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 – 二月河
不就缺钱么?我送了他二百两,聊补无米之炊罢。“说着,请隆科多坐了,便命”上茶“!隆科多环视一眼坐了,端起杯子用碗盖拨着浮茶,笑道:”前儿到五爷府去看了看,他那书房里里外外挂的都是鸟笼子。四爷是读不完的书,盈庭积栋的,进去连个坐处都没有。倒是三爷清雅得很,炉瓶鼎拂琅玡插架,琴棋书画俱全——敢问一声,什么风吹得我这老舅来哦?“
弘时警惕地看了隆科多一眼;他从没见过隆科多这样恢谐的,今儿这是怎么了?略一怔,弘时微微一笑,潇洒地将袍角一摆翘起二郎腿,轻轻摇着一把湘妃竹子扇,一副龙子凤孙派头,说道:“当然是公事啰!八叔十三叔都病了,马齐在畅春园忙政务,见人读折子,一天没二三个时辰好睡。五弟那个身子骨儿你又晓得,只有人侍候,不能侍候人的。我虽名儿上是个坐纛儿皇阿哥,其实平日也不大管事儿,有一份奈何,我也不想管,但从‘公’的一头说,我是留守皇子,负有全责;从‘私’的一头说,阿玛在外颠沛辛苦,也着实惦记思念着。所以请舅爷来打问一下,皇上此刻到底在哪里,几时回京?迎驾、还有驻跸关防的事,上书房有些什么安排——我是坐纛皇子不能不问一声儿,心里有数儿。皇上那性子你也晓得,恼上来,六亲不认,回来见面一问三不知,我算怎么一回事?”他开门见山,问得堂堂正正,原打算用“皇子不得擅自干政”顶一下的隆科多不禁默然。略一怔,隆科多爽朗地一笑,说道:“三爷,邸报日日都给您的,皇上銮驾已经从泰安启程回来。
八爷和我忖度着,这三五日必定就回来了。这几日没有朱批谕旨,一是皇上身子或者略有不爽;二则圣驾也就回来了,不必来来往往传递公文也是有的。其实您不叫,我也得过来回一声儿,原来畅春园驻的是善捕营,三个月一轮换,是死规矩,已经到了日子,换是不换?善捕营管带和我不相统属,由他自己调配呢,又有点心里不托底。还有,年羹尧带着三千兵马回京演礼,驻在哪里为宜,也要未雨绸缪,这都是有野战功勋的,总不好住野地帐篷吧?“说着身子一仰,眯缝着眼瞧着这位小白脸皇阿哥,烛影下却看不出什么眼神。
“您说呢?”弘时似笑不笑地看看这位身份显赫的“皇帝舅舅”,呷一口茶道,“老舅爷,这些事我都不大懂的。八叔和您老成谋国,必定已经有了安排的吧?”说罢径自起身,摇着扇子徐徐踱步。
隆科多似乎觉得意外,瞟了弘时一眼。他出这些题目,原想难一难这个皇阿哥,没想到被弘时轻飘飘一句话,原封不动就被砸了回来!廉亲王明说自己是“三爷党”,但叔侄之间联手,到底有多深的瓜葛,允禩没说,他也不敢问,今晚来蹚水,才晓得这个风度翩翩白净面皮的皇阿哥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容易对付,若论起滑头,似乎还在允禩之上!正想着,弘时隔窗眺望着外边漆黑的夜色,头也不回地说道:“舅爷别犯嘀咕,恕我直言,八叔是宝刀已老,不堪再逢杀场了,当年与父皇、太子、大千岁那些个过节儿,都可以揭过去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虽是好诗,惜乎是把辰光说长了些儿,应该是‘各领风骚十几年’——“他倏然回身,目中陡地光亮一闪,”是么?老舅爷?“隆科多看着他寒凛凛的眼神,心里不禁一紧,但他毕竟老于世故,很快镇静下来,摇头笑道:”我不大明白你的话。“
“这有什么不明白的?”弘时一哂道,“我们心思都一样,要让老爷子‘平安’返都嘛——所以,畅春园警卫要换一换,由步军统领衙门暂时管起来,年羹尧的兵不能驻野外,丰台提督的行辕要让出来——这些,不是您和八叔他们商量好了的?怎么还要来问我呢?”
“这……”
隆科多大吃一惊,这是昨夜在廉亲王府,允禩、王鸿绪、阿灵阿和他密商一夜的造乱计划,控制畅春园、打乱丰台大营指挥体系、断掉雍正归路——廉亲王严令对弘时弘昼小心提防“不要让他们知道”,刚刚六个时辰过去,弘时就了如指掌,这简直太可怕了……隆科多的脸色立刻变得异常苍白。
“没有什么嘛!”弘时阴笑着坐了,若无其事地吃了一口茶,“这都是为皇阿玛的安全,该怎么做,你放心去做。就是‘各领风骚’心中得有数,不要乱了章法。”他口气一转,又变得温和爽朗,“我毕竟是坐纛儿皇阿哥,既要为皇上负责,也要为天下社稷尽诚,至于自己怎样,那就用着《出师表》里的话‘成败利钝,非臣之所能逆睹’的!”说罢纵声大笑,“把皇上赏我的那柄如意取来,给舅爷带去!”
雍正到丰台大营的第二日清晨,一乘大绿呢官轿照例在畅春园倒厦门前的双闸口落下。马齐一呵腰从大轿中出来,彷佛要驱散浑身的疲倦似的挺了一下身子,只是在这座庄严神圣的地方,即便是他——上书房宰辅大臣——也不敢放肆地伸胳膊蹬腿地打呵欠。他仰首望天,深深呼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因见垂着藻须的仪门旁已有十几名官员等着自己接见,无声叹息一声,一摆手便进了仪门,却见是鄂伦岱当值,便住了脚,招手儿叫过来,问道:“八爷和隆中堂那边有转过来的黄匣子么?”
“没有”,鄂伦岱忙垂手说道:“八爷身子还不见好,隆中堂预备着接驾回京的事,说今儿前晌过畅春园来和马中堂议事。”他脸色白中透青,看来夜里也没睡好,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马齐原本要走,听见接驾,又站住了,问道:“隆中堂没说别的?皇上御驾到了哪里?”鄂伦岱身子一躬说道:“皇上御驾到了哪里,隆中堂没说,我也没敢问。只说畅春园的护卫到了轮换时候儿,要换一换,别的没话。”
马齐偏着头想了想,笑道:“就到了时候儿,前后错个三五天打的什么紧?——你传话,叫外头进谒的大人们都到露华楼等候说话。”说着便沿蔷薇花洞甬道迤逦向西,过了十八行省候见官廨廊房,便是雍正在畅春园屋处办事的澹宁居。马齐向宫一揖,踅身向北,一溪海子里新荷浓绿,岸边合抱扬柳烟笼雾罩掩映着一座五楹二层歇山顶儿的黄琉璃瓦高楼,这就是“露华楼”了。侍卫刘铁成早已等在楼前,见马齐过来,便令太监们挑帘。这是畅春园最高的地方,便是一带土垃,专为康熙纳凉吹风去暑盖的一座书楼。再向北就是康熙宴驾的“穷庐”,却是一片茅舍,虽轩敞却并不高大,再向北便是宫墙,墙外是一大片海子,有几百亩大,茫茫碧波中带着水份的凉风穿楼而过,虽是盛暑,身上也凉爽得滴汗皆无。
刘铁成跟着马齐进来,一边问道:“往日都在韵松轩,那边虽不敞亮,其实屋里放上冰盆,比这里还凉,马中堂怎么忽拉巴儿到这边办事?害得这起子太监搬了半夜文书。”马齐命人将所有窗户打开,一边笑道:“不瞒你老刘,我实在乏透了,这里风大,见人怕就少一点瞌睡。上回见蔡毬,我就听得打盹儿钓鱼,人家哪里知道我熬夜,只说我这宰相拿大——再说,圣驾也快回京了,韵松轩是宝亲王办事的地方儿,人回来才腾房子,不恭敬。”说着便整理文书,看着一份奏折,吩咐刘铁成:“你看看要见的官来了没有——我见河南的车藩台来了,先见他。你是侍卫,不是跟我的人,不要在这侍候,园里各处转转,该打扫的叫太监们打扫打扫。来的时候听树上知了聒噪得心烦,皇上爱静,叫他们把澹宁居附近的蝉都粘下来。”一边说,便打火抽烟看折子,刘铁成答应一声便去了。
一时,便听楼梯微响,一个五十多岁的官员,白净脸圆圆胖胖,修饰得十分精致的八字髭须墨黑墨黑、神气地翘着,身穿孔雀褂子,戴着蓝宝石顶子,脚步轻轻上来,“叭”地打了马蹄袖,说道:“卑职给马老中堂请安!”
“哦,车大人。”马齐手虚抬一下,微笑道,“请起,坐着随便说话,不要拘礼。我有时一天要见一百多官,都闹起规矩,什么事也甭办了。老兄几时到京的?”
车铭起身入座,微一欠身从容说道:“卑职来京三天了。
因户部催河南藩库银子调京库,田中丞那边现借用着一百万,好端端的又闹起亏空,孟尚书行文叫藩里说清白。昨个儿见了孟大人,又说马中堂接见,有什么钧谕,请中堂吩咐,职藩好遵命承办。“说罢又是一躬方坐下。马齐呼噜噜抽着水烟听完,又安了一袋,用火媒子燃着,说道:”田文镜挪借藩银,公出公入,是用在河工上的,解到北京再发到河南反而费事。
这是一纸文书的事,田文镜只是没有把圈子走圆。这事等圣上回京由我跟圣上回明。老兄管着通政使衙门,是朝廷方面大员,自然识得大体,不要为这些事和田文镜生分了,你说是不是?“车铭一肚子撩拨告状的心思,被马齐温吞水价几句淡话说得无言可对,只好咽一口气道:”是。职藩明白。“
“我叫你来不为这事。”马齐盯着折子道,“我想问问晁刘氏的案子,前边田文镜有奏折,说臬司衙门识大体,保奏按察使胡期恒,刑断司官张球急公好义,这折子还没有批下来,田文镜就又参奏胡期恒贪墨不法,草菅人命,臬司衙门四十四名七品以上官员,除了张球,请旨一概罢革——内里还连着白衣庵二十几个尼姑,葫芦庙七个和尚,就连你藩里也有十几名官员都卷了进去。这么着看,开封岂不是洪洞县了么?案子不是你审的,底细你未必明白。我想问问,据你看,胡期恒这人到底平素官声如何?河南官儿如此贪墨,牵扯面儿又这么大,真的叫朝廷扫尽颜面,真的有这么多官儿帷薄不修、糟到这地步儿了么?”车铭微睨了马齐一眼,见这位须发皓白的老宰相一脸漠然,倒一时犯了踌躇。他虽不管刑狱,但案子底细却心里雪亮,只是牵扯的官员太多,连自己的内眷有没有涉嫌的也难说,有些是他自己一手提拔的亲信,一搭挂子兜了也于心不忍。但眼见这个愣头青巡抚已经把事情叼登大发,雍正的秉性刻猜残忍,断没有“一床锦被遮盖”那份仁德,蜂虿入怀各自去解,也只得实说。因道:“马中堂,这案子拖了三年,通省皆知,我虽不管法司衙门,情形还是略知道些的。听老大人的意思,办得是苛了一点,但内中黑幕真的揭尽,只怕还要厉害些呢!不知中堂大人——”“我没有什么意思。”马齐心里一沉,因为案子里连扯到他几个门生,他确实有点不自在,但脸上却不肯带出,因道:“你既晓得,说说看。”
车铭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晁刘氏丈夫晁学书之死,只是个火捻儿。
论起来,单判这一案,早就结案了。三年前冬天头场大雪,晁明独自到白衣庵赏雪——那里临河,景致很好的——这秀才诗做得好,又是一表人材,被庵里头一群尼姑看中了,先是留饭留宿,后来干脆趁他睡着,剃光了头充作假尼昼夜宣淫。把个翩翩公子折腾得精枯力竭,骨头架子似的,又怕本主女人来寻,又无法处置。这群尼姑和葫芦庙七个和尚早就奸乱得不成体统,只好请和尚帮忙,诱到葫芦寺附近,杀到枯井里。当时开封知府萧诚,勘察破案缉凶来得很快,七天就查明了,把凶手法园、法通、法明拿到大狱里。
“不料一用刑,略一问,三个凶僧又供出师傅觉空,还有法净、法寂、法慧三个师兄弟都是同伙,干这勾当也不是头一回。于是发掘葫芦庙挖地三尺,从神库后又扒出八具无头尸,看样子都是进京应考的孝廉或进省乡试的生员——连和尚们也都记不清都叫什么名字,是怎样杀的了。
“这样大的奸杀案,萧诚当然不敢怠慢,立刻围了白衣庵,把尼姑们都拿到开封府,只逃掉了老尼姑净慈,绰号‘陈妙常’。
“您大人晓得,如今官宦人家内眷,没个不信佛的。白衣庵是开封最大的尼庵,这些个女尼们平素上至巡抚衙门、下至司道首县串通得殷勤,又拉着和尚充尼姑进官廨,和官员眷属们厮混,给官员‘求子’,拆烂污拆得丑不堪言。有的内眷没有宜男相,就有尼姑代为生儿子的,不少官儿们和尼姑们也厮混得热。大人,田文镜说‘帷薄不修’,实在也还是文雅得很了!这陈妙常逃出来,不知跑到哪府里串连了几日,就有宪牌下来,叫放了尼姑。
“这一群尼姑放出来,更了不得,白天晚上各府里串,串了半月,七个和尚也放了出来‘监候待审’——没有苦主,没有凭据。晁刘氏也没法断言她丈夫定必是和尚杀的,只好上告。萧诚今儿奏一道宪谕‘暂且放人’,明儿又接牌票‘严鞫凶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