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 – 二月河
易颖渑1渎硪脖ú煌辍以僖膊桓叶那耍皇撬雷稣跚叵缇褪恰涫怠B粑夜肱倚睦?br /> 也跟刀绞似的。爷您是好人,就饶过我吧。我是再不敢的了……“
“唔。”
弘历听他说得语无伦次不成章法,转脸问王氏道,“你们是河南人,哪个县的?”
王氏低着头,掩着方才被撕破的前襟,已经全然没有了那股拼命的泼辣气势,腼腆地说道:“回爷的话,我们是封丘县黄台镇人。”弘历怔了一下,说道:“黄台?
唐时武则天称号,有一首诗叫《黄台瓜辞》,很有名的,是不是你那里呀?“
王氏摇头道:“我不知道。不过我们村的西瓜长得好是真的。
前明弘治年间一场大水过去,地也没了,成了河道,什么也不说了。“
“你们县在这里有多少人?
“
“二百多个吧。”
“不想回老家么?”
王氏抬头盯了弘历一眼,叹道:
“作梦都想……可回去粮没粮,种没种,牲口农具都没有着落,仍旧种不成地。田中丞是个清官,可我们死也不明白,自己种熟了的地偏不让种,逼着人开荒!
荒开出来,好地又沙荒了——老爷,回去不就图过个安生日子?
里甲长整日敲锣撵人开荒,人心都搅碎了。
唉……“
弘历站起身来,悠悠地在刷干净了的粥锅旁踱着,又站到棚口,眯着眼望着景色宜人的玄武湖和湖岸东倒西歪等着下一餐的饥民。半晌,吁了一口气,说道:“垦荒,田中丞没有办错。豫南豫西有些地方地少人多,又有地荒着。你不要怨田中丞,下头州县不晓事,拿着垦荒投他缘,讨他的好儿
也是有的。“
王老五一家原以为弘历惹祸打死人,必定要逃的,见他这阵势,才知道大有来头,齐把目光睃他。只是弘历不过十七八岁,干净爽利一个公子哥模样,再也猜不出他的身份。李卫想起晚间还要为弘历送行,赔笑正要说话,弘历却问他道:“这二百多人善遣回乡,你估约得有多少银子?”
“这个我们衙门核算过。”范时捷见李卫仰着脸盘算,在旁赔笑道,“大人孩子统算,人均得五两。四爷想发遣他们回去,奴才这就拨银子。”弘历想了想,笑道:“我不想惊动官府,这笔银子先从你两个身上垫出来,下次进京到我府账房里支还你们就是了。”
他这一说,李卫和范时捷都笑了。李卫说道:“四爷也忒小看奴才们的了。这是爷的功德,也就是奴才的差事。奴才做了这大的官,这点子孝敬也还巴结得。爷情自放心,这事明日就办下来了。爷盘桓几日也要北上,说不定从他们那儿过路呢,奴才不敢糊弄。”
“就是这样,我让官府发遣你们回去。”
弘历摸了摸那个小女孩的头,说道,“回去好好把地种起来,别往外逃了。至于垦荒的事,田中丞已经明白,前几日上折子说,‘胥吏不法,借垦田为名逼民外逃,今日已知为政当因势利宜矣’——他已经明白,又是清官,不会再让你们离乡背井了。”
王老五一家听得似懂不懂,但弘历的意思是听明白了:不必一路讨饭,回乡能安生种地过日子。大人孩子像仰望神明一样凝注着弘历,喃喃祈祷:
“请老爷留个名讳给我们。我们给您立长生牌位……您老人家这么善行,天必定照应您中头名状元,代代公侯……”
弘历听着只是暗笑,已转身出去,又
对范时捷道:“赏他们二十两银子,回去好置农具牲口。”
李卫和范时捷陪同弘历回到城里总督衙门,天色已经向晚。三个人联袂从仪门进了大院,只见议事厅前已站满了大大小小官员,首府首县忙得满头热汗张罗着摆布筵桌,家人们走马灯似地挂灯扛座垫搬屏风,还有人喊叫道:“进内院请问一下宪太太,制台爷回没有?”弘历一笑,说道:“李卫,你不回来这里成了没王蜂,连翠儿也忙上了。我可是饥肠辘辘了,先在翠儿那吃点点心打打饥荒吧。”李卫说道:“请老范这边照应一下。我陪爷进去,开筵时再出来。”因见弘历已经走远,便跟过来一同进院。老远便听夫人翠儿大声大嗓地支派:“去寻老爷的人回没有?
回来叫他快点来见我!
主子爷是爱干净爱雅致的,那个花里胡哨的屏风弄一边去!倒是那幅虬龙凤竹松鹤图屏只怕还合式——你死瘟在门洞里作么?
去,把那套紫砂茶具——哎呀,是老爷回来了!真是的,穿这么一身到哪里——哎哟!今我这眼是怎的了,这不是我们少主子么?“她絮叨着,一反眼见弘历也在,拍手打膝过来请安,替弘历拍打着身上的灰土连说带赞,口中还夹着叹息:”我小时落这个鸡视眼,每日到这时分竟是个瞎子,竟没瞧见我的少主子!这死鬼的也不吭一声,专站着瞧我的西洋镜儿。四爷,您怕有三四个月没来的了吧?我天天巴巴儿地盼,心里只是个放不下。说过去请安,日日都是使得的。偏他说四爷有话,除了逢年过节不叫我过去!
怕四爷落个‘交通大臣’的名声儿——我想,我跟别人不一样,我是康熙四十六年就跟了主子万岁爷在娘娘跟前侍候的。说句卖老的话,四爷临盆
还是我侍候热水呢!
那也真是让人诧异,满院的那个香啊,屋里的烛不知怎么那么红、那么亮,连窗户纸都映得红透了。
爷头一声哭出来,嘎声亮得金钟似的,里三院的奴才们都听得一愣:爷是大贵大富大不一样的命,这是注定了的!老主子当时正禅定,您知道他老人家那脾气,天塌下来也不相干的——竟也睁开眼,听了半日才又入定过去——那可真是异样的!“……一头说,一头和李卫搀拥着弘历进了堂房。请弘历居中坐了,插烛儿般和李卫跪下拜了三拜,起身又一迭连声吩咐:”先给主子送点心来,沏茶!“
“是!”
里里外外丫头老婆子见李卫翠儿都跪了,都“唿”地随着跪下,此刻忙答应着出去张罗,早有一个大丫头端着几只蛋花春卷,两个小馒头,几块细巧宫点进来,后头小丫头捧着一碗茶小心翼翼地跟着。翠儿和李卫忙接过来,亲自安放在弘历桌前,翠儿道:“请主子将就着用点。主子受用我糟的鹅掌,因说您要回北京,都收拾了装车了。还有给皇上娘娘做的鞋,皇上说比大内那些针线上人作的合脚熨贴,我也叫人封了箱子里带上。皇上娘娘有事没事赏东西都还惦记着我这老村姑,我就有一万分心也答报不了。李卫也不是什么好身板,少主子瞧他老了,好歹在北京给他找个闲衙门混。我也得沾光儿常常进宫见见我们老少主子,主子娘娘,他时不时的还能进京,我只能干看,心里念记主子的心比他还强十倍!”说道便抹眼泪儿。李卫道:“大高兴的日子,你哭个什么?
真是的,也不怕四爷笑!“翠儿破涕笑道:”我也真是,半老了越发没成色。我是见了主子爱呀!我们老主子是佛心慈
悲,外面儿上冷心里热,拔苦救难降妖伏魔。这少主子,你细瞧,这模样,这身段,这气概,还有这心地学问,扮上观音是观音,扮上佛爷是佛爷呢!“
弘历边吃点心,啜茶边听她一套接一套聒絮奉迎,从政务丛繁中游脱出来,主子奴才犹如家常闲侃,真觉得心恬意恰温馨不可名状。因笑道:“你都要成‘快嘴李翠莲’了!当
日在我书房里侍候,还闷嘴葫芦儿似的呢!我就取你这依恋主子的心,这就叫不忘本。李卫把两江治理得好,督抚各司都听他的,相与得好。两江是天下财赋根本之地,不能没有个能干心腹大臣在这坐镇,所以现在不能想回北京,到时候我自然替你们说话的。万岁爷也时时惦着你们的,又怕门下奴才在外作官不成器,坏了他老人家名声,又怕累着了你们。
他老人家想等新政有个眉目,学圣祖爷,也要南巡,是必要住到你家来的。就如今李卫去北京,也可带你。你是一品诰命,
随他进京朝见一下主子,主子娘娘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见面尽容易的,何必伤感?“
,他又呷了两口茶,沉吟说道:“今儿筵上,就说我五日后步。
其实呢,后天晚上我就要起程了。“
“四爷!”李卫惊讶地望着弘历,说道,“南京官员要郊送的呀!您要微服,路上变一变装就是了。五天后我突然说您早已去了,怕下头人议论,请主子……”弘历点点头,语气变得有点沉重:“我本不想大张旗鼓,而且这样一路也能看看春景,体察些子下情。
你恐怕还要派些人丁暗地里维持一下,我总觉这一道儿上不甚安全似的。“
翠儿和李卫目光都是霍然一动。
李卫皱着眉头冥思苦想,翠儿却道:“南京人说六朝金粉繁华之地,什么能人不出来?当年朱三太子钟三郎一窝子贼,就在毗卢院山上架红衣大炮,要在圣祖爷南巡时候行刺。那里头僧道杂处,飞贼大盗多的是,哪里能一网打尽了?奴婢前些时去鸡鸣寺进香,见一个游方道士,说是红阳教的,用铁铲剜开青石板,种上葫芦儿浇上沸水,吟诵咒语,当时就长出葫芦芽,拔丝似地抽蔓爬藤开花结葫芦,圈着看的人有好几千!
我说这是个有道行的,布施了五十两银子。回来跟他说,他倒派人去拿那道士,说是‘白莲教’妖道感众。四爷要出了什么事,说不定就是这些贼呢!“她说完,竟不自禁打了个寒颤,双手合十喃喃道:”阿弥陀佛!“李卫却问道:”四爷,那首诗您能不能给奴才譬讲譬讲?“
“诗里没有恶意。”
弘历不安地搓了一下手,“似乎和我游戏,报警有人暗算我。至于暗算我的人,他说是个权势极大的人。”其实李卫只是稍稍有点学问,或读过《诗经》,就知道“鹡鸰”二字特指兄弟阋墙,除了弘时没有第二人,无奈他不懂。但李卫是天分极高的人,出了名的“缠死鬼”
,从“权势极大”
四个字已经隐隐听出了弘历双关之意。
他顿时凝住了眉头,说道:“四爷,记得前年您去山东赈灾,有个叫吴瞎子的火居道士,连杀莱芜三个朝廷命官当众投案。后来您查出这三个官都是侵吞赈灾款的脏官,出脱他只定了个斩监候。我已经放了他,补在山东臬司衙门当巡捕头儿。一个月前我虑着爷回京必定微服,没人护驾不成,写信叫山东放人过来。吴瞎子是终南剑侠胡宫山的关门弟子,武林和他过招七个回合没有个不败的,所以诨名‘七步无常’。直隶山东河南安徽他黑道朋友多得不计其数,爷无论如何消停一下,等
着他来再走,再不然请端木家来个高手也成。从这里到北京关山万里,奴才怎么放得心?奴才要亲自陪爷走的。翠儿也思念老主子,干脆都跟着,汤汤水水的也有人侍奉,可成?“
弘历笑道:“我不过随口告诉你一声,多留心此地治安,你就这么闹起来,又是展期成行,又是等人,又是护送的!
生死百命,你就弄得万事周全,就保得我平安?还照我方才说的办,你只发文沿途照应,这是钦差的规矩。如今不是兵荒马乱年月,太平世界法纪严森,
我装神弄鬼的,叫人笑了去!“
李卫还要说话,见尹继善、范时捷后头跟着按察使毛孝先,还有一个六品官,穿着鹭鸶补服五短身材黑红脸膛,随在毛孝先后头摆着方步进来,却不认识,便住了口。四个人给弘历请了安。弘历端详一下那位官员,笑道:“这不是户部的刘统勋么?
怎么也在这里?“刘统勋端庄严肃不苟言笑,一躬身朗声说道:”回王爷,奴才是调粮来的,已经完差,奉皇上旨意,随同王爷回京。“
“前头席面已经备好。”尹继善见弘历还要问话,忙插口
说道,“公事还有办完的时候?
统勋左右是要随四爷一道儿走的,我们专门来请四爷安席。“
“好吧。”弘历一笑起身,说道:“我已经吃饱了,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么!”
第二十三回 督署堂李卫设祖饯第 驿馆店大员互攻讦
饯行筵设在总督衙门签押房北的正堂里,李卫性情豪爽,好阔朗,一来南京就任总督便命人将原来一个好端的五楹大堂拆掉。他却有办法,仍旧是五楹,只是长宽各加一倍,整整比原来大了三倍,言官们又想告御状说他奢华,偏是他除了房子大些,“奢华”家具一概不设,也兴索罢了。弘历一行六人从后堂影屏中出来看时,满堂的官员翎顶辉煌,都已安坐在位。有的大说大笑,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几个同乡凑在角落里侃家常,人声嗡嘤噪杂不堪,见他们出来,“唰”
地立起身来,又“唿”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