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镜头中的毛泽东:再现第一代领袖的真实生活(选载)





  8月31日,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毛泽东说:“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还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我们只能站在马列主义的立场上,而决不能跟陈伯达的谣言和诡辩混在一起。”毛泽东要求大家“不要上号称懂得马克思,而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并把林彪一伙的这次表演形容为“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后来杜修贤回忆道:“开幕时,主席台上坐着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五位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到9月6日九届二中全会闭幕时,五位政治局常委还剩四位坐在主席台上。他们中间的理论家—陈伯达消失了。
  “我记得闭幕那天,气氛空前地紧张。前几天许多中央委员还误中林彪‘天才论’的圈套,会场里响起拥护毛泽东当国家主席的合唱声。可这时,全场鸦雀无声,针落闻声。
  “我们记者站在后台,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主席台那四位常委脸上的表情让人脊梁上哧哧地蹿凉气。毛泽东气愤里带着悲楚;林彪拉着沮丧透顶的瘦脸;周恩来紧抿嘴唇异常严肃;康生眼镜后面的眼睛闪着捉摸不定的光。我们只敢探头朝台上望,脚下就是不敢迈步!”
  原来,九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对陈伯达进行审查并展开批判。
  就这样,陈伯达当了林彪的替罪羊,林彪仍然高坐主席台之上,可是,他这时的心情已经不比初上庐山信心满怀了,在毛泽东心中,他已经“失宠”了。
  庐山,对于林彪来说,太熟悉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历史选择了庐山这个神秘的政治舞台,让林彪上演了极其精彩的大戏。让我们再把历史的镜头拉回到1959年夏天那次庐山会议,看看在那次会议上发生了什么。
  历史有时就像风雨一样变幻莫测,当彭德怀因铮铮真言而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同时,却使另外一个人获得了渴望已久的机会。
  1959年的夏天特别炎热,党中央决定在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系统地研究怎样有效地克服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左”的偏差,为完成本年度的大跃进计划扫除障碍。

  庐山飞云雾(5)

  在6月底7月初的几天,中央的决策者们和各地领导人陆续抵达庐山,虽然会面、交谈、笑声、问好声不断,但人们的话语、眉间总是透露出隐隐的不安。
  刚刚出国访问归来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也被毛泽东请上了山。
  庐山,真是人间仙境,前来赴会的领导者们暂时远离尘嚣,放松精神,从容议事。会议
  最初几天,与会者大都心情舒畅。
  毛泽东谈笑风生,鼓励大家踊跃发言。
  关于目前的形势,毛泽东很欣赏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的三句话,就借用来概括,即成绩伟大,经验丰富(实际上问题不少),前途光明。他专门谈到了“大家要冷一下,做冷锅上的蚂蚁,不要做热锅上的蚂蚁”。
  “去年情况本来很好,但带来一些盲目性,只想好的一面,没想到困难一面。”
  毛泽东用强调的口气说:“总之,怪话不少,要让人说。”
  毛泽东的定调讲话,和庐山的云雾一样,驱散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暑气,会议的空气轻松起来。
  刘少奇的话更使“神仙”们飘逸起来。他话语不多,但切中要点:
  “1958年经验丰富,教训深刻,最大的成绩是得到了教训,全党全民得到深刻的教训,毫无悲观、抱怨之必要,不要责备下面。”
  他对会议的总的调子是这样解释的:
  “成绩要讲够,缺点要讲透。”
  接下来的讨论发言,坦率与热烈,可以说是过去党的会议上少见的,或许是现实现状逼使与会者不得不谈。
  会上的“神仙”在会后的言谈中,变得更加直率,更能反映庐山会议前期领导者们对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对党的领导的失误的沉痛反省。
  田家英、吴冷西、胡乔木、陈伯达、李锐等为毛泽东所倚重的“才子”们在7月6日,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聚合在一起。他们对目前形势的看法在交谈以后,显出沉重的忧虑。
  应毛泽东亲自之邀而来的彭德怀元帅,在这种气氛影响下,也作了不同凡响的发言。他说:“1957年整风反右以来,政治、经济一连串的胜利,党的威信高了,得意忘形—说得意忘形可能重了点,总之是脑子热了点……去年忽视了工作方法六十条一切经过试验这一条。吃饭不要钱,那么大的事,没有经过实验。总之,大胜利以后容易热,就是熟悉的经验也容易忘记。”“裤子要自己脱,不要让人家拉。江西还在讲去年增产百分之六十七,这是脱了外裤,留了衬裤,要一次脱光,省得被动。”
  “过日子,国家也要注意风景区,人工湖可以慢点,浪费很大。好多省都给毛主席修别墅,这总不是毛主席让搞的。”
  “毛主席与党中央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之高,是全世界找不到的,但滥用这种威信是不行的,去年乱传主席的意见,问题不少。”
  有人在暗示彭德怀,不能再“放大炮”了,但他全然不理,又提出去年毛泽东曾经给他安上的“算账派”、“观潮派”帽子之事:“什么‘算账派’、‘观潮派’……帽子都有了,对于广开言路有影响。有些人不说真话,摸领导人的心理……解放以来,一连串的胜利,造成群众性的头脑发热,因而向毛主席反映情况,只讲可能的和有利的因素。在大的胜利中,容易看不见、听不到反面的东西!”
  人们都紧盯彭德怀,有人恨不得堵上耳朵,也有人已经在手心里攥出汗来了。
  彭德怀积郁久矣,一吐为快,但他哪里知道,他的讲话记录被柯庆施悄悄地呈送给毛泽东。
  夜已经很深了,庐山显得格外宁静,点缀在群峰之间的灯火,似乎也在沉默。此刻,彭德怀十分焦虑。毛泽东既然把大家请上山来,就是要好好总结一下近年来的经验教训,我为什么不能找毛泽东谈一谈,坦陈自己对目前国家社会经济形势的看法?
  但是,他未能见到毛泽东,因为他刚刚睡下,警卫礼貌地挡了驾。
  彭德怀决定用写信的方式向主席坦陈自己的看法。
  信终于送出去了。
  但让彭德怀意想不到的是,这封信给他带来了人生悲剧,庐山的平静也终于被打破了。
  第二天,会议重新编组,会议代表人手一份《意见书》,结合原定的《会议纪要》进行讨论。
  最初的“神仙会”的那种飘逸的气氛全然消失了,整个会议已经开始转向,为目前形势和中央决策大唱赞歌的人越来越多,对彭德怀的公开的和间接的指责也越来越多。彭德怀郑重声明:这是私人信件,不是什么意见书,要求中央收回,但已经迟了。
  也就是在《意见书》下发的当天,“理论权威”康生给毛泽东写了一个条子:“我斗胆建议,不能姑息。”他“提醒”毛泽东,这封信绝不是偶然的;多年来,这位“老粗”就与党同床异梦,如此等等。
  没有多久林彪来到了庐山,他的到来无疑是给批判彭德怀的大火再添一把柴。
  历史往往也就这么复杂,彭德怀铮铮真言把自己推入地狱门口的同时,却使另外一个人获得渴望已久的机会。
  性格内向的林彪,虽然在休养,但他对政治风云的这种变幻却十分敏感。他对鼓吹神话般的乌托邦主义给神州大地带来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灾难并没有亲身感受。他住在四周山清水秀、豪华舒适的别墅里,像相门中的公子,顿顿吃的是美味佳肴,怎么能体会到流浪街头的叫花子的苦衷?但敏感的神经已经告诉他,一场风暴迟早要来临。
  7月23日,毛泽东讲话的日子,是庐山会议发生转折的日子。这一天,毛泽东在会议上做了长篇激烈的讲话。

  庐山飞云雾(6)

  彭德怀意识到,自己的信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后果,委屈之情涌上心头。他要向主席表白:这完全是一场误会。
  在会议室门口,彭德怀迎住毛泽东:
  “主席,我的信是给您个人的,没有让大家讨论……”
  毛泽东径直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也没有等他把话说完。
  刚强的元帅难以承受这沉重的打击。他还是不明白,事情怎么到这种地步?
  在强大的压力下,彭德怀作了检讨。
  7月31日,这天上午10时,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出席的有政治局常委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政治局委员彭真、彭德怀、贺龙等,以及黄克诚、周小舟、周惠、李锐等。彭真让李锐作记录。
  毛泽东宣布会议开始,主题是批判彭德怀。
  第一个发言的是朱德。他虽然不再明显地袒护彭德怀,但批判也是泛泛而论。
  “隔靴搔痒。”毛泽东抬起腿来,用手在鞋面上比画了几下。他对朱德在庐山会议的表现一直不满意。
  毛泽东的话音刚落,林彪忽然站了起来,用手指着彭德怀的鼻子,大声怒斥:“你彭德怀一贯对毛主席不忠,心怀二心!”
  接着,他历数彭德怀的“罪行”:“在抗日战争时,你违背毛主席的指示,独断专行,自作主张,搞了一个百团大战!在你的眼睛里还有毛主席的地位吗?”他自问自答地一挥手,“没有。你根本看不起毛主席。你自以为身经百战,打下了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老子天下第一。谁的话也不听了。你不是真心实意地来干革命,而是‘入股’来了,你一脑子旧军阀主义思想。你这种老大自居的思想不仅表现在国内,让你带兵出国作战,你又表现大国主义思想,不尊重朝鲜同志。你是《三国演义》里魏延式的人物,后脑勺上长着反骨。平时,你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的模样,艰苦朴素、不摆架子、平易近人。这些是假的,到关键的时候,你的反骨就露了出来。毛主席亲自制订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自有人类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伟大创举。人民公社,是跨入共产主义的金桥,好得很。你睁开眼睛看看,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钢铁产量能在一年之内翻番,粮食产量能在一年中成倍增长?”
  他环顾了一下会场,又说:“没有,这种古今中外所没有的奇迹,只有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可是,你对这些鼓舞人心的奇迹横挑鼻子竖挑眼,百般刁难,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把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总路线攻击得一无是处,一塌糊涂。难道毛主席和党中央都错了,惟独你彭德怀正确?你也太缺乏自知之明了!”他越说越激动,“你彭德怀懂得个屁!你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吗?”他用一种刀子似的眼光狠狠扫了一下彭德怀,冷嘲热讽地说:“你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你就像《封神演义》里的申公豹,眼睛长在后脑勺上,人家看是好事,你都看成坏事,人家看成坏事,你却看成好事。在你的眼里,一切都是颠倒的。中国人民,不,全世界人民都承认我们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领导我们打了天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国以后,又是在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里取得了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这是有口皆碑的。可你却跳出来反对毛主席,反对毛主席制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你究竟想干什么?”他提高了嗓门,又说:“你是不是想把毛主席赶走,你上台?你太不自量力了。让你这样满脑子旧思想的人上台,中国只能退到旧社会中去,中国人民还要受二茬罪……”
  在整个批判彭德怀的过程中,林彪的发言调门尤其高。当时有不少人处于观望态度:或思想不通,或撕不开面子。惟独林彪一改以前和彭德怀的关系,大肆给彭德怀滥加罪名。
  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定,即刻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定在8月2日。毛泽东对彭德怀的斗争有了新的部署,这并不因为他的检讨多么诚恳而变动。
  那天,实到中央委员147人(缺席44人),列席15人,与会者共162人。
  第二天,大会一致通过《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和《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
  由于在会上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同情和赞同彭德怀的意见,也一同把他们打入反党集团的成员。
  这次庐山会议受益最大的就是林彪,他踏着彭德怀倒下的身躯当上了国防部长,挤进了党和国家要人的行列里。
  在南巡视察中,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