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
第一,它集中了中国无产阶级的优良品质,有很强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的坚定性。中国无产阶级身受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国中少见的,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坚决和彻底,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指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中比较有觉悟的阶级。在这样的阶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然不同于中国任何其它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定性。
第二,它接受列宁和第三国际的指导,很少受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它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中国没有经历过欧洲那样的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缺乏改良主义的深厚的经济基础,因此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也不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产生幻想。所以,党没有受到第二国际的影响,它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
第三,它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思想建设、民主建设任务艰巨。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象汪洋大海一样的国家,中国共产党的成员大多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这就要求党注重从思想上建党,即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思想去教育党员,逐步把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其他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引上无产阶级思想的轨道。此外,建党初期,由于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关系,这样,共产国际高度集中的领导方式,妨碍了中共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也使中共党内忽视了民主的发扬,以致后来发生一些错误;再则受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一些人“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所以,民主制度建设也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
第四,它注重实际斗争,但理论准备不够充分。党成立的准备过程比较短,仅三年时间,成立后又立即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致使党的领导层无暇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工人党员也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在以后也没来得及补课,就成为党在幼年时期的一大弱点,这一不足对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在指导革命和自身建设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中国共产党的初期活动
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从组织上完成了建党工作。但由于未能制定出中国现阶段的革命纲领,严格地说,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独立的革命政党,其政党形态还没有完全具备。二大担负起这个历史使命,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通过了第一个党章。同时,党致力于领导工人运动,开创了工人运动的新局面。至此,中国共产党创建任务圆满完成。
(一)建党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国际国内的形势均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国际上,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它们在中国和远东的市场,展开新的激烈争夺。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葡、比、荷、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这次会议置中国的意见于不顾,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和泄愿鞯酃饕迨敌小懊呕Э拧钡脑颍⑼ü似淠康?在于确定帝国主义各国在华“机会均等”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操纵下,中国国内出现了各派军阀混战日益加剧、政局更加混乱的局面。1922年4月,爆发了直奉战争,奉系军阀战败,被迫撤到山海关外,北京政权为直系军阀曹锟和吴佩孚所控制。直系军阀以维护“法统”和国家统一为幌子,高唱“武力统一中国”;而各省军阀为保护和扩大自己的势力,则提出“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主张,以对抗直系军阀的武力统一。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则提出组织“好人政府”,作为现时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要求;有些人则主张“废督裁兵”,幻想通过政治上的改良,谋求中国的出路,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军阀不断混战的情况下,中国民族工商业陷入停滞状态,城市小资产阶级大量破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益痛苦。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给当时正在向前发展的全国人民革命斗争指出一条光明的出路。
为揭露华盛顿会议的侵略本质,把远东各国人民群众团结在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的旗帜下,1922年1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明确指出:
中国和远东各被压迫民族当前的革命任务是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要向当前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宣战。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共代表于1922年上半年先后回国,他们向中共中央和上海等地的党组织传达了大会的精神和内容,这次大会的一些文件也陆续被译成中文发表。国内形势的迫切需要,以及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给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以深刻的影响。
(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制定的。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其中工人党员21人)。
大会系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社会性质,明确指出:自鸦片战争以后,世界帝国主义在中国政治经济上均占有支配地位,中国正成为帝国主义的市场,中国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封建势力仍然存在,中国“尚停留在半原始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的经济基础上面,工业资本主义化的时期还是很远”;“中国名为共和,实际上仍在封建式的军?力统治之下,对外则为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所支配的半独立国家”。大会认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
在上述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大会实际上确定了中国革命应分为两步走,先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明确指出当前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同时,再一次重申党的最高纲领,即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统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最后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为了实现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大会通过了《关于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和《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等文件。大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被选为委员长。这样,党的二大就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革命,长时间里没有明确地弄清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没有正面提出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成立刚刚一年,就把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这说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三)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党的一大时就确定,党要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为加强工人运动的领导,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随后,又在北京、汉口、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建立分部,作为领导各地工人运动的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和各地分部通过创办通俗的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人俱乐部、领导工人罢工等活动,迅速地提高了工人群众的觉悟,建立和发展了工人群众组织,很快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罢工高潮。这次工人运动高潮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在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在30万人以上。
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他们在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克服港英当局的种种阻挠和破坏,将罢工坚持了56天,使香港的海上航运、市内交通和生产事业全部陷入瘫痪,终于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答应为海员增加15—30%的工资。罢工斗争的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战斗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是这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南方工人举行的主要罢工之一。9月14日,罢工开始。工人提出要求保障工人政治权利、改良工人待遇等十七项条件。由于工人的英勇斗争和社会各界的声援,路矿当局被迫承认工人所提的大部分条件,坚持了三天的安源罢工宣告胜利结束。工人俱乐部成员迅速由罢工前的七百人发展到一万余人。
开滦煤矿工人罢工,是这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北方工人举行的主要罢工之一。1922年10月23日,开滦五万矿工为增加工资和要求承认工人俱乐部等举行罢工,斗争坚持了20多天。罢工中,在矿局门前示威的工人被前来镇压的军警打死数人,打伤50人,但罢工工人并不因喋血而气馁,他们中没有一人私自复工,只是考虑到罢工旷日持久,难以坚持,在矿局适当提高工人工资后,才接受有关方面的调停,忍痛复工。
第一次罢工高潮中影响最大和斗争最壮烈的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这次罢工的目的是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总工会原定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举行成立大会,军阀吴佩孚下令军方“制止开会”,全城戒严并捣毁总工会,包围代表寓所。会议无法举行,总工会号召全路工人举行罢工。2月4日,在长达二千余里的京汉铁路上,三万名工人在三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2月7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反动派将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共产党员)捆绑在电线杆上,强迫他下令复工。林祥谦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前来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的武汉工团联合法律顾问施洋(共产党员)身中三弹仍引吭三呼“劳工万岁”。在这次惨案中,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流亡者千余人。由于遭到军阀的残酷镇压,二七惨案发生以后,各地的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工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了低潮。这个时期的工人斗争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和组织起来的。这些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为党建立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掀起全国规模的大革命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这个时期的斗争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训。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不能享受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军警的镇压。
因此,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进行合法斗争,是不行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二七惨案以后发表的文告中指出:“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进入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时期。
第二章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
第一讲 国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高潮的兴起
1924年至1927年,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的胜利开展,是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实行政治合作的结果。
一、国共合作的酝酿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势力是一个庞大的存在。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它长期进行反对清王朝和北洋军阀的斗争,在群众中有相当大的影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但是国民党又是一个复杂、松懈的政治联盟。辛亥革命失败后,虽然许多人投降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斗争。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准备建立统一战线时,首先考虑同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