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大神进化论
“云想真。”主神的语气颇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
“那是谁?”明夕玦迅速回忆相关小说,最后创出了一个名字,“就是那个慈航静斋有史以来第一个修炼撒手法成功的人,说到这个,主神,我问一下,所谓的死关和撒手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主神疑惑:“不就是慈航静斋最强和第二强的武功么?”
“我记得,《大唐双龙传》到了最后,师妃暄剑心通明的破绽也没有了吧?不是说剑心通明圆满就能看到剑典最后一页修炼死关吗?为什么《覆雨翻云》里面,秦梦瑶说在她之前只有创派祖师地尼成功过?还有,撒手法到底是基于剑典的武功,还是别的武功?”明夕玦对此已经不解很久了,作者的BUG,他很想看看这个世界怎么圆。
主神立刻回答:“虽然基于剑典,可撒手法放弃了用剑,按道理说比剑典次一等,但经过慈航静斋这么多年的完善,论威力实则各有千秋。”
“那我可不可以这样猜测,云想真是慈航静斋这一代的斋主,两个徒弟,修行撒手法的言静庵和修行剑典的梵清惠,言静庵无论武功、容貌还是人格魅力都强于梵清惠,而且和云想真修炼一样的武功,云想真未免会有偏颇,所以慈航静斋日后的斋主便是言静庵?”
“未来的事情,谁也不知道。”主神平静的回答。
明夕玦虽然没说什么,但他已经认定这个答案,言静庵可比梵清惠难对付多了,看来日后还有得磨,不过……他突然很想给远在蒙古的庞斑烧三炷香。
庞斑啊庞斑,虽然蒙赤行云游天下体悟人生去了,再也不管事,但你的祖师向雨田还活着,虽然你不知道他的存在,可他却经常关注你,日后你为言静庵放弃天下二十年,向雨田会有什么反应……提前为你默哀吧!
明夕玦回到长公主府,杨丽华正好在找他,见到儿子,她露出温柔的神情,拉着明夕玦坐在她身边,问:“阿摩来找我,说是想带你参加伐陈之战,你想去吗?”
“娘亲,我……”明夕玦看见杨丽华眼中的期盼,只觉得喉咙被堵住一半,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个要求本来就是他对杨广提的,毕竟伐陈之战牵动各方势力博弈,他必须帮杨广在此战中谋取最大利益,这也是推杨广上位的重要步骤,而且他还要打探一下江南的情形。
明夕玦有无数条理由,每一条听起来都非常重要,似乎他不去就是天理不容,但面对杨丽华,他无从开口。
宇文娥英已经出嫁,杨丽华便将心思全部放在明夕玦身上,恨不得明夕玦日日在眼前才好,就算他是纨绔子弟也没关系,她能让儿子过得很好,为什幺要去战场?虽然她也知道,明夕玦必定跟着杨广,被重重保护,而且明夕玦是神仙转世,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她还是不想。
在她眼里,明夕玦只是她的儿子,仅此而已。
看见明夕玦久久没有说话,杨丽华微微一笑,神色温柔至极:“我知道你想去,所以我已经答应阿摩了。”
“答应?”明夕玦有些不可置信,杨丽华看见他这个样子,想到杨广当时的表情,便笑了起来:“是啊,你们放心地去,我会帮你们的。”
明夕玦听见杨丽华这样说,顿时有些着急,他立刻道:“娘亲,您千万不要……”
杨丽华摆摆手,柔声道:“我知道你是担心我的安全,但你不要忘记,你的父亲再怎么不着调,再怎么令人讨厌,他也是皇帝,有无数女人会为他争风吃醋。他立了五个皇后,我虽然是他的正妻,却不是出身最高的那个,父母都指望着我地位稳固,才好名正言顺的揽权。你父亲做事由着性子来,就算是皇后,废立都是一句话的事情,我能安安稳稳的坐在这位置上这么多年,得到所有人的敬重,怎么会没有一点手段?”
“但……”杨丽华虽然这样说,明夕玦还是觉得夺嫡之事太危险了,不应该让母亲卷进去。
“我的妹妹们挑衅讥讽我,我一句话都不说,你认为我懦弱?不,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若经常和他们吵,只会消磨父母对我仅有的感情,我不像她们有夫家支撑,我所能依仗的,无非是父亲的内疚而已。她们于是咄咄逼人,父母就会对我越愧疚,因为她们现在敢这样对我说话,都是建立在我的血泪之上。”
杨丽华缓缓的说,“你跟随阿摩征战,母后一定会将我接到宫里去住,云昭训的心腹就是我的人,设计她还不容易?我在后宫挣扎多年,哪怕是最细微的表情、最微小的动作乃至说话的语调,都符合场景恰到好处。看似劝慰实则煽风点火,不着痕迹的上眼药……这些事情对我来说犹如本能,甚至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真情还是伪装,就算时候回想,也没人能挑出我一丝一毫的错误,父皇母后只会觉得我宽容大度。我住在宫中,有足够的机会让父皇母后厌恶太子,不是吗?”
明夕玦默默地别过脸去。
慈航静斋算什么?阴葵派算什么?她们有容貌优化气质加成,青年才俊随便挑,就算感情失败也没关系,人家还有候补成员以及更高追求,哪像宫中的女人,无论皇帝是俊杰还是人渣,她们都得百般迎奉千般讨好,一旦输了,轻则冷宫枯寂,重则性命不保,岂能不手段尽出?如果杨丽华容貌气质再出众一点,让她与祝玉妍、言静庵抢一个男人,虽然一开始可能会输,但最后一定是完胜啊!
他错了,他不该小看杨丽华的,能在宫斗中胜利的女人就是神啊!
第十章
建康,陈国皇宫。
“你最近心情不怎幺好。”明夕玦神色平静无波。
“阿拓、世钜,你们明知道我在烦什么,却只是在旁边看戏,未免也太没义气了吧?”杨广抚额,很是郁闷。
现在的杨广还是那个有雄心壮志的晋王,所以他在伐陈之战中表现得非常有气度。他深知自己虽有军事天赋,却远不如征战沙场的老将,所以对战局不怎么干涉,而是一心抓纪律,以致隋军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隋朝军纪严明,又有名将统兵,他们一举突破长江天堑,灭亡陈国,统一战乱数百年的中原大地。杨广又要求,隋军所到之处,对陈朝府库资财一无所取,更让百姓对他赞誉一片。
正因为如此,杨坚产生了忧虑,他倒没像李渊那样,防儿子跟防贼似的,这一点杨坚做的比较好,当然也可能是杨广伪装出色。杨坚只是认为,杨广作为弟弟,名声盖过了太子实在不利于国家,所以他就想到,自己的三儿子秦王杨俊不也在此次战争中打酱油吗?就让杨俊将和氏璧护送回大兴城,抬高杨俊的声望,不让杨广独揽全功。
关于这一点,明夕玦很想吐槽,杨坚你到底有多么看不起杨俊啊?你是觉得他永远蹦跶不起来,才对他这么放心幺?你让太子来将和氏璧带走,效果都好过让杨俊送和氏璧回去啊。
平白无故被分去功劳,杨广极为不高兴,但石之轩显然有不同的看法。
“秦王护送和氏璧,实乃天大的好事。”石之轩唇角微微上扬,他是魔门花间派掌门,邪帝向雨田又算他半个师父,和慈航静斋势不两立,所以他说起话来毫不留情,“当今圣上对佛教观感不好,慈航静斋怎会让大隋安稳?他们定要抢走和氏璧秦王护送和氏璧,自然会万劫不复,障碍又少了一个。若是和氏璧在阿英你手里,除非……”他目光在明夕玦身上转了一圈,才说,“和氏璧暂且寄放在慈航静斋,等日后国泰民安,我们再将此事揭露,她们就只有身败名裂一条路。”
明夕玦觉得很奇怪,历史上隋朝皇室成员都是佛教徒,大力弘扬佛教,结果在这个世界,杨坚对宗教的观感却不怎么好,杨广自然也不喜欢这些。话又说回来,如果杨广是虔诚的佛教徒,心性就根本不适合练道心种魔大法,向雨田也不会收他为徒。
对于这个乱七八糟的世界,明夕玦已经无力深究了,反正这一家子不信佛对他更好,那就这样吧。
杨广生性多疑,就算早早投效他的宇文述,他都暗自防备着,唯独明夕玦和石之轩例外。明夕玦是仙人转世,不会栈恋皇位;石之轩是杨广唯一的朋友,两个人又相当于同门师兄弟,还没有利益冲突,关系自然极好,这一点从他们对彼此的称呼就能看出来,“世钜”“阿英”,都是直呼名字。
“慈航静斋?”杨广听见石之轩这样说,虽然笑容依旧温和俊美,却透着讥诮的意味,“她们的确了不起,梵清惠才刚入世,就成了宁道奇的红颜知己,宁道奇都可以当梵清惠的爷爷……杨俊本来就信佛,见到她立刻惊为天人,神魂颠倒。说起来也要谢谢阿拓你,若非你用特殊的手法掩盖我的气息,梵清惠定会发现我修行魔功。”
石之轩的师傅是慕清流,平日接触的又是向雨田、令东来这等绝世人物,他本身又极为出众,自然眼界极高。若说他原本对“中原散人”宁道奇还有几分好奇,现在就只剩下不以为然,真正的高手都是心性坚定至极,一心追求天道的,宁道奇修为到了这等层次,还会被女色所惑,怎能让石之轩看得起?
对于政治斗争,石之轩向来敏感,所以他冷冷地说:“不过是老一套罢了,阿英你没有对她们言听计从,她们眼见控制不了你,就要扶植一个代表来和你斗,她们只是要保证自己的地位,哪会真的管天下苍生的死活?虽然花间派也没资格这样说,但我比她更坦荡。”
明夕玦虽然觉得石之轩的观点有些偏激,却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很对,如果慈航静斋真的一心为民,就应该什么都不做,任由隋朝得到和氏璧,毕竟“得和氏璧者得天下”这句话已经流传很久,隋朝大一统也能让全国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只因为杨坚不喜欢佛教,她们就要用手段夺取和氏璧,然后暗地里宣扬隋朝并非天命所归,否则为什幺没在陈国找到和氏璧?这无疑是给隋朝种下隐患,方便她们日后行事,这种做法真的是为了苍生吗?
杨广听见石之轩这样说,微微扬眉:“扶植代表?他们扶植谁都没用,不可能有人比我优秀。”
“你这话说的太满了。”明夕玦发现杨广经过此次胜利之后,自信心爆棚,立刻打击他,“你面对的困难多着呢,眼前就有一点,江南世家和山东世家自负是纯正汉人,看不起关陇世家,说他们是胡汉咋种,暗地里动的手脚肯定不少,更不要说还有在江南根深蒂固的佛教。如果你不能好好解决此事,定会有人以此攻击你,甚至夸大此事,妄图抹去你的功绩,你可有想好对策?”
杨广早就将这些问题翻来覆去想过很多遍,闻言立刻说:“我打算先去拜访茅山宗掌教王远知道长,茅山宗乃天下道教之首,上一任掌教陶弘景还被封为‘山中宰相’,在江南世家极有影响力。若是我能得到茅山宗的支持,江南世家也会掂量掂量;我未来的正妃萧氏是后梁明帝的女儿,这又拉近了我和他们的关系。我这些天也钻研了多本佛经,只要我表现出对佛学和儒学的热心,接见几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儒,和他们辩论以此,不仅可以让南朝人民接纳我大隋,也会让民众更加爱戴我。”
想到世家大族,明夕玦就心生厌恶,李唐为了争夺天下,居然引突厥兵入关,让突厥人肆意践踏百姓,在他们眼里,世家的利益重于国家的利益,百姓更算不得什么。这毫无疑问是“汉奸”,之所以没落个“汉奸”的名声,只能说李唐得了江山,没人敢这样写,在明夕玦看来,就算皇帝再昏庸,世道再乱,内部解决就好,怎能引外敌进入?外族根本不会把你们当人啊,历史上这么多惨痛教训还不够吗?
对唐太宗李世民,明夕玦感觉也很复杂,他承认,李世民是明君,将天下治理的很好,但李世民也是史上第一个亲自修改史书的皇帝,他的举动让史官从此不再纯粹。而且,太宗和魏征的君臣相得引为美谈,流传千古,谁知道魏征死后,李世民就砸了魏征的墓碑?对于这位皇帝,明夕玦顶多打六分,不过明夕玦向来客观,现在他对李世民评价都来源于史书,真正如何还是要等日后见了再说。
对唐太宗李世民,明夕玦感觉也很复杂,他承认,李世民是明君,将天下治理的很好,但李世民也是史上第一个亲自修改史书的皇帝,他的举动让史官从此不再纯粹。而且,太宗和魏征的君臣相得引为美谈,流传千古,谁知道魏征死后,李世民就砸了魏征的墓碑?对于这位皇帝,明夕玦顶多打六分,不过明夕玦向来客观,现在他对李世民评价都来源于史书,真正如何还是要等日后见了再说。
“茅山宗王远知?”石之轩沉吟片刻,也觉得这是极好的选择,不过他还是提出了两点,“楼观派是天下有数的道家大宗,他们的分支全真教在江湖也很有威望,同样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