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 – 二月河
管声震朝野,除了马齐张廷玉和诸王阿哥少数几个人熟识之外,大多数京官是“只闻其名,未谋其面”,因此他被太监高无庸引进军机处,在这里等候召见的一群官员也都只诧异地看他的装束,弄不明白这么一个潦倒肮脏的糟老头子怎么居然也到了这里。
方苞翘足而坐,神色自若地吃着茶,心里却折腾得厉害。
他因《南山集》文字一案被捕入狱,蒙赦流落江湖,又遇到南巡的康熙皇帝,君臣际会一拍即合,竟以白衣书生身分跻身帝侧,爬到令人目眩的高位。康熙皇帝洋洋数万言的遗诏,就是由他一字一句润色出来的。第二次废黜太子胤礽,也是由他参赞谋划。允禔允礽允祉胤禛允禩允禟允峨允祥允禵九个阿哥王爷围绕“嫡位”
各展才智各辟蹊径,同室操戈刀剑齐鸣,箕豆相燃互不容情的一重重黑幕,一层层丝萝藤缠错综复杂的关系,他甚至比张廷玉还要知道得更多、更深。康熙决策这四阿哥胤禛的传位诏书,也是由他亲手封缄,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头的。一个人,知道的秘密越多,常常意味着离死亡越近。饶是方苞想尽了法子韬晦,闭门读书不妄交一人,不妄见一官,想不到雍正一登极,头一个还是想到了自己!
这个阴鸷狠辣,恩怨心极重的皇帝,是要报自己的举荐之恩呢,还是要用自己这块石头去砸允禩这干政敌呢?方苞想得头发胀,一时也难理出个头绪。隔着不远的几个官员却不理会他的心思。一个龇着黄板牙的道台喷云吐雾,说得唾沫四溅:“刘墨林是我乡举同年。我是康熙五十二年入闹中了进士,他这个才子却命运不佳,连着三场,头一场做到策论,他泄起肚子,说‘功名事小,性命事大’,擅自逃出考场。二场文章、诗、策论都做得花团锦簇似的,偏生交卷头一夜弄翻了油灯,把卷子污得包油条纸似的,只好名落孙山;第三场鼓足了劲,要夺头三名,临进场接了家书,老爷子病故!得,报了忧吧,一晃又三年。这次我见他又来了,问他闱卷可得意?他倒洒脱,手一摊说:又完了!旁人策论里都写‘元首明,股肱’的马屁——你瞧瞧万岁爷的这个‘股肱’们,有的是哼哈二将,有的是神荼郁垒,有的是天主刑切……活似七十二洞妖精,你不入他这一洞,他肯收留你?”
黄板牙说着哈哈一笑,又叹了一口气道:“可惜了的,刘墨林一个活东方朔,生不逢时,竟成了个秋风钝秀才!”
“维钧,”旁边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年轻官员插话道,“功名有定数,这作不得准的,万岁爷如今要破除门户朋党,刘墨林这一篇纯以君恩为重,说不定正对了圣意呢!”方苞在旁低头一想,才忆起来这个“维钧”姓李,原做过湖广按察使,最是风骨刚烈的,只没想到如此健谈,这样其貌不扬。正寻思间,李维钧冷笑一声道:“胡期恒,你是真呆还是卖呆?房官不荐,连主考都不得见卷子,万岁爷打哪儿知道刘墨林?说点高兴的吧!昨个我约了刘墨林、尹继善一同游了西山,回来在鹿园茶肆,你们猜遇到谁了?”
他洋洋自得地甩了一下辫子,“名妓苏舜卿!”众人听了都是一怔。苏舜卿是京师八大名妓里的头号神女,只卖艺不卖身,琴棋书画四手绝活,等闲王府堂会也不肯轻赴,与这三个人邂逅相逢,也算难得了。胡期恒咽了一口唾沫笑道:“简亲王府堂会,我见过这妞儿,实在色艺双绝——你们好有艳福!”“有个屁!”
李维钧笑啐一口道:“倒是听她唱了几个曲儿。刘墨林醉醺醺地入了邪,问,‘你知道我们今日来意否?’说着丢过一锭大银子。那妞儿银子也受了,蹲三个万福说:”三位相公今日来意,不过觅‘森’字树旁,坐‘磊’字石畔,望友人相伴,骑‘骉’字马以徜徉;下船之后,也不过泛舟于‘淼’字潭前。今者趁‘晶’字良辰,结众而来,只好饮些‘品’字茶,‘皛’字酒——若要作‘姦’字想,断断不能!‘——你听听她这篇文章!“
众人不禁哄堂,有笑的,有骂的,有赞的,有打趣的,把个堂皇政府枢要之地,翻做歌楼酒肆一般。正乱着,外头一声喊:“圣驾到!”众人兀自愣怔,雍正皇帝手提摺扇已跨步入室,一阵桌椅乱响,唬得众人一齐起身,竟忘了行礼。方苞方款款起身,弹弹袍角从容跪下,行大礼参拜:“臣方苞奉旨觐见龙颜,叩皇上万岁金安!”
“先生请起。”雍正庄重地站着受礼毕,躬身双手搀起方苞,含笑说道,“睽隔二年有余了罢?着实惦记着你呢!你今年是五十六岁了吧?身子骨满结实,气色也好,朕很羡你啊?”
李维钧一干人这才知道,这个其貌不扬的干老头子居然是方苞,此时醒过神来,也都忙向雍正行礼。雍正环视众人一眼,已是敛了笑容:“这里是军机处,顾名思义,是处置军国机务的枢要重地。你们在此谈笑喧哗已经不敬,还说什么粉头妓女,成什么体统?——谁让你们到这里来的?”
众人听了不禁面面相觑,因这里头李维钧官最大,便叩头道:“臣等是奉了吏部的委札,赴任前陛辞的。不知这里军机处的规矩,想不过是几间空房,因暂进来歇息笑谈,求万岁恕罪!”雍正这才打量了一下自己设的这个“军机处”,空荡荡的几间矮房,除了几张桌椅别无长物,连个存档的柜子都没有,房外也没有关防,过往的官员一伸头就能从窗外看见屋里情景。他不易觉察地皱了皱眉头,冷冷说道:“朕没有说你们军机处的不是。宋代亡于文恬武戏,殷鉴不远。你叫李维钧吧?
读饱了书的翰林,不知道这个?官要像个官的样子,不能言不及义,朕下旨命天下官员不得观剧,就是这个意思。你们倒在这里大讲青楼红粉,嫖娼取彩的话头都说到这个地方儿了,这成什么话?你们不是说要‘陛辞’么?好,这就算辞了。回去好生想想朕这些话,写一封自劾折子奏进来朕看——去吧!“待众人捏着一把汗却步退出,雍正叫过高无庸道:”你传旨内务府,在这门口树一块铁牌子,无论王公大臣,贵胄勋戚,不奉旨不得窥望、入内。还有,从乾清门侍卫里调出一拨人专门守护这里,再传旨吏部,遴选六名四品官员为军机章京,昼夜在这里当值承旨!“
雍正说一句,高无庸答应一声,喏喏连声退下去,雍正方转脸笑谓方苞:“原想在这里和先生叙阔,没想到如此寒俭,还到养心殿去吧——邢年,你去传膳,叫厨子们用心巴结——回头再去禀太后一声,朕陪过方先生就过去请安。方先生,乘朕的銮舆一同去吧!”方苞此刻愈宠愈惊,哪里肯和皇帝同舆而行?忙赔笑道:“臣乃是白丁布衣,岂敢亵万乘之君?这是万万不敢当的。臣随銮步行就是,没的折了臣的阳寿?”
雍正哈哈大笑道:“你是儒学大宗,孔门弟子,还信这些个?也好,朕与你安步当车一同进去!”
“是,臣当得陪侍圣驾……”
方苞咽了一口唾沫,无可奈何地说道。他本来不想在这紫禁城显山露水出风头,想不到雍正这番措置,弄得更加显眼,雍正的秉性又难以违拗,只好横了心跟着雍正从容出来。
此刻,天街上等候召见和进上书房回事的官员足有上百,听说皇帝礼贤下士,亲自来迎方苞,谁不要一睹风采?眼见雍正方苞联袂而行,边走边谈,都齐刷刷跪了一片,恭送他们君臣入内不提。
第十六回 吏情堪嗟公忠难能 纤纤弱女面斥帝君
雍正带着方苞进了养心殿,便自升炕盘膝而坐,命人搬了绣龙磁墩在炕前,请方苞坐了。方苞见他如此礼仪隆重相待,越发跼蹐不安,逊谢良久,才斜签着身子坐在侧面,闪着两只贼亮的小眼睛打量雍正。他深知雍正脾性,不用问,雍正自己就会开口的。
“灵皋先生,”果然,过了一会,雍正开口说道,“你知道朕为什么一登极就召你进来?”
“臣不知道。”
“你知道。”雍正黑瞋瞋的瞳仁逼视着方苞,缓缓说道,“如果你不知道,就不至于拖延着不肯启程了。”方苞目光一跳,躬身刚要答话,雍正摆手止住了,又道:“其中原故,目下只能心照不宣,所以朕不怪罪你,也不要你谢罪。朕想说的头一条,先帝爷怎么待你,朕也会怎么待。你不要心里存个‘伴君如伴虎’的念头,那就失了朕的望了!”
方苞仿佛被电击了,浑身震颤了一下,离席跪了下去,叩头说道:“臣焉能?
臣焉敢?方苞囚狱待死之人,先帝简拔在侧不次重用,言必听,计必从,恩遇古今无对——士大夫答君恩当以身许国,岂敢以利害祸福避趋之!况万岁在藩邸龙潜之时,臣已深知宽典仁厚、善恶泾渭,感佩服膺铭于心中。
臣何人,身受两世国恩,敢以非礼之心事君?!“
“方先生起来。”雍正淡淡一笑,说道,“朕要的就是这个心,这个话!朕召你进京,为的是借你才力,佐朕成功,朕为一代令主,你为千古名儒——并不为酬你的功,你可明白?”
方苞惊愕地望了望雍正,又低下了头,说道:“圣上请明训,臣并无尺寸之功于圣上!”雍正一笑,说道:“这也心照了,但不能不宣。当初先帝立传位遗诏,征询意见,在朕与十四弟之间犹疑不决,先生你是怎么说的?”说罢含笑不语。
方苞一下子愣怔了,他怎么也弄不明白,他和康熙两个人的对话,法不传六耳的机密,怎会传入雍正耳中!雍正见这个学贯古今的硕儒被自己摆弄得如此惶恐,满意地微笑了一下,从案头匣子里取出一本黄绫面册子,翻到一页展开,看了看,一边递过来,口中笑道:“先帝爷天亶聪明,精细之处人所难及啊!你看看,这是老人家的御笔札记!”方苞抖着手接过来,不知怎的,他的心扑扑直跳,目光也有点迟钝,定住神看时,果见册子三百又八页上几行字写着:今日征问方苞:“诸子皆佳,出类拔萃者似为四阿哥与十四阿哥。然天下惟有一主,谁可当者?”方苞答奏:“唯有一法为皇上决疑!”问:“何法?”答曰:“观圣孙!佳子佳孙,可保大清三代昌盛!”朕拊掌称善:“大哉斯言!”六十年正月谷旦记。
字迹一笔一划俱都十分认真,却略显歪斜,显然是重病中的康熙勉力记载的。
方苞看着这熟悉的字迹,想起当年康熙对自己推食解衣,同窗剪烛论文,共室密议朝政种种恩意情份,心里忽地涌上一种似血似气,又酸又热的苦涩。他的喉头哽了一下,两行老泪夺眶而出。
“为君难呐!”雍正挪身下炕,脚步橐橐地踱着,似乎不胜感慨,倏然间回身说道,“你虽没有明说,先帝爷已经明白,朕有他一个‘好圣孙’——说直了,就是如今的‘四爷’宝亲王弘历!方先生,你已经把朕推到火炉上烤,又想把朕的儿子也推上火炉!以私而言,朕满心想做个逍遥王爷,不愿做这天下第一苦事,朕心甚是不满于你。以公而言,你为大清奠定三代鸿基,功在社稷,朕又感激于你。
于私于公,朕都要你负责始终,你要好生思忖!“方苞一边听一边想,雍正的话有真有假——其实公私两边,雍正都是梦寐求之想当皇帝的——但他如今要撇清,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思量再三,方苞起身肃立,说道:”皇上如此推诚相见,臣虽驽钝之材,敢不尽心竭力以效绵薄?但臣已年近耳顺,黄花昨日已去,夕阳昏月将至,恐怕误了皇上孜孜求治之心啊——记得圣上藩邸颇多人才,何不简拔帝侧,帮着上书房办些差使?“
这说的是邬思道,雍正心里雪亮。但他以为,邬思道在协助自己夺嫡登位时,已是累得心力交瘁的人;再者,邬思道名声不显,又是藩府旧人,骤然大用必定引起臣下腹诽;也觉此人掌握自己“机密”实在太多,不杀他已是宽典厚恩,用上来反而更加掣肘……但这些理由没有一条能拿到桌面上来的,雍正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说道:“藩邸的人用得太多不好,已经不少了。年羹尧是大将军,李卫也做到布政使,戴铎也当了福建按察使……天下为公,朕一味选身边人出将入相,后世人怎么看朕?有些人,比如邬思道,身子骨儿不行,用得小了屈才,用得大了有碍物议。朕有朕的难处,方先生,你要体谅朕心。”因见太监们抬着御膳桌进来,便笑道:“我们边用膳边谈吧!”
这桌御膳因奉特旨制作,比起雍正素常用餐丰盛得多。方苞坐了雍正侧旁看时,又宽又长的填漆花膳桌中间摆着红白鸭子炖杂脍火锅,骨嘟嘟沸着腾起热气,鲜香扑鼻,四周攒着四砂锅热菜、炒鸡炒肉炖酸菜、燕窝鸡糕酒炖鸭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