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新中华





!  ?br />   制造局现在已经不是清朝控制下那个脏乱的模样了。在邓肯的整顿下,厂区和生活区严格分离了开去。为工人增建了食堂和澡塘,还在厂区内还根据区划种植了大量的灌木和花草。使得这个制造局完全没了以前那个烟尘缭绕,脏水四溢的环境。   
  几个海军军官也是老来制造局的了,每来一次,都对雨辰大胆使用邓肯这个书呆子佩服得很。制造局在他手里,按照他们这些海军军官的评论。光是对军舰的保养维修就快速便捷多了。这工作环境的改善,只不过是其中的小者焉。   
  王廉心情紧张的将几个军官迎进了制造局总办办公地方的小花厅,这两天邓肯到了徐州,王廉一直住在他的地方。   
  几个海军军官不急不忙的坐好,王廉又张罗着给他们上茶。等一切忙定,心神不属的他已经是一头的细汗,满心思在盘算高凤翔他们说出离开第一师的话自己该怎么应对。到高凤翔开口说话的时候,他的注意力都没有集中起来。   
  “王处长,有些话我们实在不好直接和师长说。觉得还是通过你这边中转一下比较好。”   
  高凤翔满脸为难的神色。   
  王廉心又是一沉,仿佛已经看到了长江舰队拔锚起航,留下自己一个人在码头挥白手绢。然后就是师长严厉的目光,军法审判…………他身子一晃,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   
  “高司令,一切咱们都好商量,说这些做什么?你们要是有什么要求,兄弟拼命也给你们办到。就是咱们千万不要闹了什么生分…………”   
  听到王廉这样急切的表白。这可闹得高凤翔他们有些大惑不解。什么话还没说呢,这个军需处长就满口应承下来了?这事情雨辰都未必能办到,他就有这么大的担待?   
  高凤翔看了王廉一眼,终于决定不管这个军需处长脑子里到底想的是什么,自顾自的把话说出来:“这个事情可能真的比较为难,但是的确是关系到我们海军的未来发展。现在我们在雨师长的节制之下,国家现在财政又窘迫得很,所以只好来求雨师长了…………”   
  他摘下军帽,习惯性的摸着他的光头:“我们海军从甲午以来,就一直辛苦经营这点家当。还不是为了能捍海疆,复国仇?干了海军,谁能忘得了26年前的大东沟?海军积攒点家当不容易。原来清室在光复之前订购了一些军舰,现在因为国内政局变化,应该支付的款项,不是被挪用就是断了来源。在英国的海圻号舰长程璧光给海军同仁发来电报,说我们在英国订购的两艘练习巡洋舰“肇和”“应瑞”号,在美国订购的一艘“飞鸿”号练习巡洋舰。都因为尾款未付,要被造船厂转卖…………”   
  他浑然忘了面前的王廉对海军一窍不通,只是在那里神色严肃的娓娓而谈,身边几个海军舰长也没了平日里和王廉吃花酒时的嘻笑神色。眼神中只有庄重。   
  “其他的订购军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这三艘是用来培养海军种子的练习巡洋舰啊!她们装备齐全,是咱们海军未来发展的根本啊!电报转到南京海军部,黄钟瑛和汤芗铭这两个人都双手一摊,说是没钱。呸!亏他们还是海军出身!电报转给老长官萨先生。他现在在北京,也回我们说是无能为力。不管是清室还是老袁都顾不上这一块了…………我们只好来求雨师长,把这三艘军舰买回来,咱们海军将士,同感大德!”   
  这三条船分别在美国和英国的三家船厂建造。肇和和应瑞稍大,排水量都在2600吨以上。而飞鸿稍小,2100多吨。三舰论起先进程度是超过现在海军主力四大海字防护巡洋舰的。而且因为都是充当练习巡洋舰用,上面所有海军武器装备,都非常齐全。肇和应瑞两舰还装备的是蒸汽透平涡轮主机,非常之先进。对中国海军人员掌握当时一流战舰的操作,是极有帮助的。就算单纯论战斗力,也颇为不弱。   
  但是相对的来说,价格也相当不菲,肇和应瑞两舰还应付的款项是22万多镑,飞鸿也要13万多镑的样子。折合成大洋,就是330多万元。   
  他们这些海军军官也是病急乱投医了,雨辰一个地方势力,就算有钱,就能代表中国政府接收军舰了吗?更何况此时他还是在英国政府在中国保持外交关系的政府对立的交战团体之中。   
  这一切,王廉当然是不懂。连练习巡洋舰对这些海军军官的意义,他也根本没兴趣知道。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这帮福建佬现在有求于师长啦!   
  心头喜气洋溢的王廉说话也开始不着边际起来,他拍着胸脯:“都包在兄弟身上!这些不就是花点钱的事情么?第一师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现钱!诸位官长同僚就和兄弟的亲人一样,这个忙兄弟硬凑上去也要帮的…………高司令您把要花的钱开个单子出来。兄弟造个详细的计划。给雨师长一划行就成。以师长对诸位的器重,这事情还不是水到渠成?”   
  王廉把胸脯拍得这么响亮,海军军官们自然无什么说的。和王廉道了谢就要回舰上。王廉又急忙挽留他们吃饭。高凤翔皱着眉头道:“多谢王处长的好意了,今天咱们还要商议事情。舰长们都在楚有舰上面等着呢。改一日我们海军同仁来请王处长可好?你一定要来赏这个光啊。”   
  他说得客气,王廉却有些失望。试探着问道:“不知道高司令你们商议的什么事情?兄弟对海军事务也非常好奇,能不能让兄弟做个恶客,旁听一下?”   
  旁边的林长冰戴上军帽,笑骂道:“子渊你小子,当了第一师的大军需还不够,还想管起咱们海军的事情来了?你小子拉倒吧。船上有没什么好吃的,留你吃饭不是委屈了你?改天我们兄弟几个去四马路好好喝一场是正经。”   
  几个海军舰长漂亮的向王廉行了一个军礼,转身就回码头。王廉手还扶在帽檐上。看着他们去远,半晌才冒出了一句:“我操…………”   
  “司令,这雨辰真的能把那三条大舰弄回来吗?”   
  “这个……北方萨老已经答应竭力帮咱们疏通程序上的事情了。只要拿出钱来,我们挑选人去接舰,南北和平之后。总能把船拿回来,先出钱咱们就占了先机。以后的大海军里。我们长江舰队的人马,怎么也要出头了!”   
  高凤翔站在交通艇的前面,神色有些兴奋。对于在海军中出头,这个老海军已经是盼了很久了。要是没有大时代给他这么个机会,他估计也就在楚有号炮舰上终老退休。现在自己是倍受各方势力重视的长江舰队司令,时间久了,他的心气自然越来越高。   
  江风鼓荡起他的海军大衣,十几条炮舰横在江中。这就是他现在的家当,这家当还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也许…………海军部长并不是个不切实际的梦想?   
  他突然回头叮嘱几个军官道:“现在大局未定,我们还在第一师麾下,还有求于他们。现在越发的要听雨辰的命令,不要流露出半点其他的想法?可知道了?”   
  奥斯卡明天要当伴郎,可能无法及时更新了。请大家见谅。   
  谢谢大家的!!!   
  ♂ 第二卷 经营江北 ♀   
→第007章 江电一出天下惊←   
  =   
  在1912年1月底,全中国最轰动的事情是什么?   
  不是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窘迫,求告无门。也不是临时参议院的争权夺利,互相狗咬狗。更不是北方的死气沉沉,袁世凯一心在等着清室退位。   
  而是雨辰在徐州发布的通电《江北地方自治及免除农税通电》,这一封电文,震动了整个中国。将南北之间混乱的局势和气氛一下震开,也给对光复后对局面不满的热血志士们一个新的希望。   
  “雨某自束发受教以来,尝叹我华夏黎民百姓之苦,冠绝寰宇。   
  雨某尝观世界列强之强盛原因,未尝有以压榨农民以至富强者。满清宣统三年全国岁入几三亿两,钱粮地丁收入不过七千一百万两,不足三成之数。其余以关税、盐税、工商税为其大者焉。以其不足三成之数,转在农民之上增加无数加派。生民焉得不辗转沟壑?雨某自江北起,身在一日,则永停自耕农户之钱粮地丁之农税!买地放佃之业主,若将租额降至产出之三成七五,以新契交官验明确认后,亦永停钱粮地丁之农税!   
  与此可让生民稍得喘息,民族元气稍得培育。占我国之绝大多数之农户稍有生息之后,工商繁盛,国货畅销,当不待卜龟。工商为国家强盛之最大富源,雨某敢不尽心竭力,全心扶植?   
  厘金久为满清恶政,自此在江北亦当永久废除!以其商贾得其自由交通之利,   
  江北地瘠民贫,少此收入。正为裁减官员,实施地方自治之始。雨某自护军江北以来。官员品流多滥。有钻营者,有挟都中大佬八行洋洋而来者,亦有满清官僚留用者。本一时权宜之际,收留此辈不少。希其努力自效而有厚望焉。无奈此辈多存五日京兆之心,将国家神圣之名器,百姓公仆之地位。作为调剂私人,大肆贪污之用。对地方建设毫无进益。并行政、司法、监察之权全集于一身之间。观泰西强盛之国,此中地方官制,谁何似之?   
  雨某当借此免除农税之际,而行地方自治之新政。官员无坐等催科之工作。地方县知事,当由地方代表选举担任。司法之事,暂由江北护军使府组成地方巡回法庭审理。地方行政无能干涉。详细组织程序及司法流程,自有明文公布。地方监察之权,当由地方自行推举之名望之士担任。地方行政任何命令,非经地方议会通过,不得执行。   
  至于江北护军使府,暂行江北地区军政管制监察之权。地方治安,也由护军使府派遣之部队维持。待地方元气稍复,自当由地方自组维持治安之警察队伍。   
  此法行之,则地方养官不过寥寥数人,前清六房之滑吏,亦几可裁汰一空。地方财政虽少农税之入,但此少官减,焉知不是黎首之幸?   
  雨某生也愚鲁,唯为百姓生民之利,不敢惜身为此前驱。眼见南北和平在即。中国光复有望,雨某善颂善祷,期当政诸公念念于登斯民于衽席之上。若雨某江北之政于民于国有大利焉,望诸公不以雨某卑鄙,当以此风行天下。若此政不成,反成害民。当诛雨某以谢天下。   
  雨辰,江。”   
  此电以后就被称为历史上有名的1912江电。从那个时候开始,雨辰前期先用军事力量强行推动三七五减租,和地方自治。毫不留情的镇压了一大批反对的既得利益者。到了后来,各地对江北地方自治感兴趣,愿意贡献心力的人物纷纷投效。雨辰又利用他们继续将这个政策完善。在1912年一年,虽然因为农税和厘金的裁撤。江北的地方收入跌到了可怜的二百三十万元,但是行政费用也极大减少。由于免除了农税和附加在农税上的超过正项几倍的其他杂捐杂税。农民们第一次感到了光复以来的实惠。而地方士绅因为可以跻身颇有权力的地方议会,对雨辰的政令也配合得很好。   
  到了1913年的时候,有了积蓄的农民开始有了些消费,刺激了工商产品进入江北。通过工商税收,江北地区在1913年的岁入居然已经接近了1911年的全年,而且还在稳步增长当中。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这一封电报引起的振荡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想到一个简单军人似的人物。居然敢于在自己的地盘上免去这么大一笔收入!而且地方自治从清末起,鼓吹了这么些年,也只有这个雨将军实实在在的开始实施了。自从徐州回来就几乎从不报导雨辰部队消息的王牌记者顾执中。终于又提起了笔,热情的把雨辰歌颂了一番。   
  而其他京沪报纸经过短暂的失声,也终于开始纷纷叫好。人们这才模糊的开始认识到,雨辰这个人物,除了会带兵,能打仗之外,似乎也有相当的政治经验呢。   
  只有南京临时政府相当的尴尬,雨辰名义是在他们的直属之下。但是这种官制改革,税制改革,完全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就独断独行。但是偏偏又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让他们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咒骂雨辰这个不听招呼的麻烦制造者。只有中山先生为他欢呼:“雨将军正是做了我们想做了很久的事情,我们正应该马上承认,并追随他的脚步把这些事情进行下去。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怎么会是麻烦呢?”他还给雨辰发去了热情洋溢的电报,并准备在南京临时政府控制的地域范围之内也推行江电的政策。但是先天不足的临时政府根本无法命令各省都督自己砍掉这么一大笔收入。而南京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