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镜头中的毛泽东:再现第一代领袖的真实生活(选载)





氖吹沉说木鲆椤罚橇饺丝龅常废衬谕庖磺兄拔瘛V链耍怀≡诿蠖?0岁诞辰前后进行的反对高饶的斗争画上了句号。
  然而,命运之神却不断翻新捉弄人的把戏。10年后,也是毛泽东的一个诞辰,黄牌举向了刘少奇……
  毛泽东幽默地说:“做寿不好,做一次就少一岁,那不是越做就死得越快吗?还是不做寿多活几年好!”最后一次公开的生日宴会,借此公开了对刘少奇的不满。
  1963年底,共和国的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度过了困难时期。在那段时间内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迎来了毛泽东七十大寿。人生七十古来稀,按人之常情,七十做寿并不过分。
  这天下午,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118厅会见外宾,谈的时间很长。会见结束,用餐时间已过。服务员按情况为主席准备好了晚饭。熟悉毛泽东日常生活的人都知道,实际这是他的午饭。因为多年战争生活环境养成的工作习惯,他大都是上午休息,下午和夜间办公。所以,晚餐就成了午餐。午餐又是中国习惯的正餐,加上这一天又是毛泽东的70岁生日,于是,特为老“寿星”的便饭多准备两个菜,一碗面条,即四菜一汤和一碗汤面。这就是大家为毛泽东准备的古稀寿宴。但毛泽东看到了桌子上为他摆的菜饭,顿时不悦,“我好好的,做个屁寿。我们党内的规矩,不准做寿。我不能带头违反规定,这饭我可不能吃!”

  不平凡的12月26日(3)

  说完做了一个人们都熟悉的手势,右手向外一挥,起身在118厅内慢慢散起了步。服务人员见到这个场面,真有点紧张。只好让两位能说会道的服务员去说服毛泽东。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工作”,毛泽东“被说服”了,说:“饭可以吃,但有一个条件:你们不是也没吃饭吗?和我一同吃,不是做什么寿。打牙祭,我请客,免得浪费。”
  没有为主席做成寿,为主席服务的服务员却成了座上客。席间,大家举杯,祝毛主席长寿。毛泽东却幽默地说:“做寿不好,做一次就少一岁,那不是越做就死得越快吗?还是不做寿多活几年好!”大家赶紧改口:“祝主席健康长寿!”这回主席笑了,“健康很重要,可以多活几年。什么万岁,万寿无疆,没那回事,你们不要听。人都是要死的,无非是七十三,八十四。如果人都不死,孔老夫子到现在还活着,不要说他坐车子周游列国,恐怕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再过几天就是1964年了,我们每个人都长了一岁,每个人都过生日,祝我们每个人都健康。”
  毛泽东风趣的谈话引起了满厅人的笑声。
  古稀老人在和年轻人吃饭谈天中,得到了平常人过生日时的愉悦心情。至于饭费和粮票,当然如毛泽东往常在这里吃便饭时一样,都由他支付。
  第二年的岁末,毛泽东又迎来了71岁生日。
  这一次出乎人们的意外,毛泽东第一次破天荒地要在生日这一天请客。这次生日请客是他有生以来惟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的生日宴会。
  那一年,原子弹爆炸的热浪未平,12月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那天几千名代表走进神圣的殿堂,以自己的参与表达全国人民的心声。大家按地区分片入座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周恩来总理走上讲台,开始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讲话中提到了农村的典型—大寨。
  “……下面,我想举几个典型例子,说明我国自力更生的成就。……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是一个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地进行农业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这个大队,原来生产条件很差,是一个穷山恶水土地薄、全部耕地分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地方。十几年来,这个大队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加工改造耕地为中心,结合运用‘八字宪法’,高速度地发展了农业生产。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艰巨的农田建设,把过去的4700块土地弄成了2900块,并且都建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他们的粮食亩产量,1952年为237斤,1962年增加到774斤,1963年虽然遭到很大的水灾,但是仍然保持在700斤以上。”
  大寨的领头人陈永贵就在阵容庞大的山西代表团里。他头上裹着白毛巾,脸上堆积着皱纹,一身黑袄,一看就知道是位世代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这一年他刚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但他的业绩却是全国农民瞩目的。他以平静却带有虔诚的表情仔细聆听总理的讲话……
  周恩来指出一条可以称为大寨模式的道路,周恩来说:“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
  开会时值毛泽东主席71岁寿辰,中央办公厅为主席的生日做了一番安排,这一天准备请几位会议代表出席主席的生日宴会。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和各大区的书记应邀出席。代表中有幸得到邀请的是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带头人邢燕子、董加耕,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
  等坐到寿筵边,人们再次目瞪口呆。谁也没有想到,毛泽东给这次生日宴会赋予了新的内容。
  毛泽东生日的前几天,在人大召开的同时,中央也召开了工作会议。早在八大后,中央已明确决定,主席退居二线,党内一线工作由少奇同志主持。所以中央工作会议的大部分准备工作都是刘少奇做的。
  这次会议,毛泽东没有出面就结束了。会后江青请陶铸夫妇在人大小礼堂看《红灯记》。开演前,在休息室他们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问陶铸:“你们的会开完了吗?我还没参加呢就散会啦?有人就是往我的头上拉屎!我虽退到二线,还是可以讲讲话的嘛!”陶铸夫妇已隐约感觉到了,毛泽东说的“有人”二字,这个“人”恐怕是指刘少奇,但是他们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毛泽东又问陶铸:“你们开会的人是不是都已经走了?”“有的走了。”“告诉他们走了的赶快回来!”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命令道。
  观看《红灯记》时,江青对陶铸说:“有人反对京剧改革,我就是要搞京剧改革!”又是一个“有人”!但这又是指谁呢?陶铸他们还是不敢去多想。
  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各省书记们,又都被召了回来。这次是由毛泽东亲自训话,他不紧不慢,然而口气相当严肃:“社教讲四清(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没有阶级立场,没有阶级分析。关键是要清查新生的资产阶级。新生资产阶级有的在党内,也有的在党外;有在台上的,也有在台下的;有前台的,也有后台的。”
  毛泽东讲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感到跟不上毛泽东的思路。
  毛泽东讲完话的第二天,恰逢他的寿辰。汪东兴和江青操办了寿宴,请了一些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同志来吃饭。一间不大的房子里,品字形地摆了三张桌子,陶铸夫妇、李富春及胡耀邦是提早到了宴会现场。不一会儿毛泽东走了进来,他环视了一下四座,说:“东兴同志讲,罗长子(罗瑞卿)和陶铸让我请客,好嘛,今天我就来请。李敏要同我来,我说你不下乡,你没有资格来。李讷好,李讷下去搞四清了。”

  不平凡的12月26日(4)

  突然毛泽东扭头对坐在身旁的李富春说:“你们什么事情都不向我讲,你们搞独立王国!”毛泽东不像是在开玩笑,室内的气氛顿时就紧张了起来。大家相信,“搞独立王国”,毛泽东虽然是面对着李富春说的,但决不是批评李富春一个人。幸好这时江青进来打断了毛泽东的话头。她的身后跟着几位特殊的客人—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带头人邢燕子、董加耕和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四位正在参加人代会的代表。
  这几位身份特殊的代表平生第一次走进了中南海。这一天陈永贵在黑棉袄外面套了一件家里最好的黑布对襟夹衣,头上裹着白毛巾。邢燕子、董加耕也是一身农民装扮,他们都显得有些紧张、不安和激动。
  他们到达中南海的时间比预定的早了一点,周恩来就先带着他们拜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他们进去的时候,刘少奇正在埋头读一份关于“四清”工作的材料,一时竟没有抬起头来。
  刘少奇埋头读材料的形象给陈永贵留下的印象很深。“我们到了以后,刘少奇眼都不抬。”陈永贵在六年后一次大会上说,“但那时根本没有考虑中央有两个司令部。我们到了主席那里,对我就十分亲热。”
  的确,陈永贵见到毛泽东的时候,一时紧张竟说不出话来,只是咧着嘴笑着,稍稍抬着头仰视着,两只手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毛泽东笑道:“你是农业专家噢。”陈永贵听不懂毛泽东的湖南话,只是一个劲儿地连连点头,咧着嘴使劲笑。周总理在一旁笑着翻译道:“主席说你是农业专家。”陈永贵听了立刻又摇起头来,“不,不,我不是农业专家,不是农业专家。”
  毛泽东请他的客人们落座,抽烟,吃糖。问起陈永贵的年龄,陈永贵答道:“五十啦。”毛泽东笑道:“五十而知天命哟。”不知是听不懂湖南口音,还是不明白孔夫子这句话的意思,陈永贵没有否认他“知天命”。
  毛泽东坐在上方的一桌,陈永贵极荣幸地被安排在毛泽东这一桌。在这张桌子上就座的还有董加耕、钱学森、邢燕子、陶铸夫妇、罗瑞卿、谢富治和汪东兴,而江青、刘少奇、胡耀邦、李富春及各大区书记,则分坐另外两桌。
  生日宴席上有葡萄酒和茅台酒。毛泽东喝下三杯茅台,大声称赞了钱学森:“钱学森不要稿费,私事不坐公车,很好!”毛泽东侃侃而谈时,众人都神情紧张地听着。毛泽东似乎觉察到了拘谨的气氛,就让大家吃菜,他问身边的陈永贵:“湖南菜,辣呀,习惯吗?”陈永贵赶紧频频点头。
  吃饭过程中,毛泽东一边喝酒,一边说话,这晚话说得格外多,很多话是“话中有话”。整个宴席丝毫没有祝寿的气氛,个个都紧张而困惑。餐桌边除了毛泽东一个人嬉笑怒骂和人们动碗碟的声响外,听不到一点喜庆热烈的声音。毛泽东一连串话中有话,像陈永贵这些从基层来的人是蒙在鼓里的,也不可能想到敬爱的毛主席还有不顺心的事情。但是在座还有其他领导人,他们就知道毛泽东这些莫名其妙的讲话缘以何故。
  这一餐饭吃了大约两个小时。
  10年后,周恩来抱病赴长沙面见毛泽东,完成最后使命。傍晚,周恩来将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叫到一起吃饭,为毛泽东祝寿。
  进入1974年12月,天气骤然变冷,凛冽刺骨的寒风夹裹着沙土在北京的上空飞舞、呼啸。周恩来从初夏住进305医院直到隆冬,已度过近半年的时光,连着动了两次大手术。癌症虽然得到暂时的控制,但是手术后的身体十分虚弱。
  躺在病床上的周恩来,精神上却一刻也不能轻松。四届人大召开在即,江青一伙把这次会议作为他们独揽大权和安插党羽的天赐良机。在政治舞台上奋斗了一生的周恩来比任何人都明了,在风云变幻的政治决斗场上一有疏忽,往往就带来不可设想的后果。如果党和国家的权力被江青一伙篡夺,那么中国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周恩来紧蹙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长期以来,周恩来对毛泽东保持了真诚的尊重,但却从不阿谀他。他靠非凡的才能和无私令毛泽东信任。但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林彪自取灭亡之后,毛泽东病体难支,深居简出,加之身边的人鱼龙混杂,江青等人打小报告、进谗言,使他时信时疑,对以周恩来为首的“老人”和以江青为首的“新人”交替“打板子”又交替“抚慰”。然而,在决定国家权力由谁掌握的四届人大前夕,应该让毛泽东公正地定夺班子,以保证红色江山不落入野心家的手中。
  和毛泽东共事了半个世纪的周恩来,十分清楚伟大领袖的个性。毛泽东是个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但在他面前讲话要讲透、讲准、讲得适合时宜,才能得到理解和支持。任何人不能强加给他什么,只能顺着他的思想去发挥,去变通。但是,现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刻不容缓。毛泽东又住长沙,必须面陈直谏。叶剑英等老帅们亲自安排护送周恩来飞往长沙的事宜。最后定在12月23日,周恩来在医生的护送下乘专机直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