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红年代
回头再看那些伙计们,原本整齐的队伍此时已经七零八落,如同羊屎蛋一般散落在山间,一个个穿着色彩斑斓登山服的小伙子气喘如牛,手脚并用的爬着,最先上来的是卓力和贝小帅,这俩伙计是练八极拳的,每天都坚持锻炼,但还是比不上老程头和刘子光的速度。
“哎哟不行了,腿要断了。”贝小帅一屁股坐在地上,拿出真空水壶猛喝几口,旁边卓力也好不到哪里去,揉着腰说:“我腿不疼,腰酸。”
“你丫酒色过度,不腰酸才怪。”贝小帅说道。
卓力大怒,想过来打贝小帅,但实在累得不想动,只能用眼神威胁了他一番。
山腰附近艰难跋涉的众人用了二十分钟才陆续抵达,最后到的是周文,他是被两个朋友给扶上来了,脸色惨白,小腿肚子都转筋了,吃了两块巧克力,喝了几口热水才缓过劲来。
“老爷子,野猪峪还有多远啊、”周局长哭丧着脸问道。
“过了桥,再翻两座山就到了。”老程头手扶钢叉,指着远处雾蒙蒙的大山说道。
众人叫苦不迭,都说上了刘哥的大当了,这哪是野营春游啊,分明是军训受罪来了。
“老爷子,高乡长说有狼,有熊瞎子,我们咋没看见呢?”贝小帅仰着脸问道。
“呵呵,就算有狼,看见咱们这么多人也躲起来了。”老程头说道。
“他们是闻到俺太爷爷的味儿了,望风而逃。”毛孩拍马屁道,还很恰当的使用了一个成语。
众人哈哈大笑,热闹的气氛冲淡了旅途的疲劳,十分钟后,大家补充完能量继续上路,峰回路转,呈现在眼前的是一道天堑,深不可测的峡谷横在两座大山之间,云雾就在脚下飘浮,一道铁索桥连在两座山之间,桥上的木板子已经缺失很多,山风一吹,铁索桥随风摇晃,众人的心也都摇晃起来。
“刘哥,咱要过这桥?”有人问道。
“这不是玩命么?”
“作死啊?”
贝小帅捡起一块山石丢下去,半天也听不到声音,这幽深的峡谷,恐怕有几百丈深吧。
看到众人一副惊悚的样子,毛孩吸了吸鼻涕不屑的说:“俺上学的时候,每天都从这桥上过呢。乡里邮递员送信的时候,不光人过去,自行车也顺带着扛过去哩,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吓人。”
众人瞠目结舌,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过!”卓力一甩烟头站了起来,骂道:“谁不敢过以后别说认识我。”
“我也过!”贝小帅不甘示弱道。
毛孩一马当先,给他们做示范,手扶着铁索,脚不停步的走了过去,众人一看,挺简单的嘛,比走钢丝容易多了。
于是他们拿出登山用的绳索和挂钩,系上保险带,蹲着身子往前走,走走停停,如履薄冰,卓力第一个走了过去,然后是贝小帅,过去之后在对面大声鼓励这边的人:“快点过来,容易得很。”
又是几个人爬了过去,最后只剩下老程头、刘子光、周文。
周文吓得直哆嗦,说什么也不敢过,最后是老程头和刘子光一左一右扶着他走过了桥,正好一阵山风吹过,铁索随风摆动,周文吓得尖叫起来,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一踏上对岸的土地,周文的脚都软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嘴里咕哝着:“妈呀,太吓人了。”
更让他害怕的还在后头,桥头有一块不起眼的石碑,上面篆刻着一行小字:“民国二十八年建,捐资建桥人 XXX XXX”估计都是当地的太平绅士,小地主之类。
“天哪,这桥七十多年了!”周文惊叹道,众人看到石碑上的字,也是心有余悸,这桥虽然坚固,但毕竟年头久远,万一有个闪失可就粉身碎骨了。
过了这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铁索桥,前面的路就好走多了,至少心理上是这样,连续翻了两座山头之后,野猪峪终于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个位于山窝中的自然村,放眼望去,炊烟袅袅,四五十户人家的草房错落有致,枝头杜鹃在鸣叫,山坡上野花烂漫,一派与世无争的山村田园风光。
“这就是俺家,野猪峪。”毛孩说完,撒开脚步往村里跑,一边跑一边喊道:“娘,我回来了!”
一只体型硕大的灰狗从村里冲出来,扑在毛孩身上又是舔又是闻的,村民们也三三两两走出来,望着这帮外来的陌生人。
山民们极其热情,把客人们让到自家屋里,烧水劈柴,杀鸡宰羊准备做饭,村里有头有脸的男人陪着客人在屋里说话,孩子们和狗在院子里聚集着,不时探头探脑,女人们则忙着烧锅炒菜,村里热火朝天,喜气洋洋。
野猪峪很穷,穷的超乎想象,除了村里有一部电话机,一台收音机之外就没有电器了,照明用油灯,烧锅取暖用柴火,房子是山石砌成,茅草顶上压着石头,屋里家徒四壁,所有的家当拿出去都换不了几十块钱。
唯一吸引眼球的是毛孩家墙上的奖状,从四十年代的边区政府发放的民兵模仿到六十年代的大比武,九十年代的二等功,程家祖孙三代的荣誉都挂在墙上。
毛孩的母亲、祖母住在家里,太爷爷则带着狗住在远处山上的窝棚里,趁着做饭的空当,刘子光提出要去参观老人的窝棚,老程头欣然同意,带着他来到半山腰,一座窝棚搭在树上,绳梯软软的垂下来,树下有个火塘,灰烬已经冷了,支架上悬着一顶日式90钢盔,上面的黄色五星已经褪色了。
刘子光不禁唏嘘:“村里人靠什么生活啊?”
“种苞谷,养鸡,养羊啥的。”
“山上地少,开荒不易,下趟山要走几十里山路,还要过那么危险的铁索桥,娃们上学咋办?万一村里有病人咋办?依我说不如搬家走人,进城享福去。”
老程头叹口气,点燃烟袋说:“话是这个理,可是俺走不开啊。”
“为啥走不开?”
老程头一指不远处的一座坟包说:“俺要给赵司令守灵啊。”
坟包前,赫然跪着一具用铁丝缠绕的骷髅,白森森的挺渗人。
第五季 第041章 赵司令
坟墓修的很规整,下面一圈用山石砌成,上面的土很新,一根杂草也没有,周围几丈内都打扫的很干净,坟前一座石碑,上刻一行苍劲有力的大字:抗日救国军司令赵子铭之墓。
而那具跪在坟前的骷髅,经历数十年风吹雨打已经变成了灰黄色,能清晰看出脖颈处的骨头断过,后来又用铁丝捆扎上的,骷髅身形不高,不到一米六的样子,说不定是个日本人。
刘子光问道:“老爷子,这个赵子铭是什么人?姓国还是姓共?”
老程头说:“说来话长了,1937年,鬼子进了中原,先打卢沟桥,后进的山海关,咱们南泰县城的国军一枪未放就撒丫子跑了,鬼子兵占了南泰,驻扎了一个小队的人马,镇着四乡八县的百姓,咱中国人也有不愿做亡国奴的烈性汉子,赵司令拉起队伍,连夜端了鬼子的炮楼,砍了十八个脑壳,缴了一挺歪把子,从此竖起咱南泰抗日救国军的大旗,有人说他姓国,有人说他姓共,咱老百姓也闹不清楚那些道道,只知道赵司令的队伍是打鬼子的好汉!”
老人提起当年,一脸的感慨,仿佛无限往事涌上心头,刘子光肃然起敬,点了三支烟摆在坟头前,又恭恭敬敬鞠了三个躬。
“老爷子,您认识赵司令?”
老程头一拍大腿:“不光认识,俺还是赵司令的警卫员哩,那年俺正好十六岁,跟俺爹在山里当猎户,俺爹和赵司令一见如故,拜了把子,后来俺爹和鬼子干仗的时候牺牲了,把俺托付给赵司令当了警卫员。”
“那后来呢,赵司令怎么牺牲的?”
老程头已经抽完了一袋烟,将烟锅子在鞋底磕一磕,正要打开话匣子,村子方向传来喊声:“太爷爷,刘叔,吃饭了!”
“走,回头得空给你再说赵司令的故事。”老人起身,健步回村。
酒宴已经摆好,粗笨的木头桌子就摆在院子里,篝火上架着半扇野猪,猪毛已经褪掉,皮上刷了一层野蜂蜜,用果树木头一烤,焦黄喷香,还有野兔子和野山…鸡,农家自酿的包谷酒,琳琅满目摆了一桌子。
山里淳朴的男人们憨笑着,邀请城里的贵客们入席,大家欢聚一堂,放量猛喝包谷酒,大块的野猪肉用刀子剁成一条条的,手抓着直接啃,吃的满嘴流油,那个爽劲就别提了。
贝小帅喝的醉醺醺的,看到院子外面围了一群狗,便拿起一块野猪肉抛出去,狗群一阵骚动,但是无一敢动,因为门口趴着的正是毛孩家的大灰,这条狗站起来足够一人高,看品种似乎不是中华田园犬,而是纯种的狼狗。
大灰俨然是村中群狗的领袖,它不动,谁也不敢动,而大灰居然动抛到身边香喷喷的野猪肉连闻也不闻,一副傲然的样子。
“有性格,我喜欢!”贝小帅晃晃悠悠站起来想去摸摸大灰的脑袋,却被毛孩制止了:“可不敢摸它!”
“咋地,这狗这么凶?”贝小帅一脸的不在乎,继续晃着步子往前走,而此时大灰已经感觉到他的歹意,一双绿莹莹的眼睛狠狠的盯了过来。
“大灰不是狗,是狼!”毛孩一句话把贝小帅的酒劲都吓醒了一半,居然是条狼!怪不得眼神那么凶悍。
“毛孩你家真牛逼,弄条狼当看家狗,太奢侈了吧!”贝小帅伸出两手示意自己毫无敌意,倒退着走了回来,不忘向毛孩调侃。
“是太爷爷捡来的狼崽子,我从小喂大的,村里狗都怕它,还有,它不是看家的,是太爷爷打猎的帮手。”毛孩很认真的解释道。
“这么说,野兔子啥的都是它抓的?”贝小帅问道。
“差不离吧,太爷爷身子骨不如以前了,要搁以前,对付个把野猪不成问题,现在得靠大灰帮忙了,对不?太爷爷。”
听到曾孙子的询问,老程头哈哈一笑说:“俺是老了,不过对付个把野猪还不在话下。”
刘子光问道:“您老真的就靠钢叉猎野猪么?”
老程头说:“那还有假,以前用枪的时候打得还多些,后来枪被乡政府缴了,就只有挖陷坑,用钢叉了。”
众人汗颜,野猪可不像饲养场的大肥猪那样憨态可掬,而是异常彪悍,浑身上下没有一丝赘肉,通体刚硬的黑鬃毛,满嘴獠牙,没事还喜欢在松树上蹭,弄一身松油干结之后就是天然铠甲,这种既凶狠又狡猾的猎物甚至比老虎还要危险,而老程头一个八十多岁的古稀老人,居然用冷兵器就能猎取,这简直就是神话!
“您老以前用什么枪?”刘子光问道。
“那可多了,跟俺爹学打猎的时候用土炮,后来跟了赵司令,发了俺一支汉阳造,好家伙,那枪膛线都平了,子弹横着出来的,俺使不惯,就自己缴了一支三八大盖子,那家伙是真好使,五百步之内,指哪打哪,小日本的人矮,枪可高,加上刺刀比我个头都高,拼起刺刀来老厉害了,咱们游击队员三五个都干不过他们一个人。”老程头比划着,不知不觉就讲起来过去的故事。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插嘴问上一两句,刘子光想到看过的一些杂志上介绍三八式步枪的文章,便问道:“听说三八枪威力小,打中了就是贯通伤,躺上十天半个月就好,是真的么?”
“贯通伤?”老程头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说道:“这话对,也不对,要是离近挨一枪,那就是一个透明小窟窿,养个把月就能长好,要是隔几百丈挨一枪,神仙都救不活你,你知道咋回事?那子弹进肉就滚,小眼进去,碗口大的窟窿出去,不死都怪了。”
刘子光若有所思,理解了老程头的意思,三八枪用的子弹口径小,初速快,弹道过于稳定,近距离命中不会产生翻滚,距离远了子弹飞行不稳,遇到目标会横飞,所以造成的伤害更大,杂志上说的三八枪不如国军的中正式,大概是以讹传讹吧。
老程头喝了几碗包谷酒,谈兴大发,开始讲述赵司令杀鬼子的故事,他一指刘子光说:“赵司令当年就和你差不多的年纪,别两把盒子枪,准星都是挫掉的,那枪法真是没话说,天上的麻雀一扬手就揍下来,隔二十步远,能把子弹打到弹壳里去,鬼子看见他的旗号就怕,伪军听到他的名字就跑,他敢大白天一个人进县城喝酒,鬼子炮楼底下听戏。”
“那后来……”刘子光欲言又止。
老程头叹口气:“唉,赵司令是赵云转世,上千鬼子兵的包围圈里都能杀个七进七出,也架不住叛徒出卖啊,鬼子出了一万块大洋的赏格买赵司令的人头,就有那丧良心的汉奸把他卖了,那一天赵司令进城剃头,头发被剃头匠绑在椅子上,又拿石灰粉来蒙他的眼,可怜一条好汉啊,就这样还杀了十几个伪军,最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