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 – 二月河
胤禛看看日头,已是将近午时,猛地想起已传了扬州粮道午后议事,便笑道:“咱们回去吧——今儿是又扫兴又尽兴,彩头不多。”说罢一行六人款步往回走。胤禛一边走一边沉吟,问戴铎道:“邬思道后来和他表姐怎样了?”“奴才没细问,思道也没多说,只说定了亲。”戴铎道,“只金家如今已不在南京。金玉泽谋了北京朝阳门城门领的差使,邬思道说要进京,只怕就是奔他去的唉……邬思道犯的事还没撕掳利落,十年没露面,又成了残疾,那女的也望三十的人了,后头的事难说了……”他摇了摇头,没再往下讲。
第三回 赈粮难筹敲山震虎 往事堪忆潦水烟沙
一行人回到驿馆,驿丞早已候在门口。见他们回来,忙迎上来道:“贝勒爷,扬州粮道寇明辰时已经来了,在花厅那边候见呢!”
两个人一前一后进了正厅,长随们刚刚张罗好点心茶食,便见西角门一个官员,穿着八蟒五爪的袍子,罩着雪雁补服,头上戴一顶蓝色涅玻璃顶子一晃一晃走来,在阶前一甩马蹄袖,高声报道:“进士及第,钦命扬州粮道正堂臣寇明叩见贝勒爷”说罢叩下头去。胤禛啜着茶答道:进来吧,不必拘礼。”
“谢贝勒爷!”寇明起身又打个千儿,方小心翼翼挑帘进来。
“坐吧,谅你也没吃饭,这点心随便用。”胤禛手一摆,对站在一旁的戴铎道:“你也坐——寇明,粮食三日内能起运么?”
寇明拿捏着刚刚坐下,忙欠身答道:“回爷的话,职道正为这事犯愁呢!粮食有,就是现筹,市面上斗米三钱,要多少有多少。不过海关道的银子过不来,这个饥荒不好打的。求四爷催着海关道那头早点发银,就是体恤下官了。”胤禛漫不经心地拈起一块点心,却不吃,半晌才道:“海关那头我催了
几次了。他们受海关总督魏东亭节制。我前日已经移文总督衙门,叫他立即批银。只在早晚银子就过来——这是借用,终归还由户部出银子,你只管放心!”寇明赔笑道:“爷圣明!不过如今银子没来,一下子凑不齐十万石米。只能把库底儿都叫四爷运走,大约五万石的样子吧。下余五万石得等银子。我已经下令,所有存粮大户、米栈均按现时米价平粜国库,不得借机哄抬,不得囤积居奇,不得擅自外运。三月中银子一到,职道亲自押运送桐城钦差行辕,不知成不成?”
“你办事尚属尽心。”胤禛瞥了一眼寇明,起身橐橐踱了两步,站在门口隔帘望着院外,良久方道:“扬州也有两万饥民,我今天人市上看了看,心里很难过——这也得赈济,本来五万石就少,再留粮岂不更难?所以非买粮不可”“可是有银子也是枉然呐……”寇明喃喃说道:“扬州府要能出点钱就好了。”
戴铎在旁笑道:“就是这个话,叫车铭拿几个!”寇明苦笑着摇头,说道:“不过说说而已,前月车铭还找我衙门借钱来着!我说扬州是个放屁油裤裆的肥缺,你借着藩库七千银子,还要打我粮道的主意?他说是修文庙,我一打听,满不是那么回事儿——他是给三——”他突然觉得说过了头,装作吃茶掩了过去。胤禛却听得句句在心,因见高福儿带着一身新装的翠儿进来,只点点头,偏着脸笑道:“你说半截话儿叫四爷猜谜儿么?”
“回贝勒爷”寇明突然红了脸,变得有点狼狈!听……听说是给大学士揆叙送冰敬——还有,还有——有个叫孟光祖的,是三贝勒府的,住在南京,也要点缀点缀……四爷……其实这些事下官只是风闻,只是风闻……”他说得收不住口,竟慌乱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胤禛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想不到车铭身后还有这么大的背景。揆叙是号称“大千岁”的皇长子胤禔的舅兄,这也还罢了,且又是八阿哥胤禩的门下心腹。八阿哥胤禩人称“八贤五”,与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并称“三杰”,纵横交错、荣枯与共,若论在六部势力,还在太子胤礽之上。就是孟光祖的主子三阿哥胤祉,圣眷”也远在自己之上……这位寇明害怕搅进阿哥们的倾轧之中,自也是情理中事。胤禛想着,冷冰冰打断了寇明的话:“你不必说了,我已知道你的难处。好嘛!国库里只有五六千万两银子,抄明珠(揆叙之父)家一抄就是七兆!——揆叙也是富可敌国的人了,还这么搂钱!正是城狐社鼠!告诉你,他是铁公鸡,我有钢钳子,拔毛是四爷的宗旨,银子,非叫扬州拿不可!”
“是是是!”寇明揩着脑门上沁出的汗连声答应,心里暗赞:“怪不得人说四爷是‘铁石心肠冷面王’,真是名下无虚!”口中却道:“四爷知道下官苦处,下官感恩不尽!”
胤禛冷笑一声道:“我当然不让你为难。你去见见车铭,我们说的这些一概不提。只说四爷叫他出两万银子孝敬灾民——要舍饭,开粥场。你听仔细:饭,一日两舍,插筷子不倒,毛巾裹着不渗,凉饭团子要手拿着能吃。扬州府地面不许饿死一人,拐卖儿童的拿住要宰几个——我还有三日在扬州,他要给我办不下来,我就请王命旗牌先斩了他再奏朝廷。
就是我回桐城,也要留下人看他办这差使,违我的令,他依旧身家难保——不要想什么这阿哥那阿哥,胡思乱想没好处,我手中尚方宝剑就架在他脖子上!”
寇明早已汗透重衣,站起身来,胤禛说一句,他答应一声“是”,又道:“四爷菩萨心肠,这是成全卑职,也是保全车某!”
“你照我的原话说,说了没你的事。”胤禛慢悠悠说着,轻轻拉过翠儿,抚了抚她的头发!你看看这孩子,这么一丁点儿,爹娘都死在洪水里……饿成这样儿!民为国之本,防民之变甚于防川!你也是读书人,应该懂这点道理——回去寻一本《柳河东集》,读一读《送河东薛存义序》——去吧!”
待寇明诺诺连声却步退去,胤禛方回过脸色,坐了椅上,温和地问翠儿:“吃饱了么?换了这身衣裳,体面多了吧?”翠儿含着指头一直在痴痴地听。她年纪幼小,大人们的话多半不懂,但胤禛说的“舍饭插筷子不倒”“不许饿死人”却都懂的。凭直觉,她感到这位威严冷峻的“大官”是好人,见胤禛对她如此温存,眼便红红的,渐渐有了依恋之心,便道:“老爷,从没吃这么好的东西。狗儿坎儿哥都撑得打呃儿,商议着要出去玩呢!”
“他们去了么?”胤禛问高福儿。
“这两个小子野得很,又怕他们去了不回来,奴才没放他们走。”
“叫他们去吧。”戴铎笑道:“他们是冲翠儿才来的,做什么一去不回?怕他们出事,跟个人就是了。”
翠儿一听笑了,说道:“这个爷说的是。我在这,他们不会跑。我们自小一处出来,我落到人贩子手里,不是他们护着,早叫卖到秦什么淮楼了——出事更不会,狗哥外号‘缠死鬼’,坎哥外号‘鬼难缠’,哪个有亏给他们吃的?”
“缠死鬼,鬼难缠”胤禛仰天大笑:“真真是好字号!——高福儿,叫他们出去玩玩,别惹事,天黑前回来!”
胤禛一番敲山震虎十分见效,三日之后,寇明五万石糙米备齐。因漕运淤塞,一律装了挡车,共分四百多乘,浩浩荡荡由旱路北运。胤禛自乘的是辆骡车,因向北天气尚寒,依着戴铎的意思,要在轿车外头套上挂绸呢套儿,又暖和又展样大方,合着阿哥身份。胤禛却不想惹眼,只套了个纳象眼(斜方块)的棉围子。戴铎高福儿知他素性,谏也无益,只好罢了。
车过宝应,便进入黄泛区。这里似乎早已没了人烟,一望无际的沙滩,到处是洪水过后留下的沼泽。二月青草刚刚出芽,黄沙滩上满是去岁秋天的枯茅,乱蓬蓬的在袅袅料峭春风中丝丝颤抖着低吟。马踏沙陷,走得十分艰难。高福儿、戴铎骑着马前后照应,护粮的军士时不时地还要帮车把式扳陷到泥淖里的车轮子,一天也走不上二十里地。沿途村庄也都荒落不堪,壮年青年早已远走高飞,只留下一些饿得满脸菜色的老弱妇孺。胤禛因命就地赈济,一路走一路分粮,更是忙上加忙,待入淮安境内时,大约分出去有两千多石粮。
“总算快出这死沙滩了!”这日傍晚,累得人疲马乏的车队停了下来,高福儿拖着沉重的步履,到胤禛车前禀道:“四爷,今儿恐怕还得在这露宿一晚。”胤禛手里拿本《金刚经》,正饶有兴致地看翠儿和坎儿解绳交儿,听高福儿说话,挪着颠得发木的身子下来,望了望懒洋洋落下沙滩的太阳,问道:“到了什么地方?”话犹未及,坎儿狗儿“噌”地跳下车来,坎儿笑嘻嘻道:“这原来是个渡口,如今淤平了。”翠儿扑着车辕子说道:“我跟爹到这讨过饭,叫桃花渡!”
“桃花渡”胤禛的神情突然变得有点亢奋,目光一闪,呼吸也有点急促,半晌方平静下来,长吁了一口气:“好美的名字!”高福儿笑道:“是桃花渡……这地方爷来过……”他顿了一下没往下说,却改口道:“再往北三十里就上官道,路就好走了。”说着,戴铎也赶上来,笑道:“也亏了四爷是个好静的。要换了十三爷,这半个月的黄泥沙滩地,早闷急了!”
胤禛不言声,蹲下身子扒了扒脚下河沙,半尺下去,下面是黑黝黝的熟土,一望可知,原先都是良田,不由叹息一声,说道:“王孙公子处繁华世界绮罗丛中,不到此不知人间之苦——可惜了这地……”因命众人起灶野炊,就荒滩上搭起帐篷过夜。
太阳落下去了。广袤无际的天穹,一层层粉红莲瓣似的晚霞在袅袅炊烟中渐渐暗下来,篝火舔着黑红的焰儿,吊锅里的猪肘子散发出扑鼻的肉香,那条叫芦芦的狗偎在狗儿怀里,馋得伸着舌头流哈达子。胤禛见大家团火而坐默不言声,
知道是因自己在场之故,却不肯放纵了戴铎和高福儿,只对三个孩子道:“你们怎么也都闷坐着,有歌没有?唱起来!”
只一句话,孩子们立即兴头起来。狗儿从怀里抽出一枝笛子,舔舔嘴唇,略一试音,沉浑颤抖的笛声立即破空而出。
坎儿笑道:“我先来一个!”于是扯着嗓门儿唱道:
姐在对岸也不远啰,弟在这边也不遥。
两岸相对人烟出嘛,只隔青龙水一条!
胤禛听他五音不全地唱“情歌”,不禁哈哈大笑,拍手儿喝彩道:“好!谁再来一个!”坎儿未及开口,翠儿却唱道:
我想娘!娘在黄水第几浪?忍心撒手登天去,撇下娇儿走四方……日也想,夜也想,梦里醒来哭断肠……声虽嫩稚,清清亮亮从心泉涌出,翠儿是动了真情,眼中滚动着泪珠。狗儿吹着笛子嗒然闭着眼,似乎什么也没想。坎儿低下了头,说道:“死的死了,活的还要活,你尽爱唱这些,叫人听着凄惶。”说罢,双手抱膝唱道:
天老爷!我要与你打冤家!人说你能降福祥,亲娘饿死荒郊外,孝子干看没办法!人说你能降灾殃,只见炸雷击老牛,甚时猛虎被天雷打?西施配了王老麻,六十岁老翁娶娇娃……人都怕你我不怕——你恁地糊涂一锅粥,吃我们香火做嘛?
……唱罢,笛声呜咽而止。许久,谁也没吱声,只篝火中柴草噼啪作响,火焰一窜一窜照着众人沉思的面孔。
胤禛端坐在龙须草垫上,像一尊铁铸的雕像一动不动,他低着头,人们看不清他是什么神情。许久,胤禛方伸欠了一下,他的嗓音高得有点喑哑:“唱得极好。回北京要能见邬先生,请他润润色,该让皇上和六部的大官们都听听!”说罢,略一沉思又道:“你们想听故事么?”
“好啊”三个孩子欢呼雀跃,坎儿道:“讲个孙行者取经!”
狗儿却道:“那都听俗了,什么趣儿?还不如讲鬼!”翠儿捂着耳朵道:“你们是鬼难缠、缠死鬼,我怕听,我不要听鬼!”
胤禛淡淡一笑,道:“不说鬼神。我这人信佛,没有坎儿的胆量亵渎天地,我讲个真事吧。”他用棍子拨了一下火,使自己镇定了一下,开始说道:“记不清哪朝哪代了,有个皇帝生了二十多个儿子——”
“我的妈”翠儿道:“这么多兄弟?”坎儿忙道:“别打岔??没听鼓儿先说文王爷一百多儿子呢!”胤禛点点头:“里头有个儿子,生性最胆小仁慈。地上的蚂蚁他舍不得踩死,蛐蟮也把他吓得往后缩,在皇宫里捉到耗子也不愿弄死,怕老耗子死了小耗子没法活。”听他说得有趣,几个孩子都咧嘴笑了。
戴铎和高福儿却对视一眼没言声。胤禛说道:“你们知道,既是龙子凤孙,就要帮皇帝做事。管天下,好人要赏,恶人要罚要杀,这种性格儿怎么成?况且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