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傻奶劝谠谀抢铮退闵锨白肺室参幢赜杏谩K祭聪肴ィ坏米砘亓宋葑印?br /> 要是崔俭玄那家伙还在,倒是能与其联手用些其他办法试探试探,如今也只能等卢望之回来之后再说了。
回屋之后专心致志继续抄了几页书,杜士仪便渐渐忘记了刚刚心中的疑窦。可就在他提笔又蘸了一次墨时,外间突然传来了更嘈杂的喧然大哗,间中还夹杂着不少学子的嚷嚷。情知是出了什么大事,他连忙丢下笔快步出门,入目的第一件物事便是山路处那高高飘扬的两面赤旗,紧跟着便是数十骑卫士簇拥着当中一个红袍官员。那一刻,他不禁轻轻吸了一口气,心里冒出了一个本能的念头。
这排场远大于此前奉旨巡视各州县捕蝗事的监察御史刘沼,再加上那官员赫然服绯,恐怕此行来意绝非寻常!如此说来,之前薛六郎匆忙赶来,怕是就为了在路上遇到了这一行人,可恨竟不早说!
他脑海中的这个念头刚刚闪过,就只见一骑人排众而出,策马到了那些围观学子面前,高声说道:“奉天子诏,征嵩山隐者卢鸿!”
闻听此言,杜士仪心中再无迟疑,他一把拎起袍子下摆,一溜小跑往最深处卢鸿所住的草庐奔去,身后那些学子的惊叹声和议论声,他都丝毫没来得及理会。待到疾步进了屋子,因见卢鸿坐在居中的坐榻上,面上满是凝重,显然也听见了动静,他连忙趋前行礼道:“卢师,外头的天使……”
“我一介世外隐居之士,既未有治国之能,也未有治国之志,何至于天子一再征召?”长叹归长叹,卢鸿还是示意杜士仪扶着自己站起身,旋即淡然说道,“走吧,看看这一次又是何诏命!”
当杜士仪扶着卢鸿来到那位业已下马,此刻正笑容可掬捧着一个铜筒的那位绯衣官员面前时,这才发现此人颇为年轻,约摸只三十岁出头,下颌唇上蓄着黑须,仪表堂堂。两相厮见之际,其人甚至抢先行礼,紧跟着便含笑说道:“卢公大名,如雷贯耳,仆李林甫,忝为太子中允。今日能奉圣人诏命征卢公出山,不胜荣幸。望请卢公体谅圣人求才若渴之心,受命赴东都,不负圣望!”
听到这一番恳切有礼的话,旁边不少学子都为之动容,可杜士仪却是大吃一惊。此时此地见到这位异日权倾一时的权相,着实在他意料之外。而且,太子中允是正五品下的官员,再加上身在中枢,相比出身清河崔氏的崔韪之也要高上不止一筹,更何况李林甫更年轻,竟已经如此官运亨通!
“老朽之身,不敢当如此谬赞。”卢鸿接到征召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扫了一眼李林甫身后那些托着盖有红绸的托盘,一个个犹如钉子一般站得笔直的卫士,他便淡淡地说道,“天下贤士才俊比比皆是,愚一介山野草民,何称贤才?”
不等卢鸿继续谦辞,李林甫便收敛了几分笑容,双手掣出了手中竹筒:“卢公请勿一味谦辞,这是圣人的征书,还请卢公一阅之后,再做决断不迟。圣人一片诚心,卢公还请好生体味才是。须知君臣大伦,不可废也!”
这礼法君臣压下来,杜士仪顿时感到卢鸿的手臂为之一僵。即便是他,也能体味到此言之重非同小可。沉吟片刻,他就悄悄松开了手,见卢鸿肃然正了衣冠,凛然双手接下那诏命,他更是不动声色地退后了一步。然而,站在卢鸿身后的他仍然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位师长打开竹筒取出内中那张看似寻常白麻纸的诏书时,面色比先前更加凝重。
“朕以寡薄,忝膺大位。尝恨玄风久替,淳化未升,每用翘想遗贤,冀闻上皇之训。以卿黄中通理,钩深诣微,穷太一之道,践中庸之德,确乎高尚,足侔古人。故比下征书,伫谐善绩,而每辄托辞,拒违不至。使朕虚心引领,于今数年,虽得素履幽人之贞,而失考父滋恭之命。岂朝廷之故与生殊趣耶?将纵欲山林不能反乎?礼有大伦,君臣之义,不可废也!今城阙密迩,不足为难,便敕赍束帛之贶,重宣斯旨,想有以翻然易节,副朕意焉!”
前几次的征书,卢鸿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相比之下,如今这份诏书的措辞隐隐之中透着凌厉,简直是断了他再次谦辞的可能。他当初就是眼看朝中那种你死我活的权力倾轧,对当官没了丝毫兴致,再加上妻子早故,儿子夭折,这才索性隐居山中。只是没想到,所谓的名声一大,竟是又把他推到了这样尴尬的境地!想着想着,他便只觉得一阵说不出的倦意,就在这时候,旁边的一只手稳稳扶住了他的胳膊。
“李中允,卢师年前才行过金针拨障术,过冬之际又病了一场,如今身体尚弱,恐怕难以应召。”
李林甫刚刚就看见了搀扶卢鸿出来的杜士仪,此刻闻言又扫了一眼,见其目视卢鸿满脸担心,他自忖话已经说得够透彻了,当即似笑非笑地点点头道:“这些币礼都是圣人所赐,还请卢公收下。仆这数日会留在登封县城,若卢公回心转意,可遣人告知。”
☆、50。第50章 礼有大伦
天使莅临的场景,在卢氏草堂求学多年的学子曾经见识过,因而当李林甫一行人离开之后,那些年轻一辈的一时激动难抑议论纷纷少不得便有资历老的出来笑话他们见识浅薄。其中一个年近四十的老生更是嗤笑道:“你以为卢师是那些把隐居视为终南捷径的庸夫俗子!此前圣人几次征召,卢师都不曾出山应命,这次定然也不会例外!”
“可天子诚心征召,卢师一再抗命,万一使得圣人震怒怎么办?”
“大师兄又偏偏不在,几位师兄都还没归山……”
在这些各种各样的议论声中,杜士仪搀扶卢鸿回到了草庐。见其拿着那一卷白麻纸面露怔忡,他小心翼翼地扶着他在坐榻上坐了,这才轻声说道:“卢师,毕竟暂且拖延了过去,您不如先休憩一会儿,慢慢再作决断。”
“你婉拒刘沼的那一次,他本就不是诚心而来,你敷衍两句,他也就去了。而此前圣人虽征召数回,但往往都是秘书省派员下来,此次居然是差遣五品以上官……唉!”卢鸿轻轻摇了摇头,旋即将白麻纸诏书递到了杜士仪面前,“这一卷征书,你也不妨看一看吧。”
杜士仪此前在身后只约摸窥见其中寥寥数语,此刻卢鸿既然允准,他连忙双手接过,旋即徐徐展开。从头到尾看完了这短短的诏书,品味着其中字句的深意,他忍不住也是心中一沉。
从学大半年,卢鸿的性子他已经很清楚了,淡泊名利有教无类,闲时召集学生问难,诗文集会,乃至于与一众友人互书诗文唱和,书画娱情,对于史话中那些明君贤臣治国之理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但对于官场名利却一丁点兴趣都没有,所以不应征召并不是矫情,而是真心。
想到这里,他便将诏书交还了回去,见卢鸿揉着眉心满脸疲惫,他知道自己此时留着也劝慰不了什么,当即便辞了出来。出了草堂,得知卢望之仍然没有回来,他不禁眉头紧锁,回到屋子里抄了许久的书也仍然不能平静心情。
直到傍晚时分,卢望之方才赶了回来,得知自己不在的时候竟有天使莅临,这位素来散漫不拘礼节的大师兄亦是一时眉头紧蹙。而宋慎侯晓等人先后返回,对于这再次送到草堂的征书,竟都有些一筹莫展。几个人汇集草堂商量对策之际,既有人劝解卢鸿勉为其难应征,也有人坚决认为不当应征,一时各据其词争论不下,只有卢望之和杜士仪始终一言不发。
这一夜,也不知道草堂中有多少人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因而大清早杜士仪顶着黑眼圈出来,一眼看到卢望之亦是眼圈青黑,两人你眼望我眼,卢望之便笑了起来:“没想到连聪明绝顶的小师弟也成了这样子……别想这么多了,总而言之,昨夜我服侍卢师安寝,他已经做了决定。既然之前一直不应征召,没有如今因为诏书严厉,就勉为其难应召的道理。当今圣人诛逆韦复社稷,雄才大略,应不是那等无心胸之人。”
话虽这么说,这一日卢鸿亦是照常开讲《礼记》,然而,杜士仪总觉得心里放不下。午后时分,他站在冰层融化,水流比起雨季却大为不如的瀑布前头,抱着双手微微发呆,直到一阵马蹄声传入耳中,他方才转过头去,却是看到一行人从山路那边行来。
他本以为又是李林甫那一行,可细细一看,只见最前头的那人大约二十出头,身材粗壮魁梧,一身土黄布衣,身后其他人亦是服色整齐,看上去更像是豪门仆从。果然,不多时,便有人大声嚷嚷道:“东都永丰里崔家来人给卢师送年礼了!”
得知是久未有音信的崔俭玄派了人来,杜士仪自然立时赶了过去。不过,卢望之却比他早到一步。得知回了东都的崔俭玄这次派出的不是寻常从者,而是让自己的乳母之子苏桂领着五六心腹前来送年礼,杜士仪立时忍不住和卢望之对视了一眼。两人也不再追问其他,当即把苏桂领到了卢鸿的草庐。而苏桂在恭恭敬敬致以问候,以及送上那些各色礼物之后,登时毫不迟疑地说出了此行最重要的另一个目的。
“卢公,卢郎君,杜郎君,我家郎君差遣某前来草堂,一则是问候送礼,二则是为了这些天发生的变故。去岁年底,姚公连番上书请辞,并举荐了宋都督代己。此后,姚公和源公一并罢相,而宋相公和苏相公已经拜相。圣人原定年初巡幸东都,谁料想太庙祭室却突然崩塌,经姚公上书劝解,方才按计划巡幸东都。为此姚公虽致仕,依旧五日一朝荣宠依旧,就在日前还上书奏请各州县多举忠良贤才。尤其是山野草泽多有贤才隐者,应征召授官,以求再无人才遗漏。”
一听这话,杜士仪登时眉头一挑:“莫非是提到了卢师?”
“正是。”苏桂点了点头,随即恭恭敬敬地说道,“虽则两京附近,隐居山野的高士众多,但若论声名,无过于卢公。听说姚公奏疏一上,便有人提到了卢公,故而圣人立刻下了征书。”他犹豫片刻,最后还是直言说道,“我家郎君回了东都之后,因前来求学于卢公的事人尽皆知,慈惠坊姚家大郎还亲自来探问过。后来吾家郎君得知圣人打算下诏征隐士,本就急着想要赶回来,谁知道太夫人却突然病了,最后郎君不得不以送年礼为由,派了某前来报信。”
“十一郎有心了……昨日,圣人的征召诏书就已经来了。”
苏桂听了卢鸿这话,一时大讶,见杜士仪满脸苦笑,卢望之亦是眉头紧皱,他知道自己还是来晚了。不过,该带到的话已经都带到了,他行过礼后便知机地提出告辞。杜士仪扫了一眼卢望之,便起身把苏桂送了出来。到了草庐外,他就直截了当地问道:“你家郎君差遣你来之前,可还有什么别的吩咐?”
苏桂仿佛早知道杜士仪会有这一问,四下里一看便压低了声音说道:“杜郎君,我家郎君说,书信不便,只能带口信。事已至此,他恐怕一时半会难以回返。您得劝一劝卢公,此前已经辞过三次朝廷征召了,这次倘若再辞,恐怕朝中会有非议,保不准还有人会借此为难,还请郎君多多劝说,请卢公其勉为其难应命。
这次前来征召的使者李林甫是右武卫大将军彭国公李思训的侄儿,宗室子弟,年纪虽不大,可不少公卿都为其姻亲,那些王宅公门之中,他也都是座上客。此人应命而来,若有不成,回去之后必然会在朝中显贵面前添油加醋,对卢公极其不利。郎君还说,此行随某同来的人,留下二人随侍卢公左右,以便日后侍从前往东都。”
听了这话,杜士仪不禁讶异地挑了挑眉。崔俭玄尽管对读书听讲兴趣不大,但对卢鸿却颇为敬重,如果不是被家中绊住,凭着这家伙的性子,溜都能溜出来,决计不会一去不复返。算算当今天子李隆基登基已经好几年了,如今甚至连姚崇都说罢相就罢相,足可见天子权威之重。若是要强征一个隐士,个人意愿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微乎其微。不过,崔俭玄派人通风报信是正常的,可能够分析得如此丝丝入扣,仿佛不像是他印象中那位崔十一郎。
当着苏桂的面,他自然不好表露出如此诧异,点点头后,又让苏桂给崔俭玄带去口信,道是自己会见机行事,等到苏桂留下两人,他远望着那崔氏一行家仆消失在了山路的尽头,不禁若有所思地又出起了神。就在这时候,他听得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可是十一郎给你带了什么口信,让你这么一副面沉如水的模样?”见杜士仪扭头看了自己一眼,随即沉默不语,卢望之不禁笑了起来,“我就知道如此!你和十一郎平日里就形影不离,现如今他派了人来给卢师通风报信,少不得会额外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