?好,好好。”杨浩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