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韦拯宦海沉浮几十年,此等人也不是没遇到过,心底固然鄙夷不屑,可河东王氏在朝也颇有几个有名头的官宦,他即便知道王璞是假病,也派过大夫前来诊治,可那两三个大夫也不知道怎的出来便摇头说王少府病得不轻,他总不可能硬拽着王璞去做事。于是,他只能沉下脸道:“玉才,如今已经是年底功曹考课的时候,倘若你还是无力支撑,今年的考评……”
还不等韦拯把话说完,王璞突然发出了一阵剧烈的咳嗽,随即便瞪大了眼睛盯着杜士仪,脸上浮出了恳求之色:“杜少府,我知道你一向悲天悯人,最能体恤同僚疾苦,倘不是如此,当初你也不会把官舍让给了郭少府,又替他署理户曹却不居功,甚至还在宇文监察面前举荐了他!如今我亦是因病不支,还请杜贤弟也多多体恤我的苦衷,明年我这一任就满了,倘使真的就此留下个恶评,再选官谈何容易!杜贤弟,望请千万看着同为进士及第的份上,帮我这个前辈一把,我必然铭记在心,日后必然报答!”那称呼一下子从杜少府变成杜贤弟,恰是恳恳切切凄凄惨惨!
你既然一直都在外以善心信义为幌子,此番我如此恳求,你若还狠心回绝,那之前的造势便全都白费了!
对于王璞这苦苦求恳,仿佛下一刻就要涕泪交加的样子,杜士仪心中冷笑,面上却端着温和的笑容:“王少府还请安心养病,考课的事情,但使能够,我必然全力周全。然则这些都是要送吏部考功员外郎的,因而明公刚刚也只是提点于你。”
他不用看也知道,这会儿韦拯必然是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王璞固然以为瞅准了他的弱点,可有些事情却着实想当然了。更何况,他可不是被人算计还帮人数钱的滥好人!当此之际,他就仿佛被王璞感染似的,突然也发出了一阵剧烈的咳嗽,好容易止住了之后,他才在韦拯那微妙的眼神,和王璞不自然的注视下微微笑道:“也不知道怎么了,这些天仿佛有些嗓子痒痒……明公不用拿这种眼光看我,我每日临睡练剑,身体康健得很,断然不会如王少府这般突然病倒不能理事。”
杜士仪这轻描淡写的一番话,王璞听得差点憋得岔气。可就在这时候,他突然只听得一阵奇异的窸窸窣窣声,紧跟着就是什么东西从天而降,竟是径直落在了他的矮榻上。他先是为之一愣,待看清楚那在床上乱窜的灰色东西,就只觉得整个人发凉,连头顶上的每一根头发全都竖了起来,嗓子眼竟是完全堵住了。偏生就在这时候,他面前的杜士仪却一把拽着韦拯急急忙忙地往后躲去。
“明公小心,我从前行针用灸时曾经在医书上看到,这等鼠类不但贪婪偷食,而且还极有可能散布疾病,对病人尤其不利,快叫人来打死了!”
读书人若是没读过《诗经》里头的硕鼠,那简直是枉为儒生,而在这种年代,即便富家子弟,也少有人没见过老鼠。然而,王璞出身富贵,又生性爱洁,这等丑陋的东西却还真的没见过。此时此刻,他只觉得头皮发麻浑身发凉,尤其是杜士仪那最后半截话说得他心头大骇,竟是猛然间从矮榻上跳了起来,继而连鞋子都来不及穿,越过杜士仪和韦拯就夺门而逃窜出了屋子。
而紧随其后的就是那个体丰肤白的侍妾,几个婢女也都花容失色地逃之夭夭。面对这番情景,杜士仪方才对目瞪口呆的韦拯笑道:“明公,没想到病人和女子都比你我跑得快些!”
韦拯瞅着那两只在王璞软榻上钻来钻去,仿佛很喜欢这个地方的老鼠,又扭头瞥了一眼杜士仪,面上突然露出了一丝恍然笑容。只王璞这些日子来让他又恼火又腻味,此刻见其出丑露马脚,他自己心头也不禁畅快得很。等听到外间传来了王璞那歇斯底里一般叫嚷仆从进屋打鼠的声音,他转身当先一步出了屋子之后,便似笑非笑地说道:“区区两只硕鼠,就算真的能够散布疾病,身为朝廷命官也没什么好怕的,难道邪还能胜正?倒是王少府,这说话中气十足,呼前喝后的样子,仿佛这两只硕鼠,倒是把你这一身病吓好了吧?”
王璞一想到自己那精心陈设的屋子中竟然跑进了两只老鼠,而且还在自己睡觉的矮榻上呆过,他就只觉得浑身发痒,几乎都快要发疯了。可当听到韦拯这句话,他就犹如当头淋了一盆凉水一般,整个人都清醒了过来。偏偏就在此时,杜士仪却还跟着韦拯后头说道:“王少府生性爱洁,只怕这正房一时半会也呆不下去,而如今县廨的官舍并不宽裕,不若请明公腾两间屋子给王少府暂住如何?再去请个大夫来瞧一瞧,如此便可万无一失!”
“好,就如此办理!”
见韦拯和杜士仪根本不问自己就做出了决定,王璞顿时气得直发昏。然而,眼看着两个粗壮仆妇冲进正房,里头一时传来了阵阵响声,不消一会儿,这两个愚蠢的妇人就耀武扬威地各自提着一只老鼠出来,心里发凉的他哪里还敢留在这儿?在韦拯那犀利的目光下,他使劲吞了一口唾沫,恼怒地挥手示意那两个仆妇快点把这些脏东西给处理了,这才很不自然地说道:“刚刚吃这一吓,出了一身汗,竟仿佛是身体好多了,兴许是祸兮福之所倚……哈。”
“那就最好,来人,扶着王少府到我那儿去!”
等到两个从人上前来架着王璞往自己的官舍那边送,韦拯和杜士仪一前一后跟了上去,远远看见人被安置在了自家廊房,韦拯方才侧头瞥了杜士仪一眼,嘿然笑道:“想不到杜十九郎你竟然会用这样的手段。”
“明公哪里话,我不明白。”杜士仪无辜地眨了眨眼睛,这才一本正经地说道,“想来是眼看年关将近,硕鼠四出,该好好在县廨内外整治整治了。”
☆、293。第293章 投桃报李,怜君孤零
万年尉王璞的病当初来势汹汹,如今好起来却也同样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等诊断的大夫抵达,他便明显精神了起来,待到大夫当着韦拯的面给他诊脉时,他更是连声说因祸得福,对韦拯和杜士仪道谢不迭,让后两者都不得不惊叹于他的脸皮厚度。而大夫诊脉过后,道是王少府只需多多活动便能身体康健,韦拯也懒得在这再看那猴子戏,撂下一句法曹事务即日交割,当即转身扬长而去。
把法曹这烫手山芋重新丢给了王璞,杜士仪这才轻松多了。万年县廨的官吏考课是有常例的,主要是吏考,而官考则是把所有判事等等文书全部汇总誊录,写成相应的官文送交吏部,由考功司再查阅后据此考评。这些事务书吏文山和安海都是再熟稔不过的,他只需要揽总,比起之前那些事情的斗智斗勇轻松得多,上午过后便能出门拜亲访友,尽显万年尉这一职的清要。
这一日午后,他便轻车简从地来到了郭荃位于宣平坊的新宅。前次送信时来过一回的赤毕张望了一眼围墙,不禁若有所思地说道:“郭少府看样子是备受重用,手头也宽裕,上次我来的时候,这围墙还有些失修和斑驳,现如今却已经修葺一新了。”
“郭兄本就是能员,如今也该有出头之日。”杜士仪微微颔首,眼见门口侍立的仆人瞧见他拔腿就往里头通报去了,他不禁又笑道,“宇文监察现如今正当受圣人重用,在他麾下却比在任何人麾下都更能显才。”
尽管京兆府括田推勾判官只是个使职,原本并不像万年县尉这样享受各种优厚的俸禄和俸料庶仆等等,可宇文融因郭荃的精干,在短短时间内就摸清楚了京兆府各县那些不在籍册田土的大致情况,又因蓝田县主一事在御前受了嘉赏,对于这个天上掉下来的能干属官自然信赖有加,竟是为其争取到了和万年尉相同的每月两万五千钱,折合二十五贯的俸钱。
郭荃最初只是赁下了这宅院,待俸钱和从前一样,他考虑到两个儿子都已经不小,索性花了在万年尉任上攒下来的大半积蓄,将宅院买了下来。得了杜士仪之前订约,他难得提早从御史台南院归家,听到杜士仪到了,正查问两个儿子功课的他立刻迎了出去。
“杜贤弟!”
“一个月不见,郭兄风采更胜往昔了!所以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此言诚然不虚。”
郭荃如今意气风发,每日精疲力竭入睡,大清早却又能精神奕奕,自己都觉得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杜士仪一说这话,他不禁就笑开了:“那还不是因为我遇贵人相助,故而方才能有今日?来来,杜贤弟,如今外头天寒地冻,我们屋子里说话!”
等和郭荃进了屋子,杜士仪方才让随行的赤毕上前呈上了一个包袱,旋即解释道:“这是前日樊川杜曲老宅中的家人,送来的腊鹿肉,你也知道,舍妹十三娘去了东都,我一人哪里吃得了那许多,分送了朋友之后,这些就算是我送给嫂夫人和二位郎君尝个鲜。另外是些参须,不甚值钱,郭兄可切碎了用来泡饮,如此可以补益精气。要知道,括田之事现如今是第一要务,你可不像当初在万年县廨那般闲了。”
郭荃顿时老大不好意思,讷讷说道:“杜贤弟总是这般周到,我真是……”
“相交一场,何必说这些?再说了,此前我请托郭兄的事情,你还不是义无反顾就帮了忙?毕竟事涉宗室县主,旁人哪敢冒这样的风险?”
“杜贤弟这么说,我可要无地自容了。你那哪里是请托,分明是让我能在宇文监察面前更得信赖。不瞒你说,那一日宇文监察进宫之后禀报此事,回来之后春风满面,对我大为褒奖,几个同僚都羡慕得很。看样子,此事应该是成了。”
尽管杜士仪心中也觉得此计能有七八分把握,但郭荃如此说仍然让他心情大振,当即含笑抱拳谢道:“所以说,我这是求人求对了!”
放下了心头一桩大事,杜士仪自然轻松,接下来也就和郭荃天南地北随便闲聊,等提到郭荃的两个儿子时,他却发现郭荃的面上有些微微迟疑。他正思量莫非是郭家二子又有什么不对,他就只见郭荃竟是突然有盘膝趺坐改成了正襟危坐,又对他举手深深一揖。
“郭兄这是何意?”
“杜贤弟,我实在是愧然。如今我家长子已经到了婚配之龄,以你我交情,本该由你为大宾,然则宇文监察听闻之后大有兴致,所以……”
见郭荃说着竟是有些语塞,杜士仪不禁哑然失笑,连忙亦是正坐把人扶了起来,因笑道:“你我不用计较这些。再者,我是福薄之人,又并未婚娶,这等大事我出面自然远远不如宇文监察,还请郭兄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对了,吉日可是已经定下了?看来我要备上一份重重的贺礼了!”
“这却不敢,但使杜贤弟到时候来喝上一杯水酒,我就承情不尽了……”
在郭荃的新宅足足盘桓了一个时辰,又应郭荃之邀,无可奈何地“指点”了其二子,杜士仪方才告辞离开。出门之际,想到郭荃转瞬间便是要当公公的人了,指不定什么时候还能抱上孙辈,他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要说他自己拖着,那是因为情势所逼不得不如此,可十三娘却已经老大不小了。等到这一次她从东都回来,有些话不妨摊开来说清楚,他也得先听听妹妹的意思再做决定。
如此回到宣阳坊私宅,等到牵马的仆从将他送到二门口,他才一下马,留守家中的刘墨便上前低声说道:“杜郎君,奚王牙帐的信使回来了!我把人安排在郎君书斋外头的廊房等候,信使的随从还带了十几块上好的貂皮,说是即将到新年了,奉贵主之命送给杜郎君,做氅袄均可。”
长安到饶乐都督府路途遥远,杜士仪掐指一算,发现来回耗费了二十余日,待听得固安公主还如此周到,他不禁更是心下感激。等到了书斋请人将信使带进屋来,他接过对方双手奉上的铜筒,一面划开泥封,一面开口问道:“路上可有什么波折?”
“路上顺利得很。”那信使正是之前在西市和蓝田县主家奴起过纷争的人,此刻犹豫片刻,见杜士仪低头看信,他突然咬了咬牙,低声说道,“郎君,恕某多嘴,自从去年贵主杀了塞默羯,慑服三部俟斤,李鲁苏就一直对贵主颇多猜忌提防。尤其是几批茶叶送到那三部之后,除了资费之外,贵主得了三部俟斤不少馈赠,李鲁苏越发喜怒无常,贵主口中从来不说,但实则在奚王牙帐之中的日子很不好过。”
听到这里,快速浏览了一遍信笺的杜士仪立刻抬起了头。固安公主的信上对蓝田县主的那一出闹剧嗤之以鼻,丝毫无惧,甚至还嘱咐他不用过多理会,只管自己好好做官就好,对自己在奚王牙帐中的生活只字不提,反而很关切他的仕途婚姻等等。想到她素来便是如此性子,他不禁放下了信笺,郑重其事地问道:“照你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