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巅峰





而且,公司不是把所有权力都交给委员会来处理。之所以有这个委员会,是因为它的专业性,所以,它是个服务性机构。公司也会组成专门的审计,来对研究资金的流向,做严格监控,杜绝内部漏洞!”   
说服了绝大多数人,他才回过头,来回到那个搞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基础研究,一样重要,但这方面,国家的各个研究所,实际上做得比我们好。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能改行,或者是选择一项更具有价值的基础研究课题!”   
他这话很残酷,对于一名搞了几年、十几年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说,让他改行,其带来的痛楚,是无一言表的。   
但萧强又不得不如此。   
论基础研究,说实话,没有人比得上国内的研究所。这个扎实程度,就是外国的研究机构,也不得不承认的。   
基础研究出成果,是很难的,要想转化为商品,更加困难,且成本及其高昂。   
萧强不是一个慈善机构,也不是国家机关,他毕竟是一名商人。   
商人,就要讲利益,要讲投资收益比,没有好处的事情,在特殊情况下,他会去做,但通常时候,他都不可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基础研究的无底洞里去,让一名宝贵的研究人员,把几十年,甚至一生,都埋头在一想看不到前途的研究中去!   
在需要基础研究成果的时候,他会向国家支付技术转让费,用以购买所需的技术支持。虽让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但却能用最佳的费效比,在短期内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   
这就是商业研究,和国家研究的最根本区别!   
看到那名研究人员,面容惨白的坐倒在椅子上,萧强只能用同情地目光看着他,说不出安慰的话来。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名研究员,除非是带着具有极大研究价值的科研课题。否则就算到了国外,他一样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   
国外的私人研究,比萧强还要冷酷无情!   
只有在他的研究课题,具有相当价值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在国外的某所大学,或是国外的政府机构中,找到一个位置。   
但是,他既然具有这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国内一样也会尽全力支持,所以,他到不到国外,又有什么区别呢?   
萧强脑子里转着念头,心里面也在不停地计算。   
他也知道,基础研究才是科学的根本。   
基础研究,说是不会大量投入,但他还是决定,等到委员会成立以后,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看看是不是有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投入少量资金,做长期研究。   
而且,萧强所允诺的工资收益,也让所有已经打算留下来的人,都满意到合不拢嘴!   
萧强很清楚,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有个通病,就是耻于谈钱,这大概是不符合古代儒家的君子要求吧。但实际的生活压力,希望过上体面生活的渴求,又要求他们,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而因此,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显得扭扭捏捏,似乎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实际上主要还是在争取更好的工资要求。   
结果,当萧强宣布收入标准的时候,顿时,以前绝大部分都不表态的人,都立刻答应下来,同意留在公司里工作。   
萧强指定的工资标准,是按照每年北京的平均工资水平,给于十倍报酬!另外,有配偶的,其丈夫、妻子如果经过委员会审定,符合一个研究人员的要求,也能加入研究工作。即便没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光靠一方的收入,也能让他们一家,在京城过得舒舒服服!   
这个善举,让所有同意留下来的人,都感激涕零。   
当然,萧强明显不是一个慈善家,工资的收入,和每年的研究经费拨付一样,每年都会经过委员会的考核。考评成绩差的研究员,其工资收入就会下降半分之十,到最后一级,则就直接解聘。   
要不是有这一条的规定,可能留下来的人,还会更多!   
这次见面会,虽然有些人失望,有些人还是义无反顾地决定了要出国,有些人对萧强有所顾虑,但总的来说,萧强提出的,和以往官僚式的科研管理方式,完全不同的开放研究形式,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   
留下来的人,达到了六百六十三人!   
这个成果,让萧强惊喜得几乎要失态!   
有了这么强大的科研队伍,他要研究的所有项目,基本上都能得到内部的强大支持,这让他怎么不欣喜若狂!   
就在国防科工委的大礼堂,借着所有人都兴高采烈的时候,萧强拿出了厚厚一摞的工作合同。   
上面详细列出了各自承担的义务,和应该享受的权利。   
如此详尽的条款,足足写了有十八页,这是萧强邀请帮助他办理外资合股手续的、香港景泰律师事务所,派遣精通国际劳工法律的律师,专门赴大陆考察了国内相关法律之后,所拟定的条文,内容严谨。让这些习惯了做事有板有眼的科技工作和大为赞赏,同时也对萧强更加具有了信心。   
这个时候,萧强才带他们,到了刚刚被审批下来的公司用地,去作实地考核。   
当看到一片片农田,几栋古色古香的农村土屋,这些科技工作者,全部傻了眼!   
这就是萧强吹得飞上天的寰宇电子?这就是那个号称三个月创造两亿收入的国内第一电子企业?这就是萧强鼓吹的,要建立全国、全亚洲、全世界最先进科技发源地的研究中心?   
厂房呢?生产线呢?工人呢?研究设备呢?我们研究所需要的助手呢?   
我们上当了!   
萧强手握他们的工作合同,笑眯眯地跟在后面。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只是,在面包烤熟以前,大家还是要就着番薯,想办法填饱肚子。   
至于毁约,开玩笑,看看合同吧,上面巨额的赔偿金,足以让这些科技工作者,卖身一百年,也赔不起,所以,大家一起同甘共苦吧!   
在一无所有中创业,其实也很有趣的。   
  第九十七章 我们的公司   
看着荒凉的田野,和破烂的乡间土屋,很多人的脸色,都变得相当难看。   
“萧总,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你给我们准备的研究中心?”有性急的就问了起来,要不是估计着知识分子的脸面,恐怕早就有人破口大骂了!   
萧强神秘地一笑,指着远处一片建筑:“请各位少安毋躁,跟我到那边去,就知道了。”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在远处,有一片别墅群,大约有十来栋的样子,外观似乎是仿照欧式建筑式样。在别墅群的中央位置,还有一栋三四层高的灰白色建筑,看上去就像是中世纪的欧洲城堡。   
这么一点点建筑,也能称之为研究中心?   
好多人都显得面色不虞,只是这里荒郊野外的,自己要独自一人走回城里,实在不现实。萧强又是极力邀请他们过去,这些人忍了忍心中的怒火,还是勉强跟着他想那片别墅群走去。   
其实这片别墅区,是萧强才花了三百万,从别人手上买的。   
自从沿海一带,尤其是海南,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兴起房地产热以来,随着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赚到钱。渴望发财多年的中国人,仿佛一下找到了致富的门槛,都一窝蜂涌向广东、福建、海南,掀起了一波建房热潮。   
这些人,有很多是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野路子建筑工程队,他们不知道房屋该怎么建,需要怎么设计,都是别人怎么修,他们就怎么修。还有好多,是在别的工地上当过几天泥瓦匠,就会到乡间,拉起一支队伍来,跑来赶这股潮流。   
在这其中,仿欧式的小别墅,是修建得最多的。   
国内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房地产热,就是在这样乱纷纷的、没有监管的局面下出现的。   
很快,这股风潮就已经由沿海,扩大到了内陆城市。好多的省市大中城市,也开始跟这股风潮,企图从中分一杯羹。   
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凭借国人微薄的收入,怎么可能购买得起,如此昂贵的别墅?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一片片别墅群无人入住,一个个曾经暴富的房地产“建筑商”们的破产,这股风潮有所减缓。许多跟风房地产的人,都赔得血本无归,还有许多不顾放贷规定,擅自向建筑队发放贷款的银行,也随之而被套牢,出现了大笔的呆坏账!   
萧强购买的这片别墅,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以萧强的眼光看来,这些别墅的建筑式样,古旧呆板,一味地模仿沿海建筑模式,没有一点灵气。而且,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在大量修建别墅群的时候,这些房屋的消费市场,还没有培养起来,怎么可能有人,能够买得着这么贵的别墅?   
况且,把别墅群修得这么偏远,以国人生活条件,要么是在离工作单位很近的地方居住,要么就是要交通便利。在现在没有人能够拥有小轿车的时候,把别墅群修建到郊外来,虽然符合了西方国家的购房习惯,但显然违背了市场原则,遭到这种惨重的下场,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别人的痛苦,并不会让他在购买这片别墅群的时候,有丝毫手软。对方以四百多万修建起来的别墅群,由于空置很久,银行追债追得急,他硬是用三百万买了下来。   
几百名科技人员,都不是身体强健的体力劳动者,走了这一段路,就显得气喘吁吁。   
但他们在还没有到达别墅群,就听到了从里面传来的阵阵喊杀之声,令他们感到分外惊奇。   
等到了别墅群边缘,他们终于看见,在别墅群落中间的空地上,几十个肌肉结实的小伙子们,正在进行擒拿格斗训练。   
这些人看起来都是二十来岁,脸上由于长年室外活动,而显得粗糙黝黑。他们在这大冷的天,只穿一件黑色背心,把别墅群中间的空地,当作了训练场,汗流浃背,喊杀震天。   
在别墅群的边缘,还搭建着一长溜军用帐篷,一看,就知道是这些人的住所。   
在这群人中最前面,有一个同样赤膊背心的汉子,一眼看到萧强带着人来,大声命令道:“暂停训练,全体集合!”   
那些正在训练的小伙子们,立即向他身前奔去,十秒钟不到,就在他面前,排列成一个整齐的方队。   
跟随萧强来的这些科技工作者,都是来自军工单位,对于士兵,他们已经是看惯了。   
此刻一看这些人的动作,相互之间都相视诧异——这些人,全部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士兵啊,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其中有些人,本来就不相信萧强是什么私人企业家的说法,见到这样的场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对萧强是否具有兑现承诺能力的信心,也多了几分,这倒是萧强始料未及的。   
队首那人待队伍集合完毕,跑步来到萧强面前,立定,口中叫道:“敬礼!”   
小方队集体立正,刷地一声,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向萧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对手那人也对着萧强,敬了一个军礼,虽然两人相隔不到一米,还是扯着嗓子喊道:“寰宇电子安保特别支队支队长白晓泉,欢迎萧总参观视察,请指示!”   
在队伍里,一个个强健的男儿,站立如松,目光鉴定,怎么看,都是一支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中小分队。   
可是,他们身上穿着的黑色背心,在背上,却都印着“寰宇电子安保特别支队”的字样,说明他们并不隶属于军队!   
他们确实不是现役军人,而是萧强组建的保安队伍。   
萧强以前没有地盘,也没有厂房、生产线、办公大楼等资料储存场所,需要特别保护。所以,他一直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但随着规划用地批复下来,人员在周主任的帮助下,也眼看就要召集齐备。一待厂房等建筑正式动工,不出几个月的时间,寰宇电子就能投入正常的研究经营,这个时候,他想到了组建一支保安队伍。   
寰宇电子所涉及的,都是高科技的研究。随着以后产品不断上市,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对手,无可避免地会把目光投向这里。组建一支队伍,保护机密不被窃取,也是势在必行。   
像国家的正规研究机构,都有专门的武警,或是军人守卫,也是同样的道理。   
只是,萧强的公司,毕竟是一家私人企业。他不可能向国家申请,由现役军人来提供保卫任务。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退伍军人。   
他利用和郑亦亭,在演习中结下的友谊,向对方提出援助请求,很快,就得到了对方的正面答复:北方军区内部的退伍军人,他可以任意挑,多了没有,三五千绝对没问题!   
早年的退伍军人,都是国家负责安置,可以到工厂就业。这些年,这个政策已经取消,大量的退伍军人,都是来自农村。他们在离开部队之后,要么是回家务农,要么就背井离乡,到沿海一带打工,以挣取高于农村的收入。这些人在过年回乡之后,对乡里乡亲们,说出打工挣的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