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女 名妓卷





京南下。过了许久,等蔡松坡也离开虎口,一般人才恍然大悟,这是他们母
子、夫妻,还有小凤仙使出的一条苦肉计。

帝制的准备工作正在加紧全面进行。宣统皇帝退位后,仍然住在皇宫
大内中受到民国的优待,照样称孤道寡,使用宣统的年号。袁世凯定要在一
九一六年元旦登基,定国号洪宪。如此,四海之内岂不出现两个皇帝。“天
无二日,民无二主。”袁世凯越想越不对劲,便派五路财神梁士饴,步兵统
领江朝宗为专使,一文一武,互相搭挡,前往紫禁城,要求溥仪取消帝号。
当时隆裕太后已薨,溥仪也就十一岁,清宫内由瑾太妃和瑜太妃主持,宫外
则由世绩和载沣当家。江朝宗来势汹汹,一言不发就要开打,梁士饴好说歹
说,一面劝解;一面威胁,只嚇得两位太妃和载沣、世绩等人直打哆嗦,乖
乖地答应取消帝号,毫无条件地作了袁世凯的臣子。

袁世凯在想着宣统溥仪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蔡松坡。一天晚上,棉花
胡同的蔡宅被军警翻箱倒柜搜了个底朝天。事后说是一场误会,又说是:“有
人冒充军警,企图抢劫”,还装模作样的枪毙了一个叫吴宝洌У娜恕2还茉?br /> 样,蔡松坡意识到北洋政府还是容不下他,他到天津去了一趟,袁世凯的密
探对他层层监视,他苦思脱身之计,最后他还是想到他的红颜知己小凤仙。

蔡松坡对小凤仙说:“决计不顾生死,非要逃脱羁系不可。”小凤仙决
定与蔡松坡生死同行。蔡松坡说:“同行多有不便,将来成功之日,必不相
忘!”小凤仙当夜为蔡松坡饯行,为他歌唱、为他流泪,仔细叮咛。那晚小
凤仙唱的歌,流传下来的主要有三首:

其一:调寄《柳摇金》

骊歌一曲开琼宴,且将子饯,你倡义心坚,不辞冒险,浊酒一杯劝,
料着你食难下咽。你莫认作离筵,是我两人大纪念。

其二:调寄《帝子花》


燕婉情你体留恋,我这里百年预约来生券,切莫一缕情丝两地牵。如
果所谋未遂或他日啊!化作地下并头莲,再了前生愿。

其三:调寄《学士中》

你须计出万全,力把渠魁殄灭!若推不倒老袁啊?休说你自愧生旋,
就是侬也羞见先生面,要相见,到黄泉。

蔡松坡目不转睛地看着小凤仙,止不住那英雄眼泪,说道:“但愿他日
能够偕老林泉,以偿夙愿!”

从此,天天与小凤仙乘坐敞篷马车,畅游京畿一带名胜古迹,招摇过
市,故意令人有目共睹。

民国四年十二月一日,袁世凯即帝位的日子还有十一天,北京城内大
雪纷飞,蔡松坡又与小凤仙作踏香寻梅之游。马车经过前面车站,蔡松坡竖
起了衣领,压低了毡帽,混进了人丛之中,登上了开往天津的三等列车。第
二天便换上和服,扮成日本人,搭乘日本游轮“山东丸”直驶日本。

蔡松坡到了日本,立即拍发电报回国,向袁世凯请假医病。袁世凯无
可奈何,虽然恨得咬牙切齿,只得回电:“悉心调理,癒后早日归国,用副
倚任。”

蔡松坡在去日本的轮船上就曾致书友人,说自己“以菩萨心肠,行霹
雳手段,吾人今日处兹乱世,认定一事与道德良心均无悖逆,则应放胆做去,
无所顾怯,所谓仁慈,又要痛快也。”在日本接到袁世凯的回电后,又写了
封亲笔信给袁世凯,说道:

趋侍均座,阅年有余,荷蒙优待,铭感五内。兹者帝制发生,某本拟
捐埃图报,何期家庭变起,郁结忧虑,致有喉痛失眠之症,欲请假赴日就医,
恐公不我许,故而微行至津东渡。且某此行,非仅为己病计,实亦为公之帝
制前途,谋万全之策。盖全国士夫,翕然知共和政体,不适用于今兹时代,
固矣!惟海外侨民,不谙祖国国情,难保无反对之心,某今赴日,当为公设
法而开导之,以钳制悠悠之口。倘有所见闻,将申函均座,敷陈一切,伏气
钧鉴。

袁世凯接到他的信,气得火冒三丈,喃喃自语:“这个小蛮子潜赴东京,
瞒得我好苦,还要写信来调侃我!”急电驻日公使陆宗舆就近侦察蔡松坡的
行踪,相机刺杀,免贻后患。然而陆宗舆接到命令的时候,蔡松坡已到了香
港。不久绕道越南,由蒙自进入云南,组织了'护国军”起义讨袁。

护国运动兴起。北洋军系的旧人,北洋第一代武将看不惯东宫太子袁
克定的目空一切,认为这位大爷将来不好侍侯,遂决计反对帝制,不动声色
地猛抽袁世凯的后脚。袁世凯经不起内外夹击,袁世凯从登基算起,只过了
七十三天就在绝望中死去,洪宪新贵们树倒猢狲散,大名鼎鼎的杨度晚年沦
为大流氓杜月笙的门客。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代理总统,任命蔡松坡为四川都督,由于带病操
劳,喉疾更加严重。这时小凤仙天天都能获得蔡松坡的消息,自是闭门谢客,
静等蔡松坡派人来接,她接蔡松坡写来的信,大意是说:自军兴以来,顿罹
喉痛及失眠之症,现在都督四川政务、军务,实在是难却中央的盛情,所以
勉为其难,等到大小事情布置就绪,就出洋就医,到时就偕你同行,你暂时
等一下。”

小凤仙天天在耐心的等待,可蔡松坡已病情沉重,来不及也无法偕同
小凤仙了,急忙沿江东下,经上海到日本就医,终因病入膏肓而在福冈医院


逝世,享年三十七岁。小凤仙等的是蔡松坡的死讯,小凤仙悲痛欲绝。

蔡松坡的灵枢运回上海,各国在上海为他举行盛大的追悼会,小凤仙
托人寄来了两副挽联:

其一: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其二: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小凤仙因受蔡松坡的垂青而艳名大噪,一些人竭力趋走云吉班,渴望
获得小凤仙的一夜缱绻,从而赢得与蔡松坡“同靴兄弟”的美名。但小凤仙
总置之淡然,她决定对蔡松坡从一而终,维护蔡松坡的名声。可蔡松坡的部
属和学生,对小凤仙极力排斥,怕她有损蔡松坡的清誉,小凤仙寂寞守着对
蔡松坡的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有人曾经作诗,叙述蔡松坡与小凤仙的一段
情,表现小凤仙那一片深情,一份失意,一缕剪不断的思念,一股至死不渝
的精神:

英雄儿女意缠绵,红拂前身小凤仙;

瑶树琼花零落尽,白头宫女话当年。

事情虽然距离今天不久,但却也谣传烽起,或者说小凤仙那两副挽联
是别人伪造的;或者说小凤仙还一身稿素参加了蔡松坡的追悼会,成为全场
注意的中心。

谢蝶仙几成幽梦几成空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文坛出现了继战国“百家争鸣”的第二个
高潮。仅就文言好还是白话好的问题,旧派刘师培、林琴南诸人与新派胡适
之、鲁迅、陈独秀等人互斥对方不通,弄得水火不容。其中林琴南与陈独秀
都性于暴躁,动辄扯开嗓子骂人。

林琴南就是林纾,他的住所周围种植了许多枫树,秋来红叶争妍,他
取“枫落吴江冷”的意又自号“冷红生”。他的书斋被人戏称为“造币厂”,
就因他的画,他的书卖的多,出版的多。

民国初年文坛怪人多,怪事多,像辜鸿铭,刘师培,严复都古古怪怪,
林琴南属于这个类型。他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到中国来的第一人,他却根本
不懂外文,大部分译著是与精通外文的王寿昌合作,一个口述原意,一个则
以生花妙笔顷刻成章。如此这般竟翻译了一百一十多种西方文学作品,特别
是《茶花女遗事》一书出版后,风行一时,有情男女几乎人手一册,赚尽了
不少痴情男女的眼泪,也扎扎实实地感动了八大胡同的名妓谢蝶仙。谢蝶仙
经常幻想林琴南的文笔如此缠绵悱恻,如果能得到他的轻怜蜜爱,那会是怎
样的一种滋味呢?

就在谢蝶仙跃跃欲试苦无管道可通的时侯,林琴南的妻子刘氏去世,
老年丧妻,林琴南整天窝在“苍霞精舍”里唉声叹气。刘氏生前贴身的侍婢,


生得粗粗壮壮,后来嫁给一个木匠师傅,经常有事没事地回来走走,此刻见
老主人颓唐的样子屡屡劝他不妨找些乐子,调济凄怆的心情。于是北京大学
德高望重的名老教授便也到那灯红酒绿的地方找些麻醉药。那时他并不知道
还有个谢蝶仙想念他老人家,自己爱面子,在妓院中也仅耳听,眼看而已,
还自己写诗表明心迹,象:

背人小绾髻丫叉,隔着床帏六幅纱;

隐隐衣裳秦云气,水晶帘外望梨花。

那女婢把老主人的情形,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的木匠丈夫作为一笑。
恰巧这位丫姑爷在松门班修理门窗,午间休息的时侯,班中的红妓谢蝶仙与
他闲谈,听说他是林琴南的丫姑爷,便显得格外殷勤:一会儿送茶,一会儿
送烟,收工时还格外多给了些工钱。

木匠正自狐疑,谢蝶仙用湖色绸帕包着一个小食盒,递到木匠手里,
郑重拜托他务必要把食盒送给林琴南。

当天夜里,木匠便专程把食盒送到了林家。林琴南打开食盒,只见重
重棉纸锦笺,包裹着四只特大的柿饼,每只均被咬过一口,齿痕历历,犹带
脂香。木匠对林琴南说:“蝶仙姑娘寄语先生,她仰慕您的才华,已非一日,
听说鲲弦待续,意欲委身相侍,先送几个柿饼表示一下意思,她请您屈驾前
往一会,也好当面倾诉衷肠。”

林琴南想到自己年近花甲,谢蝶仙尚在妙龄,一个是日薄西山,一个
是旭日东升,大大不妥,便对丫姑爷说:“果真如此,盛情着实使人感动不
已。不过,红粉固然情多,怎奈青衫命薄,美人之贻,我是无福消受的。”
把四个柿饼重新包好,退了回去。

当年北京八大胡同像样的妓班中,繁文缛节的规矩特多。每当季节转
换的时候,循例以时新佳果馈送恩客,以博得受之者的欢心。

过了些时,正值枫红菊黄的时侯,谢蝶仙又特地托人给林琴南送来时
鲜鲥鱼。林琴南正好有友人在座,怂恿他煎了下酒。酒阑客去空斋凄清,微
醺之际,最易动情,一夜左思右想,理智与情感反复交战,晨鸡报晓,终于
做成了决定,大声对自己说:“鲥鱼多刺,不好招惹,一缕情丝也许会成为
自缚之茧。风尘之中不乏侠女,若为良妇并非易事!”

林琴南对谢蝶仙那一片痴情三番五次地拒绝,谢蝶仙难免口出怨言道:
“林琴南诗文小说,无不情意缠绵,轮到他本人有所施展时,何以如此不具
水准?”

这话很快传到林琴南的耳朵中,他无可奈何地说:“我已老迈,早已看
谈儿女私情,哪还有依红偎翠的念头!”并写了一首诗送给谢蝶仙:

不留夙孽累儿孙,不向情田种爱根;

绮语早除名士习,画楼宁负美人恩。

谢蝶仙愿嫁林琴南的消息,很快地便传扬开来,虽然没有成为事实,
却使谢蝶仙名声鹊起。许多走马章台的富商巨贾,有心附庸风雅,便一窝内
地都来到松花班来指名道姓要谢蝶仙陪客,争睹她的风采。谢蝶仙不胜其烦,
一气之下答应了一位茶商的婚约,双双款段出京远走岭南。

京城里失去了谢蝶仙的踪影,越发使人对她产生的好奇心理。外地来
京的还络绎不绝地慕名到松花班访艳。

谢蝶仙远赴岭南,风月场中的常客们都说她太过执拗,说她是一种自
暴自弃。宿命论者认为一切都应了她的名字,蝶而成仙,翩翩飞舞,以至于


飞到岭南去了。

这边对谢蝶仙议论纷纷,那边谢蝶仙不适应岭南的湿势气侯,加上茶
商不懂得怜香惜玉,终于恹恹成病,就此逝世。

林琴南听到谢蝶仙魂断南天的消息,已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他写了一
首诗来纪念谢蝶仙。有人拿他写谢蝶仙的这首诗说他与谢蝶仙的关系绝不仅
仅只是吃了她的一条鲥鱼,应该有过一段温馨旖旎的温馨生活。那首他写谢
蝶仙的诗是这样的:

水榭当时别谢娘,梦中仿佛想啼妆;

魂来若过西江道,好忍临川玉茗堂。

林琴南本来对谢蝶仙的死黯然神伤,觉得自己辜负了谢蝶仙。看到有
人又来挑他与谢蝶仙的关系,立即把一篇《自题像赞》登在报上,含沙射影
地表用心迹,说道:

……汝少任气,人目为叙利亚,且汝老自奋,谬托迂儒。名为知止,
而时好名之心如。名为知足,而治艺之心勃如。为已与?为子孙与?吾劝尔
姑徐徐而留其有余。饱汝食,宁汝居,养心如鱼,树德畲,岂无江与湖?宁
为马与驴?子孙有福宁须汝!

谢蝶仙九泉有知,看了这篇短文,不知会不会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