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历史的主
这是现今时代的关键。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必须谦卑?我们是否仅以一国的公民身分来看事情?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其发展将如何?我们无从知悉。是否将有另一次大战?若我们的态度仍为「神为何允许这一切?」「我们做了什么?竟得这种报应?」就显明我们仍未学到哈巴谷所学的功课。上次大战、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没有真正自卑、没有认出两次大战是近一百年来,不敬虔之风横行的收场,是人骄傲自大的结果。教会是否认清她当前的情形,看出她所受的苦,也许是神的管教,因为教会过去时常背道不忠,一个世纪以来,教会一般而言,都在否认超自然与神迹等事,质询基督的神性,高举哲理超过圣经。若教会今日受苦,是否仍有抱怨的资格?她有没有披麻蒙灰、自我谦卑?至于我们的国家,过去曾受神极大的祝福,为神所用,如今能抱怨吗?怎能责怪过去曾如此祝福她的神?若认清楚我们的国家如今已到了不敬虔的地步,远离属灵的标准,怎能再向神抗议?全世界是否有资格抱怨?尽管神的审判已经临到我们,我们是否已经谦卑下来?有没有悔改的心灵?若有,在哪里呢?
圣经与属灵的原则,绝不是只看外貌的敬虔。许多人只看见一个问题,便是迦勒底人——反对基督的政权。只要他们如此看,就无法自我谦卑。先知哈巴谷所学到的功课是:国家主义或敌国等,都不再是最大的问题,最要紧的,是神的圣洁和人的罪。因此,在神面前除了降卑以外,不能再做别的。教会与政治的合一绝无可能。问题不能从政治的角度看,必须从属灵的角度看。我们要专一关注神的圣洁与人犯罪的问题——无论是教会、国家,或世界的罪。面对任何敌基督者,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自己如何?别人比我坏的事实,是否显明我全然无错?哈巴谷与但以理并非如此!所有人都应像哈巴谷,对神说:「我得罪了祢,没有资格在祢圣洁的面光中恳求宽容。」这种在神面前的谦卑,绝对需要。
2、崇拜
祷告的第二个因素,便是崇拜。「耶和华啊,我听见祢的言语就惧怕。」哈巴谷的「惧怕」不是怕神所启示的种种到来,他并不怕将要来的苦难。他乃是在伟大无比的神面前感到惊惧,恭敬的崇拜,并对神及祂的作为希奇万分。神已经告诉他,祂在历史中的计划;先知默念神在祂圣殿中,全地在祂脚下的事实,只能惊讶肃立,深深的敬畏。当他明白神的全能与圣洁时,说:「我感到惧怕。」希伯来书中提到「虔诚敬畏」的态度,在我们中间何其缺乏,甚至福音派的人也不例外。我们在至高者面前太轻浮随便。感谢神,借着基督的血,我们得洁净,能坦然无惧地进到祂面前。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在虔诚敬畏方面可以松懈。古时神的子民愈是敬虔者,愈感到神的圣洁伟大,甚至提及祂的名字,都感到战兢。神的庄严、圣洁、全能,使他们几乎无言以对——「我感到惧怕。」我们来到祂面前,当「虔诚敬畏」,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
要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是根本的态度。我们要看见神在祂的圣殿中,远超过历史的洪流与时代的转换之上。在神面前惟一明显的事,便是神圣洁的性情与我们的罪。让我们谦卑自己,并虔诚的崇拜祂。
3、恳求
最后,要看恳求这要素。保罗说:「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真实的祷告常包含这三个要素:谦卑、崇拜与恳求。哈巴谷恳求什么?不是拯救和安舒,不是求神免灾,不是求祂兴起战争打击迦勒底人,不是要免去苦难,不是求耶路撒冷不被攻陷、圣殿不被拆毁。没有这类的恳求,因为他看出这些是不可避免的,是应得的报应。他不求神改变计划,他惟一的负担是关心神的动机、神的工作和神在属祂的国度,并在全世界的计划。他只盼望事情都合公义。事实上,他已经到一种地步。能说:「无论我与我的同胞如何受苦,都不要紧,只要祢的工作复兴,保持纯净。」他惟一伟大的呼求,是神在这些年间复兴祂的作为:「耶和华啊,求祢在这些年间复兴祢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
「在这些年间」这句话,是指:「当所预言的可怕之事真临到我们中间时」,或「在祢所预言的灾害苦难的年间,就在那时,耶和华啊,复兴祢的作为。」这是教会今日最适合的祷告。若我们对教会纯洁与否的关心,不能超过对是否会发生另一次大战的关心,便反映出基督教已经严重退后了。身为基督徒,我们最挂心的事是什么?是周围世界的事?或是我们全能神的名与荣耀,祂的教会健全与否,祂对人的目的是否畅通无阻?对哈巴谷而言,只有一件事值得关怀。尽管他知道将要发生的事;他却为神复兴祂对以色列的旨意而祈求。
希伯来文「复兴」,主要意思为「保存」或「使其存活」。哈巴谷最惧怕的是教会被完全消灭,因此他祷告说:「耶和华啊,保存她,使她存活,不要让她负荷过重。」但「复兴」的意义,不仅为保持存活,也为炼净与修正,脱去罪恶。神复兴的时候,总有这些主要现象产生。每一次复兴的历史中,我们都读到神如何洁净罪恶、渣滓,及一切拦阻祂旨意的。
进一步而言,教会得保存、洁净与修正后,就有资格蒙拯救了。先知望着将要来的灾难,说:「耶和华啊,就在我们受惩治的时候,预备我们配得拯救。使祢的子民都配得祢的祝福。」他似乎是说:「记念祢的工作,使它全然成就,使教会完全达到她的功效。」这个祷告,正如但以理的祷告。甚至当他们仍被掳于巴比伦,在迦勒底人手下时,他们的祷告便已逐字得到应允。神藉管教回答求复兴的祷告。甚至在管教之时,复兴便已开始。
哈巴谷最后的祷告,极为感人肺腑。他说:「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指出,哈巴谷不是到神面前说:「主啊,我真知道管教是必要的,但我提醒祢,我们曾尽力为善。而我们的历史中有过更糟的时期。」他不求神记念那些功德,只求祂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发怒」是指神完全的公义和公平。他惟一做的事,是求神记念祂自己的特性,及祂的另一个神圣特性——怜悯。他似乎是说:「请以怜悯缓和怒气。我们无话可说,只求祢按祢自己行事,在发怒时仍怜悯我们。」
在这里,我们发现为这个时代恳求代祷的典范。上次大战中,全国祈祷日似乎假定我们绝无错误,所该做的,便是求神击退敌人,惟有他们完全错误。似乎没有人真诚的谦卑、认罪,或为离弃神、犯了罪而悲哀。这卷书的信息却是:除非我们真正谦卑自己,忘记别人和比我们更糟的人,除非我们以神的眼光来看自己,并且认罪和将自己交于祂全能的手中,否则我们就没有权利要求和平与幸福。除非世界学到这些从神话语而来的重大功课,否则就全无和平的希望。战争必将接踵而来。愿神向我们施恩,接受这段圣经的信息,学习不单以政治的角度来看事物,而以属灵的眼光来看。
这个原则也能应用于个人。对临到我们个人的事,也要同样问:「我的生命中是否有应受神管教的事?我是否尽力而行?」让我们反省、谦卑在神全能的手中,仅以关心自己属灵的情况为念。问题是我们常看环境、看问题,而不看是否在我灵命中有神要对付的事。当我真正关心我灵命的情形,而不注重灾难时,我已经行在得神祝福的高处。希伯来书说,管教是我们作为神儿女的证明。「神所爱的,祂必管教。」若我们不明白管教的意义,这里正如此教导我们,因为若我们是神的儿女,祂就关心我们,要引我们到完全的地步。若我们不听祂的话,祂就必须用另一种方法达到预期的目的。「神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当事情明明与我们作对时,不应当看环境发问,应当看自己说:「我的灵命如何?神要对我如何说、如何行?我曾做何事以致遭神的管教?」反省、谦卑之后,当将自己交于神的手,说:「主啊,无论多艰难,愿祢的旨意成就,而非我的意思,我所关心的是灵命必须正直。我只求祢在发怒时以怜悯为念。但,此外,继续作祢的工,直到我灵命得复兴,在祢面前得蒙喜悦。」
这是哈巴谷的态度,也是所有真正属神的先知的态度。教会真正的复兴与属灵的复苏,必会带出这种态度。今日教会与个别基督徒惟一正确、合乎圣经而属灵的态度正是这样。我们应该少思想反对教会者的威胁,多关心教会的健全与纯正。最重要的,是关心神的圣洁与
人的罪。
第六章 患难中的喜乐
(哈三3…19)
神从提幔而来;圣者从巴兰山临到。(细拉)祂的荣光遮蔽诸天;颂赞充满大地。祂的辉煌如同日光;从祂手里射出光线,在其中藏着祂的能力。在祂前面有瘟疫流行,在祂脚下有热症发出。祂站立,量了大地,(或作使地震动)观看,赶散万民。永久的山崩裂:长存的岭塌陷;祂的作为与古时一样。我见古珊的帐棚遭难,米甸的幔子战兢。耶和华啊,祢乘在马上,坐在得胜的车上,岂是不喜悦江河、向江河发怒气、向洋海发愤恨吗?祢的弓全然显露,向众支派所起的誓都是可信的。(细拉)祢以江河分开大地。山岭见祢,无不战惧;大水泛滥过去,深渊发声,汹涌翻腾。(原文作向上举手)因祢的箭射出发光,祢的枪闪出光耀,日月都在本宫停住。祢发愤恨通行大地,发怒气责打列国,如同打粮。祢出来要拯救祢的百姓,拯救祢的受膏者,打破恶人家长的头,露出他的脚,(脚原文作根基)直到颈项。(细拉)祢用敌人的戈矛刺透他战士的头;他们来如旋风,要将我们分散。他们所喜爱的是暗中吞吃贫民。祢乘马践踏红海,就是践踏汹涌的大水。我听见耶和华的声音,身体战兢,嘴唇发颤,骨中朽烂:我在所立之处战兢。我只可安静等候灾难之日临到,犯境之民上来。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这歌交与伶长,用丝弦的乐器。
信心与恐惧
「我听见耶和华的声音,身体战兢,嘴唇发颤,骨中朽烂;我在所立之处战兢。我只可安静等候灾难之日临到,犯境之民上来。」(16节)先知不再有神学与哲学的问题,他了解得很清楚。然而他毕竟是人,看见审判临近,便充满惧怕。当危险逼近时,如何能得到内心的安宁?他要如何面对一切?当我们发现,神大有能力的先知们也和我们同样是人,有同样的软弱时,心中便满有安慰。我们容易以为他们是超人,因为他们的了解深刻;然而若我们如此以为,便不能从他们的著作中收获太多,这里使我们对先知的个性有所认识。他很诚实地告诉我们,当他听见神对他说的,便颤抖如叶。我们的主也感受到这种人的软弱,祂说:「心灵愿意,肉体却软弱了。」我们当感谢神,祂分辨出缺乏信心与肉体软弱的不同。神大有信心的仆人,在面临某些事时,肉体也会发颤退缩。能了解真理与教导固然最重要,然而即使了解得很清楚,仍不免肉身感到战栗。在某些情况下,这并不是没有信心的表现,虽然撒但会令你如此以为。若受到这种试探,记住哈巴谷!哈巴谷全然了解,却仍因肉体的软弱而颤抖如叶。
神为惧怕的先知所预备的
1、神仆人的榜样
神「知道我们的软弱,顾念我们不过是尘土」。祂了解人的软弱,为我们有奇妙的预备。第一,祂慈爱地告诉我们,甚至祂所重用的仆人,也曾尝过这滋味,对祂的话有信心,而肉体仍感恐惧。哈巴谷如此。甚至亚伯拉罕,这位大有信心的人,有时也尝到肉身软弱的滋味。大卫同样承认,虽有信心,肉身却不听指挥。耶利米正如哈巴谷,必须宣讲黑暗的预言,他有时觉得自己无法面对那试炼;他所要传的信息十分恐怖,虽然他的灵预备好如此宣讲,他的肉身却感到退缩。我们约略可见施洗约翰在监狱中疲惫、受苦、逐渐衰弱,这些都影响他的灵力。甚至在大有能力的保罗身上,我们也看见这种例子。他在哥林多后书中告诉我们,他的肉身不得安宁,他「周围遭患难,外有争战、内有惧怕」。当他在哥林多初次传福音时,「又软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