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新中华





也好,在天津也好,把预备会议先开起来,大家的章程都拿出来,先讨论一下么!谁能说咱们不民主?这事情赶紧去办!”   
  看北方大地到底是谁来主沉浮吧,袁世凯沉沉地想着。转头想起了自己的身体,心情却又迅速黯淡了下来。雨辰的什么他都不羡慕,唯一的只是他那难得的年轻。要是自己能够倒退十年,那该有多好!可惜时光荏苒,是自己挽留不住的。   
  而历史向前的发展,也同样是袁世凯阻挡不住的。   
  预备会议在黄兴还未到场的时候,就如火如荼地开始了,三方都是煞有介事的样子,拿出了左一个右一个方案出来讨论。大概也就是这几件事情:如何确保大选的顺利举行,江北的地方自治地位问题,各方党派参选资格问题,宪法草案起草成立委员会的人选问题,还有一些南北大战之后的善后问题。因为时间很紧,每天的预备会议都要开十来个小时,各方代表在天津争吵不休,坚持自己的立场都不肯后退。只是袁世凯的代表,一改以前和同盟会的生分敌对态度,屡屡对他们释放出善意。而江北代表就略略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但是以蒋百里为首的谈判代表,仍然坚持几点。   
  各省的议员在省内选举,不得受到任何外力干涉;宪法起草委员会人选需更广泛地征求国民的意见;江北地方自治的地位不容讨论;未来政府可以成立一个地方自治委员会作为和地方自治省份的对应;未来内阁必须是责任内阁制度;军人不得参政等等,姿态摆得高高的,还没有半点让步的打算。江北的这些坚持气得北方代表几次大发脾气,说不谈了,你们带兵来打吧!打赢了这个天下就都是你们的!   
  但是上面的人呢,却在悠游往还当中。袁世凯在北京以最隆重的姿态迎接了孙中山先生,双方还达成了八点国事共识:(一)立国采统一制度;(二)主持是非善恶之真公道以正民俗;(三)暂时收束武备,先储备陆军人才;(四)开放门户,输入外资,兴办铁路矿山,建置钢铁工厂以厚民生;(五)提倡资助国民实业,先着手于农林工商;(六)军事、外交、财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权主义,其余斟酌地方情形,兼采地方分权主义;(七)迅速整理财政;(八)竭力调和党见,维持秩序,为承认之根本。这似乎代表着袁和同盟会在江北的巨大压力之下,迅速走到了一起,准备共同针对雨辰了。特别是采取中央集权主义,完全就是对着雨辰的江北以及南方地方自治地位不容讨论的提案来的。   
  上海作为南方报界和舆论的代表,顾执中大记者又连续发表了若干篇的评论,担忧雨辰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吃亏,建议雨辰稍稍采取容让退步态度,不要影响南方的大局。但是这一切,似乎对在天津拜客、和各国公使往还、绝足不到北京一步的雨辰没有什么影响,他还是命令自己的代表采取着最坚决的态度。   
  天津美国总领事馆的小洋楼里面传出了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连外面站岗守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都听得见。在他们的外围,就是穿着军服但是不佩戴武器的雨辰那六十名卫队士兵了。昨天雨辰到天津静圆拜会了才六岁的前清最后一个皇帝宣统,今天宣统帝的老师陈宝琛和前摄政王载沣就来答谢。   
  这些遗老们也是恨绝了袁世凯,只觉得和他不共戴天。雨辰拜访的时候,说话也很得体,说民国成立是天下大势所趋,而汉民族的奋发自强,也是历史的走向所在。满族已经很深地融入了中国当中,切不可自外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将来在满蒙事情上面,还需要他们负很大的责任。就是溥仪,也是民国的正式公民,长大了也是民国的有用人才嘛!对隆裕皇太后的死,他却含糊地不发表什么意见,只是顾左右而言他。   
  蒋百里走进领事馆,就看见雨辰正送几个遗老遗少出来,大家都客气地鞠躬而别。雨辰看见了蒋百里,看他很有些疲累的样子,招手道:“百里兄,进来谈!最近和那些代表吵架吵得如何了?我现在可是众矢之的呢!”   
  ♂ 第三卷 一统之路 ♀   
→第043章 何去何从←   
  吴佩孚在武汉的一个小旅舍把自己安顿下来了。他一身还算是清廉自守,也没有什么余财,被俘的时候自己的行李当中只有两百来块钱。江北军不搜腰包,这些军官行李都交给他们自己认领了。这一点和北洋军可是大不相同,对方俘虏和战死的人身上的财物都是可搜刮的天经地义的洋财。   
  可是这两百多块钱,又能让他在武汉坚持多久呢?更主要的事情,是他觉得自己前路茫茫。吴佩孚是个有着一定民族主义、也很自信的军人,他觉得这个国家需要一定的办法来救,不然就完蛋了。原来他相信袁世凯是这个人,北洋军也是中国最强大的团体,依托这个团体,自己的能力和才能可以发挥出来,做一番名垂千秋、流芳百世的事业。   
  但是接连的失败和北洋军的接近崩溃瓦解的状态,却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个团体,已经是暮气沉沉了。南北会战失败了,在外人看来,北洋的北方势力还算完整,还维持着这个北方之雄的架子。但是吴佩孚却知道,北洋的精气神已经完全被打垮了!现在北洋团体,除了老袁和他身边的几个人还在坚持,试图力挽狂澜,其他的人心早就散了。各师现在都在争取把持地方,大捞一票,然后就要过寓公的生活,可是自己呢?自己的梦想和事业呢?自己永远在心中蓬勃不安的野心和志向呢?   
  吴佩孚半靠在自己的床上,有些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自己的十一团,多好的部队啊,战术技术水准在他自己看来,应该是全中国第一的!但是黄岗一战,多少弟兄无谓地在江北军的炮火中被撕成了碎片!在上船的时候,他看到不少十一团被俘虏的弟兄,觉得自己已经没脸招呼他们了。这个团就算重建,也再不是那支精锐的部队了。   
  这时,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吴佩孚以为是茶房,有气无力地招呼了一声:“什么事情?进来吧!”门吱呀一声轻响,一个人影含笑站在门口。吴佩孚睁眼一看,居然是自己在北京的老相识,原来军咨府的二等科员卫凌风,只不过现在却穿着江北军的中校军服。卫凌风只是笑着打量他。吴佩孚一个翻身从床上坐了起来:“大江兄!你怎么在这里?以前听说你请了长假,原来是来了江北军啊!”   
  他本来想站起来迎接,但是一想到这个朋友现在是打胜战的部队的军官,自己却是个败军之将,一种惭愧和自伤的情绪却让他的神情一下变得自傲起来,哼了一声又靠在床上:“怎么?因为江北军在黄岗伤亡太大了?看到我没走还在这里,准备拿我正法给你们的弟兄报仇了?”他翻着眼睛,“正好,我吴子玉在这里,就是等着给咱们死去的弟兄一个交代,求仁得仁,也是一件快事,我谢谢你。”   
  卫凌风微笑着摇头,看着这个倨傲无比的老大哥,他的才干,当时北洋上下没有一个人是不知道的,但是他这个臭脾气,也很少有人受得了的。这次南北会战,他在黄岗,以一个团的疲惫之师,硬生生地抵挡住了江北军六个实力雄厚的团,还有空前的火力,坚持了两天。黄岗几乎被推平了,才抓住准备自杀的他。   
  雨辰下了命令,这个吴佩孚千万不能打死!将来国家是有用场的。能得到雨辰雨司令的这个评价,就算江北军的军官也不多!就连现在镇抚着鄂湘两省、一向马马虎虎惯了的陈山河,听说吴佩孚没有回北方,马上就派自己来联络他了。想到这里,卫凌风心里还有些莫名的嫉妒呢。这吴子玉愿意投奔江北的话,肯定能大有所为。这倔脾气的老大哥,怎么有这么好的运道?   
  他走近了吴佩孚,笑道:“子玉大哥,你怎么这么看兄弟?听说您没回北方那个死地,兄弟也是替你欢喜。这中国未来的前途,除了在咱们江北,还能在什么地方?你这一身本事,可不能埋没了……”他正说着,就看吴佩孚一个翻身朝里面,硬邦邦地道:“我不做不忠不孝的事情!这次打散了,老子也不干部队了,准备自己回山东老家!”   
  卫凌风心里暗笑,这老大哥的野心他能不知道?要是真打算回山东老家的话,他跟着船回北方多便当?要这么留在武汉干什么?司马昭之心,还不是路人皆知。但是他在自己这个旧相识面前落不下脸来也是真的,这个时候,就不该自己出面了。   
  他悄悄地退了出去。   
  吴佩孚面朝床里躺着,听见卫凌风走出去的声音,他哼了一声。派一个中校来招揽自己,江北军以为他是什么?一身所学,还要卖于识家呢。他不否认现在江北军在蒸蒸日上,自己也愿意看看他们的前途,但是真的还是很挣扎。传统的忠孝节义,并不是轻易就能挣脱的……我吴子玉怎么也落到了这一步?不如真回山东老家种田读书吧!   
  他躺了一会儿,不耐烦地转过身来,就看到一个陌生的年轻江北军军官正站在那里打量着他。屋子里光线有些昏暗,不过可以看到,这个军官竟然长得非常俊秀,眉目如画,有些像女孩子。再一留意,就看见他肩膀上的中将肩章,在这个有点昏暗的屋子里闪闪发光。   
  他看到吴佩孚转了过来,微笑着自我介绍:“吴子玉先生么?我是陈山河。”   
  江北军三杰之一,二十四岁的年纪就挂上了中将,光复时横扫整个苏中苏北,南北会战的时候率领六个团奔袭数百里攻克信阳,占领武胜关,打残废了第一师,一举奠定南北会战中南方全胜的局势,现在主持湘鄂二省的军事全权,手中雄兵数万,雨辰第一亲信,最爱重的将领……这些资料飞快地在吴佩孚脑海中闪过。这样的名将,骄傲如他,也是有些佩服的。江北军三杰他见过何燧,那是个稳重坚忍的年轻人,带领安蒙军在塞外做出了好大的事业,他也佩服得很。一时俊杰,都是这么年轻的人物,雨辰真是能放手提拔使用人才啊!   
  尽管脑子里转过了无数的念头,吴佩孚面上还是淡淡的。他坐在床边朝陈山河示意请坐,板着脸道:“陈将军,我是一个败军之将,只想着回自己的老家种田读书。你这样来看我,也许是打错了主意,要我加入江北军去打自己的老袍泽。我吴子玉做这种事情,会被天下人唾骂,所以虽然非常感谢你来看望我的厚意,但是有些话,还是不必说了的好。”   
  陈山河淡淡一笑,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他没有和吴佩孚在战场上交过手,但是当初在薛城和黄岗和他打过硬仗的何燧、张兆辰、汤斯灵、吕逢樵他们,对这个敢于死打硬拼、又极会带部队的北洋中级军官都赞赏备至。就连雨辰都要他关注这个人物。不然他现在这个管着两省军事、忙得不可开交的人,怎么有空到小旅店来看这个三十多岁的剐骨脸中年人!他留在武汉,还不是等待机会?偏偏还要说得这么推三阻四,真是有些那个。   
  陈山河并不知道,吴佩孚心里面现在如翻江倒海一般挣扎。现在要他在年轻过自己的人面前说出投效的话,心高气傲的吴子玉如何做得出来!   
  陈山河想了一想,倒也没有为吴佩孚的话觉得有什么难堪,只是淡淡地道:“我这次也只是来看看子玉兄,薛城和黄岗那两场仗,打得实在是太惨了。就连我亲身经历的信阳之战,死的人也是一片一片的,那些都是中国人!咱们这些内战,论理的确是不能再打了,但是为了一个新中华的前途,有些仗又不得不打……”他看了一眼吴佩孚的脸色,发现他似乎在冷笑的样子。   
  陈山河慨然道:“没错,我相信这个前途在我们江北军这里,在我们雨司令这里!我们江北军就是要打出一个统一出来,打出一个和平出来!这里我也并不隐瞒,我们就是想请子玉兄到江北军来做事,建设出未来强大的国防军出来!”   
  他沉吟了一下,吴佩孚听着国防军三个字却心情复杂,为国家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防军一直是自己的梦想啊。江北军大将的目标,乃至雨辰心目中的目标也是这个吗?   
  所以在此刻,心里面正翻江倒海的吴佩孚,只为这国防军三个字而感动。堂堂中华,有国无防,已经多少年了?大家都拥兵自重,作为自己荣华富贵的根本。   
  陈山河朝他点点头:“兄弟事情很忙,有的话也不能和子玉兄多说了。如果子玉兄能加入江北军的团体,绝不会再让你上内战前线,一切尊重你的意见。现在两湖军队需要大加整顿,这些是非常能发挥子玉兄大才的。不过江北军一向是因为理想而集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