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





髦校仙嵩凇叭卫腿卧埂?67的同时,常是内心有矛盾,也有想法,甚至是痛苦的。对这一点,有一部分研究者常常视而不见或忽略不计。例如,抗战时期的老舍,正如胡风所言:“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668建国以后,“经历过生活底甜酸苦辣”的老舍,自然更有人们从表面容易得出的“深通人情世故”。“但是,他的‘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难得的是,没把“真”表现为“憨直”、“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因为人们见惯了老舍的“客客气气”,对他在“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也习以为常,故而大家在容易“懂得那里面闪耀着他底对生活的真意”的同时,也容易疏忽掉“那里面”还包括着他内心世界的“酸甜苦辣”。抗战时,“他在对人对事上非常持重,总希望能取得面面周到的结果,但他却坚守着一定的限度,那就是为民族解放的文艺界团结的立常如果越过了这个限度,无论对手是地位怎样高的或计谋怎样巧妙的,他也要直言不讳,守正不移。这决不是一个深于世故的中年人能够容易做到的。”669建国后,老舍依然如此,无论是积极主动地配合宣传,还是受命应景创作,“在对人对事上非常持重,总希望能取得面面周到的结果。”但他也始终坚守着一个“限度”。
  我以为,对照抗战时期和解放以后的老舍,他的这个“限度”都可以在“国家至上”这个大的思想前期下划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在创作上,一个是在人格上。但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异同。先说创作,抗战时,“全民族都在血里挣扎,……整部的文艺简直可以被称为一首战歌。”中国的文坛“是立在全民抗战的旗帜下,尽责地掌起救亡图存的号筒。”670建国初,是“毛主席给了我新的文艺生命,”努力要把一切创作变成“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的习作。”671不同在于,前者是文艺服从于国难当头时的“国家至上”,而后者是意识形态的“国家至上”即文艺服从于新政权领袖的政治“道理”。老舍对前者是得心应手,而对后者是“手足失措。”672再说人格,由于“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只有尽量守住个人的人格尊严。”673抗战时,国破山河在,“国家至上”,以老舍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文人才要抗战到底,“无论受什么样的苦处,他须保持住不投降不失节的志气”。674一方面,他随时准备以死报国,“用血肉的牺牲赎取国土河山!675“大时代的意义并不在于敌人炮火的猛烈,我们敢去抵抗,而是在于用我们的鲜血洗净了一切卑污,使复生的中国像初生的婴儿那么纯洁。……在这种意义之下,先死的必然称‘圣’——用宗教上的名词;因为他的血唤醒了别人对大时代的注意与投入。”676这又让我想到,老舍最后投湖自杀,是否有意在“文革”的“大时代”里“先死称圣”的意味呢?
  另一方面,“血肉横飞的惨像激动了我们更多的同情与义愤,认识了恐怖,更明白了如何在死里求生。”677“人不应当互相残杀。”“中国的抗战绝不是黩武喜杀,而是以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这是个极大的使命。每一个有点知识的人都应当挺起胸来,担当这个重任。”678而解放后,在他所无限热爱的这个国家,发生了一系列他可能已有许多次都感受到困惑却无奈的政治事件,直到“文革”的“八·二三”,他竟亲眼目睹并亲身经历了同样是生命受到残杀、文化遭到破坏的“血肉横飞的惨像。”,而在“认识”了这红色“恐怖”之后,当他感到再没有苟活下去的理由时,求生不得,只求一死。“爱和平的人而没有勇敢,和平便变成屈辱,保身便变为偷生。”679从这个意义上,倒正好可以把孟子那句话分开来概括两者的区别:老舍投身抗战,是“天下有道,以道殉身。”而老舍投身太平湖,则是“天下无道,以身殉道。”680

  有意选择的人生归宿(5)

  老舍文学的北京地图从位于灯市西口丰富胡同老舍的丹柿小院出发,走到太平湖,是一段不算短的路。如果是步行,沿途要经过什刹海、后海、积水潭等几处水域,而老舍何以偏偏要选择太平湖作为生命的归宿?除了上述的母亲的因素之外,还可以从老舍的生命成长和以文学之笔绘制的北京地图寻觅答案。
  按清朝满、蒙、汉三个八旗在北京城内的划分,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681先单以统计的角度来看老舍笔下的北京。“从分布上看,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地名大多集中于北京的西北角。”也就是正红旗的属地。“西北角对老成来说是指阜成门——西四——西安门大街——景山——后门桥——鼓楼——北城根——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这么个范围。约占老北京城的六分之一。城外则包括阜成门以北,德胜门以西的西北郊外。”《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里。682正如李辉所说:“对于老舍,北京城墙可能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北京城西北角德胜门一带的城墙,维系着他的一生。这一块小小的天地,是他人生的起点,也是他人生的终点。他对北京的全部情感,他的艺术想象力,因这一小块天地而得以形成。不能想象,没有城墙衬托的太平湖,会带给老舍多少失望与惆怅。”683这已经提出了太平湖对于老舍的重要,而同样重要且意味深长的是,纯从地理位置上看,以老舍自杀所投太平湖为中心,离以下几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都不算远。往南咫尺的距离,与城墙相隔,是老舍母亲1933年至1942年居住直到去世的观音庵。房子是老舍为母亲买的,他最爱自己的母亲;再往南,是老舍的诞生地——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胡同,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直到14岁。他在《小人物自述》里,对自幼生长的小羊圈做了最为完整、忠实而深情的描述。而且,还几乎原封不动地写进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和《正红旗下》,小羊圈因此成了老舍代表作中地理背景的原型;再往偏东南方向不远,是老舍父亲牺牲的地方——南长街南恒裕粮店。1900年,老舍的父亲在这里“痛苦而缓慢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从太平湖往北,土城一带的京郊乡间,是老舍的姥姥家和舒家祖坟所在地。老舍的母亲是德胜门外土城一带的旗人;老舍家的舒家祖坟,离姥姥家不远,在今天北京体育师范大学正南方二里多地紧挨着铁道的东边。到姥姥家要出德胜门,到祖坟要出西直门。换言之,“在这里诞生了他可爱的母亲,又象征性地埋葬着他的死于八国联军炮火之下的父亲。”684另一方面,北京又几乎可以说是老舍文学创作的素材母体,也是孕育了其作品主题思想的母题。他在写于1936年的散文《想北平》一文里,一开篇就将爱母亲与爱北平的情感相提并论。在他这都是一种说不出的爱,“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685写这篇抒情散文时,老舍在青岛。可见,写作时,浮现在脑际的是精神血脉里的心灵故乡。他只要稍一凝思,北平一切的人情与自然风物便扑面而来。老舍对北平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爱”,这种爱使他“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686他在小说里已用太多浓墨重彩的文字无数次地描画过北平,而这里只在简单把北平与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这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作比之后,将北平独一无二的美浓缩在了“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难怪一想念起北平,老舍便只要落泪。687把老舍的《我的母亲》和《想北平》两篇散文联系起来,不难发现,母亲塑造了他的肉体生命和做人的性格,而北平则铸造出他的艺术生命和写家为文的性格。对这一点老舍在未完成的小说《小人物自述》里,有深切的描绘:北平的一切“是自自然然的生活在我的心里,永远那么新鲜清楚——一张旧画可以显得模糊,我这张画的颜色可是仿佛渗在我的血里,永不腿色。”“我的一切都由此发生,我的性格是在这里铸成的。”“当我旅行去的时候,我看见高山大川和奇花异草,但是这些只是一些景物,伟丽吧,幽秀吧,一过眼便各不相干了,它们的伟丽与幽秀到不了我的心里来,不能和我混成一个。反之,我若是看见个绿槐虫儿,我便马上看见那两株老槐,听见小姐姐的笑声,我不能把这些搁在一旁而还找到一个完整的自己;那是我的家,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那里的一草一砖都是我的生活标记。”“一想起幼年的生活,我的感情便掐住了我的理智。”688没有母亲,不会有老舍的生命;而没有北平,也同样不会有老舍的文学。诚如赵园引用一位现象学美学家所说指出的,“决不只是艺术家在寻找他的世界,艺术家也在被‘世界’这位‘寻找作者的永恒的人物’所寻找。‘当作者通过作品揭示一个世界时,这就是世界在自我揭示。’”而“北京属于幸运者,它为自己找到了老舍。同样幸运的是,老舍也听到了这大城的召唤,那是北京以其文化魅力对于一个敏于感应的心灵的召唤。从此,北京之于他成为审美创造中经常性的刺激,引发冲动的驱力,灵感的不竭之源。”689康拉德是老舍最爱的作家,他称他为“一个近代最伟大的境界与人格的创造者,”“海上的诗人”。“是海王”。“海与康拉德是分不开的。”“从漂浮着的一个枯枝,到那无垠的大洋,他提取出他的世界,而给予一些浪漫的精气,使现实的一切都立起来,呼吸着海上的空气。”“康拉德把海上的一切偷来,装在心里。”“无疑的,康拉德是个最有本事的说故事者。可是他似乎不敢离开海与海的势力圈。他也曾写过不完全以海为背景的故事,他的艺术在此等故事中也许更精到。可是他的名誉到底不建筑在这样的故事上。一遇到海和南洋的冒险,他便没有了敌手。……我不敢说康拉德是个大思想家;他绝不是那种寓言家,先有了要宣传的哲理,而后去找与这哲理平行的故事。他是由故事,由他的记忆中的经验,找到一个结论。这结论也许是错误的,可是他的故事永远活跃的立在我们面前”690赵园已经在用这段夫子自道来认识老舍了,“老舍有他的海,那就是北京。”691我则想更进一步地用这段话来评价老舍:他是北京的诗人,北京与他是分不开的。他从北京提取出他的艺术世界,并赋予一些浪漫的精气,使现实的一切都立起来,呼吸着这里的空气。无疑的,老舍几乎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有本事的说故事者。他那些优秀创作几乎无一例外地没有离开北京的城圈儿。他也曾写过不完全以北京为背景的故事,但一写到北京,尤其是写到北京的城市中下层市民与平民的命运故事,他就没有了敌手。我不敢说老舍是个大思想家;有思想,文化批判也好,国民性反省也罢,全来自他的故事。

  有意选择的人生归宿(6)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写过许多与“宣传的哲理”“平行”的故事。“可是他的名誉到底不建筑在这样的故事上。”他能传之后世的作品,《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等,都是由他的故事,由他的记忆中的经验,找到一个结论,或提出一个思想。这结论与思想,也许会因时代的更迭,人文环境的改变,而被认为是错误、反动的,或超前、精彩的。但无论如何,他的故事将永远活跃地立在一代又一代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