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旋转在深圳的陀螺





銎岷诘囊雇恚缓罂嘉倚碌囊惶臁?br />   四个月后,记者站里走得没剩下几个人了,于是在这些情况之下,我这个编辑也改行做了业务,也不用每天去单位了。我依然每天生活在车上,先约好一个单位,然后摇晃十余分钟去拜访,到所有单位都下班的时候,我又在夜色下的车厢里摇晃到租房。
  终于有一天,我厌倦了这种生活,又一次回到了工厂,回到曾经熟悉的岗位。我那段在车上摇晃的岁月才彻底地结束了。
  第三十三章 过年不回家
  春节快到了,很多熟悉的身影突然消失于视线之外,他们纷纷踏上回乡的旅程。他们,一改往日的不事修饰,穿上新买的皮鞋和衣服,拽着沉甸甸的行李,携着亲朋好友,一身的喜气,回去过年罗!
  这时,我收到了一家杂志社的约稿信,要我给他们写一组相关的文章,于是那些年头年尾的日子我空前忙碌了起来。我去拜访了很多的人,去走访了很多的地方,去做了很多的沉思。虽然我没回家,但我要说——
  今年过年不回家,思乡情浓不打折。
  很多人回去了,然而,还有很多的人,还要留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留守在这座因为打工而来的城市,这里,虽然温暖,却很寂寞;虽然繁华,属于自己的却不多。追寻那浩浩荡荡的留守大军,叩问他们留守的理由,让我知道他们虽然春节不回家过年,却并不等于他们就不重视春节了,不重视家庭了,不重视家乡了。他们和那千千万万回家过年的人一样,他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也毫不打折。
  囊中羞涩,我才没回家过年
  阿龙是从湖南株州市来深圳打工的,他一直在厂里做IQC员,他来深圳打工已经好几年了。几年间,他结婚成家,娶了一个贤惠能干的妻子,还有了一个聪明可爱的两岁男孩,他还有一个妹妹在长沙念大学,每年都要上万块钱。以前他每年都回家过年,可是他今年却不回去了。原来是他没钱回去了。
  今年五月份的时候,工厂是淡季,没有多少订单,阿龙就特意请假回去探亲,与娇妻幼儿团聚,享尽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假期总是有限的,他很快就赶回了深圳上班。
  到了七月份的时候,他家里突然打电报来,催他回去,原来是他最敬爱的父亲突然病了倒,而且是肝硬化的中晚期。他当时就请假回去了,顾不得旅途疲惫,他连夜和妻子一起千方百计地筹到了一大笔钱,将父亲送到了省城长沙的一名知名医院里。经过几个疗程,在花去了几万块钱后,他父亲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那些日子给阿龙的感觉是在烧钱,以后的化疗也是一笔不菲的花费。幸好他父亲还享受了公费医疗,要不,他家的债务窟窿肯定会更大。
  父亲病情一稳定,阿龙就又回到了深圳上班。他那时再也不能失去一份工作了。
  如此一折腾,阿龙回来上班时,身上已经所剩无几了。
  一想到回家过年那昂贵的车费,以及因此无端增加的人情费用,一想到他妹妹在等着他的钱开学,他就知道自己是不能回去过年了。
  好在公司对员工比较关心,会组织那些没有回家的员工过集体年,不仅会有红包,而且还会有丰盛的食物,当然各种活动也少不了。阿龙看来要在公司里过一个廉价的集体年了。
  为新工作买单,我只好不回家了
  十二月底的时候,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刘江从原来的单位辞工了,这也意味着刘江突然失业了。
  那时候,就算是在深圳,要找工作也是很困难了。天气冷了,去找工作变得辛苦了,而招工的厂家也少了,招工条件也变得格外挑剔了。
  他在人才市场转悠了几天,终于有了一家纸箱厂愿意请他去做品管员。因为他以前从没在类似的工厂里做过,所以他做起事来很吃力,感觉总是焦头烂额的。可是他也知道,不管他去哪里,都会有那么一个磨合时期。更何况那时工作又是那么不好找,他咬咬牙只好坚持了下来。
  刘江也知道厂里招他进去的原因是有人要辞工回家过年。他除了努力做事外,对于回去过年,他只能奢想,虽然他身上还有些积蓄,够他回去的车费了。可是,如果他回去过年的话,那他这份工作一定就要泡汤了。
  刘江有不少老乡在附近租房,也不回去过年,他想自己可能要去老乡那里“蹭”一个年了。
  回家过年,还不如在深圳过年
  阿逸是我们同学中最先发达起来的,几年前,他就在深圳创下了一份产业,如今有几十号人为他工作,据保险估计,他也有几百万家产了。
  阿逸将父母从老家接来了深圳,过起了悠然的生活。他父母吃不惯深圳那些没有辣味的菜,于是他不时托人从家乡搜罗一些土特产过来吃,什么腊肉啊,辣椒啊,猪血丸子啊,春笋啊,野味啊,都经常可以从他家的餐桌上吃到。每次我去他家,我都可以饱餐一顿家乡味,大快朵颐。那是一种只有我们家乡才会有的辣味,一种麻丝丝的辣味,一种真正的辣味。
  阿逸的老家在山顶上,很偏僻,交通也很不方便,我问他:回去过年吗?
  阿逸摇摇头告诉我说他不准备回去过年了。在哪里过年都无所谓啦,他说他父母都在这里,要吃什么家乡味,每天都有车从家乡来,让车子带过来就行了。是的,他全家人都在这里,他的一些亲戚也都在他开的工厂里,在他住的地方,如果没有外省人,你几乎听到的全是清一色的湖南家乡口音。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也是他的一个家。
  看来,只要是家人可以团聚,过年并不一定要回到迢迢千里外的老家去,如果有能力,把父母能老家接来城市,一样可以过一个愉快的年。
  路途太遥远,要几年才回家去过一次年
  阿英是来自四川,今年三十岁了,家里有一个女儿读小学了。
  阿英来深圳打工十年了,她告诉我只回家过了两个年,一次是回去结婚,一次是回去生小孩,她生了小孩后有几年都没有出来打工。等孩子稍大,家里的开支也慢慢地多了,而且她丈夫一直在外面打工,那种两地分居的生活实在不是滋味,于是她在二十八岁“高龄”的时候又一次南下打工,来到了丈夫的身边。
  虽然她和丈夫都可以住在厂里,但他们还是省吃俭用,租了一个小小的房间。她告诉我,现在小孩懂事了,只怕小孩以后对自己有隔阂。我于是追问她,那你回去看女儿啊,她笑笑说,回四川,没那么容易,坐火车也要两天两夜,而且没一个伴,她压根儿不敢一个人回去。她丈夫的工资也不高,所以如果家里没有什么急事,她根本就不会回家过年。
  还好,她一直在外租房,有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窝。看来,她要在这里过一个简单的年绝对没有问题。也许气氛会少些,也许食物会没有那么丰盛。
  第三十四章 爱情是一件奢侈
  其实年头年尾的,当然不能写一些伤心的事情,坏了大家的心情,但我在盘点这几年的爱情时,却猛然发现爱情于我只是一件奢侈。
  下面的故事已经出现在我之前的章节里,不过,我还是觉得一个真的勇士应该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失败的爱情。
  希望普天之下的爱不遂者,与我一样可以在这新年的第一天作一种祈祷——美好的爱情请快点降临!
  自从2000年南下打工后,我一直以为爱情会很快来到我的身边,可是几年过去了,我真的发现,爱情于我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这些年,我都在一家塑胶厂从事QC工作,属于基层管理人员,老实说,那时候,我身边有很多的女孩子,可是我总觉得她们离我很远:稍微出色一些的,要么是山东啊、河北啊挺老远的,让我一开始就没信心;偶尔有一个老乡呢,也是长得对不住观众的,心里也不乐意;再说,有时碰到一个都不错的,偏偏又是半文盲一个,连个字都写不囫囵,也没什么好想的;当然也有一些办公室的文员小姐,可是她们都是眼睛瞧着天上,根本就不理人的,连多说两话都难。所有我觉得,如果想找一个老乡,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喜欢你你也喜欢她的,那真的只能看运气看缘份了。
  缘份还是让我给撞上了,那时我喜欢上了公司里一个叫美菊的女孩子,有一张菊花一样的笑脸,圆满而又生动,更有一颗菊花一样的心,朴素而又坚强。她与我不在一个部门,但这不妨碍我喜欢她。我不是一个大胆的男孩子,也不喜欢多说话,当然更不会花言巧语讨女孩子欢心了,她也喜欢我的吧,只是,后来,也许是她没看到我表白,失望了吧,她很快就辞工走了。后来我打听到了她的新厂,就去看她,没想到她那时已经有男友了。现在她又换地方了,她和男友分了手,一个人去了苏州,我还和她相约上了一个晚上的通宵,时间让我们成熟了许多,可也让我们学会了回避那个敏感的字眼和一些敏感的话题。没有许爱幸福的能力,我真的不愿轻易地说些什么,我想她也是的吧!
  其间,我也与一个湖北的女孩子谈过一场恋爱,终因爱非所喜,兴趣不同,不是相伴人间烟火的选择,所以时间不长就分了手,这对我来说,又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打击。
  现在我从工厂里出来了,虽然可以碰到很多女孩子,却很难交到一个特别知心的女孩子,爱情无疑又开了一次倒车。
  爱情,对那些对理想爱情满怀憧憬的打工者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第三十五章 授人写作
  听说人们都有一种这样的心理,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因为你当了老师,意味着你得到了一种尊重,得到了承认,你的能力得到了发挥。
  我也意外地做了一回老师。
  在杂志社的那些日子,有一个长相很秀美的女孩老是向我请教定作的诀窍。她叫许嘉思,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也是一个好看的人。她长相很清秀,一头披肩的秀发,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她总喜欢将它解放出来,那时我们只觉眼前一亮,一缕黑色的瀑布刹时就在眼前生动地泼散开来。
  她是福建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学的是影视摄影,她出来前在家乡的电台工作,因为男友在深圳发展,为了爱情,她一咬牙,就来了深圳。要不,也许我们永远没有机会相识吧。
  她是一个很有素质的女孩子,她对我说,她真的想把文章写好,要在新闻行业做出一些自己的事情。
  我和她讲了我自己的经历,鼓励她,继续努力,很真诚的。
  这些年来,我在不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林林总总也有近五十篇吧。虽然离作家还很远,但在很多同学和同事的眼里,他们早就把我当个才子对待了,他们看了我发表的那些文章,也多是赞许有嘉。时间一长,我在心里也就以才子自许了。
  前些日子,《南叶》杂志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出来,寄给了我一本样刊。和以前一样,那本杂志很快在我的同事中传读开了。一位小女孩对我说:“说老实话,你的文章有一些语句写得不够通顺耶,这上一句和下一句间,好像不够连贯!到底为什么我也说不上,只是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哦”,我一下子愣住了,说实在的,我想不到这个小女孩会提出如此中肯的意见来。我仔细地品读了几遍,还真的发现有几个不完美的地方。记得那次我写这篇文章时才花了一个小时,后来还向人吹嘘自己效率之高,实际上,时间仓促,这篇文章肯定是缺乏精雕细琢的。
  这让想起了唐代与李杜齐名的诗人白居易的一个小故事,听说,白居易经常将自己写好的文章读给那些普通的乡井市民们听,并且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尊称他们为“一字之师”。由此可见,白居易对待他的作品是非常认真的,难怪千载之下,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诗歌依然是诗中瑰宝,非常耐读。
  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先生年轻时生活非常困窘,所以那时候他写的作品多是为了应付文债,虽然也属上乘,但怎么看,都比不上他后来的一些作品。
  成功,其实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像白居易,像古龙,当他们认真地去对待自己的作品了,用心地去写了,用心去改了,精益求精,精品自然也就创作出来了。这也符合这样的一个观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文章写好了,往好里说,它是一块璞玉,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精心雕琢,它才可能变成让世人叹为观止的宝璧。
  对于她,我只是鼓励她多看,多写,先模仿,再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后来她还是走了,也许是因为生存的缘故,她进了一家商场,一个月站二十六天柜台,十千四,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