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我乐意,你管我要死要活!”
见崔俭玄拼命挣扎,然而,这位往日身手比自己灵活许多的崔十一郎,相比疾驰一天两夜多,如今同样疲累欲死的他,却仍是抵挡不过,杜士仪顿时冷笑了起来,轻轻一松手就看着人重重摔在了地上。
“你要死要活,我是管不着,可你只想着你连丧祖母和父亲,你就没想过你的兄弟姊妹,每个人都是如此?男子汉大丈夫,要死也有无数种死法,悲恸绝食死在殡堂之上,那是愚孝,下了九泉也只会被你阿爷当头啐死,那些活着的亲人更会被你活活气死!”
“你给我住口!”
见崔俭玄一时暴怒,挣扎着想要爬起身来,杜士仪深深吸了一口气,上前横肘过颈将其死死摁在地上,这才盯着其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你阿爷身为清河崔氏嫡子,相国公子,年十三而孝廉出仕,年十五而拜官陕州参军,这多年起起落落,方才有如今枝繁叶茂的崔氏,可你呢!”
“我怎么比得上阿爷!如今阿兄沉稳有才,小弟机敏睿智,崔家有他们就够了!”崔俭玄不知不觉喉头哽咽,声音亦是越发沙哑了起来。
“要是你阿爷也像你这样想,就没有今天的崔家了!当初你四伯父诛二张而封爵,可其后却遭人排挤,一度贬官资州司马,甚至连累你五叔贬官衢州长史,你阿爷亦是贬官商州司马。要是你阿爷像你这么没担当,只管心灰意冷就是了,何至于孤身进京,抛开生死荣辱预谋大事?死有重如泰山,亦有轻如鸿毛,明知艰险却有胆色担当决断,那才是男子汉大丈夫!只顾一时悲恸,不顾亡父大愿,不顾母亲和兄弟姊妹,你这是最大的不孝!”
这些大道理之前在殡堂上,兄弟姊妹也不是没人说过。然而那会儿崔俭玄心头满溢都是愧疚和悲伤,哪里听得进去半分。可这会儿被杜士仪从殡堂一路拖到了这后花园的无人之地,又是一壶凉水浇得他清醒了几分,再一番当头痛斥下来,他顿时只觉得整颗心揪成了一团。他找不出理由反驳杜士仪这些话,而所有挣扎抵抗也是徒劳,最后,他紧紧攥着的拳头终于渐渐松开,脸上一时苍白一片。
“都是我的错,要不是我和阿爷相争,道是从武不从文,死活不肯去考明经,也不至于把阿爷气得病情加重……”
听着崔谔之喃喃自语吐露出那些愧疚自责的言辞,杜士仪这才移开手,轻轻舒了一口气。他就知道,这个傻小子必然心里憋着什么事情,而且把过错往自个身上揽,否则也不至于几近于崩溃。能对他说这些,总比一个劲憋在心里,只知道要死要活的好。本就一路奔马以至于双股几近发麻的他挪动双腿坐倒在地,等崔俭玄终于颓然住口,他想到自己前世中也是一个违逆父亲意愿的不孝子,顿时眯了眯眼睛。
“崔十一,我给你讲个故事。”
“嗯?”
“从前,有一个幼年丧母,由钻研古籍的父亲一手带大的少年。父亲从小让他抄录古籍,学金石训诂,又请老友传授其医术,但他很不愿意,后来便瞅准了一个机会离家外出,却是流浪四方,后来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乐师……”
改头换面地说着那个故事,说着那个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说着那个功成名就赶回家却发现父子天人两隔的故事,当说到墓前烧书悲痛欲绝的场景时,崔俭玄终于大叫一声道:“别说了,求你别说了!”
杜士仪却仿佛丝毫没听见似的,自顾自地说道:“那个家伙恍然回头的时候,早已是孤零零一个人。你好歹还有母亲和兄弟姊妹,还有众多叔伯兄弟,你这会儿回头还来得及!你阿娘本就身体不好,你可想过万一她被你气着了有什么闪失……”
“你住口……给我住口!”
崔俭玄终于死死捂紧了耳朵暴喝了一声,旋即便手撑地面摇摇晃晃站起身来。拖着沉重的双腿往前挪了两步,他突然又停住了,旋即头也不回地说道:“杜十九,你回你的京兆府去应解试,我的事情,你不用再管了!”
“你别忘了,你对我说过,咱们兄弟将来一文一武!要是你打算就这么没出息,也不用再回殡堂,找块山石撞死了干净!”
大吼一声后,看着那个仿佛蹒跚学步一般的人影浑身巨震,最终踉踉跄跄消失在视线之中,杜士仪不禁苦笑道:“你要是能省心些,我愿意这么火烧火燎往东都跑?”
从长安赶到东都这一趟,远远比当初送崔俭玄从嵩山赶到东都那一趟路途来得远,此时此刻,他方才感觉到双股火辣辣的疼痛,整个人亦是用完了气力疲累交加,恨不得就这么躺倒在地不起来。直到面前眼帘中映过一个窈窕身影,他才惊觉过来,连忙抬起了头。
☆、138。第138章 人非草木铁石
“杜十九郎,多谢你为了十一郎,丢下迫在眉睫的京兆府试,千里迢迢赶来洛阳。”
第一次在这永丰里崔宅相见,杜士仪曾经将崔五娘当成了赵国夫人。
第二次在洛阳南市雅斋相见之后不多久,杜十三娘因为崔五娘一番话,便打定主意留在洛阳,杜士仪因此还恼火了好一阵子。
然而,也是这位崔家五娘子最初让人提醒,其后一番周密设计,通过崔九娘隐隐之中影响了玉真公主,让卢鸿得以脱身继续隐逸山林。而此番他自洛阳上长安应试,也得了崔五娘临别相赠提点众多。在他的印象中,相比性子跳脱和崔俭玄一样随心所欲的崔九娘,崔五娘虽偶尔也喜欢开开玩笑,但行事沉稳干练,从杜十三娘那一番转变上就可见一斑。
可此时此刻,见那位曾经肌肤微丰的佳人如今面色憔悴,整个人亦是消瘦了一大圈,他哪能不明白这些天来对她是何等煎熬。
见崔五娘深深裣衽行礼,他几乎想都不想便一骨碌站起身来,退后一步长揖道:“五娘子言重了。京兆府试一年一度,今年错过明年再考就是了。可崔家遭逢如此大事,我和崔十一又相交莫逆,若明知而不来,岂不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两人相对行礼,彼此直起腰之际,不禁彼此都盯着对方的脸端详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崔五娘打破了这片刻的沉寂。
“十一郎从小便这样爱钻牛角尖。”提到自己那个外表宛若女子,行事做派却都大大咧咧的弟弟,崔五娘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从小十一郎他决定的事情,十匹马也拉不回来。想当初为了让他去嵩山悬练峰向卢公求学,祖母提前一年就先设法求来了普寂大师的荐书,而后我和母亲也不知道想了多少办法,连哄带骗,这才总算把人诳去了登封。可要不是因为有杜郎君,他就是去了也必然阳奉阴违,更不要说踏踏实实求学。”
说到这儿,崔五娘顿了一顿,这才轻声说道:“所以这一次十一郎以为是他怄死了阿爷,谁都劝不回来他,一门心思在殡堂守着,当下头报说苏桂偷偷离家,应是赶去长安的时候,我明知道他必然会去寻杜郎君求救,只因一己之私,最终却没有拦他下来,结果让杜郎君为了十一郎奔波千里耽误了大事。”
“五娘子如此说就太见外了。看十一郎刚刚那情形,幸亏我来了,否则真要是出点什么事,我恐怕追悔莫及。”杜士仪听到崔五娘坦陈确实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了苏桂出来,他想想本就在情理之中,顿时无所谓地微笑道,“我和十一郎是同门师兄弟,休说只是京兆府试,就算省试在即,事急从权,该如何取舍也自不用说……刚刚我虽是好一番当头棒喝,但能不能让他幡然醒悟,却还说不准,我得再去殡堂看看,先行告退了。”
见杜士仪说着便拱了拱手,随即转身离去,刚刚屏退侍婢,悄悄在树丛中听到了两人之间所有谈话,最后方才现身的崔五娘顿时长舒一口气。这些天来一直勉力提着的这一口气一泄,她只觉眼前一阵天旋地转,再也维持不住人前坚强干练的形象,就这么软软坐倒了下来,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自打父亲去世的那一刻,除却殡堂举哀,她一直都苦苦抑制心头悲恸,安慰母亲,主持家务,分派上下,就连长兄幼弟和妹妹,都不忘一一开解,却始终奈何不了软硬不吃的崔俭玄。如今,崔俭玄眼看是从悬崖边上拉回来了,她心头压着的最大石头算是就此移开,也对得起父亲临终的托付。
杜士仪走到小径尽头,突然福至心灵一回头,却只见崔五娘就那样失魂落魄地低头坐在地上,再没有素日的落落大方精明干练,他顿时愣住了。环目四顾不见半个人,他思量好一会儿,最终还是转身走了回去,待到崔五娘身前时,便弯腰伸出了手。然而,发现人木然没有半点反应,他只得屈膝蹲了下来,再一看崔五娘眼睛中糊满了泪水,仿佛没有焦距似的浑浑噩噩。这时候,才刚当头棒喝把崔俭玄给喝醒的他顿时大吃一惊。
那一壶水可是全都泼在崔十一脸上了,而且那一套对男人能用,对女子他却万不敢使出来!
“五娘子?五娘子?”
叫了好几声不见反应,杜士仪一时忍不住伸手打算去掐崔五娘的人中,然而,手才触碰到那气息温暖的鼻翼下,偏偏崔五娘便在这一刻回过神来。四目对视之间,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开口说道:“地上太凉,我扶你起来吧?”
“多谢杜郎君。”
刚刚杜士仪的指尖已经接触到了自己的人中穴,崔五娘当然知道他原打算做什么,心中一时又是感念,又是感慨自己的软弱。此时此刻,她伸手搭住他伸过来的手,勉力要站起身,然而双脚却发软不争气,直到杜士仪索性伸出双手来扶住了她,她才终于缓缓站稳了,旋即便缩回手捋了捋纷乱的发丝,低头颔首道:“心头如释重负,故而一时失态了,多谢伸手相助。”
杜士仪知道越是坚强的人,越是不想让人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然而,如今崔家迭遭变故,崔谔之这一家主母病弱,诸子尚未独当一面,若崔五娘再因逞强而有什么闪失,只怕家里更乱,他少不得字斟句酌地低声说道:“乍逢悲事,十一郎固然钻牛角尖接受不了,五娘子却也不是铁打的人,还请不要什么都挑在自己肩上,一味勉强自己。比如十一郎,他既然身为崔家儿郎,就得给他加一点担子,免得他闲极无聊胡思乱想!”
直到杜士仪说完这话,告辞离去好一会儿,崔五娘方才陡然惊醒了过来。这些年她以出嫁之女大归回到娘家,主持家务孝顺父母教导弟妹,本以为是尽了身为崔氏女的职责,可倘若是按照杜士仪这么说,正是她事事都管,都要逞强,这才让弟弟妹妹们不但习惯了崔氏门荫的庇护,也习惯了凡事找她这个长姊拿主意。可是,母亲已经倚赖惯了自己,她难道还能抽身而退不成?
不远处的一棵参天大树后头,原本探身窥视的崔九娘缓缓把身子缩回了树后,随即抬头看着头顶那浓密的树荫,眼神闪烁难明。
当杜士仪再次回到殡堂,就只见崔俭玄再次长跪灵前。他本以为自己一番苦心最终还是没有奏效,正恼怒得无以复加,却突然只见崔俭玄俯身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随即才爬起身来,竟是对着同在殡堂中的崔承训和崔錡兄弟深深一揖。
“阿兄,阿弟,此前都是我的错,我不该只顾自己,自以为是,让你们操心了。我已经对阿爷发过誓了,从此之后一定会凡事以家门亲族为重,不会再冲动行事!”
崔承训本还紧张于崔俭玄丢下杜士仪独自返回,这会儿听到弟弟这般掷地有声的承诺,终于如释重负。尤其瞥见杜士仪站在殡堂门口时,他更是心生无限感激。他上前双手按住了崔俭玄的肩膀,本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松开手把人丢给背后同样又惊又喜的崔錡,随即来到杜士仪面前,满脸感激地说道:“多谢杜郎君走这一趟,大恩不言谢,然则此刻赶回去应京兆府试还来得及,我这就差遣家中从者备马,立时送杜郎君回程吧!”
“时间固然紧急,但杜郎君不眠不休从长安赶到洛阳,若再不休息,恐怕就算赶上京兆府试,亦是损耗太大。”
随着这话音,却只见傅媪扶着脚步虚浮的赵国夫人李氏出现在了众人面前。尽管面容枯槁,但面对杜士仪的见礼,赵国夫人还是亲自上前双手将其扶了起来,这才松开手裣衽行礼后,继而一字一句地说道:“杜十九郎,身为母亲,我劝不住儿子,却要劳你千里驰援,本该我向你行礼道谢才是。如今我也无以为谢,就请你先好好歇息一夜,明日一早再启程回去。四兄已经答应,派从者用马厩中珍藏的六骏送你回程。这几匹千里马极是不凡,从者随侍,一昼夜便可抵达长安城下,定然不会耽误你应试!”
杜士仪早就做好了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