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传古奇术
不过笑归笑,笑完後吴姨说了句认真话:「刚才那虫子落了小古一脸还真别大意了,如果这虫子真有什麽剧毒,我们还是早点想想办法的好。」
众人纷纷赞同,古傲真有点感动的样子。
小叶见古傲关键时刻又不出声了,心里又急又气,斥道:「到底哪里不舒服,你倒是快说啊!」
她却不知道,古傲此刻非但不是不舒服,而是舒服得很呢!他当然无从开口。
正僵著,拿著人参匣子的小闯又有了新发现,「咦」了一声,从匣子盖内侧抽出一张似乎经过什麽药物特殊处理的折叠软纸:「这是什麽?」
古傲眼尖,一下认出这是一张非同寻常的宣纸。
宣纸原产地为安徽泾县境内的丘陵山区,泾县古时属於宣州府,现属於宣州市管辖,因此称为「宣纸」。
宣纸品质纯白细密,柔软均匀,棉韧而坚,光而不滑,透而弥光,色泽不变,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损,耐老化,防虫防蛀,故有「千年寿纸」的美称。
宣纸又大致可分生宣和熟宣两大类,生宣纸吸水性强,多用於写意画;熟宣纸吸水性弱,多用於工笔画和记录书文。
小闯抽出的这张宣纸就是熟宣,但在古傲眼里,它的非比寻常处还不只於此。
看那纸张的特殊质地,必是澄心堂纸,为南唐李後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牋。
此纸的另一个特异处,就是纸张沿边四周的淡淡浅黄色,一定是为了防止虫蛀,用了什麽特殊药水浸泡过的。
保存好的普通宣纸已经可以千年不腐了,这质为极品的澄心堂纸再经过药水的特殊处理,相信即便常处潮湿之室,亦能保证千年不腐。
不用说,在此地室中连这薄薄的一张古宣都是难得的绝品。
宣纸被小心翼翼的打开,上面竟然写满了蝇头小楷,字迹工整,让人一目了然。
上面的字体完全是繁体字,又以古文的句子叙事,小闯念了几句就念不下去了。
这对堪称专家的古傲实在容易不过了,小心接过来就念了下去,满嘴的之乎者也津津有味,却忘记了周围几人对生涩古文的理解障碍,被梁库骂了一句才意识过来,转而用白话文继续念了下去。
念到一半的时候,包括朝歌在内的所有人都被深深吸引住。
这篇文字无比详细的记录了匣中人参的产地来历,以及有趣的相关逸事,大致全文是这样的:
「此匣中人参重八两三钱,长两又三寸,色白浅黄,根须如升,长白山中三百年才出一支,因其形状酷似仙女飞天,故名玄女飞升。
「据考证,此参准确出土日期为明洪武辛酉年癸亥月壬子日庚申时,五行金水双清仙风洒然。
「更可贵的是,出土所在方位的风水古树环抱,陵坡起伏朝阳,正是秀中含奇的宝穴,无论从时辰和风水都占了个「清」字,与其仙女飞升的形状相得益彰,可谓难得之极。
「唯一缺憾的是,发现和最初挖出此参的人为一形骨颇陋的老参农,在时间方位启封三项重要参标上差了一项,致使此参奇字有馀而清气不足。
「如果启封之人换作一个骨相稍清的处男,那此参将是万中无一的奇宝之物。
「不过得以补足的是,此参出世後虽在达观贵人、将相王侯中多经辗转,但最终因缘巧合被一名道人收得,藏於道观福地,薰染道家仙气多载。
「直到被炼烟氏所得时,其形状竟然更具玄女飞天之势,故被祖师收藏,录入族谱宝药篇中,以备长生之用。」
记载念完,众人不禁啧啧称奇,古傲更是两眼发直,喉中乾燥。
眼前这支人参不但药用价值不可估算,其久远年代、奇异背景以及浑然天成的形状,在考古的价值上更是难以估量。
更要命的是,此参保存几百年质鲜不变,又出自神秘的古老炼烟家族,具足了炒作卖点,这一曝光,那还不得震惊全国……不,一定震惊全世界!嘿嘿,到时候他古傲那可是他妈的风光到天了。
想到高潮处,古傲咕咚一声咽了一大口口水,手中的纸片抖得哗哗作响。
梁库看见古傲这副德性,急忙用力握住古傲抖个不停的双手,再让小闯把那张写满蝇头小楷的熟宣古纸抢下来,又喊蝎子眼帮忙四处找找有没有绳子,他怀疑古傲很可能是虫毒发作或是因过度刺激犯起了羊癫疯。
古傲一见小闯把手中的熟宣古纸给拿走就更急了,死命的想挣脱梁库。
结果反而使梁库更深深认为古傲犯病发疯了,最後乾脆把古傲的裤带给解了下来,把他绑住扔在一边,任他如何声嘶力竭的乾嚎也不加理会,极专注的投入到众人对奇参的啧啧称奇之中。
要说对此参的好奇程度最高的还不能算是古傲,而要数一向处惊不乱、八风吹不倒的朝歌。
让朝歌好奇吃惊的,并不全是此参的飞升外形,也不是它的传奇经历,而是记载如此之详的细节。
熟宣古纸中不但记录了此参的出土年代,而且竟然像人的八字一样,无比精确的记录了它的出土五行天干地支,还有它的方位风水。
从难度上讲,把一支参的来历调查如此清楚,恐怕要远远超过得到此参。而这样做,炼烟氏族又是为了什麽呢?
显然从记录中可以看出,炼烟氏收藏此参并不像是简单的敛财宝物而已,因为在记录的最後有这样一句:以备长生之用。
难道炼烟氏想要把它炼作长生之药?
那这里的数目如此之多的金银财宝,又做何解释?
朝歌在省考古院翻阅古籍资料的时候,了解了一点有关方士长生之类的知识,古代那些孜孜以求长生不老的方外之士,大多淡薄名利,隐居深山老林,饮泉水,炼丹药,鄙视世俗中的富贵。
当然也不乏贪心之辈,既想求长生之道,又贪恋人间富贵的,但大多碌碌无为,沦落成骗术之徒。
但眼看炼烟氏的深远历史,以及诸多祖师的神奇外传,至少在最初的时候炼烟氏并不是俗中之人,且其发展源头又来自丹术中的外丹派,祈求长生的目的并非不是没有。
可如果真是这样,有一点就有些奇怪了。
既然是为了炼就长生不老药,为何一直等到氏族衰落了,这里的宝藏也不曾开启过?是他们来不及开启,还是有其他内因?
而且,还费尽周折的把诸多宝物收藏在风险变换的广元古镇,其中原委实在有点让人琢磨不透。
疑惑中,朝歌想到了熟宣古纸中的另一句话:故被祖师收藏,录入族谱宝药篇中。
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看,炼烟氏似乎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字族谱,其中应该记录了所有这些谜团的前因后果。
想到这,朝歌往石柜内看去,里面除了叠满的尺寸狭长不一的紫木锦匣外,并没任何线装古谱的痕迹,又动手挪去几支锦匣,底下也无异样,看来这本重要族谱并不在这里。
如果按正理,这本族谱应该保存在氏族的头人手中,也就是应该在已经死去的炼烟老太烟自霞那里。
如果是那样,恐怕获求无望了。
此时,梁库看到沉思中的朝歌挪动柜中其他紫匣,还以为朝歌想知道其他匣子中宝参模样,一双大手随便抓起一个紫匣就打开来,里面又是一支奇参和一张详细记录的熟宣古纸。
小闯也跟着打开一匣,同样也是奇参还有熟宣古纸,想必这里的每支人参都有一张像身分证明一样的熟宣古纸。
每打开一个参匣,众人便惊呼一声,把身后古傲急的惨嚎已经快没人的声调了,吴姨却忽然理性意识道:“哎呀!这参不知道已经封在这里多少年了,现在已经开启了,会不会变质啊?”
吴姨对古物知道的很少,这个意识恐怕完全是出自一个成熟女性的直觉。
听到这话,狂躁中的古傲激灵灵打了个冷颤,他可是比谁都清楚的,没了石柜的密封,没了木炭和石灰的消毒吸潮,不要说质嫩肉贵的人参,就连削铁如泥的精钢古剑,时间长了也会受到腐蚀。
到时候一柜宝参变成一柜霉树根,那可是人世间最惨无人道的事情了,他古傲非得吐出几斤血不可。
古傲惊叫:“赶快封住石柜,不然这一柜宝参可全要发霉,一钱不值了!”
小叶出于对价值的敏感,立时赞同了古傲的提议,忙把几个正在展览中的参匣一一封回收藏。
梁库嘴上虽硬:“没那么夸张吧?”手上却已经不自觉的和小闯一起把石柜的盖子封了起来。
保险起见,众人又七手八脚的把石灰、木炭沫填回,并把外层石盖原样封回。
小叶早把绑着古傲的裤带解开了,古傲破天荒的极卖力气参与封柜工作,因为他比谁都知道这箱宝物的价值。
封好了石柜,本应该腹中空空、筋疲力尽的众人,还在精神百倍的谈论着刚才诸多宝参的奇异处。
要说是精神作用又不完全像,每个人不但眼中有神,而且皮肤红润,从生理角度看也绝对与刚才不同。
朝歌正在想着族谱的事情,这个细节却被小叶无意中发现了,惊奇着:“呀!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好像没刚才那么累了!”
众人马上进行了一番自我感觉,还真是如此。
蝎子眼得意道:“嘿嘿,我们摸了宝参这么久,吸了不少灵气,当然不累了!”
老王和蝎子眼虽然经过生死相携的小楼之战后,早已化尽前嫌,但拌嘴的老毛病依然没改,眯着眼笑道:“呵呵,迷信那一套我不太信,应该是精神在起作用吧!”
蝎子眼把眼一立:“你懂个屁!不懂装懂那比迷信还迷信!听我给你讲讲我在老家长白山亲身经历过的事儿吧!”
蝎子眼盘腿就地一坐,就真像一个老参农坐在自家热炕头上讲故事一样,讲了起来:“我们老家长白山那地方,一到冬天贼冷贼冷的!零下二、三十度那是家常便饭,特别是几十年前。
“要说尿没撒完就冻成冰棍那是有点玄,可吐痰成冰块儿,泼水成镜面,那是一点不假啊!
“更吓人的是,经常有人在风雪天里出门,一回家屋里的火炉热热的,稍不小心一拨耳朵,你们猜怎么样?”
小闯听的聚精会神。
蝎子眼:“嘿嘿,冷热这么一胀,耳朵嘎巴一声就掉下来呀!”
众人纷纷倒吸冷气,心中虽觉蝎子眼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仍对东北的剧寒冬天深深敬畏。
唯独老王笑眯着眼,不当一回事。
蝎子眼不屑一顾的瞥了瞥老王:“就像你这样的到了俺家乡,鼻子耳朵一起掉,等一个冬天下来,脑袋还不冻成了一个光溜溜的咸鸭蛋啊!哈哈,哈哈哈哈……”
大家伙也跟着笑,老王知道蝎子眼在故意气他,还是眯着眼微笑,没有丝毫动气的样子:“你继续吹,你就放心的吹吧,这全是人,没牛。”
蝎子眼见没气到老王也觉没趣,就继续讲:“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我们那地方就是一个冷!
“冬天你得全副武装,厚棉衣、厚棉裤、厚棉鞋,如果有钱外面再套上皮衣、皮裤,帽子是翻毛狗皮的,就这还不敢在露天地里常待呐!”
这倒全是实话,由于全球气温变暖,几十年前的长白山气温要远比现在低,再加上蝎子眼的形象描述,众人仿佛进入到又寒又冻的长白山。
蝎子眼:“但说也奇怪,你说这冷的要命吧,却有一少部分特殊人物,冬天不穿棉衣,只穿单衣在外面,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雪,对于这些人就跟没事一样,而且连感冒也不患。他们没有特异功能,也不会气功,他们都是普通人。
“虽说是普通人,但却有一个不寻常地方,那就是这些人平时一定是常吃人参、常加工人参、常经销人参……一句话,就是常年跟人参打交道的人!
“我们那人参之乡,抚松县老药材行里有位王师傅,六十年前就摆弄人参,特别是野山参。摆弄人参之前的冬天,他是穿棉衣的,跟别人没什么两样。
“但摆弄人参几年之后,他就感觉到自己火力特旺,冬天再也不用穿棉袄了,不管什么天,只穿单衣就行。
“还有好些个参农,大冬天就在雪地里干这干那,连手套都不戴,也不感觉冻手。这都是啥原因呐?
“懂行的都知道,那是因为常年接触人参的缘故,都借了人参的灵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