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源乾曜思忖着源光乘这话,心里正两难,乍然听到外头传来一个声音,他顿时更加焦急,当即喝道:“都说了什么?”
门外的人犹豫片刻,这才蹑手蹑脚入内,见源光乘也在,他赔笑施礼之后,便上前几步,低声说道:“杜郎君对那几人说,他此前从试场出来,先去辅兴坊玉真观见了那位贵主,虽没明说到底商议了些什么,但说了求情二字。而且……”
一听到居然又卷进来一个玉真公主,源乾曜只觉得脑袋都要炸开来了。他最是不喜欢多事的人,一时竟忍不住疾喝道:“而且什么,卖什么关子!”
“而且,他说自己也是当事人,不如和那几个崔家人一块留在京兆府廨等结果。”
见源乾曜面色不豫,源光乘想起李林甫送他出来时,还格外多言了一句,他便摆摆手让那从者暂退,随即才上前去殷勤地搀扶了源乾曜的胳膊,待其坐下之后,他方才轻声说道:“叔祖,这会儿杜十九郎留下也好,否则若在外头又遭了什么暗算,岂不是更加麻烦?哥奴说,圣人的心,分明已经是偏了。”
皇后丧父,坟茔越制天子却不允,而武氏却从婕妤一举跃升封为惠妃,圣人偏心,是人都能看得出来!
源乾曜顿时叹了一口气。京兆尹这位子素来没人坐得长,无论是谁,在公卿林立勋戚如云的京城,总有处置不当的事。从开元元年到现在,换过多少任京兆尹?
他已经算是在这个位置上坐得够久了,这次没想到还是碰到了一连两桩通天大案!
他借病把杜士仪那案子丢给了司法参军事岑其,如今看来,两方贵人都已经盯了上来,既然那岑其必然得了人好处,于是方才拿着崔氏那几个从者当软柿子捏,他就继续当他的甩手掌柜,由得那个贪财的家伙去背黑锅!
“横竖我病着不是一天两天了,且再看一看……你现在赶紧回去,让哥奴趁着宵禁之前来看我!”
☆、151。第151章 十三娘面圣
自高宗以后,太极宫卑湿,除却武后干脆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其他历代天子很少再入住那座大唐开国之初建造的宫城,都是御居大明宫。而无论太极宫洛阳宫抑或是大明宫,皇后的正寝原本并非是固定的。
武后为皇后时,最喜欢大明宫太液池西畔那座含凉殿,于是当中宗从洛阳迁回长安的时候,韦后也同样占据了含凉殿作为中宫。睿宗刘皇后早逝,自然谈不上中宫的问题,可当今天子李隆基登基之后,王皇后便当仁不让地再次占了这座含凉殿。
那位母仪天下继而更几乎拥有天下的则天皇后,实在是大唐每一个后妃隐隐之中最崇拜的人!
而武惠妃从三品婕妤一下子跃升两级封为惠妃之后,便搬进了太液池北边的紫兰殿。太液池北本就比南边空旷,殿阁楼台都较为稀少,她选择了此处,明面上自是因为这儿人少清净,适合安心养胎待产。然而,等到她一朝分娩生下皇子,李隆基就连平日去各家妃嫔那儿逛的功夫都没了,时时不惜耗费时间乘步辇前去紫兰殿,一时让后妃们一度咬碎了银牙。于是,三日前傍晚那番变故后,据说正在坐蓐的武惠妃一度昏厥,也不知道多少人暗中称快。
此刻在含凉殿中,眼见得王皇后面色蜡黄地哭倒在了地上,口口声声念着刚刚故去还只数月的父亲王同皎当年对他如何如何,明明最初过来是要质问她的李隆基一时更加心烦意乱,突然转身拂袖而去。待到沿着太液池西面漫无目的地走了好一阵子,他突然仿佛若有所感似的侧了侧头,见高力士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了身后,他这才哂然一笑道:“来了也不出声,你什么时候这么鬼鬼祟祟的?”
“大家心绪不佳,奴婢想着散散心更好,所以就没有出声打扰。”高力士笑眯眯地答了一句,见李隆基果然并不以为忤,他便示意左右上前为其披上披风,继而方才说道,“大家这些天忙于国事,都没空去过梨园。今日既然有闲工夫,不若去梨园一观歌舞如何?无论是李龟年兄弟三人,抑或是公孙大娘,连日以来都不曾懈怠过,颇有佳作。”
想想若此刻转去武惠妃那儿,她也必然和王皇后一样不依不饶讨个公道,至于其他嫔妃,必然一边暗地里幸灾乐祸,一边笑颜如花地奉承自己,李隆基略一思忖便点了点头。然而,等到再次上了步辇,他便若有所思地问道:“力士,朱雀大街那个疯子,你怎么看?”
高力士这两天尽量避免这个问题,可别说有人给他通过消息,就是刚刚和玉真公主见过,这位素来聪慧有见地的公主又有所请托,本有定计的他哪里还会继续推搪?更何况,他人在宫内,耳目却极其灵通,王皇后和武惠妃之间的针锋相对,他已然了若指掌。
然则这会儿他可不会拿出来说道,因而只从容笑道:“大家,疯子就是疯子,还能怎么看?大家与皇后是患难夫妻,中宫性子如何是最知道的。而惠妃自进宫之后素来柔婉侍上,于后妃嫔御也都敬礼谦和。若真的那谶语为民心所向,如朝中宋相国这样的直言臣子早就劝谏了。疯人疯言而已,如若大张旗鼓兴大狱,无论是皇后还是惠妃,都是有害无利,而且更伤圣明。”
李隆基闻言,顿时若有所思地摩挲着唇上髭须,心里想着两位宰相宋璟和苏颋几乎相同的建言。然而,话从宰相口中说出来,总是显得极其生硬,可话从高力士口中说出来,却是八面玲珑让人心里舒服。尤其伤了圣明四个字,对一心要创功业为明君的他来说,可谓是最关键的字眼。
“嗯。”
只是这不置可否的一个字,高力士就知道事情应该会有转机。此刻已经极晚,当步辇入梨园时,天色早已经完全黑了。然而,早得了讯息的梨园之内已经各处悬挂上了明灯,出迎的几人当中,李隆基随眼一扫便欣然笑道:“今日可有好乐舞?”
梨园子弟并不属教坊司,因而这会儿居前的全都是李隆基简拔出来的人。此刻,站在最前头的李龟年便恭敬地答道:“正有新曲一首,请圣人赏鉴。”
“哦?”
下了步辇的李隆基一时兴致盎然。然而,他在众人的簇拥下缓步入内,可在一片静寂的夜色之中,却突然乍闻一声琵琶响。自己人未到场却已有人演奏,他顿时为之大愕,可那随风飘来的琵琶却不比往日那些文曲武曲,曲调舒缓柔和,闻之竟仿佛有一种荡涤心神的感觉。精通音律的他背手站着听了好一会儿,这才若有所思地说道:“竟是道曲,而非那些大曲,亦非俗曲?只是,琵琶弹得实在是生涩,如此技艺,怎能入梨园?”
他不过随口一说,并未指望左右回答。当加快了步子转过小径,来到梨园之中那座最大的戏台之时,却只见高台居中的一席上,妹妹玉真公主正含笑而坐,一旁抱着琵琶的是一个瞧不出年纪的女子。他一时猜不透玉真公主的用意,遂也不上前,就这么静静等着一曲终了。待到曲音一反平日结束时声拍促速,只一声长音徐徐而结,他不禁为之动容。
“好曲子,只是演奏手法不甚了了。怎么,元元是带着自家乐人,到这梨园来挑战高手的?”
玉真公主见杜十三娘抱着琵琶挪动身子后低头行礼,她少不得亦是站起身来裣衽见过兄长,随即笑着说道,“曲子不是我做的,人也不是我的乐人,怎敢说是来挑战高手?只是新得了曲谱,奇器,所以携来妙人一见阿兄。”
“哦?”
李隆基这才真正奇了。等撇下其他人径直上了高台,他见玉真公主掣出曲谱与了他,立时展开一看,待见落款时,他登时眼睛一亮,将一卷乐谱一合便沉声问道:“这是司马先生所著乐谱?”
“正是《清心吟》,阿兄可觉得心绪安定了。”
“不错,果真有些效用,不愧是司马先生的曲谱。那所谓奇器为何?”
“十三娘。”
尽管在兄长面前夸下海口,可此前进入玉真观见玉真公主时还有些惴惴然,更何况如今是在宫中,面前是大唐天子,杜十三娘只觉得一颗心都快跳出了胸腔。然而,当初在崔家所学礼仪进退终于在眼下之际发挥了作用,她起身之后姿态优雅地到了李隆基面前,随即双手呈上了那一具琵琶,待到东西被人接过,她方才后退数步款款立定。
刚刚玉真公主说这弹奏琵琶的少女并非是她的人,李隆基忍不住趁这机会上上下下很是打量了其一番,发觉容颜固然清秀婉丽,但并无其他特殊之处,不禁心下大为狐疑。然而,当他审视着手中的琵琶之后,这一丝狐疑立时被他丢到了九霄云外。无论是面板还是背板,全都被他仔仔细细端详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方才若有所思地说道:“这琵琶莫非是传说中的逻沙檀所制?窦十郎曾与朕提过,他曾见过此等奇珍,怎会在你手中?”
“琵琶是杜十三娘兄长之物,曲谱亦是司马先生赠其兄长的,阿兄问我,不如问她?”
李隆基酷爱音律乐器,其他的宫外事情也许未必尽知,但窦十郎在豆卢贵妃寿宴上带着窦家一堆小字辈,跳了一曲别开生面让豆卢贵妃为之大悦的胡腾舞,而后宋王岐王又沉迷于杜十九郎所献的几首新曲,他倒是听说过,不但如此,那几张乐谱他也见过抄本,确实是别具一格。可相形之下,杜十九郎惹出来的那一桩事情,便传得更快了,两日前他听说的时候,恰逢谶语之事而心烦意乱之际,一时为之更怒。
“杜十九郎便是你的兄长?”
天子这话中听不出喜怒,杜十三娘只觉得异常紧张。她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勉强把目光稍稍抬起了一些,随即应道:“正是臣女兄长。”
“你那兄长好能耐,府试在即在长安洛阳之间打了个来回,为人劫杀却还能赶到京兆府廨应府试,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尽管这话听着仿佛是褒奖,可杜十三娘又不愚钝,听出这其中隐隐带着愠怒,她不禁轻轻吸了一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这才抬头说道:“陛下垂询,臣女不敢隐瞒。府试固然要紧,可府试一年一次,手足兄弟却失去了再不复得。臣女和兄长并无嫡亲兄弟,兄长此前和崔十一郎同求学于嵩山,彼此情同手足,闻听其大半年之内连失祖母和父亲,心中哀恸不眠不食,若他这时候不赶回去,但有闪失,这辈子都会于心不安!”
见李隆基面色微变,但并未喝止自己,杜十三娘只觉得胆量蹭地又大了几分,遂又大声说道:“至于路上为人劫杀却最终取胜,臣女兄长要感激的,亦是陛下!此次护卫他从洛阳赶回长安的崔氏从者五人,都是已故赵国公心腹,为首之人当年更是曾从赵国公于陛下麾下平乱,故而方才有此勇谋!故而在此番先谋纵火再谋杀人的凶徒面前,他们方才能够临机应变,以寡敌众,最终把人一网打尽!就连此番回程的坐骑六骏,亦是当年赵国公蒙圣恩赏赐的御马!”
☆、152。第152章 鹬蚌相争,渔翁谁人
听到这里,尽管当时杜士仪嘱咐杜十三娘的时候,玉真公主就在一旁听得清清楚楚,可这会儿仍不禁暗自嘉许。杜士仪也只能对杜十三娘说一个大概意思,临场应变还得看小丫头自己,这番话说得好!
诛除韦氏,拥父登基,这可不是当今天子最得意,也是最为臣民拥戴的功业?
果然,李隆基在片刻的讶异过后,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待到笑声止了,他方才若有所思地说道:“兄妹相承,倒是好胆色。那朕再问你,这曲谱和琵琶既是你兄长之物,缘何却进了宫来?”
尽管脊背挺得笔直,但刚刚天子那突如其来的笑声,还是把杜十三娘惊得不轻。此刻面对这个最关键的问题,她轻轻一咬嘴唇,随即便屈膝跪了下来:“琵琶本奇珍,然则本属东都张参军之物;曲谱亦难得,却是天台山司马宗主手制。今日不过借花献佛,呈现陛下。只可惜臣女技艺粗陋,未得其中精髓万分之一,有辱圣人清听。”
“就只是如此?”
“臣女兄长请得贵主携臣女入宫敬献琵琶和曲谱,只求圣人宽宥尚拘于京兆府廨的崔氏从者五人!他们虽则不是战场勇士,却也是忠勇义士,此次人人身上带伤,身为苦主却在京兆府廨连遭讯问,恐怕难能支撑下来!臣女兄长已经往见京兆府源大尹,因求与他们五人同临讯问!”
倘若没有杜十三娘前头的话,李隆基自然免不了觉得小题大做。然而,他自己在人前最推崇孝悌旧情,杜士仪撇下府试回洛阳,这便是一等一的重情义了;而崔氏那数名从者,倘若真的是当年崔谔之随自己诛韦氏时所用的人,那意义就不同了。即便这些都是崔氏家奴,可终究亦为昔日有功之人!
高力士早就把梨园子弟全都遣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