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 – 二月河
不经心地说道,“我的是密折,没有劳动你两个看本,昨日才递上去的。”说罢便又低下头,一笔一划抄录自己整理的“起居注”。
佟国维笑道:“真是个冷人儿!听说你的门生李绂、田文镜进京见你,都叫你挡驾了?就是密折,也无非保的哪个阿哥,绝妙好辞奇文共赏,我们共室办事,就拜读一下何妨呢?”
张廷玉放下笔,在炭火上烤着手,说道:“李绂田文镜见我,原是没什么忌讳。但如今圣上有旨,百官不许串连,时候不对,所以我叫他们到上书房一块接见。至于我的密本,更没什么看头,我还保的是二爷,也用不着瞒你们二位。”
“是么?你还是保的二爷”马齐不禁吃了一惊。佟国维也是瞠目结古:“他……他已经废了呀!告天文书还是你起草的嘛!”张廷玉点头叹道:“我和你们二位有点不同,倒也不为标新立异。我不到三十岁就进上书房,是瞧着二爷长大的。
不说忠君不忠君,单说情分,这时候舍他而去,于心何忍?况且皇上当我们的面至嘱再三,如今朝中门生故吏瓜葛藤牵,扯一根动一片,因此不许联名具本,不许串连商议,你我都是相臣,怎么敢违旨?难道你两个写本还商议了么?”
一席话说得佟国维马齐面面相觑:保胤禩的事这些天喧嚣尘上,天经地义的事,还用“商议”?心里虽然觉得张廷玉迂阔,但想到自己见了不计其数的官员,暗示要保八阿哥,也未免多少有点不安。正没做理会处,忽然见两个太监扶着皓首龙踵的李光地进来,三个人便都起身相迎。佟国维便笑道:“榕村相公,雪化了,出来走走?”
“我是奉旨递牌子进来的。”李光地颤巍巍坐了,觑着眼看了看房角的大自鸣钟,“皇上说在这里召见我。你们还不知道?”三个人听了都摇头,马齐因道:“云贵两省的荐折还没递来,怕是路上不好走。皇上这时候要决断大事么?”正说着,那自鸣钟沙沙一阵响!当当”连撞九声。便听李德全的声气在乾清门那边喊:“万岁爷驾临,李光地、张廷玉、佟国维、马齐接驾!”四个人忙都迎了出去。
康熙皇帝穿着貂皮黄面褂,里头套一件蓝色江绸面青白肷袍,也没有戴冠,脚下蹬一双鹿皮油靴,背着手,在一大群太蓝簇拥下,由月华门徐步而入。几天没有见臣子,又没有加大氅披肩,看去似乎瘦了一点,精神却很矍铄,脚步橐橐踩在湿漉漉的临清砖地上,因见李光地也跪在上书房门外,略一迟疑,想说什么又闭住了口,径带着李德全、邢年、德楞泰进了屋,半晌才吩咐道:“你们进来吧。”又指着门边杌子,说道:“李榕村,你坐那边,你们几个跪到这边,不用请安了。”
几个大臣叩头谢恩,按康熙指定的位置跪了,张廷玉便笑道:“外头残雪未尽,大冷天儿,有什么事主子传一声,奴才们过去就是了,何必劳动圣驾?”
“朕想,你们这些天比朕累。”康熙不冷不热地道:“天晴了,朕也想走动走动。”张廷玉不禁瞟了一眼李光地,暗思:“‘走动走动’,何必传召李光地?”正想着,康熙问道:“张廷玉,上书房转到养心殿的折子,你都看了没有?有几个阿哥入选太子?”
张廷玉忙叩头道:“奴才这几日忙着料理各地钱粮入库、解京的事,如今过了天津,运河结冻,漕船上不来。明春直隶京畿还差着五十万石粮,因此心里发急——已催着他们从旱路运来。遴选东宫的事是马齐佟国维两个操办。奴才自己上了密折,想来万岁已经过目。万岁既要详明数码儿,容臣等统计列奏。”康熙听了便目视马齐。
“回万岁的话。”马齐忙道:“三阿哥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都有荐章,各人都是两份荐章,五阿哥七阿哥各是一份荐章。最多的是八阿哥胤禩,荐奏入选东宫的本章计七百四十三件。云贵两省路远,奏章还没到,大约今明两日,也就齐了。青海藏蒙,遵旨不必参与,因此不计在内。”
“完了?”
“是……”
“二阿哥呢?”康熙脸色拉了下来,“据朕所知,胤禛、胤祥、胤礼三个阿哥仍保的胤礽,还有王掞、武丹,狼瞫、宁古塔、巴海、苏里哈达都保的胤礽。你和佟国维怎么弄的,居然不写节略?”
马齐不禁一愣,正要回话,佟国维叩着道:“二阿哥乃是既废之太子。因废二阿哥,所以有举荐新储君旨意。奴才以为胤礽不宜入选,所以没有详奏……”
“你以为”康熙哼了一声:“朕几曾说过不许保奏胤礽来着?”一句话问得众人目瞪口呆,仿佛把上书房的空气压得紧紧的,人人都透不过气来。里里外外的侍卫太监见皇帝又发了脾气,人人股栗变色,连李光地也机灵一个寒颤,不安地挪动了一下,有点不知道自己该坐着还是该跪下了。马齐咽了一口唾沫,说道:“皇上,这是奴才等的疏忽。既然主上要,奴才这就办理。”康熙冷笑道:“你‘疏忽’得好!你精明着呢!不然,为什么手心里写着‘八’字,周游六部?刘铁成——”他扬起脸朝外喊了一声。
刘铁成就侍候在门口,忙进来垂手而立,问道:“万岁有什么旨意?”
“你出去传旨。”康熙摆手道:“叫十岁以上的阿哥都在乾清门外跪着,等候诏书。”待刘铁成诺诺连声出去,康熙又道:“事君惟诚,你们位极人臣,连这点子道理都不懂!什么‘七百多’人保奏八阿哥,要没人串连,就这么一心?”佟国维听着,已知康熙变了心,顿时头上浸出汗来。张廷玉徐徐说道:“万岁爷息怒。八阿哥确有过人之处,忠信平和,宽仁大度,且学识颇佳,儒雅端庄。马佟二位保荐,不为无因。至于串连,也是偶尔不谨。我们处在这个位置也实在是难,求主上圣鉴。这么大的事体,一定要万岁满意、百官满意、天下百姓满意。既不能草率一蹴而就,臣以为重新推举也是良法。”
佟国维腾地红了脸:这个张廷玉不言声递了个密折,里头不定调唆了多少坏话,这会子又要装好人,又要重新推举,真是险不可测!因叩头道:“万岁,张廷玉谀君取宠,真正是个奸臣!七日之前,万岁煌煌下诏颁布天下,历数胤礽之恶,乾断废黜,又有旨令百官推举,‘一惟公意是从’,臣等扪心自问,决无自外万岁之心。草芥匹夫尚且以信为本,我天朝万乘之君,岂可朝令夕改?”
“他替你圆场,你反攀诬他”康熙指着佟国维连连冷笑,对众人说道:“你们看看这是个什么人!你的那点子‘忠心’朕心里有数。马齐是没心眼,瞎揣摩,明着来。你呢,暗的!你不但串连你的门生,还和阿哥们勾手,七阿哥十二阿哥的本章就出自你府哪个师爷幕僚的手笔,以为朕不知道?”
佟国维脸如死灰,一句话也回不出来,他做梦也没想到,“病卧静养”索居深宫的康熙会如此消息灵通!他伏地叩头,浑身发抖,正寻思如何回奏,刘铁成进来道:“主子,所有阿哥,连二阿哥都传到了,只大阿哥圈禁在哪里,奴才不知道。请示下,奴才去办。”
“不用传他。”康熙冷峻地点点头,又道:“你们也不想想,九州万方,这么大的天下,亿兆生灵百姓,终归要托付给一个人,朕岂肯掉以轻心!你佟国维的奏章朕背都背得出来,什么……‘皇上办事精明,天下人无不知晓,断无错误之处,嗯……此事于圣躬关系甚大,若日后易于措置,祈速赐睿断;‘或日后难以措置,亦祈赐睿断;总之将原定主意,熟虑施行为善……”这是不是你写的?”
佟国维好容易才恢复了一点神智,颤声答道:“是……奴才因听皇上圣躬违和,所以急不择言……求皇上……”
“你拜章明奏,载于邸报,哪个人还敢违了那个什么?你这点用心才真正的不可问”康熙声色俱厉地训斥着,“你口口声声说‘每日祝天求佛,愿皇上万岁’,自五帝到如今,也不过几千年,你这不是胡说八道?还敢说张廷玉谀君,是奸臣”佟国维早已被驳得魂不附体,浑身木头似的不知疼痒,哪里还回得出话?此刻上书房中人,无论跪坐站立,都如木雕泥塑般,脸色惨白得一具具僵尸也似。正没做理会处,康熙断喝一声:“你起来!回去闭门读书!”
佟国维“扎——”地答应一声,抖着手还要取放在一旁的珊瑚顶戴,一眼瞧见狞笑着的康熙,吓得一缩,连叩三个头起身来,丧魂失魄地退出门外,一转身便碰在檐下柱子上,两眼一黑,几乎晕厥过去。众人见他如此狼狈,又是可怜又是好笑,也不敢来扶,看着他踉踉跄跄去了。马齐忙跪前一步,说道:“奴才与佟国维一样的罪,求主子重重惩治。但奴才以为,阿哥之中确乎只有八爷深肖万岁,盼万岁不以臣下之过而弃用贤哲之王。”
“你还是保八阿哥?”康熙怔了一下,良久方叹道:“你与佟国维不一样。你的罪在于不该到六部乱串,推波助澜保八阿哥。降你两级,仍在上书房行走,位列张廷玉之后,你可服气?”张廷玉忙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思,万岁处置极当,不过上书房大臣轮班值事,例无先后。不是奴才不敢居前,实在是办差不便,求万岁免去这一条。”康熙点头道:“也罢了——李光地,你知道朕召你什么事么?”
李光地早就坐不住,只康熙发作佟国维,与他无干,也插不上话,听康熙问及自己,忙伏身跪倒,说道:“臣也保荐的八阿哥,请万岁训诲!”
“起来吧,你有岁数的人了。”康熙仿佛不胜慨叹!像你、王掞、武丹这些人,只要无心为恶,朕不轻易处罚。但你这次,其实负了朕的苦心。那日召见你,朕说了那许多话,朕心里想的什么,连廷玉他们也不知道。你是熙朝元老,为什么听任马齐佟国维他们胡为,一言不发?”李光地躬身听着,默然良久,才道:“回万岁的话,臣与马齐的心思一样,虽觉万岁有护持太子的情分,但以‘天下为公’论之,仍应本良知举荐。于私心而论,朝局纷乱如麻,为少惹是非,臣未向外人透露万岁旨意,此则臣之罪也,求皇上鉴谅臣心,处置臣罪。”
张廷玉边听边想,李光地不疾不徐,不亢不卑,寥寥数语说得汤水不漏,难怪外头有人叫他‘琉璃蛋儿’,四十年宦海,沉浮多少人事,只有他岿然不动,确有过人之处。正默念咀嚼时,康熙立起身来,目视张廷玉道:“你起草诏书。”张廷玉答应一声,极熟练地援笔在手,等着康熙下旨。
“这次废黜太子,是朕一人独断专行,没有和你们商议,现在想起来或许是过了些。”康熙慢慢踱着,沉吟道,“当时拿他的情形,廷玉是知道的,实是理所当然,上下臣工也没有以为朕做错了的。但事过之后每念前事,不释于心。他的那些罪名,有的有,有的确是捕风捉影。现在看他的心疾像是渐渐好了。不但臣下可惜,朕也惋惜。他好了,是朕的福,也是臣下的福。还是要好好护视,勤加教诲,不要让他离开朕,但朕不立刻复胤礽的位,传谕臣工知道就是。胤礽也不会抱复仇怨,这一条朕也保得。”
张廷玉行文极速,康熙的话落音,墨渖淋漓的谕旨已经写好,小心地吹了吹,双手捧给康熙,小心地说道:“万岁,八爷的事,不论怎么说,已经出来了。况且前头有明发诏谕,没有回音恐怕不好。”
“嗯。”康熙没有回答,只细看那份诏诰,只见上面写道:
前执胤礽时,朕初未尝谋之于人。因理所应行,遂·执而拘系之,举国皆以朕行为是。今每念前事,不释于心,一一细加体察,有相符合者,有全无风影者。况所感心疾已有渐愈之象,不但诸臣惜之,朕亦惜之。今得渐愈,朕之福也,亦诸臣之福也。朕尝令人护视,仍时加训诲,俾不离朕躬。今朕且不遽立胤礽为皇太子,但令尔诸大臣知之而已。胤礽断不抱复仇怨,朕可以力保之也。
读完,他满意地点点头,向李光地道:“解铃还须系铃人,由你去乾清门宣旨。宣旨之前,命胤礽先进来见朕。”
“扎!”
李光地答应一声,行了礼便走,康熙却又叫住了,说道:“还要传朕的口谕:八阿哥胤禩系辛者库贱妃所出,且办理政事殊少劳绩,断不可立为太子。还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党附胤禩,希图夺嫡,厥罪难逭,着一体锁拿宗人府勘后定罪!”
…………“扎!”
李光地出去了,康熙轻轻舒了一口气,张廷玉和马齐把心提得老高:捉拿八阿哥,立时又要掀起滔天狂澜了!
第三十一回 意难消存心欺君父 稳大局复辟再还宫
废太子胤礽穿着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